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中文書)

書名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中文書)
Lessons for Living: What Only Adversity Can Teach You
作者 菲爾.史塔茲
(Phil Stutz)
譯者 姚怡平
出版社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3-28
ISBN 9786263586116
定價 450
特價 79折   355
特價期間:2025-03-21~2025-05-12
庫存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理論

商品簡介

NETFLIX滿分紀錄片
〈史塔茲的療癒之道〉主角
史塔茲醫生面對低谷的靈性哲學

給不知為何活的你
「個體化」成為真正的自己

陰影的存在,讓人生更加立體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史塔茲將心理學帶往新維度,既是哲學,也是治療。」~洛杉磯時報
「有別於傳統的治療方法,贏得了好萊塢治療師的聲譽。」~紐約人雜誌

★紀錄片獲得爛番茄(Rotten Tomatoes)100%滿分表現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 b)7.7分

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精神科醫生~史塔茲:「來找我的人都在與一股無形的力量鬥爭,這股力量往往摧毀了他們的幸福。」

這是你的迷惘嗎?
▍懷疑自己過往至今的努力,是正確的嗎?
▍明明一切都依自己所想所望,卻感覺不到快樂?
▍期待孩子走出自己的路,卻說不出現在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

生命總會迎來低谷嗎?不管多麼成功,仍無法突破內心的焦慮不安,我夠努力嗎?
世上真有人能不被墜落的恐懼追趕,找到人生的幸福嗎?

﹏﹏﹏﹏﹏﹏﹏﹏﹏﹏﹏﹏﹏﹏﹏
人類永遠無法
藉由物質世界獲得快樂。
﹋﹋﹋﹋﹋﹋﹋﹋﹋﹋﹋﹋﹋﹋﹋
菲爾.史塔茲(Phil Stutz),美國心理治療權威,罹患帕金森氏症超過20年。原本就備受好萊塢明星依賴的他,在滿分紀錄片《史塔茲的療癒之道》播出後,更成為話題焦點。影片中的他,顫抖著雙手繪圖,與導演喬納.希爾對談,明明是無法痊癒的人生困境,為何他依舊從容以對?

﹏﹏﹏﹏﹏﹏﹏﹏﹏﹏﹏﹏﹏﹏﹏
人生由事件所構成,
接受事件,才能活出人生。
﹋﹋﹋﹋﹋﹋﹋﹋﹋﹋﹋﹋﹋﹋﹋
史塔茲醫生以40年執業經驗,融合榮格「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讓我們看到「陰影」如何成為人生最大的資產,引導人們活出完整的自己。

❏陰影與你的不安
不安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問題,最菁英的人也會自卑、想要隱藏自己的陰影。但陰影是你最大的資產,也是創造力、自我接納的真正力量。
善用它▶▶要求自己展現自我、把陰影化為現實。

❏夢境與你的內在
夢境是通往內在智慧的途徑,修正個人態度,打破物質世界的執著,引導個人走向平衡。
善用它▶▶連結內在智慧,獲得人生深層問題的解答。

❏個體化與完整的你
個體化是指長大成人、脫離原生家庭的過程,不再依賴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和期望來定義自己。
善用它▶▶活出自己,也與家人建立更健康、更成熟的關係。

【讀者五星好評】
★可以立即付諸行動的實用工具!改變視角,轉移精力,走出迷宮,把最好的狀態帶到當下。
★感謝這本書,幫助我度過了壓力、悲傷、恐懼、美麗、瘋狂的生活。
★這本書讓我看到,誰都能學習從逆境中尋找意義。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作者簡介

菲爾.史塔茲(PhilStutz)以優等榮譽(PhiBetaKappa)畢業於紐約市立學院,並獲得紐約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在雷克島(RikersIsland)監獄綜合設施擔任精神科醫師,隨後在紐約開設私人診所,於1982年將診所遷至洛杉磯。他是暢銷書《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和《ComingAlive(暫譯:重新活一次)》的共同作者,Netflix紀錄片《史塔茲的療癒之道》的主角。

譯者簡介

姚怡平臺灣苗栗縣人,政大英語系畢業,蒙特瑞國際研究院筆譯碩士。自由譯者,主要從事書籍翻譯與軟體在地化,譯作多本。若說書籍翻譯有如鏟雪,軟體在地化就有如拔蘿蔔。有時鏟雪有時拔蘿蔔,兩種勞動方式替換著做,日子比較有意思。

作者自序

翻開本書的你,也許讀過了我的前本著書《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TheTools:5ToolstoHelpYouFindCourage,Creativity,and Willpower—andInspireYoutoLiveLifeinForwardMotion),或在Netflix上的《史塔茲的療癒之道》紀錄片看過我。我有著「明星的精神科醫師」的名號,然而這樣的描述令我厭煩不已,也許也令你同樣厭煩。要反駁上述誤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大眾闡述我過去四十年來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心得。這一路上,我跟夥伴巴瑞‧麥可斯(BarryMichels)共同研發全新類型的心理治療,這類型的心理治療有個關鍵點跟舊有模式截然不同——它很有效。我在紐約長大,就讀紐約市立學院和紐約大學醫學院,在那裡接受醫學和精神病學訓練。之後,我在雷克島監獄擔任精神科醫師五年,同時經營私人診所。不過,精神病學無法真正幫助患者,這件事使我越來越沮喪。就算搬到洛杉磯後,我也沒有因此懷抱更多希望。雖然我依舊決心找到更好的做法,但是沒有人可以給我任何建言,我覺得自己彷彿是失了舵的船。出於頑固本性,我堅持到處尋找想法和解答,終於,在一個意想不到的群體找到想法和解答—我自己的患者。我發現,只要我扔掉既有的規則手冊,不把患者看成是基因上或心理上異常的一群人,而以大家都想要的尊重態度去對待他們,他們就會願意依循我的本能指引的方向邁進。幸好他們願意照做,因為持續前行的唯一之道,就是要透過不斷地反覆試驗。在患者的鼓勵下,我開始研發我的「工具」。我研發的這套情緒修護工具,跟以往的心理治療截然不同。當時我變得灰心喪志,是因為傳統心理治療的設計好像會讓患者無法做出改變。患者要麼被困在一段不再存在的過去,要麼就活在一段尚未到來,也許永遠無法到來的未來幻境中。唯有這套工具能夠打開大門,汲取當下此刻的無窮智慧。要看出某人是否正在接受這套工具療法,可以從三大特性判斷。①功課:若是以為待在治療師的診間就足以改變人生,這種想法未免天真。人生並非固定不變,無法上一層油漆就煥然一新。人生是個過程,想要改變過程,就必須天天付出努力做功課。②前進動力:舊時的心理治療會讓患者待在過去,把「理解患者過去發生什麼事」奉為至高價值。然而,這套工具療法的至高價值,卻是往未來跨出一步。③高階原力:在無窮的宇宙中,人類僅占一小部分。光憑我們自己,什麼事也做不了。然而,宇宙默默施行奇蹟,把能量用於人類的演化。那種奇蹟在某人的人生瓦解時(例如財物損失、情感受挫、自尊心低落等)最是明顯。今日我們最要緊的,是去超越自己對宇宙抱持的局限視角。如果我們認不出高於自我的那股高階原力的存在,它就幫不了我們。我們必須在當下的那刻感受高階原力的存在。這套情緒修護工具,就有助於我們就體現出那股原力。巴瑞和我都很清楚,這個資訊太過重要,不可以只有我倆知道。所以我們共同撰寫了《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還有後續的《ComingAlive(暫譯:重新活一次)》。這兩本著作都廣受好評,也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大門,接觸到更廣大的讀者。這兩本著作所提的做法都十分平易近人,讓大家可以把高階原力帶到生活當中。不過,我們也很清楚,情緒修護工具的某個層面,是這兩本書提出的方法所無從傳達的,這些概念是在另一種層次上,可是我不曉得該怎麼清楚傳達。時間就這樣流逝。有一天,我在診間四處晃悠時,無意間看到書架上擺著一堆短文,是我在一九九○年代和二○○○年代初期寫的。這些短文寫成時,我已經開發了這套工具,但巴瑞和我尚未撰寫《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我忘了短文的存在,基本上就是任其湮沒於時間中了。那些短文刊登於《真實人生》(ARealLife)健康與安適通訊報,該通訊報是跨時代的創舉,那時候網際網路尚未出現,通訊報儼然就是地方派發的實體報紙。《真實人生》的出版商芭芭拉‧麥納利(BarbaraMcNally)對我的工作很感興趣,她給我機會寫專欄,提出一些想法。每篇短文分別講述一個常見的問題,例如憂鬱、憤怒、寂寞等。在書架上發現短文時,我回想起了通訊報讀者和心靈勵志書讀者提出的意見與回饋,頓時覺得這些舊文有如全新的作品。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要讓更廣大的讀者接觸到這些短文,這些短文探討了我想方設法要對大眾傳達的更宏大、深刻的課題,比起當年我撰寫短文的時候,這些短文在今日的意義甚至更為重大。為什麼?因為這些短文討論的問題已經惡化,沒有好轉。身為精神科醫師,我每天都目睹著這些惡化的影響。疫情爆發,社群媒體擴散,貪婪橫行於世,分裂的政治體制已然失能,這些事在在加深了我們的孤立感。以前,患者走進我的診間,會將世界的問題隔在門外,先談完自己的事情再說。但如今,在治療時段,需要關注的反倒是這個世界的問題,患者的私人問題都被隔在門外了。這當中有其道理,我們再也無法認為私人問題不會影響世界,反之亦然。後文會詳述這種現象。(有一點應該要提到,我已細讀並修改過短文,以求切合今日的世界,但我發現需要調整的地方竟然不多。)接受心理治療,卻對高階原力沒有信念,可能會讓你的感受比以前更差。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不一定會讓人變得自私。專注在自己身上,能量就會增加,不會減少。那股能量能夠轉變世界。本書會闡述原因和做法。

名人推薦

【國內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正向心理學專家劉軒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蘇予昕

章節目錄

01/「理想世界」不過是幻覺02/「快樂」無法從外在世界而來03/練習「感恩」讓負面念頭消失04/不懂得「滿足」造成慢性不滿的世界05/「時間」是來自神祇的贈禮06/把「怒氣」化為人生的教誨07/戒除「壞習慣」上癮08/「下決定」只是過程的一部分09/「成功」在於創新時感受到的活力10/完美的「伴侶」並不存在11/找到獨立「自我」,成為真正的大人12/回歸「信念」,成為真實的個體13/讓幸福更長久的「情感關係」14/培養真正的「內在權威」15/年邁「長者」就是將來的你16/以自身的前行,為「孩子」照亮世界17/引導「青少年」,贏得真正的尊重18/珍惜從「行動」得來的智慧19/「陰影」是人生最大的資產20/「衝突」是正常又無法迴避的事21/練習面對「失去」才能獲得快樂22/向「夢境」學習23/「自由」與「承諾」24/擺脫「嫉妒心」25/「愛自己」,接受自己最羞恥的部分26/不再「批判」,人生將更美好27/「紀律」的力量:戰勝邪惡,成就自我28/「情緒獨立」,不再仰賴他人給予29/從內在找到「高階動力」30/「個體化」成為真正的自己
oracle.sql.CLOB@4b396a51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