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麥可.羅區格西Geshe Michael Roach麥可.羅區格西是受具足戒的佛教比丘,他在位於印度的賽拉梅西藏寺院(Sera Mey Tibetan Monastery)學習了20餘年之後,成為第一位得到格西(相當於佛學博士)學位的美國人。他從1981年開始教導佛法,也是研究梵文、西藏文和俄文的學者,翻譯作品等身。格西運用西藏古老又先進的智慧,幫忙成立位於紐約市的安鼎國際鑽石公司,打造成年營業額一億美元的事業。他也是亞洲經典機構(Asian Classics Institute)的創辦人,此外,格西也將得益於鑽石產業的財富投注於賽拉梅寺院的重建整修工作,及其他不一定有宗教色彩的慈善團體。2003年起,格西與幾位親近的弟子成立了傳承佛法的教育單位,除了規劃課程之外,他們亦致力於古代經典的數位化與翻譯,作為不同文化與時空背景人們未來之用。課程雖然不收費,仍要求學生繳交作業並通過考試,並期許結業的學生成為下一個世代的老師。格西所推動的「世界觀」主張,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世界,藉此讓個人在人生中的各個面向得到成就。它的基本的原理是:我們所處的現實是由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所建構。比方說,對人仁慈在內心種下的種子,造就了圍繞著我們的人與世界,也反應在我們的財務狀況、健康、伴侶和家庭,進而締造內心的歡喜、寧靜,甚至開悟。格西的其他著作還有:全球商業暢銷書《當和尚遇到鑽石(增訂版):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當和尚遇到鑽石2:善用業力法則,創造富足人生》、《當和尚遇到鑽石3:瑜伽真的有用嗎?身心靈覺醒的旅程》、《西藏心瑜伽》(以上均由橡樹林出版)、《當修行者遇見大師:了解修行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
賴許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創意寫作碩士(M. Phil in Creative Writing)。編書也譯書的文字工作者,編輯作品多為歐美小說,翻譯作品則涵蓋各種類型。
作者自序
前言 麥可‧羅區格西我在亞利桑那州長大,像其他美國孩子般度過尋常的年少歲月,也和異性交往。高中畢業後,我到西部去念普林斯頓大學。我的課業成績優異,甚至榮獲白宮頒給的學術成就總統獎章。我的人生似乎福星高照,我的將來肯定不同凡響。然後,一切在一夜之間全都變調。當時我人在學校的禮拜堂裡,參加一個協助解決世界飢餓問題的志工會議,牧師接了一通電話,走過來碰碰我的臂膀,請我隨他到他的辦公室去。在那裡,他告訴我,我的母親剛剛走了。我那福星高照的世界瞬間瓦解。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又接到兩通電話。一通說我弟弟走了,另一通說我父親也走了。在悲慟的汪洋之中,繼續念書、繼續我原本預期的人生似乎顯得沒什麼意義了。我離開學校,到印度旅行,尋求解答。我有幸結識了一些西藏喇嘛,而且自己也循序漸進地成為喇嘛。我在西藏的喇嘛寺一住就住超過了25年,還是六個世紀以來第一位從賽拉梅寺院拿到「格西」(Geshe)學位的西方人,相當於佛學博士。為了完成學位,我必須通過許多考驗,例如一場為時三週的公開口試,全程以藏語進行,考官包括成千上百位僧侶。寺院裡主要負責指導我的喇嘛堪仁波切還額外提出一項考驗:我能否到紐約開辦一家鑽石公司,賺到一百萬,證明我已將寺院教給我的業力法則融會貫通?之後我們要把賺來的錢捐給西藏難民,協助他們解決飲食等各方面的需求。重回俗世,尤其是紐約市的花花世界,而且還要投身鑽石事業這門有可能很骯髒的生意,是我最不願意做的一件事。所以,我排斥這項提議排斥了好幾個月。然而,到頭來,喇嘛的話還是占了上風,我無可迴避。我確實協助創辦了一家叫做「安鼎國際鑽石」(Andin International Diamond)的公司,也協助讓它的年度業績爬到兩百萬的高額。世界首富之一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近買下了這間公司。有了這些我在這家公司賺得的金錢,我也得以幫助難民及其他許多人。我們公司是紐約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一些注意。達博德出版集團(Doubleday Publishers)主動與我接洽,請我寫一本談我們如何運用業力法則──助人法則──獲致成功的書。於是我寫了一本叫做《當和尚遇到鑽石》的書,書名取自一部著名佛經,該佛經的內容是在闡述業力及其另一面,亦即佛家對於「空性」的觀點。這本書成為暢銷全球的商業書,被翻譯成25種語言,數百萬人讀之用之,中文版尤其受歡迎。它幫助了許多人達到財務上的獨立。不可避免地,大家開始邀請我去演講,談這本書的內容。在本書寫成後,年復一年,我和金剛商業學院(the Diamond Cutter Institute)的同仁在許多國家為成千上萬的大眾帶領商業講座與禪修活動。在這些課程當中,我們常會讓學員分組進行我們稱之為「日常生活智慧」的小組討論,讓參與者有機會提出關於自家公司與自身職業生涯的問題。某一天,在中國開的一堂課上,其中一位參與小組討論的女士問我能否回答非關事業的問題,她想徵詢她和老公的關係。金剛法則(the Diamond Cutter Principles)──業力法則(the principles of karmic seeds)──也適用於她的家庭生活嗎?我回答說當然適用,在我們心識裡的業力種子,要為我們身邊的所有人事物負責。話匣子突然打開了,小組裡的每個人開始把藏在內心最私密的感情問題都掏出來求教,無論是關於配偶的,還是關於伴侶的。當下我體認到,照顧人們的精神需求,乃至於居住、金錢與食糧的需求還不夠,我們的親密關係說不定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來源,同時也可能是最大的痛苦來源。如果我們想要幸福,如果我們想要這個世界幸福,那麼我們就必須擺平感情這件事!出人意料地,佛家傳統中有許多關於伴侶關係的古老智慧可以提供給我們。首先,成千上萬本無與倫比的知識典籍公開供大眾閱讀,這些書告訴我們人生中的一切從何而來,包括關於我們伴侶的一切。這些,是針對業力的教誨。此外也流傳一個傳統密法,叫做「金剛法」(the Diamond Way),已有數千年那麼古老。它提供我們非同一般的與伴侶交流的新方法,讓愛昇華,讓我們能與伴侶達到不同凡響的美好境地。傳說中,就連佛陀自己都是透過提拉陀瑪(Tilottama)獲得了開悟──提拉陀瑪是一名女子,在宇宙最至高無上的神要求之下成為佛陀的伴侶。他們在新的一天曙光乍現時,在彼此的臂彎中達到完美的精神結合。有關這段故事的描述,是世界文學中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至於我本人有什麼資格寫一本關於愛的業力法則的書?我覺得我在所有同儕僧侶當中是特別幸運的一個,因為我在成為僧侶之前有過感情的經歷(多數西藏僧侶在7到12歲之間就出家了),我知道女人是怎麼一回事,我知道感情的喜悅,也知道它有哪些極其痛苦的問題。我自己的父母就走過一段令人心力交瘁的離婚過程,那是一種相愛卻無法相守的可怕糾結。再者,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也曾經有過一段我認為很神聖的感情。在那段感情裡,我得以一窺佛陀和提拉陀瑪、但丁(Dante)和貝緹麗彩(Beatrice)、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之間的奧妙──我得以一嚐伊甸園的箇中滋味。在那之後的歲月裡,在西藏12位最偉大的上師數千小時的教誨之下,我強化了那段經歷,甚至獲得了更深刻的體會。我還獲准私下與一位夥伴開始共修這些密法,我也花了許多年翻譯、研讀成千上萬頁有關這些密法的古老文本。我很誠摯地力圖追隨這些密法,但有時會引來媒體不必要的關注或挑起寺院高層的怒火,因為有些人認為這些知識不宜對大眾公開。但我絕對相信有完美世界的存在,我相信我們可以一起創造出那個世界,而且我相信那個世界始於也終於完美的親密關係──藉由認識愛的業力法則。所以我很樂於與你分享我的所學,幫助你解決自身的感情問題。許多年來,全球各個角落有無以計數的人捧著他們的感情問題來請教我。我試著選出一百個最常見的問題,秉持一片佛心,從西藏的古老智慧中為大家提供解答,願能幫助你以及你人生中的完美伴侶。
章節目錄
前言part 1‧最重要的問題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of Allpart 2‧眾裡尋他Finding Thempart 3‧時間壓力Time Pressurepart 4‧承諾Commitmentpart 5‧愛Lovepart 6‧同在一個屋簷下Living Togetherpart 7‧性愛Sexpart 8‧信任Trustpart 9‧外貌Lookspart 10‧忽略溝通Communicatingpart 11‧緊張Tensionpart 12‧抑鬱Depressionpart 13‧酒精與毒品Alcohol & Drugspart 14‧群眾Communitypart 15‧安全感Securitypart 16‧愛巢A Homepart 17‧志趣相符Doing Things Togetherpart 18‧睡眠問題Sleep Problemspart 19‧控制Controlpart 20‧姻親In-Lawspart 21‧平等Equalitypart 22‧親密關係Sexpart 23‧自尊Self-Esteempart 24‧樂趣Funpart 25‧窺看未來A Look Into the Futurepart 26‧家庭暴力Abusepart 27‧同甘共苦Emotional Supportpart 28‧忠貞Fidelitypart 29‧自私Selfishnesspart 30‧飲食與體重Food & Weightpart 31‧財務Financespart 32‧社交場合Out with Friendspart 33‧溝通態度Communicatingpart 34‧上癮Addictionspart 35‧孩子Kidspart 36‧宗教信仰Religionpart 37‧性Sexpart 38‧了無新意Habitual Patternspart 39‧分手Breakupspart 40‧寧靜Peacepart 41‧幸福Happinesspart 4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Getting Older Togetherpart 43‧面對死亡Deathpart 44‧更崇高的愛Higher Things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