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曲心聲
cover
目錄

集序/找回生命的那首歌

輯一/疫情

夜空中最亮的星

鏗鏘玫瑰

印第安小屋

交通警察

少年

旅行的意義

祭祖頌

輯二/傷逝

鐵之貝克

大海

給你呆呆

雪中紅

快樂天堂

哆啦A夢之歌

心有獨鍾

飛龍在天

亞細亞的孤兒

輯三/流浪

流浪者的獨白

浪子回頭

橄欖樹

外面的世界

花戒指

最後的溫柔

飄洋過海來看你

輯四/癮頭

癮頭

夢一場

搖嬰仔歌

東京搏命男

不必在乎我是誰

甜蜜的家庭

明天會更好

同類

麻雀

牛犁歌

輯五/細妹

懶尸嫲懶尸妹

細妹恁靚

女人與小孩

我也不想這樣

皮囊

短髮

拜年

雞公相打胸對胸

輯六/憶情

牛嫲帶子落陂塘

阿啾箭

昨日重現

打粄歌

食酒歌

尢咕仔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恐龍之歌

桃太郎さんの歌

後記/一首歌的時間

試閱內容

旅行的意義

疫情肆虐的二○二○年,出國旅行成為一種奢侈。臉書不時跳出過往出國旅遊的照片:前年在日本大阪今昔館體驗浴衣;三年前為了寫小說《織》,造訪胡志民市的紡織廠;四年前,飛到紐約,搭船看了自由女神像。那些旅途中打卡的照片,形成過去世界的結界,一個被病毒隔開的世界。在不能自由出國的此刻,予人一些安慰。

過去,我至少一年會安排一次出國旅行。總覺得一定要搭上飛機、離開台灣,才算真正的旅行。一如陳綺貞在〈旅行的意義〉所唱:「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心甘情願奉上每月省下來的錢,只為在陌生的風景裡迷途。在諾大地圖上,標註自己去過的地方,以及想去的地方。

「你累計了許多飛行,你用心挑選紀念品,你蒐集了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航空公司寄來累積里程數,讓旅行彷彿闖關遊戲,可以不停累點再攻下一關。我去過最久的旅行,是讀碩士班前夕,跟著大學好友的德國南方行。前後二十天背包客行程,用盡過去一年在出版社工作的積蓄。由於帶在身上的錢不多,必須節儉花用。南德很大,受限天數,我們不停趕路,希望可以多造訪一個景點。

不管多累,每天睡前,我都會在印有觀光風景的明信片上,認真寫下一字一句,寄回台灣給朋友。也在途中商店逗留,為親人挑選伴手禮。其中最難選的是送給阿公的禮物,我不知道平日節省度日的他,需要或想要什麼?後來,在一間專門販賣刀子的店,看見一把多功能小刀,刀柄印有巴伐利亞州徽,藍白相間菱形格紋顯眼又美觀。讓我聯想到,常上山採草藥的阿公,身邊習慣帶著一把紅色小刀,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儘管小刀價格超出預算,我還是決定買下它。

南德旅行的照片存放在無名小站相簿裡,隨著無名小站關閉,更換過幾台電腦,照片就這麼丟失了。曾經寄過明信片的對象,多年後,有的已不再聯絡。買給自己的紀念禮物,早已不知去向。而送給阿公的藍白小刀,被他小心珍藏,放在飛行外套的口袋,跟在他身邊,直到他去了另一個世界。

旅行的印記隨著時間漸漸丟失,最終餘下什麼?

陳綺貞以清甜嗓音質問熱衷旅行的情人,關於旅行的意義:「你擁抱熱情的島嶼,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你留戀電影裡美麗的不真實的場景。……卻說不出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說不出旅行的意義。」並在歌末給出答案:「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我承認,除了體驗未知世界,得以短暫關掉手機,離開原有網絡,也是我熱愛旅行的原因。

沉浸在過往旅行的我,不禁問自己,如果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一次過去的旅行,再次體驗旅行的美好,會選擇哪一次呢?

令我驚訝的是,腦海裡浮現的不是出國旅行,而是小時候的假日早晨,天剛剛亮,我被阿公阿婆叫醒,從家裡出發,沒有任何目的地,在鄉間小路上漫步。有時發現路邊野生土芭樂樹,阿公拿起隨身小刀割下幾顆,用衣袖擦了擦,讓我們邊走邊吃。幸運一點,遇上踩著三輪車叫賣的豆花阿公。清晨人稀,豆花阿公大剌剌把攤車停在路中央,擺放凳子,一人一碗熱騰騰豆花。早上四、五點出發,走到約莫六點後折返,最遠不過到隔壁新豐鄉。跟著阿公阿婆,繞著家打轉的短暫出走,是我最懷念的旅行。

遙遠記憶提醒了我,疫情趨緩前,也許無法去遠方,但可以帶著孩子在附近散步,或趁假日至鄰鎮走走。旅行的意義,不在於離得有多遠,風景有多壯觀多獨特,而是有所愛的人相伴,自由自在漫步大街小巷,留下共有的回憶。

最後的溫柔

坐在車裡的我,聽見音響傳來熟悉的旋律。王傑以略帶鼻音的哭腔唱著〈最後的溫柔〉:「最後這一個冬季,就該收拾熱情的過去,不要再繾綣北風裡。冰冷的雙手也是最後的溫柔,啊~你可知否?」我忽然回到那一天,坐在爸爸車子的後座。駕駛座裡的他,緊握方向盤的手顯得蒼白。那是我最後一次坐爸爸的車。我忍不住對身邊的安古說:「我好想我爸爸。」即使明白留戀的徒勞,但我反覆聽著這首歌,每聽一遍就喚醒更多記憶。

我一直覺得爸爸像王傑,除了長得像,還有那股浪子般的憂愁眼眸。正如王傑的另一首代表歌曲〈一場遊戲一場夢〉,我曾以為這世界對爸爸而言,只是一座遊樂場,供他玩一玩,揮揮手就可以轉身瀟灑離去。

2019年初,癌細胞轉移到小腿,爸爸再次開刀。此後,他走路一拐一拐,需要拐杖支撐。某日,我帶安古到新竹,爸爸開車來接我們,說要載我們去北埔老街走走。爸爸向站在路邊的我招手,車窗裡的他比印象中的還要瘦小。

冬天進入尾聲,我們穿著薄長袖。從前特別怕熱的爸爸,卻穿著一件厚外套。「爸爸,你這樣還可以開車嗎?」我擔心的問。「沒問題啦。」爸爸以爽朗的聲音回答我,雙手緊握方向盤往竹東開去。

車子經過竹東鬧區,接著轉往北埔山上。「我們先去買茶,喝茶可以抗癌。」爸爸說。自從生病後,爸爸試過各種方法與病魔對抗。山路彎曲,但爸爸開得熟門熟路。一個轉彎,車子停在半山腰的一處茶莊。爸爸撐著枴杖,費力走下車。我走到他的身邊,他伸手牽著我。即使身穿外套,他的手依然冰涼。茶莊入口是玻璃推拉門,進門靠牆處放滿各式鐵製的茶葉罐,中間擺張實木桌。老闆向爸爸打招呼,示意我們坐在桌前,泡茶供我們試飲。發酵後的東方美人,清澈回甘的綠茶,還有濃郁的烏龍。我懷疑爸爸是否還有品茗的閒情,又或只是以茶為藥,期待飲入胸中的茶液可以殺死癌細胞?

我盡量克制自己不去想後來會發生的事。但不知怎麼,總覺得這或許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跟爸爸上山買茶。除了茶,老闆還準備幾盤茶梅供我們試吃。茶苦梅甜,比起茶我更愛茶梅。爸爸見我愛吃,便買了兩罐茶梅給我,另外還帶了兩罐茶葉。告訴我,喝茶對身體好。

買完茶,接著去北埔老街。爸爸的步伐拖曳,顯得有些疲憊。「要不要回家了?」我問。「我還可以。」爸爸回。我們穿過擁擠人潮,走入一間平價玩具店。玩具店擺滿琳琅滿目的玩具,安古指著架上的戳戳樂說想要。戳戳樂裡都是些零散的小東西,像彈跳球、貼紙和廉價塑膠模型。安古不過是享受一時的驚喜,很快就不會再玩。「不可以買。」我說。安古耍賴喊:「我想要!」「沒關係,阿公買。」爸爸不顧我的反對,大方買給安古。戳戳樂紙盒和裡頭的小玩具如今早已不知去向?(寫到這裡,安古表示抗議,從他收藏玩具的盒子裡拿出一個半圓形紫色彈跳球,說:「妳看,明明就還在!而且我很喜歡。」)

「不要再編織藉口,就讓我瀟灑的走,雖然你的眼神,說明了你依然愛我,這是最後的溫柔。」走的人看似瀟灑,其實心裡最是依依不捨吧。茶梅老早被我吃完,倒是兩罐茶葉直到現在還放在餐桌角落,上頭蒙著一層淡淡的塵埃。我遲遲沒有打開,總覺得屬於爸爸的某個部分仍留在兩罐茶葉裡。一邊聽著歌一邊沉浸回憶裡的我,終於明白爸爸留下的是什麼。那些共度的時光,說明了他始終愛我,那是最後的溫柔。

少年

疫情緩和,總算能告別蝸居在家的生活。不能出門時,時間緩慢得像壞掉的秒針,想往前,卻始終停留在某一格。正值好動年紀的安古,不得不在狹小空間裡活動。看書、畫畫、玩玩具,全做過一輪,他就跑來我身邊,耍賴似喊:「媽媽,我好無聊!」通常他說這句話,不為別的,就是貪圖桌上的平板電腦。

無計可施時,平板確實是我的終極武器。明知道看平板傷眼,卻能讓我獲得片刻平靜。我繳械投降獻上寶物,換來短暫的和平。安古開心又熟練按下密碼,徜徉在另一個世界。那世界比起所處的現實,也許真的自由多了。安古熟練背誦影片廣告台詞,還跟著哼唱:「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少年?我看著安古,思索這個詞與他之間的關聯。

看似停滯,其實不斷前進的日子,安古確實抽高不少。吃得多、動得少,肋骨微露的纖瘦體型竟冒出圓鼓鼓的肚子。升上二年級的他,從外貌看來,越來越像一個「少年」。不久前,他會在睡前撒嬌:「媽媽,抱抱睡!」後來嫌抱抱很熱,要我輕摸背就好。又過一段時間,翻身就秒睡,連拍拍安撫都不需要。他正在長大,比想像中更快的速度。

說實話,我很失落。我習慣他依賴我,卻發現是我依賴著他。

除了悵然若失,還有一點不捨,正如〈少年〉唱的:「成長的路上必然經歷很多風雨,相信自己終有屬於你的盛舉,別因為磨難,停住你的腳步⋯⋯」大一的教育概論課,老師提及剛讀幼稚園的孩子,正在經歷「growing pain」。一直到自己擁有孩子,陪伴他長大,才真正體會這個詞的意思。正值換牙期的安古,乳牙從鬆動到忍痛拔去,往往得經歷好幾個星期。吃東西會痛,不小心碰到會痛,拔牙瞬間更是痛。但這是會過去的痛,缺口很快能長出堅固新牙。

有的痛恰好相反,看似結痂,卻永遠無法痊癒。

歌手夢然以正向、激昂的歌聲,召喚光明爽朗的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Say never never give up⋯⋯」回首少年時代,一段晦暗多於燦爛的歲月。那時台灣號稱亞洲四小龍之首,父親卻因為人作保入獄。叔叔們扛下債務,承擔照顧我們三姊妹的重責。家中經濟拮据,氣氛宛如戰場。那種忐忑,至今仍在我內心深處不安跳動著。

彼時亦是升學主義掛帥的年代,鄉下國中為了與城市學校一較高下,搶進明星高中,表面實行常態編班,背地依成績進行能力編班。被歸類於「好班」的我,每天在奇怪制度下跑班。一條無形界線把我們劃分成兩個世界。我曾在常態班課桌上發現翻倒的飲料,在座位上找到故意被置放的圖釘。我沒有告訴老師,默默收拾殘局。憂愁煩悶時,我就躲進文字中,藉由閱讀逃脫現實,或是藉由書寫抒發憤懣。文字點亮的微微燭火,陪伴一個慘綠少年走過幽暗時刻。

如願考上理想高中的我,輾轉得知當年被劃為壞學生的同學,國中畢業便進入工地工作,幫忙貼補家用。早已斷了聯繫的我們,都曾是坐在同間教室的少年。那些分類你我的界線是否仍然存在?成為少年的安古又會變成什麼模樣?接安古放學時,我緊牽他的手,在車水馬龍中前行。面對渾沌的未來,我只想珍惜當下,陪伴他尋覓衷心所愛的興趣,在他成為一個少年之前。

同類

約是高中時,確定自己對文學的嚮往。然而,在追尋文學的途中常是跌跌撞撞,家人的期待、經濟的考量,以及一個人與文字奮鬥的寂寞,使我一再卻步。〈同類〉這首歌伴我度過幾個轉折的孤單時刻。笛子與吉他的簡單前奏,把我帶回尋覓文學之路的起點。

當時,滿懷憧憬渴望就讀中文系的我,聯考作文結尾沒寫完,最自豪的作文分數淒慘,國文未達高標,中文系全不能填。倒是那年文組數學出奇難,我的數學卻考得特別好,把總分拉上來,得以進入國立大學。

「雨後的城市,寂寞又狼狽,路邊的座位,它空著在等誰……」不能填中文系的我,依分數落點就讀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一座遙遠陌生的城市。這裡的人大多說「台語」,不是我熟悉的客家話。這裡的天氣很炎熱,冬季只在寒流曇花一現。我花許多時間適應這座陌生城市。

升大二,如願以償輔修國文系。家人苦口婆心勸,讀國文系要幹麻?當然要讀英文系。固執的我堅持自己的選擇。教育系不是沒有好友,只是在文學領域不易找到有共鳴的人。到國文系修課後,害羞彆扭的外系生如我仍舊是獨行俠。加上師範國文教育以訓練中學教師為目標,與想像的文學追求有段落差。茫然的我想透過文學獎確認是否可以繼續走下去?「世界有時候孤單的很需要另一個同類……」老舊宿舍裡,當其他室友對著電腦打報告,我戴上耳機隔絕鍵盤聲。孫燕姿清亮歌聲陪伴我,面對空白頁,敲打記憶中的畫面。

間奏悠悠小提琴聲,配合孫燕姿揚高音調哼唱,把孤單情緒帶向高點。大學畢業,先在國中實習一年,我認清這並非興趣所在。唯一解答的題目、一字不漏背誦題解,站上講台的我必須要求學生應付考試,做這些曾把我對文學熱情消磨殆盡的事。實習完,我決定轉換跑道,向幾家出版社投履歷,進入中部文教出版社工作。

我很快就後悔了。在這間以升學為導向的出版社,整日被無窮無盡選擇題和解答追著跑。唯一勉強算有趣的是作文教學參考書。但是,作文教學範式千篇一律,真不如好好讀完一本小說。工作雖不滿意,但還能應付。再次遷往陌生城市的我,最怕夜深人靜的孤單。一個人躺在租屋床上,唯一陪伴只有對街便利商店開門的叮咚聲。「我拉住時間,它卻不理會,有沒有別人,跟我一樣很想被安慰……」還好當時有個和我同期進出版社的同事,同是師範大學逃兵的她,會約我一起吃飯、看電影。工作半年,我隱約感覺到一位資深編輯的敵意,連帶要好同事突然不太搭理我。

「心,暖了又灰,世界,有時候孤單的很需要另一個同類……」從小到大,我最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面對被孤立的局面,我感到害怕,但只能強作無事,按時上班,打開電腦、戴上耳機,讓讀書時代累積的歌單,伴我度過狹小辦公室的爾虞我詐。撐過一年,我以考上碩士班為由辭去工作,像逃難般離開那座城市。

讀清大中文所後,老師和同學對文學無可救藥的熱情溫暖了我。倒是自己感到學識缺乏,尤其中文系思路與教育系截然不同。發言總是言不及義,報告慘不忍睹,我重新學習用「中文系語言」說話。我曾把聯考作文沒寫完的事告訴同學,他們不可置信看著我,一個國文沒高標的人,居然一路讀到中文研究所。即使老被同學嘲笑,但他們並無惡意,我們組成以完成論文為目標的讀書會「邊玩社」,取自魯迅「邊打邊玩」,意即埋首論文,也要記得玩樂。碩士三年是我就學期間最快樂、最接近文學的時期。畢業後,邊玩社同伴們陸續找到教職,而我,看似考上穩定公務員,其實對文學之路仍猶豫再三。

「愛,收了又給,我們都不太完美;夢,作了又碎,我們有幾次機會,去追……」若堅持讀中文系是第一次艱難的決定,辭去穩定工作是第二次違背家人期待的選擇。我需要更多時間寫作。人生短暫,我得有所取捨。在伴侶支持下,我終於可以不顧一切追逐文學夢。每天帶電腦前往咖啡館,在空白頁上一步一步耐心走著。走了很久,我才領悟這條路本來就得獨自面對,沒有同類。但有文字相伴,並不孤單。

商品簡介

★ 本書獲國藝會創作補助,作者透過音樂追尋記憶中被遺忘的過去。呈現個人情感與社會的變化。

交織生命記憶和時代印記

一首曲勾引一段成長回憶,多族群的家庭故事,特定時空的曲折心事,

張郅忻以歌為聲,將生命長河的血脈相連,傳唱生生不息的愛的交響曲。

每個世代都有不一樣的代表歌曲。張郅忻的《憶曲心聲》,從成長經驗中,尋找記憶裡最刻骨銘心的歌聲。不單譜出個人的音樂回憶,也透過客家山歌、民歌、流行音樂、古典樂等多重層面,重現一九八○年代迄今的時代氛圍與社會樣貌。

在〈食酒歌〉中高歌客家山歌,追憶那個純樸年代,也為正在消失的山歌留下紀錄;〈花戒指〉彈唱繁華與失落的民歌時代,並描繪女兒與父親愛怨交織的複雜情感;〈外面的世界〉以流行音樂歌吟從小分隔兩地的母親,凝視兩代女性在不同時空下的境遇與心事;〈印地安小屋〉導聆孩子彈奏的古典樂,亦在學琴的孩子的指尖跳躍間重新認識音樂;〈麻雀〉點唱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點滴,像平凡的麻雀努力生活,朝著夢想中的未來勇敢前進。

一首歌是一段回憶的引子:阿婆逗弄孩子時念唱的〈打粄歌〉召喚了兒時的農村記憶,民歌〈橄欖樹〉引領女兒憶起父親在世時一塊聽歌的畫面,如今已走向不同的旅程;〈女人與小孩〉書寫與母親共同經歷的失婚與育兒的經驗,而在陪孩子練習〈甜蜜的家庭〉的抗拒心情下,仍努力尋求與孩子建立甜蜜家庭的可能。張郅忻用溫柔細膩的筆觸,譜寫高低起伏的生命音符,翻唱每一代人的心聲,一點一滴讓昨日的記憶之歌重現,折射出時代的流變與光輝。

宇文正、吳武璋、吳億偉、李時雍、唐捐、馬世芳、張亦絢、張馨潔、黃瑋傑、榮忠豪、熊一蘋、賴鈺婷、謝子凡、鍾永豐、羅思容 齊聲推薦

《憶曲心聲》書寫周遭日常生活和音樂歌曲的共鳴,平實悠然,極易賞讀下,發覺原來生活也可以過得那麼美好。──吳武璋/誠品音樂

聽歌的人要讀這本書,你將找回生命的那首歌;不聽歌的人更要讀這本書,你將發現生命的那首歌。──吳億偉/作家

像一份抄錄給摯愛之人的歌單,一卷給你我的愛的精選輯。──李時雍/作家

既有可親可愛的個人瑣記,也有足以同情共感的時代注腳。人情滋味,小品情韻,詞曲之美,都在這裡了。──唐捐/作家

它讓我深受感動也呼喚出眾多思路:本書已是我的愛歌了。——張亦絢/小說家

張郅忻用她的絕對音準與成住壞空共振,從純粹的寫作初心裡,湧升最晶瑩悠然的音符,光是清唱就足以洗滌人心。——張馨潔/作家

這本書又像另一個星球,與每個相似心境的靈魂遙遠相連,在淡薄憂傷中仍輻射些許溫暖,提供幾絲微光與慰藉,於此短暫交會後,各自繼續航行。——黃瑋傑/音樂創作人

張郅忻非常大方地邀請我們進入她回憶裡的家庭生活。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中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也因為普遍的日常,特別地引起共鳴,邊讀著便默默地被引入濃厚的情緒裡。──榮忠豪 /「暗黑森林」Podcast主持人

從我熟悉的獨立音樂到陌生的客家兒歌,郅忻以充滿空氣感的低傳真版本重新詮釋,一段段淡然的回憶背後,是流離、充滿不安的成長故事。──熊一蘋/作家

以歌為聲,她將生命長河的血脈相遇,寄託比附,歌詞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歌曲中有幽婉、有傷逝,更多的是傳遞不息的愛。──賴鈺婷/作家

讓一首一首交織著親情、生命記憶和時代印記的歌,密密地織合人生的孤獨寂寞、歡愛情緣,邊織邊唱,歌聲陪伴人們穿越過去,歌聲也讓我們更無懼地走向未來。──羅思容/歌詩唱作人

作者簡介

張郅忻

1982年生於新竹。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現專職寫作。希望透過書寫,尋找生命中往返流動的軌跡。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孩子的我》及長篇小說《織》、《海市》。曾於《蘋果日報》撰寫專欄「長大以後」,《人間福報•副刊》專欄「安咕安咕」、「憶曲心聲」。

獲選《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散文類、入圍2018年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並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亦獲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推薦好書、九歌年度散文選。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長篇小說專案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桐花文學獎、客家歷史小說獎、九歌少兒文學獎等。

憶曲心聲
作者:張郅忻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29
ISBN:9789864504565
定價:300元
特價:88折  264
其他版本:二手書 28 折, 8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