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cover
目錄

【推薦序一】看見青少年/性諮商/心理師◎游美惠

【推薦序二】「一本在手、口感雙重」的極妙感受◎柯萱如

【推薦序三】「大腦科學」的身體與「政治社會」的身體◎黃素菲

【推薦序四】性與親密關係所開啟的修復之途◎翁士恆

【各界推薦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跋】 深深感謝

試閱內容

第一章

5月25日,星期三14:50 Z校

「那……好吧。」

下課鐘響起,「下週三……」對著一躍而起、衝出諮商室的A生,陳歆腦筋一片空白,「下週三下午兩點見……」她扯了嗓子,卻也只能說給A的背影跟自己聽。

諮商室的門隨著A的離開晃動著,半掩半開間可以看見走廊上拿著掃把、拖著水桶玩鬧的學生。

「還好,是在Z校。」陳歆撫了撫胸口。Z校的諮商室與輔導老師辦公室是分開的,不然學生這麼慌張衝出去,如果是別的學校,諮商室設在輔導老師辦公室內,可以想像得馬上迎向專輔老師關切的詢問。陳歆知道無論心裡多慌都得擺出一副掌握全局的鎮定模樣,因為不是團隊夥伴,誰管你內在經歷了什麼,而且,專業形象與諮商效能,可是得到委託單位信任的基礎哪。

搖搖頭,想甩掉此刻不必再加諸自己身上的壓迫感,她繞過木製茶几跟厚重的黑色皮沙發,忍不住嘀咕哪有人在諮商室用這樣厚重的傢俱,肯定是校長室淘汰下來的,不只讓狹窄的諮商室顯得更加侷促,也超級讓學生有距離感的。「哼!」她踢了一腳沙發,抒解一下剛才諮商中的挫折感。

陳歆關上門前,看了一眼在走廊打掃嬉戲的青少年們,明明是相仿的年齡,有的已有成人的雛形,身形、姿態、氣質都散發出青春的味道,有的卻仍像國小三、四年級的孩童般稚氣未脫。

然而,誰也無法以外貌判斷,性、慾望、好奇與人生經驗,是如何組合成在諮商室中的少男、少女模樣。

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勃起了!?還是我誤會了?是他故意的?還是我做了什麼?……

關上門,就著不鏽鋼門框隱約的鏡像,陳歆端詳著自己的穿著,圓領T、牛仔褲,隨手綁的長馬尾。跟自己的穿著有關嗎?

「性慾,是青少年正在體驗形塑的特殊歷程,各種可能都有,更何況想像力勝過一切,不在你的穿著打扮跟長相。」陳歆想起雨橙督導說過的話,試圖平復文化制約下女性常有的自責反應,不再檢討自己是否犯了錯而引發男人性慾,而把心思拉回專業工作上。

陳歆回到沙發椅,回想著她與A所經歷的衝擊,翻開個案檔案,卻不知該如何下筆做記錄。

她清晰記得,從雨橙那裡接到派案,跟學校輔導老師明美專輔聯繫了解個案狀況時,明美專輔第一句話就是,「心理師你要有心理準備,」電話那頭說:「A很難……聊,他功課不錯、沒什麼狀況,但就是惜字如金,話很少,對同學、對老師都一樣。遇到這樣的事,更是啥也問不出來。」

語言少,沒有人際的支持,加上讓人困惑的行為,沒人懂他,就只能讓他人自行腦補了。

「腦補意味著,心理師能看到系統中每個人被性/個案的行為引發的感受,所投射出的想像。」接案前的團隊派案會議中,雨橙督導提醒,「幫他撐出一個空間,跟著他探索自己,而非只對焦在行為的原因與目的,這是你能為他做的最好的事……」

話才剛歇,「吼,你這樣講,誰聽得懂呀!」比陳歆資深的心理師裴莉立刻吐槽督導,她接青少年性諮商個案已有多年,以過來人的心情對陳歆說,「雨橙的意思是,重點不要放在調查真相,但,每個人都會跟你要真相來定罪。你要挺住!」

「挺住哪有那麼容易呀!機構派案都希望有快速成效。」早兩年進團隊的紹奇也安慰陳歆:「吃苦當吃補啦!盡力就好,別想太多,你有我們。」

想到這群夥伴,心裡安定了些。還好有督導可以靠,我得好好整理出自己的想法,再跟前輩們請益。

定下心,陳歆翻開私人筆記,振筆撰寫她所能記得的互動細節。

5月18日 第一次諮商

第一次,明美專輔帶著A到諮商室。轉身離開前,她大力拍著A的肩膀,「有什麼想法要說出來,說出來,心理師才有辦法幫你。」隨後無奈聳聳肩,給了陳歆一個同情的表情,關上門離開。

一七〇公分的A佇立在門邊,頭幾乎低到胸口。

「嗨……」陳歆朝A走去,又突然停住腳步,吞下了想招呼A到沙發椅坐下的話。她想起派案會議時雨橙特別提醒她,從轉介資料與明美專輔的強調中,可以想像個案將在諮商中保持靜默。如何在個案的習慣中找到連結的方法,而非要他用我們擅長的「語言表達」方式,是成功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陳歆深呼吸幾口氣,調整習慣的說話速度,穩住想建立關係的著急,靜靜地在離A約一公尺處,觀察著、感覺著他。

「吸氣,吐氣,吸氣,吐氣……」陳歆在呼吸間慢慢默唸,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五分鐘……

說出自己就能被理解嗎?理解就能被接受嗎?誰有能力說出連自己都尚未認識的自己,又有誰能幫助自己看見所謂真實的自己?

陳歆感到一點哀傷,卻也同時感到難以言喻的放鬆,在他與她之間的空間裡逐漸擴散,彷彿他們可以這樣一直站下去,直到五十分鐘諮商時間結束。一切很好,除了腿痠以外。

「很高興認識你,謝謝你的寧靜帶給我美好的感受,我腿痠了,我會去坐那張沙發椅。」陳歆指指椅子區的單人沙發,「我們還有……」陳歆看了一下手錶,「四十分鐘,如果你也痠了就也找個舒適的地方、或舒適的身體姿勢,讓自己舒服一點吧。」陳歆伸了個懶腰,左右晃動身體,讓站太久的僵硬感鬆開,把自己拋向沙發蜷縮進去。看著A沒有動作的意思,陳歆猶豫著是要像剛剛那樣靜靜陪伴他,還是要創造一些互動呢?

她從大背包裡拿出隨身攜帶的塗鴉本。當行動心理師這兩年,資淺的她常被派到各種資深前輩沒時間跑的學校,交通時間往往比實際工作的時間長,酬勞也常與付出不成比例,因此如何為自己創造工作的樂趣,是她給自己的獎賞。一本塗鴉本、相機,記錄著這些因緣際會才能體會的心情,是自己的故事呀,就沒有值不值得了。

她翻開空白的紙張,開始畫下她感受到的A,「好特別的男孩,帶給我……好特別的感覺。」

作畫時,她從眼角餘光感受到A就地蹲了下來。她希望A至少靠著門坐,讓身體有個支撐,但她沒說出口,只專心完成A帶給她的感受。

「我想放些輕鬆的音樂,希望不會打擾你。放什麼好呢……」陳歆滑開手機,咖啡廳輕音樂?「不好、不好……」冥想音樂?音樂從手機流洩出來,「很怪……」「巴哈無伴奏大提琴,這個好這個好,這我最愛!」琴音從手機中流瀉而出,彷彿看見馬友友坐在這個空間中,獨自地、投入地、沉醉地……抱怨著……音響太爛……「可惡!」陳歆又翻出筆記型電腦,一按播放鍵,馬友友這才開始心無旁騖地投入琴音中。

陳歆對著完全隱身在對面沙發椅後的A說,「我們都放下各種心情吧!試試看去感受大提琴帶給你我的感覺。」她彷彿要把琴音的力量吸入充滿身體一般,深深吸了幾口氣,繼續疾書A帶給她的感覺。

三十分鐘在靜默中過去。

「嗯,好了。」陳歆心滿意足地從創作歷程中回到當下,才驚覺剛剛太過投入,再加上A完全隱身在沙發後面,「該不會?」陳歆急站起往沙發後一看,這男孩把自己安置在門旁書櫃邊的牆角,閉目,看起來是睡著了。陳歆終於看到A的臉龐。瀏海濃密,可能想遮蔽發炎的青春痘與痘疤,濃濃的眉宇,五官立體,下顎線條明顯,似乎常咬牙,背跟頭靠著牆與書櫃的夾角,彎曲的雙腿自然前伸,整體姿勢是放鬆的,唯獨雙手交抱胸前,顯露出保護自己的警覺。

陳歆坐下,輕咳一聲,A立刻坐挺身子,雙腿盤坐,低著頭,雙手環抱自己。

「還有十分鐘,我想跟你分享我剛的畫。分享完,我們就結束今天的會談,好嗎?」

提琴最後一個音符創造出的共鳴聲響,在空間中迴盪。

陳歆朝A的方向遞出手札,A微微抬頭,眼光流露出好奇。

在下一曲的第一個音符揚起時,陳歆猶豫著要走到A身邊還是……最後她的身體做了選擇,她繞過茶几,跪在A應該坐著的沙發,趴在椅背上,向A遞出她的畫本。

A微微傾身向前,瞄了一眼陳歆以她的視角素描出A與他所在的空間的景象。她緩慢地翻了三頁,是同樣且簡化的場景,門、牆、書櫃、椅子背後的A,第一張圖A低頭站立、第二張圖A蹲下抱著雙腿、第三張圖,一樣的佈景中,是個抱著雙腿的小男孩。第四張是文字,旁邊有兩幅插圖。

「要讓別人懂自己,其實是一件很難,且很有壓力的事。有時候,或許說大部分的時候,自己都搞不懂自己了,即便好像年紀比較大了,應該要懂很多事,要負責任面對,但~」

文字旁是一個蹲在地上的女孩,旁邊有好幾個面具。

陳歆微笑著指著女孩說:「這是我自己的感受啦!即便我到這個年紀了,都還是覺得懂自己、負責任很難,特別是在好像做錯了什麼的時候。這種情況下,還要信任別人可以懂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責備或評斷自己……」沒有完成的語句,嘆了一口氣:「難。」

看著露出微微好奇的表情的A,陳歆說:「這是今天認識你,你帶給我的體會。很高興認識你。」

她把本子收回來,翻到下一頁瞄了一眼,便撕下遞給A:「這是我在這裡的原因。我還沒機會跟你介紹我自己,但,比起認識我,我想你更需要知道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們為什麼相遇。這張紙你帶回去,因為,我希望你記得。對了下週三,明美老師會提醒你要諮商,如果你忘記我為何會在這裡,可以拿這張紙看一下。」

陳歆保持跪在椅子上的姿勢,等待A把文字閱讀完。

「我不是你們學校的老師。」

陳歆畫了自己,手中拿著一個牌子,寫著:心理師,青少年性諮商、性健康(這個很難描述清楚的東東)受訓中。

「我們會在這裡見面是因為,有女同學撞見你從女廁衝出來,有人覺得緊張,學校老師們以他們能的方式,嘗試想理解你為何會在女廁出現。他們找我來,是希望能盡可能正確地理解你,給你提供適宜的協助,也能幫助身旁的人知道怎麼看這件事。

你也許不覺得你需要協助,也不想被理解……」

陳歆補充道:「通常青少年都會跟我說,我就不會再發生,或我就不會再犯啦!所以不用你的幫助。」陳歆指了指紙張的背面,要A把最後一段文字讀完:

「哈哈哈,認識我,我個人是覺得,我們應該會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這應該會讓諮商應該是個不賴的體驗啦!」

A看完,並沒有反應,卻也沒有把紙還給陳歆。

「對了,如果明美老師問我今天跟你談什麼,我會跟她說,我們嘗試著建立關係。嗯,你沒把紙丟在地上,我想,進展還可以。」陳歆微笑看著A。下課鐘響,A迅速站了起來,把紙連同自己的左手揉進褲袋中。

陳歆保持著跪在沙發椅背上的姿勢,搖著手,「Bye囉,下週見。」

A走到門口,旋開門,沒有回頭,絲毫不透露他對這一切的感受。陳歆微笑凝視他的背影,享受著無聲的連結,感覺著自己沒有急躁逼近,也是一個新的體驗。

陳歆緩緩起身,略做伸展,回到她原本心理師的座位上,這才感受到在這五十分鐘彷彿寧靜的時光中,另外一個焦慮、無措、困惑與充滿問號的心理師角色的自己。

等等怎麼面對一定會來詢問狀況的明美專輔?我能跟她說這五十分鐘沒跟個案說到一句話?她能接受這樣建立關係的方法嗎?

這男孩到底怎麼看待我,是個呆子被他耍,還是他能感受到我的願意?

腦中閃過眾多念頭,陳歆感到一股過度暴露自己又得不到回應的焦躁。

「吼,最好下次不要來算了,真的很難搞。」她想到雨橙督導提醒的撐出空間、裴莉說得挺住,紹奇說的吃苦當吃補,唉,「是誰說心理師聊天就有錢賺的!生氣,哼!」

這是她跟A的第一次諮商。A,完全沉默vs陳歆,過度暴露自己!!

陳歆記得第一次即便寫完記錄,離開前仍無法釋懷那種窘迫感。她仔細回想第一次晤談,在不靠言語建立關係的歷程中,是否發生了自己沒評估到的狀況?建立關係的需求不對等,是會讓人產生困窘的感覺,努力要引起對方興趣、努力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存在。

陳歆翻開塗鴉本上第一次晤談的那幾頁,再次感受著A……站起身……走到門前,陳歆模擬著A的動作,坐在門邊書櫃旁的地板上,感受著這一切。

我暴露了自己,A完全沉默,又何嘗不是直接了當地暴露了他面對我的困窘呢?

在這樣的關係張力下,勃起,實在有太多可能了。

想不清楚!!

原本陳歆的計畫是,諮商三到四次,掌握到對A的評估,再請督導協助釐清,但因為剛剛A的勃起,陳歆釐清關係動力的需求感飆升,迫切到她必須申請緊急督導諮詢了。

「即便要督導,我也得先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我有的訊息跟我能掌握的部分。」陳歆深呼吸了好幾次,要自己定下心,開始評估現有的資訊,梳理自己。

從轉介資料與跟明美專輔的談話中,陳歆得知事件發生是在午休結束,第一堂課上課鐘聲響後,一位女同學突然想上廁所,衝進女廁時差點撞上正從廁間走出來的A。女同學下課後告訴老師,老師請女同學指認A後,由A的班導師詢問A原因,但A沉默以對,轉請明美專輔跟A談,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明美心想也許男生之間比較好溝通,找了生教組長幫忙,但仍然得不到A的隻字片語。明美再請爸媽跟孩子溝通,家長表示很願意配合,但A仍堅持不對此事發表任何看法。

原生家庭父51歲母47歲,A為獨子。父是小企業主、母是會計,兩人一直在打拚工作。A本來就是安靜乖順的孩子,不需太多關注,成績也不用擔心。11歲時,父親罹患肝癌,母親照顧他與公司,沒心思照顧A,便在A小學最後一個學期時將他轉學到台中託阿姨跟姨丈帶,A跟剛升國中的表姊、小他兩歲的表弟處得來,會一起寫作業、打電動。升國一時接回來,因為一方面爸爸身體好轉,一方面阿姨一家要移民日本。

媽媽說,A好像上國中後話更少,常關在房間內,聲稱是要讀書。媽媽不以為意,以為是叛逆期會有的現象,加上自己也忙所以也沒多留意。

在校表現成績中上,作業考試都不用老師盯。因為話很少,分組活動時固定跟班上另一、兩位也是很內向的同學在一起。這件事之前,沒有人特別注意到他。

第一次,至少他出現一點點被我引發好奇的互動,接過我給他的紙,閱讀完,也帶走了。但,要如何堅持不與人連結、隔絕他人的訊息與情緒、不透露一點訊息……對陳歆這個話藏不住的人來說,實在難以想像。至少,從A被好幾位成人輪番問話的反應看來,他早擁有這個能力。但,A是如何把這能力發展到如此精練呢?這是與A互動後,第一個浮現在陳歆腦海中的好奇。

男生去女廁有什麼可能性?這是讓他們在諮商中相遇的原因,也是陳歆對A的第二個好奇。

雨橙的話再度在耳邊響起:「不要把自己太簡單的假設當成唯一的真實,那會阻攔你認識眼前的人,或是造成對個案的引導。」陳歆轉著筆,任想像奔馳。

男生去女廁有什麼可能性?

⑴一時走錯。

⑵人際問題。

⑶性別認同需求。

⑷好奇進入女廁的感覺與廢棄物。

⑸好奇女性上廁所的感覺、畫面。

⑹性興奮的需求。

⑺從看女性如廁得到性快感,故冒險。

⑻引發性慾的固定模式。

⑼味道。

⑽從小乖順而爸媽忙於家計,是否令他錯過了一些發展的議題?

小五時因為爸爸肝癌,轉學,雖然阿姨家看來還不錯,但媽媽說從青春期話變少,是在這歷程中,因爸爸生病、轉學、被迫分離而有什麼創傷嗎?還是有什麼創傷跟女性或廁所有關?

「記住,性,不需要有實質創傷才稱為創傷,文化中諸多對性的價值觀才是創傷的基底。」

吼!陳歆把筆一丟,腦袋一直閃過雨橙的這句話,卻無法解答她此刻所面臨的各種疑惑:A到底是怎樣的人、為何去女廁所、勃起是怎麼發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她站起來,再踢了椅子一腳,埋怨地發洩找不到答案的沮喪。

這沮喪不是今天才有,三年前在「青少年性諮商訓練課程」中,陳歆與雨橙在課堂上對峙的場景,再次浮現腦海。

「在你還無法跟他建立能談『性』的關係時,你得不到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他的想法,也常常隨著生命的發展轉變。」

「老師,那我們到底能掌握的是什麼?青少年性議題諮商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課堂上,陳歆氣急敗壞地問訓練師雨橙,「我就是因為看不懂青少年的性,才來上課的,你這一串話並沒有幫助我更多!」

商品簡介

★全國九所大學諮商系所教授、多位中學輔導主任與第一線助人工作者,毫無保留,一致推薦!

★知名性諮商師呂嘉惠第二本小說,聚焦於讓大人最頭痛的青少年性議題,既是引人入勝的小說,更是輔導老師、心理師的性諮商快速增能最佳選擇!

♥「好想立刻推薦這本書給我的同事與學生!」心理諮商界、學校輔導中心、助人工作者、資深督導,刀刀見血推薦!

嗨,我是你和大人之間的翻譯機。

呂嘉惠第二本性諮商小說,打開少男難以啟齒的內心世界

隸屬同一性諮商督導團體的三位年輕心理師,分別接下三個高難度的青少年個案:內向少男A,被同學發現藏身女廁,諮商時一言不發,卻突然勃起,驚嚇了年輕女心理師;過動少年B和臭屁富少C偷拍女同學裙底,兩人之間流露出操控與被操控的權力關係,富少C更沒把男心理師放在眼裡,諮商時百般嘲弄,內心的防衛宛如銅牆鐵壁。

而個案的狀態,正好反映出心理師的內在狀態,他們在晤談中也經歷了平行歷程,開始自我質疑:自己對「性」還在幼幼班,算得上稱職的性諮商師嗎?上班諮商、下班約炮的性愛達人,為何遇到少年個案反而吃癟?對個案真誠、不玩攻防鬥智,是否自廢武功?自我揭露既痛苦又冒險,有必要嗎?難道諮商不能只是一份工作,下班就走人?都已經是心理師了,我為何還要接受諮商?!

這一切,全看在督導眼裡。

她對三位後進各有計劃,但誰也看不透。

在她帶領下,三人和個案的工作,將如何進展?他們又要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往和新傷,找到返回內在的路?

人,生而孤獨是事實,但連結的支撐,讓成長不孤獨。

青春孩子銳利的辨別力,如同火眼金睛,絕對讓虛偽的溫暖沒有遁逃餘地,助人者只能反覆自問:自己夠不夠坦誠、夠不夠真實、夠不夠願意?

作者簡介

呂嘉惠

美國雪城大學諮商教育碩士,諮商心理師,台灣性諮商學會性諮商師認證、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執行長、芸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荷光成人性諮商中心執行長。

從事性諮商25年,創建了適合華人文化的「能力建構取向性諮商」學派,以人格與性人格建構為主要治療核心,研發出適合各發展階段的性諮商技術,來整合個體的性心理發展,務使在性價值觀與文化脈絡不斷轉變下的個體,具備能力掌握自己的性自我,以享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性與親密的人生體驗。

出版著作有《湛藍深海》、《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作者自序

【跋】深深感謝

深深感謝這本書裡出現的角色:青少年、家長、心理師、督導、學校系統、師長、專輔,每一個角色都代表著我職業生涯中相遇過的人們。因著你們的委託,讓我有機會與你們在各種面對性的「難」中一起努力,去找到支撐青少年的位置,期盼能給孩子們不同於過去那種面對性只能禁止壓抑的做法,而是創造出「還性發展回到發展」的諸多可能性。

深深感謝荷光團隊伙伴,在團隊成長的歷程中,我們經歷學派觀點、價值觀點、處遇觀點、面對性的觀點甚至人生哲學不斷的思辯、反思、對話,讓「荷光」,團隊共同建構的空間,能保有個人化的價值觀點、多樣化的思維向度,讓每位在其中的人能釐清想成為的自己與參與對荷光的盼望。

青少年性諮商工作中,系統工作尤為重要,卻多數是無法核銷報酬的。謝謝你們為了參與荷光理念的實踐,願意不計薪資跟著我開發適合在地文化的各種方案。

謝謝你們允許我總是有眾多天馬行空的點子,不按牌理出牌甚至跳脫心理師角色的創作,每個開懷大笑、幹話連連、挫敗與高光的時刻,匯聚成我們,讓夢想成為可能,讓海龜也能微笑。

最後,總有讀者會說:「我偷偷問你喔~書中的某人是不是荷光的某某人。」

讓我這樣回答你:「每個人都在每個人裡面,是人性。」

名人導讀

【推薦序一】

看見青少年/性諮商/心理師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真誠是要對話,才能激發出來的東西。面對自己從來不是單向的。

我在性別教育研究領域鑽研多年,也在學校教授「性教育」課程,對於性諮商專業在臺灣的發展一直持續關注。先前就知道呂嘉惠心理師在性諮商領域頗具盛名,她所帶領的「荷光性諮商訓練中心」等機構也逐漸打響了名號,讓大家刮目相看。前年拜讀她的小說《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十分欣賞她的創作才華,心想:像她這樣既具有諮商專業,又會寫小說的人才真的是不可多得啊!而今,相隔不久,又一本小說《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堂堂面世,真的令人讚嘆!我拜讀之後,滿心歡喜,盤算著未來可以將這二本小說納入作為性教育課程補充教材,讓學生開開眼界也充實素養。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呈現一個生動的故事,由同屬一個督導團體的三位年輕諮商師之工作經驗出發,串出了諮商工作的內、外在精彩,幫助個案以及心理師本人更「認識自己」,故事流暢好讀,也穿插了不少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並融入描寫諮商心理師工作日常(包含他們使用的牌卡、工具書等,以及他們自身得面對的困頓與迷惘),讀者的好奇心應能一次滿足。

「原來,面對性,跟面對孩子其他的狀況一樣,我們要處理的不是問題行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在中小學的教育現場,校園性別事件的調查處理及其後續的輔導諮商工作,讓教育工作者深感負擔沉重。而我也相信:專業的性諮商工作者所能提供的專業協助,對於校園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有性問題」的青少年本人應能產生很大的助益,如何能夠豁然開朗理解與體會到「性不是問題」、坦然面對「性」的渴望,而又不讓「性」成為衝突矛盾之源頭,是很重要的工作目標。而要完成這個目標,「系統合作」也很重要,性諮商心理師如何和學校師長以及家長合作,讓性議題不被切割出來成為單獨的議題,卻又要認真面對性問題,把糾結在其中的陽剛迷思、支配控制、成長困惑與人際關係加以釐清,真的是一件大工程。所以我想,這也是為何這本小說人物不多,但故事內含可以如此豐富的原因吧!

規則、界線永遠不是一成不變;評估的對象永遠不只眼前的這個人,還包括自己、脈絡跟發展;創意則攸關著投入、冒險與體驗。

諮商心理師的工作並不簡單,我因為積極投入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工作,有機會認識許多諮商心理師,常常感佩他們的專業訓練之紮實以及對個案的用心費力,但是他們個人在諮商工作之外的成長經歷如何受挫與掙扎,我其實很少聽聞。這本書除了在青少年性諮商議題可以提供很多啟發之外,對於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如何影響他們個人的自我探索與成長,也描寫刻畫得很深入。在協助孩子成為大人的過程中,心理師自己得先成為大人。但什麼是大人呢?讀到這一段情節時,我不禁也跟著在心裡反覆咀嚼書中的這一句話:「成熟、承擔、負責、自律、界線,只是不同發展階段應對生命情境所需的能力」。本書讓我更認識了青少年性諮商心理師這一個專業工作,當然藉由閱讀也有機會作更多的自我探索。很樂意推薦此書給想求知、想探索的朋友們。

【推薦序二】

「一本在手、口感雙重」的極妙感受

柯萱如(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主持人、實習心理師)

閱讀嘉惠心理師的新書,跟閱讀上一本《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感覺相似,都有著「一本在手、口感雙重」的極妙感受。以心理諮商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完全稱得上是「性諮商」豐富紮實的教科書,得以一窺心理師與督導腦中的各種評估與思考。然而,撇除專業知能外,又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小說,讓人既能在享受中學習,也在學習中享受,真是滿足!

這本書的故事,圍繞在三位青少年與他們的心理師所發生的經歷。青少年,真的是一段很特殊的時期,處於「社會已經停止看待其為兒童,卻也尚未成為大人」的階段,轉變與模糊的特質,帶來許多難以言說的糾結與苦悶。尤其面對「性」,這個集結各種禁忌、羞愧感於大成的議題,青少年經歷著第二性徵的發育,也多不免對性產生好奇、衝動,而引發覺得自己「很色、很髒、很變態」,或產生「我很爛嗎?我不正常嗎?」的自我懷疑。

如同書中說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自己變態,而封閉了內心。」這些心情都需要被承接、被理解,困惑與手足無措需要有地方安頓,「當沒有人能懂你、站在你身邊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躲在盒子裡覺得自己變態,只能遠離愛你的人,在心裡愧疚地道歉,卻又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

實在是讓人好有感覺的一段話呀!我想起自己因擔任校園性平案件調查委員,曾親見於一所學校的性平案件調查過程中,委員對於眼前一位明顯發著抖的學生嚴正說道:「你知道自己這樣不正常嗎?我建議你多去運動、打球,多緩解自己想看別人上廁所這種不正常的慾望。」並建議給予嚴厲的懲處,以讓學生知所警惕。整場調查中,學生全程低著頭不斷道歉,我幾乎只能看得見他頭頂的髮旋,也難以忽視那被摳到快見血的雙手。

離開學校後,我腦中的諸多疑問仍盤旋著:這個青少年究竟從整個程序中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又如何影響他接下來的人生?他會怎麼解讀自己有這樣的行為,又會如何看待做出這樣行為的「自己」?他真的會去跑步、打球嘗試緩解這「不正常」的慾望嗎?當發現沒有辦法緩解的時候,又該怎麼面對、如何因應呢?

我發現自己的諸多疑問中,也充滿了擔憂。在閱讀本書時,三位心理師與案主間的互動,給了我後續療癒性的想像。

我多麼希望那個青少年,在調查結束後,也能有像書中陳歆、裴莉、紹奇這樣能信任談「性」的成人,願意穩穩承接住他在性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不安與困惑。陪伴他逐漸認識自己、釐清困惑,與建構出各種能力,而能度過發展的時期。不讓性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狀況,成為書中提到的「成人與孩子關係斷裂的起始」。

我也多麼希望每個專業人員背後,都有像雨澄所帶領的團隊,彼此傾力相伴、相互支撐,不只是專業上的學習與成長,彼此更是生命中的夥伴。被穩穩支撐,因而能安心拓展、發揮所能,進而達到「團隊支撐心理師、心理師支撐系統、系統支撐家長與孩子」的目標。不用孤軍奮戰、無須獨自負重,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特別喜歡書中「能力建構」的觀點—不是人有問題,而是欠缺能力的關係,是能力不足以支撐此階段的發展。這樣的觀點,感覺非常輕盈,也充滿動力。把最沉重的「我有問題」鬆綁後,欠缺能力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不會,學就會了,頓時感覺少了很多負擔,而得輕裝前行。

這本書的視野很廣,不只談諮商室裡面發生的事情,故事中同時清楚呈現了與系統合作的重要性。過往常聽聞心理專業人員與孩子建立了關係,卻在與學校及家長的合作上磕磕絆絆。書中藉由心理師們與老師、家長的互動,慷慨地分享了在系統合作議題應留意之處,也提醒心理師,若忽視系統也有自己的目標、害怕與能力限制,就容易在無意間發展成拉扯抗衡、甚至是對立的關係。

細緻地思考並與系統所存在的擔心、疑慮工作,讓家長、老師與校方安心了,才不須耗費能量抵禦。建立起共識,也才能如裴莉,讓學校裡的老師甚至小狗,都能成為支撐青少年的重要資源。

看到團隊督導中三位心理師決定是否召開個案會議的思考過程,看似簡單的投影片其實背後充滿縝密的評估與規劃,讀來真是讚嘆不已。從雨橙在團督時對待紹奇的方式、心理師配合個案與老師們可以接受與理解的速度前進,也更感受到不只要能前進,適度地停下來更是關鍵所在。否則拽著跑、拖著移動,勢必因拉扯的摩擦力而帶來擦傷、產生痛楚。想來容易,做起來實在很考驗功夫的呀!

此外,本書不只是青少年的故事,更是三位心理師的故事。確實,面對生命,我們都是非自願案主。性的學習,也不只有青少年要面對。看著書中三位心理師在互相支撐下探索著性自我,分別經歷了許多困惑與不安,仍耐著性子面對自己。從中,看到社會文化裡諸多對性的價值觀與互動經驗在他們心裡形成各種創傷,讓人發展出防衛機制的歷程;也能看到再度把自己認領回來的過程,要承受難堪、羞愧,不想面對與承認的自己,是很需要勇氣的。過程中,好幾次幫他們捏了把冷汗,也讚嘆他們對自己真誠的程度與決心,為他們換得心理上的那份自由歡呼!

從無知覺被慣性牽著走,到有知有覺地面對性自我,並清楚知道自己是有選擇的,能夠重新選擇開放自己被理解、學著回應自己。於我來說,這就是「愛自己」的最佳實踐,能夠有覺知地與自己同在,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呢?

最後,真的非常欽佩嘉惠心理師與荷光團隊在性議題上的付出,這些年間看著荷光團隊如書中般對於承接的每一個方案、每一個個案都嚴謹對待、全心投入,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只為「許願支撐崩塌的世界,還性一個發展的可能」。真的是好美的願,好讓人感動的一群人!與荷光團隊學習及閱讀本書的期間,我深深感受到性不只是性,性是跟生命與自我緊密連結的,套用嘉惠曾說的一段話:「面對性,一切定義都還太早。持續觀看、感受自己,我們與我們的性,都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祝福我們都能真誠面對自己,為自己、為個案,為無限的可能性!

【各界推薦語】

成為孩子們需要的大人

性,是多麼禁忌的字眼啊!在傳統華人社會中,性是隱晦的,一般家庭裡不討論;學校雖有設置融入各領域的性別教育,仍如屬於較保守、被動的潛在課程。

性,對於國高中生而言,光聽到、看到、說到這個字眼,就能讓賀爾蒙波動、腎上腺素飆高……

書中寫道:「青少年發展任務是在各種體驗中,認識自己」、「性是發展,不是問題,是性發展沒能被好好地支撐,才會變成問題」。隨著劇情推進,我不禁想起二十年來在輔導處遇過的性議題個案,曾有幸由嘉惠執行長帶領的心理師來接案,成為系統合作的一環。想起孩子茫然的臉、家長無助的樣子、班級導師無奈的表情……書中虛構的劇情,其實是多少校園案例的濃縮。

「人,生而孤獨是事實,但連結的支撐,讓成長不孤獨。」、「幫他撐出一個空間,跟著他探索自己,而非只對焦在行為的原因與目的,這是你能為他做的最好的事……」這真是一本「像教科書般含金量高的小說,又像小說般好看的教科書」。超級推薦與青少年工作的相關人員,當然包含家長一讀。

成年人無法教給孩子自己所沒有的,即便早已超過十八歲、成了父母、當了老師,甚至已是所謂專業心理師。已經成年的我們,是否曾好好探索、體驗,真正認識與理解自己?就如書中的心理師們,透過接案與督導的歷程,才讓心中那個懵懂的少年長大。不論是大人或孩子,都要從「非自願」到「有意願」再到「自願」,能為自己做主,覺察才讓成長有可能發生。

相信這本書流暢的敘事,一定可以帶給「大人」們啟發,進而讓孩子們受惠。期待更多完善的系統合作,達到「幫助孩子看見真實的自己、說出自己就能被理解、理解就能被接受」的美麗境界。

王雯華(新北市國中候用校長、國中輔導工作二十年資歷)

讓我們一起認識青少年的性發展空間

這本書不只是適合專業人員,也適合家有兒童青少年的家長,更適合長大了但想更了解青春性能量的你/妳。

面對層出不窮、變化莫測的青少年性議題,與其防堵、告誡、威嚇、規條、迴避、憂慮、不安,不如一起來認識青少年的性發展空間,我想這是作者呂嘉惠對治療師、輔導老師、家長和大人的期盼。嘉惠是台灣青少年性諮商領域的專家、播種者和倡議者,很多專業人員的性諮商學習都師承自她。這本小說,令我感受到嘉惠溫柔且細膩地帶領大家認識青少年性議題。

我喜歡小說,小時候讀名人傳記、青春期看偵探小說和小品文學、長大看愛情、寫實、都會小說,成為專業者後,發現每一個個案的諮商歷程都是一部小說,每一部小說都是時代/文化/家庭/獨特的個體所交揉。我很感謝嘉惠將被大人視為禁忌的青少年性議題、將生硬的督導訓練寫成小說,包含了治療師與個案的諮商歷程、治療師的性發展探索與受督導的省思,內容似真似幻,但都映照出我們的成長。

當你翻開這本書,猶如同時進入五個時空:三個治療師與案主的時空、小團體督導的時空,還有讀者心中自己青少年階段的成長、孩子的成長、與個案工作的時空。享受這本小說吧,原來一邊享受也可以一邊學習,享受完了,性議題的眼光就拓展開來了。

一起給青少年性探索空間,不要將他們趕到幽暗之處!

——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所長)

精準探入與性相關的幽微處

青少年、性、心理治療歷程……還有什麼議題,能比這三者的結合更讓人覺得刺激與驚心動魄呢?

獨立來看,三個主題都是既龐大且複雜,要結合這三個面向的理論與技術,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來呈現,不得不佩服嘉惠的文字功力以及深厚的治療師底蘊,才能將與性有關的細微變化與內心的幽微,做精準地捕捉與描述。

本能的性慾,在生命不同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力量。如沉睡中的獅子甦醒一般,性能量到了青春期瞬間逼人;「我是誰」的大哉問,在追尋自我認同的時期加入性的騷動。青春期的掙扎有愛、有慾、有情、有何謂做自己,很忙碌的成長也很很多的困惑,在此時期,多麼需要有一個能細細地聆聽,不急著給意見、做結論的人。

讓各種紛擾能安心地攤開來檢視,讓各種慾望被溫柔的對待,這是治療師的工作。但有這樣能力的治療者,想必自己也是經歷過好幾翻的驚心動魄吧?

本書除了是引人入勝的小說,又可以同時學到和青少年、和性議題工作,以及心理治療歷程的寶貴知識。推薦給每一位有志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人們,不只為了所服務的個案們,也為了自己!

——朱惠英(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再次感受到熱情、震撼,與無以名狀的強烈啟發感!

閱讀呂嘉惠心理師這部小說的心情,就像回到廿年前初任輔導老師,第一次接觸到嘉惠老師的研習時,所感受到的熱情、震撼、無以名狀的強烈啟發感!隨著小說的情節進展,彷彿回顧著自己過去從事輔導工作的困惑;看著主角們成長,自己則同時獲得遲來的解惑。這是呂嘉惠老師第二部以專業性諮商現場、諮商技巧為主題的小說,體裁雖是小說,但知識與專業的含金量卻足堪稱教科書!推薦給諮商專業的學習者、助人工作者、督導,以及意欲探究「性諮商」堂奧的專業人士。

——張雨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助理教授)

名人推薦

學界、教育界、實務工作者感動推薦

(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雯華∣新北市國中候用校長

王麗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朱惠英∣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吳麗雲∣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輔導中心主任

林麗純∣系統取向家族治療師、督導、訓練師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

邱似齡∣臨床心理師、慈恩心理治療所所長

柯萱如∣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主持人、實習心理師

胡延薇∣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公會常務理事

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郝柏瑋∣台灣開放式對話網絡創辦人

張雨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許佑生∣作家、性學博士

陳麗英∣諮商心理師、臺北市立大同高中輔導主任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黃怡禎∣性諮商師、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

黃政昌∣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黃素菲∣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所長

蕭宇辰∣臺灣吧 執行長

趙文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 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 教授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蘇益志∣社團法人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理事長

鐘 穎∣諮商心理師、高中輔導主任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青少年性諮商、塞可斯桌遊團隊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作者:呂嘉惠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20
ISBN:9789863572411
定價:430元
特價:75折  322
特價期間:2024-04-01 ~ 2024-06-30其他版本:二手書 6 折, 26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