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經講義(第十六輯)
cover
目錄

序文 …………………………………序 01

第一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二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三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四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第五輯 諸法實相品 第一 ……………001

念佛品 第二 …………………313

第六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第七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第八輯 念佛品 第二 …………………001

念法品 第三 …………………073

第九輯 念法品 第三 …………………001

第十輯 念法品 第三 …………………001

念僧品 第四 …………………025

第十一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第十二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第十三輯 念僧品 第四 ………………001

淨戒品 第五之一 …………175

第十四輯 淨戒品 第五之一 …………001

淨戒品 第五之餘 …………091

第十五輯 淨戒品 第五之餘 …………001

淨法品 第六 ………………207

第十六輯 淨法品 第六 ………………001

往古品 第七 ………………173

第十七輯 往古品 第七 ………………001

淨見品 第八 ………………241

第十八輯 淨見品 第八 ………………001

了戒品 第九 ………………303

第十九輯 了戒品 第九 ………………001

第二十輯 了戒品 第九 ………………001

囑累品 第十 ………………291

第二十一輯 囑累品 第十 ……………001

試閱內容

經文:【「是人於是順忍第一義中亦不得自相,舍利弗!何等是順忍相?所謂無相是順忍相。舍利弗!於意云何?若人於此順忍尚不得相,是人若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者,無有是處。若人成就如是智慧,應受供養,是名佛子,是名入不住定。舍利弗!是名佛法第一義門,謂無憶想分別、無此無彼。而是癡人在大眾中說於邪見,自以憶想分別教人:『此是佛法,此是聖道。』如是癡人則為誹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是癡人名惡知識,不名善知識。舍利弗!怨雖奪命,但失一身;如是癡人不淨說法,千萬億劫為諸眾生作大衰惱。是人癡冥,覆佛菩提本心,貪著還復熾盛,相續不斷;以貪著故往來五道,無善逕路,生死不斷。是故舍利弗!不淨說法者得罪極多,亦為眾生作惡知識,亦謗過去未來今佛。」】

語譯:【世尊又開示說:「這一位比丘於順忍的第一義之中也不可能得到自相,舍利弗!什麼樣是順忍之相呢?也就是我所說的無相就是順忍之相。舍利弗!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果有人在這個順忍之中尚且不得任何自相,而這個人如果還會得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的話,是沒有這個道理的。如果有人成就這樣的智慧,他應當接受供養,這個人就叫作佛的兒子,這樣就叫作進入不住定。舍利弗!這就叫作佛法的第一義門,也就是說沒有憶想沒有分別、沒有此也沒有彼。而這樣的愚癡人在大眾中說出了種種的邪見,自己以心中所憶念所猜想的來分別、來教導別人說:『這個就是佛法,這個就是聖道。』像這樣的愚癡人就是誹謗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像這樣的癡人名為惡知識,不能稱之為善知識。舍利弗!怨恨之人雖然奪取了別人的命,被奪取的人只失去一個色身而失去了一世;但是像這樣的愚癡人不清淨的說法,千萬億劫都是為諸眾生作了很大的衰惱。這樣的人愚癡而闇冥,遮覆了佛菩提本心,他的貪著反而比以前越來越熾盛,並且相續不斷;由於貪著的緣故所以往來五道之中,都沒有善路和直接的路,生死不能斷絕。由這樣的緣故,舍利弗啊!不清淨說法的人得罪非常之多,也是作為眾生的惡知識,他們也是誹謗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

講義:得順忍的人在第一義中也不得自相。換句話說,得順忍之後他依於如來藏本心而住,而如來藏的境界中沒有六塵,沒有分別,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命,沒有斷見、沒有常見,一切法都無,當他這樣時哪裡還有自相?當他以法為歸時,法的境界中沒有任何一法可得,所以自己也不存在、別人也不存在,才能說是無我亦無人,否則他就是不得順忍,因此得順忍時一定沒有自相。那麼 如來解釋說,什麼樣是順忍之相?得順忍的人跟凡夫總要有所不同吧?總不可能得順忍的人跟凡夫一樣,所以說「所謂無相是順忍相」──無相才是順忍之相。如果一天到晚在那邊分別人我,那就是有相;有人我就有一切相,有相就不得順忍。

如來又問:「舍利弗!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果有人於這個順忍之中尚且不得自相,那這個人還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根本就不可能有這個道理啊!」當你看見法時,依止於法,連自相都不存在了,怎麼可能還會有別人的相存在呢?別人的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自己的相存在,相對而言才有我相、人相,否則就不會有我相、人相,這是相對的。而法不分別,不分別就沒有相對之相,就沒有自相,當然不會有我相、人相,我相、人相都不存在,那麼眾生相、壽相命相也就跟著都不存在。所以如果已經得順忍而「不得自相」時,竟然還會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表示那個人根本就是說謊,他並沒有得順忍,他沒有證無生法,連初果向都無,所以都落在有生法之中。

但是這樣的人世間少有!你可別說:「哪裡少有?我們同修會現在不是有四百多個人嗎?」好!那我請問你:「現在全球多少人口?」七十億?現在不是五十億、六十億,是七十億人喔!那麼四百個人散入七十億裡面去,我想你要找到一個也難,當然是很稀有!這樣的人所成就的智慧可不只是阿羅漢的智慧,阿羅漢的智慧是無法了別、無法猜測、無法想像這種智慧的,所以這樣的人功德無量無邊世所稀有。也許你想說:「我真的證悟了,但我有什麼功德?看來看去都沒有,您怎麼說功德無量無邊?」那我可要問你了:「功德是有形之法或是無形之法?」既然是無形,為什麼會有量?既然是無形,怎麼會有邊?喔?懂了?真的無量無邊!

可是這個無量無邊,你卻不可以聽我這麼一說,就想:「那就是沒有嘛!」可是我告訴你,你有這個無量也無邊的功德之後,你想要世間法就可以有。假使今天我想要世間法,很簡單,拋家棄子,我就穿起袈裟來,我要什麼樣的大山頭沒有!一定有的,但我不想要,就繼續這樣無量也無邊不很好嗎?即使現在這樣,我都覺得家大業大了。從來沒想過今生要弄一個家業這麼大,但現在也認了,因為這是 如來的家業,不是我的。如來的家業不能說太大,那就認了,要不然,當咱們都不想要缽袋子時(因為缽袋子很沉重,揹在背上、繫在腰上都很重,是因為不得不然),因為眼看著正法沒落,又沒有人可以吩咐,那麼該怎麼辦?難道要放著 如來的家業讓它壞滅嗎?那就只好一肩挑起來。好在現在有很多老師幫我挑,還有你們幫我挑起來,真的很棒!

這就是說,落在世間法時才會有很多的相,當你不住在世間法時就沒有相可說了!雖然說「第一義空經」善知識解說時好像有相,其實所說的是無相法,因為「第一義空」是空性,雖然不是空無,但祂無相;而無相之中無妨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與福德在其中,所以你證悟之後,我說你功德與福德無量無邊,那不是無、不是沒有,若想要實現那個功德與福德,也是可以實現的,但實現了以後帶不走,就只能擁有這麼一世。若是這一世成為諸方供養的大師,不論要多少供養,都會有人一直送來,但未來世行道的福德損減了一部分,那又何必呢?弘法或利樂眾生所需要的夠了也就好了,到目前為止我們都不欠不缺,所以我們不需要很大的山頭。假使哪一天我買了一、二公頃或三、四公頃地,我覺得已經夠大了,不要一、二百公頃,我把正覺寺可以蓋起來,夠我使用就好了,弄上一、二百公頃要幹嘛?意思就是說功德、福德是因為你有順忍才有;當你有順忍時心中是沒有我相的,那就不可能有「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等;當你如是不住於這些世間法中,那你就是以法為歸。

來到人間是為了利樂眾生,而不是自己要營造一大片所謂的佛法王國,這樣才叫作得順忍,這樣才可以說你的功德是無量亦無邊。而這個無量亦無邊之中你是可以實現很多的福德、很多功德的,但不用去實現;你利樂有情需要多少你用多少就好,超過的等於在毀損自己未來世的福德,這樣成佛就很慢。所以證悟之後也不必去弄多麼大的一個道場,你就衡量弘法的需要,依照那個需要去作就好,不需要超過,不必和人家比什麼第一,那是愚癡人!第一只有一世,下一世他不叫張三,再來時改名叫李四,他也不能夠說:「這一大片產業是我上一世當某某大法師時掙來的。」講了也沒有人信他,何苦來哉?

這就是說,得順忍時是很稀有的人,這個人可以稱為佛的兒子。當然佛子有狹義的定義,也有廣義的定義,在這裡就是廣義的定義,你們只要證悟了,心得決定,都是佛的兒子;長髮飄逸甚至弄個髮箍鑽石鑲起來也沒關係,依舊是佛子,不一定要理光頭;甚至妳還佩戴著手飾,瓔珞垂胸還點了胭脂畫了眉,依舊是佛的兒子,因為妳的本質是丈夫;妳證得身中的大丈夫了,當妳轉依大丈夫時自己就是大丈夫,這就是佛子。佛子何等尊貴?世尊說:「若有人成就這種不可思議的智慧,應受供養,即是佛子,」所以你證悟之後雖然不受供養,但如果哪一天有某個大師知道你證悟了,想要來供養你,你就端坐受他供養;儘管端坐,沒有問題,那是因為你憐憫他,要讓他在你身上種大福田;如果覺得這個人得法的因緣還早、還早,那你轉身就走,不用受他供養。

所以供養不是為自己,受供養是為對方。很多人想:受供養是為自己好。才受供養,但菩薩的看法不是這樣,所以菩薩通常不受供養;如果菩薩有時甚至開口說:「你不是有種菜嗎?明天送一把菜來給我。」那是特地照顧他。但我有沒有叫誰送一把菜來?也就是說,我好像曾經吩咐過誰,我向他要了一顆,我明著說:「你就供養我這個。」是水果還是什麼東西我都忘了,是因為要讓他來世有大福德,因為他的心性好,但福德不夠,這是為對方。其實吃了那一顆水果會長一塊肉嗎?可能會啦!一點點,拿來為眾生作一會兒事情就不見了,但是他來世福德就很大,這是為對方而不是為自己。

因為咱們不是買不起,我們也不追求世間的任何欲樂,但卻要他知道。他沒什麼錢,我卻故意要他買某個食物或是水果來供養,是故意要他這樣作,那是為他的來世福德設想。但是也難得其人,這個機會大概也很少,有過那麼一次,大概以後不會再有了。也就是說,當你為了某一個人,因為他往世修集的福德不夠,但他是個根器,心性也夠好,這一世緣熟了,那你希望他未來世行道時廣有資糧,你就以證悟者的身分為了利樂他,告訴他說:「今天午餐讓你供養。」但不能要求到某個大餐廳去,就是一個盒餐就夠了。盒餐大概都是幾十塊錢臺幣,大不了百來塊錢;一般的素食館要買到一個盒餐五百塊臺幣還不容易,就這麼一次供養,那他未來世有福德而容易行道,這是你為他好。但不是每天如此,比如某甲明天來供養,某乙後天來,某丙大後天來;不是這樣的,那是偶一為之,因為你得順忍而轉依成功了,就沒有任何貪欲可說了,是純粹為了眾生。那麼證悟的佛子有這樣的智慧時,世尊說「應受供養」,因為 如來說「是名佛子」。

如來又說這樣的人叫作「入不住定」,也就是進入無所住的定中。通常的定都是有所住的,那叫作世間定;世間定都是有入有出,所以一念不生入於定境是有入,有入之後總是要有出的。如果定力不是很好,兩三個鐘頭出定;好一點的也許傍晚出定,如果更好的也許三天出定;但不管多麼好,三個月、三年總得要出定吧?那都是世間定。但是當你證悟真如之後,你依於這個真如而得順忍,心得決定再也不猶豫了,永遠都認定這個真如作為你的最後所歸,成為你的自歸依,永遠不再改變時就是定;你住於這樣的定是無所住的,所以叫作無住定,或者叫作不住定;這是不住之定、無住之定。

所以往常我也告訴諸位,說定修得最好的人,不是那一些證得四禪八定的人,因為他們那個定都是有入有出;所以不管什麼人說他證得什麼定,來到我面前時我都說:「你那個定沒什麼,太差了。」我往常都跟諸位講過,因為他們的定有入有出。所以他的定很好而開口炫耀時,你開口就問他:「你入定幾年?」他聽了臉都黑了,對不對?他一定會反問:「那你入定幾年?」你就說:「我在這個定中無始以來到現在不曾出定。」對啊!正是如此啊!那他一定要問:「那你是什麼定?」你就說:「無住定,又名金剛三昧。」因為你這定永不可壞,那他聽了如果是個根器,就會有興趣了,你度他來正覺,未來世他會再作你的徒弟,這也是攝受佛土。

這個叫作「入不住定」,所以天下最大的定叫作「金剛三昧」,也叫作「不住定」。那麼這個「不住定」,我想諸位在外面都沒聽過,而我們已經講了很多年,所以我常說諸位證得這個定叫作「大龍之定」。大龍是哪一條龍?是如來藏。不管是多麼厲害的龍,也是這個如來藏所生;天龍之類,即使是化生龍,也是龍子龍孫,因為都是如來藏大龍之子,所以這金剛三昧又叫作大龍之定──那伽大定。今天講到這裡。請問諸位學佛快樂不快樂?(大眾答:快樂!)可是我記得初學佛那幾年,我姪子說:「我看小叔學佛學得好痛苦。」所以你們是很幸福的。這幸福好像建立在我的痛苦上呢,所以「無師智」到底好不好?還很難說喔?因為無師自通就是要自己摸索,過程很痛苦;當然摸索出來以後是很快樂,可是摸索的過程很苦。若是跟隨著人家修學,一步一步實證上去,等於人家都已經為你披荊斬棘,路都開好了,那你走起來就很順暢。所以你們比我幸福,但這不是抱怨喔!

商品簡介

本經說明為何佛菩提難以實證之原因,都因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的邪見,引生此世求證時之業障而難以實證。並以諸法實相詳細解說,繼之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說明諸佛與法之實質;然後以淨戒品之說明,期待佛弟子四眾堅持清淨戒而轉化心性,並以往古品的實例說明,教導四眾務必滅除邪見轉入正見中,然後以了戒品的說明和囑累品的咐囑,期望末法時代的佛門四眾弟子皆能清淨知見而得以實證。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作者自序

《佛藏經》之所以名為「佛藏」者,所說主旨即以諸佛之寶藏為要義。諸佛之寶藏即是萬法之本源如來藏,《楞嚴經》中說之為「如來藏妙真如心」,《入楞伽經》卷七〈佛性品〉則說:「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大略解釋其意如下:

【謂阿梨耶識(通譯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含藏著無明種子與七轉識種子,並與所生之無明及七轉識同時同處、和合相共運行而成為一個五陰有情。七轉識與無明相應而從如來藏中出生,每日運行不斷;意根每天一早促使意識等六心生起之後相續運作,與意識等六心和合似一,看似常而不斷之常住心,其實是從如來藏中種子流注才出現的心,就是一般凡夫大師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早上出生以後就與處處作主的意根和合運作看似一心。這七識心種子及其相應的無明種子,每天同時從如來藏中流注出來,猶如大海波一般「常不斷絕」,因為是與色身共俱而出生的緣故。

如來藏離無常的過失,是常住法,不曾剎那間斷過;無始而有,盡未來際永無中斷或壞滅之時。如來藏亦離三界我等無常過失,迥無我見我執或我所執;其自性是本來清淨而無染污,無始以來恆自清淨而不與貪等六根本煩惱及其餘隨煩惱相應。其餘七轉識都是心,即是意根、意識與眼等五識,即是面對六塵境界時清楚明白的前六識,及處處作主的意根;這七識心與無明種子都是念念不住的,因為是從如來藏中流注這七識心等種子在身中才有的,當色身出生以後與意根同時和合運作,意識等六識也就跟著現行而與色身同在一起,所以是與色身同時出生而存在的。而種子是剎那剎那生滅的,以此緣故說意根與意識等七個心是生滅法。若是證阿羅漢果而入無餘涅槃時,由於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已經斷除的緣故,這七識心的種子便不再從如來藏流注出來,死時就不會有中陰身,不會再受生,便永遠消滅了,亦因此故是生滅法。】

在三種譯本的《楞伽經》中,都不說此心是第八識(第八識是通俗的說法),而是將此心與七轉識區分成二類,說如來藏一心是常住的,是出生「意」與「意識等」六識者,也說是出生色身者,不同於七識等心。所援引的上開經文,亦已明說如來藏「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而從如來藏中出生的「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都是「念念不住,是生滅法」。這已經很明確將如來藏的主要體性與七轉識的主要體性區分開來:一是能生,一是所生,能生與所生之間互相繫屬;能生者是常住心,沒有三界我的無常過失,沒有我見我執等過失,自性是清淨的;所生的七識心,是念念生滅的,也是可滅的,有無常的過失,也有三界我的我見與我執等過失,是不清淨的,也是生滅法。

今此《佛藏經》中所說主旨即是說明此心如來藏的自性,名之為「無名相法」或「無分別法」,仍不說之為第八識,而從各方面來說明此心;並且希望後世仍有業障而無法實證佛法的四眾弟子們,未來世中都能滅除業障而證得解脫及實相智慧。以此緣故,先從「諸法實相」的本質來說明如來藏,兼及實證此心者於實證前必須留意避免的過失,才能有實證的因緣;若墮邪見或誤導眾生,並有犯戒不淨等事者,將成就業障;於其業障未滅之前,縱使未來歷經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奉侍供養隨學九十九億諸佛以後,仍無實證之可能。以此緣故,釋迦如來大發悲心,首先於〈諸法實相品〉廣釋實相心如來藏之各種自性,隨即教導學人如何了知惡知識與善知識之區別。善於選擇善知識者,於解脫及諸法實相之求證方有可能,是故以〈念佛品〉、〈念法品〉、〈念僧品〉中的法義教導,令學人以此為據,得以判知何人為善知識、何人為惡知識,從而得以修學正確的佛法,然後得證解脫果及證入諸法實相,發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智慧,久修之後亦得兼及二乘涅槃,再發十無盡願而起惑潤生得以入地。

若未慎擇善知識,誤隨惡知識者(惡知識表相上都很像善知識),不免追隨惡知識於無心之中所犯過失,則未來歷經無數阿僧祇劫奉侍九十九億佛之後,於解脫道及實相了義正法仍無順忍之可能,欲求佛法之見道即不可得,遑論入地。以此緣故,世尊隨後又說〈淨戒品〉、〈淨法品〉等法,教導四眾弟子們如何清淨所受戒與所修法。又為杜絕心疑不信者,隨即演說〈往古品〉,舉出過往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前 大莊嚴佛座下,苦岸弟子等四人為惡知識,執著邪見而誤導眾生,成為不淨說法者;以此緣故與諸眾生相率流轉生死,於人間及三惡道中往復流轉至今,反復經歷阿鼻地獄等尤重純苦及餓鬼、畜生、人間諸苦,終而復始受苦無量之後終於來到 釋迦如來座下精進修行,然而竟連順忍亦不可得,求證初果仍遙遙無期;至於求證諸法實相而入大乘見道,則無論矣!思之令人悲憐,設欲助其見道終於無可能,對彼諸人助益無門,只能待其未來阿僧祇劫受業滅罪之後始能助之。

如是警覺邪見者之後,世尊繼以〈淨見品〉、〈了戒品〉而作補救,期望以此二品能轉變諸人的邪見,勸勉諸人清淨往昔熏習所得的邪見,並了知清淨戒之所以施設的緣由而能清淨持戒,未來方有實證解脫果與佛菩提果的可能。如是教導之後,於〈囑累品〉中囑累阿難尊者等諸大弟子,當來之世以善方便攝受諸多弟子,得能清淨知見與戒行,滅除往昔所造謗法破戒所成之業障,而後方有實證之世到來。由此可見 世尊大慈大悲之心,藉著舍利弗尊者之因緣,在與舍利弗對答之時演說此實相法等,期望後世遺法弟子得能滅除業障而得證法。普察如今末法時代眾多遺法弟子精進修行,仍難遠離邪見與邪戒,求證解脫果及佛菩提果仍將難能可得,令人不覺悲切不已,是故將此經之講述錄音整理成書,流通天下,欲以利益佛門四眾。

佛子 平 實 謹誌

於公元二○一九年 夏初

佛藏經講義(第十六輯)
作者:平實導師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28
ISBN:9789860696189
定價:300元
特價:9折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