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企業雲端智慧化管理策略
cover
目錄

第一篇 資訊化管理策略的理論與框架

第1章 資訊與資訊技術的發展歷程

1.1 資訊的定義與特徵

1.1.1 資訊的定義

1.1.2 資訊的基本特徵和認知模型

1.1.3 資料、資訊、知識和智慧的關聯與區別

1.2 資訊的度量和價值

1.2.1 資訊的度量

1.2.2 資訊的價值

1.3 資訊應用的發展歷程

1.3.1 資訊應用的前四個階段

1.3.2 資訊應用的智慧化階段(大數據時代)

1.4 資訊技術的功能

1.4.1 資訊技術的基本功能

1.4.2 資訊技術的擴展功能

1.4.3 資訊技術的策略功能

1.4.4 濕體的作用

1.5 資訊技術的企業應用發展歷程

1.6 DELL公司資訊技術應用案例

1.6.1 基於Internet的協同產品商務

1.6.2 基於Internet的直線訂購模式

1.7 虛擬世界——「第二人生」

1.7.1 「第二人生」概述

1.7.2 初次登入「第二人生」的體驗

1.7.3 「第二人生」中的企業宣傳

1.7.4 「第二人生」中的土地問題

1.7.5 「第二人生」中的就業

1.7.6 關於「第二人生」的思考

第2章 資訊技術支援下的企業運作模式創新

2.1 資訊時代的企業創新需求

2.2 工業化環境下企業管理與生產組織模式

2.2.1 工業化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的形成和特點

2.2.2 工業化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的優點和不足

2.3 敏捷製造策略

2.3.1 敏捷製造的產生背景與組成結構

2.3.2 企業敏捷性的含義及其評價指標

2.3.3 企業敏捷性的實現方法

2.3.4 USM汽車公司的敏捷製造策略

2.4 資訊化環境下企業創新運作模式

2.5 波音公司策略轉型與運作模式創新案例

2.5.1 波音公司的策略轉型

2.5.2 採用資訊化方法簡化管理

2.5.3 波音787飛機研製生產中的資訊化應用

2.6 沃爾瑪的資訊化應用

2.6.1 從策略角度重視資訊化應用

2.6.2 高效能的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2.7 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資訊技術應用實踐

2.8 群眾外包模式及其應用

2.8.1 群眾外包的特點分析

2.8.2 勞動力群眾外包

2.8.3 企業業務單元功能群眾外包

2.8.4 智力群眾外包

第3章 資訊技術支援下的組織與流程創新

3.1 無邊界組織的概念

3.2 奇異公司的應用實踐

3.2.1 奇異公司的無邊界組織應用實踐

3.2.2 奇異公司的資訊化應用實踐

3.3 業務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

3.3.1 業務流程再造的產生背景

3.3.2 業務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與內涵

3.4 業務流程再造的原則與方法

3.4.1 業務流程再造的原則

3.4.2 業務流程再造的實施框架

3.4.3 業務流程再造的實施步驟

3.5 業務流程再造的應用實踐

第4章 資訊技術支援下的產品創新

4.1 產品創新的意義和內涵

4.2 同步工程產生的背景和特點

4.2.1 同步工程產生的背景

4.2.2 同步工程的定義與特點

4.3 同步工程的核心要素

4.3.1 數位化產品定義

4.3.2 一體化產品開發團隊

4.3.3 開發過程改進與重組

4.3.4 協作工具與環境

4.4 同步工程的實施方法

4.5 同步工程應用實施案例

4.5.1 波音公司的同步工程應用案例

4.6 虛擬製造技術

4.6.1 虛擬製造的定義和特點

4.6.2 典型的虛擬製造技術

第5章 資訊技術支援下的服務創新

5.1 服務的價值與特性

5.1.1 服務的價值

5.1.2 服務的定義及特性

5.2 服務創新的內涵

5.3 服務創新理論及創新要素

5.4 服務創新應用案例

5.4.1 富士全錄的文件管理服務

5.5 服務導向架構的企業

5.5.1 服務導向架構企業的概念與定義

5.5.2 服務導向架構企業的內涵

5.5.3 業務組件建模方法

5.5.4 荷蘭銀行服務導向架構的企業案例

5.6 務聯網的產生背景與關鍵技術問題

第6章 資訊化策略管理框架與整體解決方案

6.1 企業資訊化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

6.1.1 管理層面的困難

6.1.2 技術層面的困難

6.1.3 操作層面的困難

6.1.4 企業資訊化實施失敗的管理原因分析

6.2 資訊化管理的定義與內涵

6.3 資訊化策略管理框架

6.4 策略一致性模型與管理框架

6.4.1 策略一致性模型

6.4.2 策略一致性配對

6.4.3 資訊系統策略一致性管理框架

6.5 資訊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6.6 企業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

6.6.1 企業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定義和內涵

6.6.2 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具體內容

6.6.3 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實施途徑

6.7 通用汽車公司的資訊化應用案例

6.7.1 通用汽車公司面臨的困境

6.7.2 有效的解決方案——DLN

6.7.3 DLN的實施過程

6.7.4 DLN推廣應用

第二篇 資訊化管理的方法與系統

第7章 現代整合製造系統

7.1 CIMS的產生背景與發展歷程

7.1.1 電腦整合製造的概念與定義

7.1.2 現代整合製造系統的定義與內涵

7.2 CIMS的組成

7.3 CIMS中的整合

7.4 複雜系統求解框架

7.5 CIMS應用案例

7.5.1 企業基本情況和需求

7.5.2 CIMS工程目標和系統組成

7.5.3 實施效益

第8章 企業資訊化應用系統

8.1 企業入口系統

8.1.1 企業入口的概念

8.1.2 企業入口的主要功能和特點

8.2 工程設計自動化系統

8.2.1 電腦輔助設計系統

8.2.2 電腦輔助工藝設計系統

8.2.3 電腦輔助製造系統

8.2.4 電腦輔助工程

8.2.5 產品資料管理

8.2.6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

8.3 製造自動化系統

8.3.1 數控系統

8.3.2 CNC系統

8.3.3 DNC系統

8.3.4 彈性製造系統

8.3.5 製造執行系統

第9章 企業管理資訊系統

9.1 企業管理資訊系統概述

9.1.1 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特點與功能

9.1.2 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發展歷程

9.2 MRP Ⅱ/ERP系統中的基本概念

9.3 物料需求計劃

9.4 MRP Ⅱ系統

9.5 企業資源計劃

9.5.1 企業資源計劃的擴展特性

9.5.2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主要功能

9.6 供應鏈與客戶關係管理

9.6.1 供應鏈管理

9.6.2 客戶關係管理

9.7 商業智慧系統

9.7.1 商業智慧概念

9.7.2 商業智慧系統方案

第10章 業務流程管理系統

10.1 業務流程管理的意義

10.2 業務流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10.3 業務流程管理框架

10.4 業務流程建模與優化方法

10.4.1 業務流程建模的基本概念

10.4.2 業務流程建模方法

10.4.3 業務流程分析與優化方法

10.5 業務流程視覺化管理與監控

10.5.1 業務流程模型的視覺化

10.5.2 業務流程實例的視覺化管理

10.5.3 基於業務流程的績效考核

10.6 業務流程實施與自動化

10.6.1 工作流管理系統參考模型與功能

10.6.2 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實施方法

第三篇 資訊化管理的基礎與核心技術

第11章 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

11.1 企業的基本組成

11.1.1 企業的基本概念

11.1.2 企業的基本特性

11.1.3 企業類型

11.2 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

11.2.1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企業法人制度

11.2.2 有限責任制度

11.2.3 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

11.3 管理的內涵與特性

11.3.1 管理的概念

11.3.2 管理科學的特性

11.3.3 企業管理的目標

11.3.4 企業管理的職能

11.4 企業管理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11.4.1 早期的管理思想

11.4.2 古典管理理論

11.4.3 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設

11.4.4 現代管理理論

11.4.5 未來管理變革的發展趨勢

11.5 企業組織

11.5.1 組織的定義

11.5.2 組織設計的基本原則

11.5.3 企業組織結構的基本類型

11.5.4 組織設計的步驟

11.6 企業案例

11.6.1 組織機構與資訊流圖

11.6.2 部門功能和主要業務流程

11.6.3 資訊系統

第12章 物聯網

12.1 物聯網的基本概念與發展過程

12.1.1 物聯網的概念

12.1.2 物聯網的基本架構

12.1.3 物聯網的特點

12.1.4 物聯網的發展歷程

12.2 RFID的起源與系統組成

12.2.1 RFID的起源

12.2.2 RFID標籤

12.2.3 RFID讀寫器

12.2.4 天線、頻段與應用系統

12.3 RFID的工作原理

12.4 RFID中介軟體

12.5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2.5.1 資訊感知技術

12.5.2 資訊傳輸技術

12.5.3 資訊處理技術

12.5.4 資訊安全技術

12.6 物聯網的企業應用

12.6.1 RFID在零售業的應用

12.6.2 RFID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應用

12.6.3 RFID在製造企業中的應用

12.6.4 RFID在其他領域的成功應用

12.7 智慧農業物聯網

12.8 智慧交通物聯網

12.9 智慧家居

第13章 雲端運算

13.1 雲端運算的概念和主要特徵

13.1.1 雲端運算的概念

13.1.2 雲端運算的主要特徵

13.2 雲端運算的工作原理與關鍵技術

13.2.1 雲端運算的工作原理

13.2.2 雲端運算的關鍵技術

13.3 典型雲端運算的服務模式

13.4 典型雲端運算的部署模式

13.5 雲端運算的現狀分析

13.6 雲端運算的行業實踐

13.6.1 雲端運算在電信行業的應用

13.6.2 雲端運算在醫療行業的應用

13.6.3 雲端運算在製造行業的應用

13.6.4 雲端運算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第14章 大數據

14.1 大數據的產生背景與資料來源

14.1.1 大數據的產生背景

14.1.2 大數據的來源

14.2 大數據定義與特徵

14.3 大數據所帶來的思維轉變

14.4 大數據與產業變革

14.5 大數據典型行業應用

14.5.1 醫療與健康領域應用

14.5.2 媒體與廣告行業應用

14.5.3 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應用

14.5.4 製造與設計領域應用

14.5.5 金融行業應用

14.5.6 零售行業應用

14.6 大數據下企業管理的新方法

14.6.1 新的價值創造過程

14.6.2 以資料中心為基礎的知識管理與決策支援

14.6.3 建立企業資料共享平台和開放式企業環境

14.7 大數據應用中的關鍵技術

14.7.1 分散式架構技術

14.7.2 資料探勘技術

14.7.3 新型企業資料儲存技術

第15章 企業整合技術

15.1 企業整合平台

15.1.1 企業整合平台概念

15.1.2 整合平台的標準化

15.1.3 企業整合平台實現技術發展趨勢

15.2 資料整合及其實現模式

15.3 應用整合及其實現模式

15.4 企業整合平台的實現模式

15.5 企業整合運行的成熟度模型

15.6 SOA的基本概念和內涵

15.7 SOA的參考模型與實施策略

15.7.1 SOA的參考模型

15.7.2 SOA的實施策略

15.8 SOA的關鍵技術和相關標準

15.9 服務導向架構的組件模型

參考文獻

試閱內容

傳統生產模式下影印機行業的模式是影印機製造商提供產品、技術和短期性的服務技術,從銷售影印機產品和技術服務過程當中獲取利潤。雖然客戶只是想要影印機的功能,但是他們必須首先購買產品,購買影印機所需要的消耗品,監測機器的性能,安排服務,並且客戶還得承擔產品選取和產品回收等與所有權相關的責任。在製造服務下的影印機行業模式,客戶不再擁有產品的所有權,製造商提供的是「文件管理解決方案」。在使用過程中,製造商而不是客戶負責選擇提供合適的設備以及影印機的消耗物,此外製造商還要監控機器的性能,負責維修和對產品的回收。客戶只為列印和影印功能而向製造商支付使用費用。

富士全錄(Xerox)公司用網路整合所有文件活動,為用戶提供及時的文件服務,創新地實現了從產品延伸到服務的商業模式。作為全球文件管理的專家,富士全錄積極地倡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並推出了卓有成效的XOS(Xerox office service)辦公文件管理服務,提高了企業辦公效率,並且大大地降低了企業管理成本。

Xerox的文件外包及溝通服務是綜合管理從文件的創作、起草,到印刷製作成書或者文件,然後再到配送、庫存的全過程。眾所周知,由於時間、內容等原因,製作完的產品手冊會有因過時而造成的浪費,透過Xerox文件管理服務可以即時幫助客戶根據其需求按需製作,用多少製作多少。Xerox全球文件管理服務採取的是按印量收費的模式。Xerox還能幫助客戶管理各式各樣不同品牌、型號的影印機、印表機等辦公設備,客戶也可以繼續使用原有的設備。Xerox透過一個自己研發的軟體實現網路管理、即時監測所有設備,當設備出現問題時,Xerox能夠第一時間知道,並立刻解決問題,這樣客戶就可以完全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 Xerox會對所有機器進行最佳化管理,根據客戶工作流程的現狀,選擇最好的設備提供給用戶,甚至是將設備放置在哪一個合適的位置,都由Xerox負責設計。

N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通訊公司,其品牌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一直穩居前列。該公司遍布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分支機構,都對文件處理有著巨量的需求。富士全錄為全球諸多國家、地區的N公司提供統一標準化的服務。其中,富士全錄的全球服務部提供「XOS辦公文件管理服務」,幫助客戶透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辦公輸出設備進行評估、最佳化和管理。XOS辦公文件管理服務的目標是「重塑辦公室,為辦公室瘦身」。富士全錄首先對N公司的辦公環境和文件使用狀況進行考察,這包括工作效率的考察、空間密度的調查、工作量的調查、設備利用率和輸出設備管理流程的考察,以及文件使用需求量的調查,包括文件使用的緊急程度、每個員工的成本、資訊安全以及使用特殊需求、彩色需求,還有整個的企業文化的考察,在考慮所有因素並進行分析研究之後,富士全錄為N公司客製了XOS服務解決方案。方案內容包括:把客戶原有的一些單一功能的設備更換成為多功能設備和網路設備;保存一些單一功能的小型桌面設備;根據各部門的輸出需求,對該公司的所有設備重新洗牌,全面資產重組;最佳化其中的管理流程。這樣下來,N公司的辦公輸出設備數量大大減少,而整個的時間、流程節約則高達四〇%。

同時,富士全錄為N公司建立了一套辦公室文件輸出設備固定資產管理評估體系,定期的為他們評估當前的文件輸出設備管理狀況,並提出更新、最佳化以及資產再配置的方案。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富士全錄為N公司提供的管理服務包括了對第三方設備(非富士全錄產品)服務供應商以及耗材供應的管理。

簡而言之,富士全錄和N公司簽署的是一個長期的、一站式的整體服務合約,幫助他們管理、維護各種品牌、不同類型的輸出設備,同時,不斷最佳化他們的輸出設備管理流程,以此達到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準,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XOS服務為N公司帶來的收益是明顯的,透過這一優質的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N公司全球的文件輸出設備管理成本減少了二〇%至三〇%,整體辦公效率則提升了一五%至三〇%。

整體來說,透過辦公文件管理服務,富士全錄可以進行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輸出設備配置,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需求服務,並以網路形式進行高效的設備管理和預警,然後交付完善的統計報告,將每個月的資料匯總後,與客戶進行充分的溝通和探討,不斷地進行設備最佳化配置和流程最佳化管理。

服務概念的引入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利潤創造空間,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服務導向概念的導入和應用還促進了先進的企業運作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出現了服務導向的企業和以服務互聯創造價值的務聯網(Internet of Service)。

當今企業已經不再滿足於規模的擴大,而越來越將其主要精力放在關注企業核心能力建設和核心競爭力的獲得上。在這個指導方針下,企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大規模重組和升級,與過去企業內部組織升級方式最大的區別是,新一輪重組和升級是在整個產業鏈上展開的,這種圍繞核心能力對公司在產業鏈上進行分解和重組的過程,必然導致新型的協同生態系統(collaborating ecosystem)的出現,要求企業必須以新的模式和協同的方式展開其業務。

在這種環境下,首先出現的是隨需應變的業務(on demand business)的概念。隨需應變的業務的含義是:企業能夠辨識市場環境的變化,先於其他競爭對手做出合適的反應,並且保持與客戶、價值網夥伴和員工需求的同步。隨需應變的業務能夠帶來業務整體彈性化,而實現隨需應變業務的核心技術是業務組件化和服務導向。

業務組件化,也就是將企業的業務分解為價值網上的業務單元,經過一定的分析與升級,把業務單元重構成業務組件,在即時資訊流和整合IT系統的支援下,合作夥伴、客戶、供應商的各種業務組件基於網路進行協同運作,透過業務組件提供的功能和供應商、客戶、合作夥伴之間的服務來創造業務價值。

分解和重組的過程透過業務組件實現,每個業務組件對應於特定的業務功能,業務組件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具有獨立運作的能力。透過業務策略分析,識別企業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核心業務作為企業內部業務組件,非核心業務可進行外包。

傳統的業務透過提供產品或服務得到金錢、產品或服務,業務組件也同樣透過提供服務獲得回報。業務服務是指業務組件給其他業務組件(內部或外部)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業務服務是業務組件的一個主要的特性。

業務組件包含以下內容:

(一)業務目標:業務組件存在的理由,定義業務組件提供的基本價值。

(二)業務活動:業務組件內部執行活動的集合。

(三)業務資源:業務組件運作所需要的人、知識,任何有形或無形的資產。

(四)管理機制:業務組件自治運作所需要的管理機制,包括對動機、性能和責任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

(五)業務服務:業務組件提供和消費的所有服務。

基於組件化的企業業務具有很好的彈性,可以方便地引入新的組件、調整組件關係結構和組件間連接的流程。由於業務組件中包含人、資源、技術、知識,因此增加和減少組件必須考慮所有這些因素對業務和組織的影響,因此,組件的變更不僅僅是一個功能的替換。

要實現隨需應變的業務僅將業務組件化是不夠的,企業的分解(或者稱為業務的組件化)是將企業分解為一組更小的和自治的業務組件,這些業務組件在業務生態系統環境中與其他企業的類似組件進行互動,需要在整個價值網上實現業務組件間的無縫互動和緊密整合。同樣,在整個價值網上實現業務彈性化要求組件網路必須具有彈性,即企業可以「內化」(in-sourcing)外包得到的組件,或者「外包」(out-sourcing)其內部的組件。

服務導向是實現業務組件間無縫整合的核心,業務組件之間的互動體現了服務導向的思維,即每一個業務組件向其他業務組件提供一項或多項業務服務。使用業務組件服務的組件無須知道提供服務的業務組件是如何產生這個服務的。業務組件間的服務互動透過SLA(服務級別協定)來定義和約束,在SLA中定義了對交付服務的評價標準,用戶根據SLA中定義了的業務層協定對服務進行管理。

在業務組件化和業務服務化的基礎上,出現了所謂「服務導向的企業」(service oriented enterprise,縮寫SOE)的概念。文獻認為SOE是一個組織設計問題,SOA(服務導向的體系結構)主要考慮技術類問題,而SOE影響整個組織,因此SOE的實施是組織的策略問題,即將組織設計成由服務請求者和服務提供者組成的新型組織模式,管理的重點聚焦在管理服務的介面和服務間的相互關係上。文獻中還以荷蘭一個銀行的應用為例,分析了SOE的應用需求,說明了SOE的應用體系結構,並從策略、組織、技術、政治和經濟幾個方面討論了SOE給企業帶來的優勢。

文獻認為服務導向的方式啟動了新的組織形式,企業開始建立服務導向的中心進而成為服務導向的企業。文中指出從傳統企業到SOE的發展會經歷傳統企業、服務導向中心、服務導向的企業、部分服務外包的服務導向的企業四個階段。

文獻中提出的SOE定義是:服務導向的企業是一個透過SOA實施和對外發布其業務流程的企業,它提供了一個建立在SOA環境下的業務流程管理框架。文獻指出業務的組件化趨勢是產生服務導向的企業的主要原因,認為SOE可以看成是提供了一組能力,這組能力可以用來進行配置以滿足變化的業務目標,指出SOE方法將組織的工作重點從應用開發導向轉變成為部件的組裝和部件的協調,同時指出解決SOE涉及的業務挑戰比解決SOA實施涉及的技術挑戰的難度更大,文獻還對傳統企業和服務導向的企業環境中IT在業務中的作用、業務價值創造、業務需求/完成解耦情況、過程流和組合服務、過程設計、組織結構、中介機構的作用、服務定義的共同理解等多個方面的差別進行了比較。

作者提出SOE如下的定義:服務導向的企業是一種以提供服務的方式進行運作的新型企業模式,透過將企業的業務單元組織成為提供各種服務的業務組件,在整個價值網路中,以服務提供和服務消費的方式實現企業內部不同業務單元(服務單元)和不同企業之間業務單元(服務單元)的業務協作,並按照事先約定的服務層協定對服務品質進行管理,快速彈性地回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實現企業和整個價值網路的利益最大化。

商品簡介

大數據時代,即資訊應用的智慧化階段,

全新的商業模式,你,跟上了嗎?

與過去的數位化應用時代相比,大數據時代在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都有著顯著的不同,大數據時代是一個「透過利用無所不在的感知、超高速的資訊傳遞、高效能的知識共享、智慧化的分析和決策,形成人-機-物三元一體化的資訊物理融合空間,按照用戶需求快速提供大量的個性化服務」的時代。

在資訊應用的智慧化階段,資訊化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重要支援技術,其策略性作用已經獲得廣泛共識。

資訊技術在企業的應用,必將引起整個企業經營策略、運作模式、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產品開發和製造過程的深刻變化,並最終形成以無所不在的感知、超高速的互聯互通、大量資料的智慧分析為特徵的智慧化企業。

資訊技術已經成為企業具有策略價值的技術,對策略資訊技術及其應用過程進行有效管理,可顯著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並使企業在資訊技術和資源上的投資取得更大的效益。

基於對資訊技術、資訊資源的策略重要性和資訊化管理的複雜性的認識,本書分三篇論述了資訊化策略管理的理論與框架、資訊化管理的方法與系統、資訊化管理的基礎與核心技術,目的是希望從企業資訊化管理的理論和策略框架入手,從策略的角度來論述企業資訊化管理問題,透過企業業務策略與資訊化策略的融合,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資訊化策略管理框架和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在資訊化策略管理框架和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指導下,基於企業資訊化相關基礎和核心技術(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企業整合、服務導向架構的體系結構),充分應用資訊化管理系統(管理資訊系統、產品資料管理系統、現代整合製造系統、業務流程管理系統、製造執行系統等)和方法,進行企業資訊系統的規劃、實施、應用和維護。

作者簡介

范玉順,男,自動化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網路化製造,企業建模方法與優化分析技術,企業經營過程重組與工作流管理,系統集成與集成平台技術,針對對象與柔性軟件系統技術,Petri網建模與分析技術,工廠管理與控制技術。

名人導讀

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將人類帶入資訊應用的智慧化階段,即大數據時代,它可以為人們提供無所不在的個性化資訊服務,它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與過去的數位化應用時代相比,大數據時代在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都有著顯著的不同,大數據時代是一個「透過利用無所不在的感知、超高速的資訊傳遞、高效能的知識共享、智慧化的分析和決策,形成人—機—物三元一體化的資訊物理融合空間,按用戶需求快速提供大量的個性化服務」的時代。在資訊應用的智慧化階段,資訊化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實現企業創新的重要支援技術,其策略性作用已經獲得廣泛共識。資訊技術在企業的應用必將引起整個企業經營策略、運作模式、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產品開發和製造過程的深刻變化,並最終形成以無所不在的感知、超高速的互聯互通、大量資料的智慧分析為特徵的智慧化企業。

資訊技術的策略價值表現在它不僅可用於提高企業的業務運作效率,還在整合組織和社會資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即透過資訊技術,將組織、人員及其工作整合為一種網路化的組織形式,以創造更高的生產率,並與其他企業實現協同,促進整個價值鏈的增值。

在企業資訊化應用過程中也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困難,使人們逐步認識到企業資訊化工作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資訊技術與企業業務和管理的融合問題。企業資訊化工作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涉及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組織、業務管理、設計生產流程和外部的政府、機構、供應商、客戶等多個環節和多方面因素,資訊系統的設計、實施和應用維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因此,對企業資訊化實施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它有助於提高企業資訊化實施的成功率,降低資訊化實施的風險,降低資訊系統實施和維護成本。

在網路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資訊資源和知識資源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策略性資源,因此,必須從策略的角度對資訊資源與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企業需要將資訊資源作為一種策略財產來管理,應該將資訊資源管理與企業的策略規劃相連起來,在企業的每個層面上辨識資訊資源和獲利機會,並藉以構築新的競爭優勢。

基於對資訊技術、資訊資源的策略重要性和資訊化管理的複雜性的認識,本書分三篇論述了資訊化策略管理的理論與框架、資訊化管理的方法與系統、資訊化管理的基礎與核心技術,目的是希望從企業資訊化管理的理論和策略框架入手,從策略的角度來論述企業資訊化管理問題,透過企業業務策略與資訊化策略的融合,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資訊化策略管理框架和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在資訊化策略管理框架和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指導下,基於企業資訊化相關基礎和核心技術(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企業整合、服務導向架構的體系結構),充分應用資訊化管理系統(管理資訊系統、產品資料管理系統、現代整合製造系統、業務流程管理系統、製造執行系統等)和方法,進行企業資訊系統的規劃、實施、應用和維護。

第一篇介紹了資訊化策略管理的理論與框架,共分六章,內容包括:資訊與資訊技術的定義與內涵;資訊技術支援下的企業管理模式、組織與業務流程、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資訊化管理的定義和內涵;企業資訊化管理的策略內容框架和策略管理框架,資訊化管理的策略一致性模型和一致性配對過程;提出了一個資訊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用於評價企業的資訊化管理水準;最後給出了企業資訊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定義、內涵、內容和框架。

第二篇介紹了企業資訊化管理的方法與系統,共分四章,內容包括:現代整合製造系統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系統構成和應用案例;企業資訊化應用系統;企業管理資訊系統;業務流程管理的概念與框架,業務流程的視覺化管理與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方法和應用案例。

第三篇介紹了對企業資訊化實施管理有重要影響的基礎與核心技術,共分五章,內容包括:企業管理的相關知識和基本原則;物聯網的產生背景、關鍵技術和應用情況;雲端運算的概念和內容實踐;大數據的產生背景、應用情況和關鍵技術;企業整合平台的概念、資料整合模式、整合平台實現方法和整合平台的成熟度模型;服務導向架構的體系結構(SOA)的定義、參考模型、組件化建模方法、實施方法與關鍵技術問題。

本書是在作者及其研究團隊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編寫而成。一方面是希望將作者多年來在企業資訊化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進行總結,供廣大從事企業資訊化工作研究與應用人員參考。另一方面是希望透過本書的編寫,促進企業資訊化相關理論、實施方法、支撐環境的研究與應用,在資訊化管理策略思想和系統論方法的指導下,以建立未來的全面整合的數位化企業為目標,實現企業遠景規劃、產品發展、管理變革、資訊技術支撐的良好搭配和協調,以可控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拓展企業資訊化工作。本書可以作為企業資訊化實施管理的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企業管理、自動化、電腦、工業工程、製造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學習企業資訊化的教材或參考書。

企業資訊化策略管理是當前的熱門研究問題,其理論和方法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由於作者能力有限,書中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大數據時代:企業雲端智慧化管理策略
作者:范玉順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6-19
ISBN:9789577359858
定價:850元
特價:79折  671
特價期間:2024-04-01 ~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