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
cover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性別議題的意義

第二節 女權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東西方共同困境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展望

第二章 歷史性的回顧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二節 日本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三節 西方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四節 女權運動的成果及其影響

第三章 女性主義論述

第一節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第三節 基進主義女性主義

第四節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第五節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第六節 後現代女性主義

第四章 女性哲學家--漢娜.鄂蘭

第一節 才貌雙全的女哲學家

第二節 政治行動論主要內容

第三節 實踐政治行動之意義

第四節 哲學創見與理論缺失

第五章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教育

第一節 生理性別和文化性別

第二節 性別學習與性格差異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

第六章 情慾、愛情與婚姻

第一節 友情與愛情

第二節 同性戀議題

第三節 婚姻與外遇

第四節 性暴力防治

第七章 均衡差異和平等的性別正義

第一節 性別正義的重要性

第二節 性別的差異與正義

第三節 性別正義的可行性

試閱內容

第五章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教育

第一節 生理性別和文化性別

壹、男女有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認為男生比較粗枝大葉,女生比較溫柔細心;刀槍機械是屬於男生的玩具,家家酒、洋娃娃是屬於女生的遊戲;男生適合當醫生、工程師,女生適合當護士、老師……等等。性別可說是一個人最被注意的特徵,當我們能夠確定對方的性別後,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就產生不同。例如,聽到某某人剛生了小娃娃,第一個浮現的問題常是:「是男孩,還是女孩?」寶寶一出生,也馬上被以象徵男女性別的淡藍、粉紅色毛巾包裹起來;接著禮物、衣服、玩具……,就依照這種性別宣示,井然有序的進行。如果有人不按牌理出牌,比如上街時看到一位無法分辨是男是女的人迎面走過時,我們通常會有點疑惑的悄悄回頭再瞧一眼,以便確定其性別。佛洛依德就曾說過:「當你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最先做的區分就是『男生』或『女生』。」

性別區分讓我們有所預期,男生是這樣,女生是那樣,藉此我們可以明確的判斷,應該如何與他或她談話、接觸,應該保持何種距離。但是,這種規範只是為了方便社會生活,卻不能因其性別,而限制他或她的發展。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我們都知道男女有別,但卻有「優劣之別」的偏見,總認為,男生比較強、比較優秀、比較值得栽培;更甚者還有所謂的「厭女症」(Misogyny)或「厭女主義」(Misogynism)現象,對女性有種厭惡與憎恨的敵意,以至於仇恨、貶抑、歧視女性,中國古代所謂「末喜、妲己和褒姒導致夏商周三代滅亡」,這類的「女禍史觀」、「紅顏禍水」論調,其實就是一種仇女、厭女的現象。

事實上,性別之有差異,就像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的不同,重視差異,給予適情適性的培育,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錯的表現。有一句話說:「放對了位置就是人才,放錯了位置就成了蠢才」,功課好有事業心的女兒,為什麼非得要她當個安於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怎麼訓練都不想成為「頭好壯壯」的兒子,為什麼非得要他硬著頭皮當強人?

因擔任八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影片中的妙麗一角而走紅的英國演員艾瑪‧華森(Emma Watson, 1990~),2014 年獲邀成為「聯合國婦女權能署」(簡稱婦女署,UN Women)的親善大使,協助婦女署首次推廣「HeForShe」的運動,中文可以直接翻譯作「他為她」,其實質意涵就是號召男性加入原本被認為僅與女性相關的性別平權運動,希望藉由「男性促進女性權利」,加速成就性別平等的理想。華森首次在聯合國總部發表將近12 分鐘HeForShe 運動的演說重點是:我們想要終止性別不平等的信念需要所有人一起參與,因為大家都是性別平等的最佳代言人,「爭取女性權利的女性主義」並不等於「厭男主義」(Man-hating),邀請男性加入爭取性別平權行列,可讓男人也跳脫性別框架,這是為男女共謀福利的事業,華森推動的HeForShe 也是種SheForHe的運動。

貳、性別刻板化

男女是有先天上的區別,但是其差異性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何況有很多差別是我們後天發展的結果。可以說,男女在行為及性格上的差異,大都是由社會因素所造成,如個人出生背景因素、周圍親友的期望、社會化歷程、社會的賞……等等。

1974 年,在多明尼加共和國有一項有趣的性別研究指出,曾有十八位被當作女孩撫養長大的小孩,在12 歲左右,這些幼年時陰部較為肥厚的女孩突然長出了陰莖變成男生,後來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面對這種性別轉變,十八人中只有一人在青春期之後仍裝扮成女性,有二人在研究期間死亡,其餘以男性之身分結婚生子並無困難。

另一個著名的研究案例,是發生在1965 年出生在加拿大溫尼伯市(Winnipeg,

Manitoba, Canada)的同卵雙胞胎兄弟布魯斯(Bruce, 1965~2004)和布萊恩(Brian, 1965~2002),兩兄弟於1966 年4 月八個月大時進行割包皮手術,醫院電灼燒刀不幸發生故障導致電流過強,將先進行手術的哥哥布魯斯的陰莖燒焦,當時人工陰莖手術尚未成熟,醫生宣告壞死的陰莖日後將不能人道。事件發生後十個月,自責的年輕父母正好看到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製作的一個訪談節目,介紹來自美國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性學專家曼尼博士(John WilliamMoney, 1921~2006),在該大學成立的「性別認同診所」所進行的變性手術;曼尼提出「性別認同門檻」理論,認為2 歲半到3 歲是性別認同的臨界點,在這之前可以把小孩依照父母的意願塑造成為他們所希望的社會性別,不管他們的生物性別是男是女。於是在1967 年7 月小孩1 歲11 個月大時,他們讓布魯斯接受這位專家主持的變性手術,包括去除睪丸、建構女性外陰,並改名為布蘭達(Brenda),與弟弟布萊恩成為這項實驗絕佳的對照組合。這項變性手術一直被曼尼等研究者視為成功的實驗,他們持續追蹤觀察並宣稱:兩位原本是雙胞胎的兄弟

變成姊弟之後,到了5、6 歲不管是在玩具的選擇或活動力、行為表現上,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顯見父母的教養方式已經產生了男女行為的分化;曼尼並計畫在布蘭達進入青春期前,讓他開始服用雌激素以助長胸部的發育,以及進行人工陰道手術。不料,這些安排卻被日漸長大的布蘭達所拒絕,因為布蘭達開始懷疑自己真實的性別,雖然父母隱瞞事實,再三保證強調他是女兒身,他卻從未覺得自己是女孩。經由溫尼伯當地精神醫師的建議,布蘭達的父母終於吐露實情,而布蘭達也在14 歲時毫不猶豫的恢復成為男兒身,取名為大衛‧利馬(David Reimer),接受定期睪固酮的注射,切除服用雌激素長大的乳房,並於16 歲那年進行陰莖再造手術,1990 年25歲時結婚,成為三個孩子的繼父。1997 年6 月27 日約翰‧科拉品托(John Colapinto)第一次拜訪大衛‧利馬,在1998 年12 月號的《滾石雜誌》刊登將近兩萬字的專訪,這項痛苦折磨的性別實驗,終於引起世人廣泛的討論和注意,而曼尼的研究也因此一事件深受質疑,聲譽受到極大的打擊。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讓人遺憾,大衛‧利馬的雙胞胎弟弟布萊恩死於抗憂鬱症藥物與酒精混和的中毒意外,他本人則始終無法擺脫與父母之間的心結,加上離婚、弟弟猝死,他以自殺方式了斷自己錯亂的一生。

性別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的,或者先天和後天的影響成分哪個較占優勢的研究,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若說性別天生實在失之武斷,若說後天造就,又忽略生物性的力量。事實上,許多專家大致認為,男女的確有別,但此一有別,後天加工誇大的成分實遠超過先天的基礎;換句話說,「心理層面的可塑性」是相當大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人的期許、社會的鼓勵,造成我們刻意並持續的表現出符合期待的特質,也同時排斥不符合期待的行為,形成所謂「性別刻板化」(gender stereotype)的結果。

所以,男女性別是可以從生理上(先天的)和文化上(後天的)的差別來看。從生理性別來看,男女有先天上的差異,但並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有陽剛陰柔甚至優劣之別,而男尊女卑的觀念更可以說是後天灌輸的結果,是隨著文化發展形成的現象。換句話說,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有絕大部分是因為我們的刻板印象,助長了差異的擴大,並形成一種社會的評價標準,符合性別的表現就有正面的鼓勵,反之則否。不僅對自己也對別人,我們都用這套性別認知的過濾器來指導也規範行為,它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且強而有力的,而且往往對我們的發展潛能造成莫大的阻礙。

將男女嬰兒以藍色毛巾或粉紅色毛巾包裹區分,並沒有什麼不對,這可以是為了方便辨識,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就因為這樣的性別區分基礎,在撫養嬰兒的過程中,因預存的性別偏見而窄化嬰兒自身的發展。大部分的父母會規範男女嬰兒表現出符合性別要求的行為,而比較不會針對其個別能力予以超越性別限制的鼓勵,男女嬰兒由此展開不同的學習歷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性別的差異乃隨之擴大。生理的性別透過社會化的過程成為文化上的性別,這個分道揚鑣的歷程,從出生就開始一直持續到終身。

參、生理性別

男女在先天上的確是有別,但優劣之別則是後天加上去的價值判斷。男女兩性在生物學上的先天差異,主要是從染色體、激素和生殖器官三方面來看:

一、染色體

男女生最根本的差別乃在遺傳學上,性染色體和性染色質的不同。人有二十二對(四十四個)常染色體和一對(二個)性染色體,女性的基因型是XX,男性的基因型是XY。女性卵子都載有X 染色體,男性精子則可能載有X 或Y 染色體,研究顯示:

↗ 載X 染色體的精子:體積大、游動慢、壽命長。

↘ 載Y 染色體的精子:體積小、游動快、壽命短。

青春期的女性通常每個月排出一顆卵子,卵子的壽命大約是24 小時,而男性的精子排出後其活動力可維持3~7天。遺傳異常而帶過多的Y 染色體的男子,即XYY 基因型的男性極為少見,據說這類男子身材特別高大、為人粗暴,並具有反社會傾向,倒是尚無事實證明Y染色體具有使人品質優良的理想特性。

在達爾文進化論的研究中曾經指出,雄孔雀耀眼的尾巴和雄獅亮麗的鬃毛不但與生存無關,反而容易因目標明顯而遭來殺身之禍,但卻因為吸引雌性青睞而在進化過程中仍被保存下來。雌性動物傾向選擇優異的雄性動物之擇偶策略,在人類也是一樣,隨著女性不斷選擇聰明優秀的男性,使得因遺傳突變導致個體更為成功的男性之基因得以傳宗接代下來,結果擁有成雙的突變基因之女性越來越多加上擇偶傾向,也促成一代比一代更為聰明的現象,從生物遺傳進化角度來看,女性成為智商演化的推手。

二、激素

性激素是雄激素(男體多)、雌激素(女體多)和孕激素、睪酮素的總稱,遺傳上和性器官上的差別,是通過性激素的作用來實現其對性發育和性生殖的影響。不過,我們必須知道,男女性都擁有全部種類的激素,兩性的區別是建立在激素的相對比例上,而不是絕對的區別;亦即,我們可以發現某些女性就其個人情形是雌激素多於雄激素,但和某些男性相比,她的雄激素反而比該男性多;例如在更年期中的女性體內雌激素,就有可能少於青春期中男性體內的雌激素。一般而言,雄激素多的個體,表現較積極、主動、具攻擊性,雌激素增加則顯文靜、被動、順從;一個人不分男女,在一天之中,其體內雄、雌激素就有消長的起伏變化,而且某些女性的雄激素也可能比某些男性多的情形看來,男女兩性並沒有先天上男剛女柔的絕對區分。

三、生殖器官

在內生殖器官上,男性為睪丸女性為卵巢;在外生殖器官上,男性性器官(輸尿管、陰囊及陰莖)和男性導管(精囊、輸精管及射精管),女性性器官(小陰唇、大陰唇及陰蒂)和女性導管(子宮、輸卵管及陰道)。我們通常是直接從外生殖器官,來判定男女的性別,但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如果發生激素不正常的增減,都有可能產下下列性異常的嬰兒,例如:

1.AI(androgen insensitivity):具有男性內生殖構造(睪丸),但有女性的外生殖器官者。

2.CVAH(congenital virilizing adrenal hyperplasia):內部生殖系統是女性(染色體XX),出生時外陰部不明顯或帶有陰莖。

3.SCA(s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性染色體異常:XXY 的女性,不孕、低智、高胖、性發育遲緩、雄激素低;XO的女性,沒有卵巢,脖頸周圍和腎臟發育不全;XXX的女性,形態不易區辨,但可能有語言和學習障礙;XYY 的男性,高大、低智、暴力(未證實)。

4.性倒錯(sex-reversal):有些染色體異常的男、女性,具有先天罕見的遺傳缺陷而導致性倒錯的現象,如「具有男性內生殖構造(睪丸)但有女性的外生殖器官者」,「內部生殖系統是女性(染色體XX),出生時外陰部不明顯或帶有陰莖者」,也有一些情形是「染色體為XX 的男性和XY 的女性,外表為完全正常的男人、女人,在不孕就醫後才發現異常者」。

醫學界對這些性異常對象的諸多研究,已讓我們更能夠清楚的瞭解性別特質是可以經由後天塑造的事實。

商品簡介

本書旨再探討女性主義與各年代女權運動,在女權意識逐漸抬頭的現今閱讀此書能更加對於女全有更深的了解。

女性主義是在批判父權體制並不是在反抗男人,不管男、女可以說是父權體制的受害者,而支持女權運動者也不全是女人,許多男性不僅在爭取女性權益的努力上不遺餘力,他們也經常扮演啟蒙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書有兩個重點,一在探討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其中介紹許多位曾被隱姓埋名,如今重見天日的女性傑出人物和女哲學家,他們的生平、著作和優異表現;二是為越來越熱門的性別議題,從性別差異、衝突到溝通,尋求和諧發展的可行方案。每章開始之前,都會設計一道「思考題」,以便導引進入主題;每章最後,也會列出該章的「影片資料」和「相關書目」,提供讀者進一步自修或教學之用

作者簡介

林麗珊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系訪問學人(Visiting Scholar)

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哲學研究所碩士、哲學研究所博士

榮譽:

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企業倫理教師選拔」獲獎得主

第一屆中央警察大學「教學優良教師」

第一屆中央警察大學「研究績優教師」人文社會科學類組首獎

經歷: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所長

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輔仁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兼任教授

國立教育研究院「性別平等教育影片」審查委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性平教材」審查委員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機構廉政會報外聘委員

內政部移民署新住民照顧服務績效實地考核委員

內政部警政署性別平等工作小組委員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花蓮縣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

公益團體「臺北婦女新知協會」理事、副理事長

著作:

《警政倫理學導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8年初版,2011年新版。

《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臺北:五南,2001年初版,2019年六版一刷。

《人生哲學》,臺北:三民,1998年初版,2010年三版一刷。

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
作者:林麗珊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10-10
ISBN:9789577635181
定價:580元
特價:93折  539
其他版本:二手書 52 折, 30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