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
cover
目錄

推薦序

共享遊戲時光,給孩子成長的力量/王芯婷

敏銳洞察,看見遊戲背後的寶貴價值/侯惠澤

揮灑創意,與孩子並肩前行/南瓜妹

歡樂滿滿,值得細細品讀的正能量結晶/陳志恆

不囉嗦、不說教,開心建立溝通管道/陳品皓

放膽去玩,用心去看,解開孩子內心枷鎖/黃之盈

打開「心」觀點,讓遊戲幫助更多人/賴奕銘

最單純的陪伴,玩出幸福感的桌遊人生/謝玉蓮

前言 活用桌遊,激起親子歡樂火花

第一章 遊戲化學習,孩子更愛你

教養的好幫手,樂在其中又獲益無窮

遊玩是本能,遊戲化是成長最好臺階

遊戲能拉近距離,建立親子好關係

五大桌遊類型,激發無限創意與樂趣

第二章 溫暖接納,看見孩子內在的光

「實話實說」,真誠互動中學習自我認同

.搭配桌遊►實話實說

.核心素養►溝通表達、自我精進、人際關係

探索「生態公園」,眼光放遠更懂靈活應變

.搭配桌遊►生態公園、印加寶藏

.核心素養►解決問題、自我精進、人際關係

「籤籤入扣」,把握內在的平衡

.搭配桌遊►籤籤入扣

.核心素養►創新應變、解決問題、自我精進

第三章 正向溝通,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真心話不冒險」,打開孩子的心防

.搭配桌遊►小木偶、真心話不冒險

.核心素養►溝通表達、人際關係、多元文化

敲敲「Moo斯密碼」,讀懂情緒悄悄話

.搭配桌遊►花火、機密代號、創意編字、Moo斯密碼、傳情畫意

.核心素養►溝通表達、人際關係、多元文化

「嗒寶」創意玩法,用讚美帶來正向力量

.搭配桌遊:嗒寶

.核心素養:溝通表達、人際關係、多元文化

第四章 設定目標,每天都能自我成長

「超級犀牛」疊疊樂,為自己堆出一片天

.搭配桌遊►超級犀牛、CV人生規劃

.核心素養►自我精進、創新應變、解決問題

「推倒堤基」,樹立價值觀與優先次序

.搭配桌遊►推倒堤基

.核心素養►道德實踐、創新應變、解決問題

走一趟「尋夢旅程」,為未來的登臺做彩排

.搭配桌遊►說書人、尋夢旅程

.核心素養►溝通表達、人際關係、道德實踐

結語 桌遊只是輔助,重要的是你的參與

附錄 推薦桌遊清單

試閱內容

◆教養的好幫手,樂在其中又獲益無窮(節錄)

近來遊戲進入校園成為輔導的媒介,許多人認為它是一門學問,想要學習怎樣玩出教育意義,除了老師們在研習上時常出現桌遊應用的相關課程外,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培訓也有許多的專業結合應用,而家長們更是期待能夠知道「如何可以跟孩子玩出好關係」,希望能在歡樂的氣氛中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然而,在大家把桌遊視為一種很厲害的法寶時,千萬別忘了,玩遊戲其實是人類的本能,「玩」其實是不需要學習的,我們要學習的,其實是如何「應用」桌遊。所以,就讓我們先閉上眼睛,從你還是小朋友的時代回想起吧!

在你的印象中,是否有人跟你說過「小朋友來,跟我一起學習怎麼玩遊戲吧」這樣的話呢?應該沒有吧,因為孩子們可以自己發明出很多好玩的事情,他們可以投入其中,享受歡樂,同時也常常希望別人能跟他們一起玩,而這個「一起」的過程,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美好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遊戲的重點在於輸贏,甚至很多人會問說,如果孩子玩遊戲輸了而生氣該怎麼辦?這時候我們也可以回頭問問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是否也有很在意輸贏的時候呢?比方說,比較薪水的多寡、孩子成績的高低等等。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比孩子更在乎輸贏;甚至有時孩子之所以在意輸贏,是受到了我們的影響。譬如,我們會指導孩子怎樣可以贏,告訴他方法,卻讓他喪失了自我摸索的機會。雖然大多數桌遊都有輸贏的機制,但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把「想贏」當成動力,學會想辦法達成任務,然後享受過程,幫自己在過程中得到成就感,而不是把輸贏當成一件嚴重的事情。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透過桌遊讓孩子學習到,帶給我們開心的不是只有「結果」而已,享受「過程」反而是更重要的一部分,而開心的鑰匙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當遊戲進入家庭及校園時,首要的事情,就是讓我們去享受遊戲而不要破壞遊戲,如果你在跟孩子們玩遊戲的時候,充滿了教導,或者你對他的決策感到不耐,那遊戲對孩子而言,似乎就變成一種考試。臺灣的小朋友已經有許多課業壓力,實在不需要連遊戲都被大人們限制!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迷你教育遊戲研究團隊的侯惠澤教授就說過:「翻轉教育就是希望學生能在遊戲中學習,他們能把學習當作是在遊戲,不被壓力所限制,反而投入其中去思考、去自主討論,去完成任務,進而達到學習。」所以我很喜歡將桌遊當成我的工具,桌遊本身是有規則的,我們可以在遊戲中讓孩子學習規則,但同時我們也能有彈性的在規則中去延伸,可以將規則變得更簡單,當然也可以讓規則變得更加複雜,增添創意就會增添無限的可能。

而當遊戲與輔導工作結合時,狀況就更不一樣了。無論是心理師、社工、老師或牧師等輔導工作者,在培育過程中都會學習非常多的助人技巧,針對不同個案做出專業的判斷,去思考該從什麼地方帶給個案改變,讓個案能走出困境,成為一個能為自己負責的人。以諮商的歷程來說,「建立關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關係有所發展,改變就會發生。

◆遊戲能拉近距離,建立親子好關係(節錄)

關係的經營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不是普通的時間,是專屬的時間,用來陪伴那個你覺得最重要的人。很多人羨慕別人的家庭親子和樂,但總是把工作、應酬或其他的事情看得為更重要;很多人羨慕別人朋友很多,卻永遠只低頭滑手機、在家打電動。關係需要長期的經營,像房子的根基一樣,要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來,當未來發生再大的變動,只要根基穩固,關係就不至於動搖,那樣的安全感,會帶來超乎想像的力量。

所以,千萬不要去桌遊店購買可以「一個人玩」的遊戲,你或許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玩、不用來煩你;但事實上是,孩子們只會陷入手機遊戲的世界,時間一久,你便要去擔憂所謂的網路成癮問題,那可就麻煩大了。

我是一個在教會長大的小孩,我們教會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大多數的會友都是從小就在教會長大,因此跟我年齡相近的會友,也是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的朋友,除了每個週末見面外,週間也常常會聚集。我就讀國、高中的時候,經常會去教會念書,即便我現在開始工作了,還是有新的一群國、高中生到教會念書。在我小的時候,大哥哥、大姊姊會來陪伴我,現在我長大了,也換我回到教會陪伴新一群的國、高中生,算一算我們的年紀可以差到二十歲,想來真是有點誇張,但相處起來似乎沒有甚麼距離感。除了念書之外,也有很多人不分年紀大小,沒事就往教會跑,可能一起閱讀、聊天、打球、玩音樂、烹飪或整理教會環境,當然也會一起打電動。……

我想,教會就像是一個家庭的概念,家庭是有關係、有陪伴的地方,以至於就算聚在一起什麼都沒做,也會覺得開心自在。教會的功能尚且如此,那麼家庭和學校的功能就應該更大了;但是,你知道其實幫派也可以為偽裝成「家」嗎?記得我的個案跟我說過:「從小就常聽到大人說不要加入幫派,幫派不是個好地方,但還是忍不住被吸引過去看一下,結果發現那裡是第一個讓我感受到愛的地方,所以我就陷下去了,當我混久了,才發現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樣,我被利用、被陷害,也做了很多壞事,但是回頭好難。」

原來有人第一次感受到愛,是在幫派之中。這句話給了我沉重的一擊,原來我們覺得稀鬆平常,也不甚珍惜的愛,在一些孩子們眼中是多麼的寶貴,是他們一直想渴望得到的東西,以至於他們可以把大人們的諄諄教誨丟掉,去相信他們當下所經歷到的愛,只是可惜那個愛不長久,而且充滿了謊言和詭詐,更帶來許多傷害。

或許你可能會猜想,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必定是家裡經濟窮困,抑或是父母吸毒、賭博之類的;其實不然,一個有愛與陪伴的家庭,與家庭的經濟環境不必然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有些看似美好的家庭,也可能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祕密。父母可能覺得自己努力付出了很多,為何孩子還要自殘;或是家庭中的成員在外面很有禮貌,但在家中卻像是陌生人一樣。這一切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常常等到我們發現的時候,才驚覺已經來不及了,你已經來不及知道怎麼分享和傾聽你最愛的人的真心話,而那些教養書裡面所說的簡單的關係與陪伴,突然變成一種好難好難的功課。

到此,你也許跟我一樣感到震撼,但你會想問我,上面所說,跟遊戲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因為遊戲是一個引導你建立關係與陪伴的好幫手,市面上販售的桌遊大多需要兩個人以上才能遊玩,最常見的是三至六人的遊戲,剛好就是一個家庭的人數。也許有些遊戲很幼稚,但在越簡單的遊戲中,越可以享受那個單純的美好互動。

我常聽到家長說:「有沒有一個人可以玩的遊戲啊,我要買給我兒子讓他自己玩。」當你有這樣的想法時,你也就沒有什麼資格去責怪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機了,因為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遊戲,而是一個陪他玩遊戲的人。這個世代的孩子,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丟掉手機,並且抬起頭來,練習如何與人互動。這可不是個簡單的功課,家長不做,學校不做,社福單位不做,信仰機構也不做,那麼幫派就可以輕易得手了,因為義氣對血氣方剛的少年來說,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關係與陪伴是一種長期投資,也許你一開始看不見什麼改變,但時間一久,你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結果,每個你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將成為你和重要的人之間那個穩固的根基,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一個風吹雨打也不會垮的房子。

商品簡介

想讓孩子記得「孤獨打電動」還是「你陪他玩遊戲」?

情緒管理.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發掘天賦

心理師特別推薦!超過20款最具啟發性親子桌遊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靈活應變」、「不情緒化」的積極個性!

臺灣第一本!諮商心理師為親師撰寫的桌遊教養書

面對親子互動及成長議題,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有以下困擾與不安──

◆想和孩子更親近,卻總是不知該從何著手

◆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又擔心他們耽溺於電玩遊戲

◆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不知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讓專業兒少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桌遊不只是娛樂道具,

更是帶領孩子成長、拉近親子關係的最佳利器!

★擺脫3C成癮,不自覺中養成「新課綱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資源的高度電子化,中小學生「一人一平板」的現象日漸普及。然而3C成癮問題,始終是注重教育的家長心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一直在找尋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數位傷害的方式,卻不得其門而入。

另一方面,隨著108新課綱的到來,強調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光是死讀課本與參考書,不僅無法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更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潮流,想必也讓新手爸媽們有些無所適從。其實以上問題,都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共同解答,就是目前正夯的「不插電遊戲」──桌遊!

專長兒少諮商並身兼桌遊講師的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將活用她豐富的輔導經驗,結合新課綱中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在本書中為家長們的訴求,提供最歡樂也最溫馨的解方!

★活用遊戲機制,親子溝通有愛無礙

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常發生的困難,就是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言行舉止,父母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親子溝通的最大關鍵,在於建立關係;而建立關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當孩子玩完遊戲充滿歡笑的時候,便可以開始進行溝通,進而建立出屬於你們之間特有的默契。

舉個例子,「Moo斯密碼」(Moo’s Code)是一款很簡單的反應類遊戲,遊戲背景是乳牛大廚Moo因失聲而必須用木勺敲擊聲來指揮徒弟進行料理。遊戲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上面寫著敲幾下代表什麼,玩家要一邊看著提示卡、一邊聽著湯匙敲擊的聲音,專注且快速反應過來大廚要的是什麼。這過程中的「翻譯」、「專注」及「反應」,不正是親子溝通最需要的嗎?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那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以至於你聽不懂孩子想表達的,也常責怪孩子為何不懂你。當我們替每件事情畫上密碼,把每個情緒清楚地說出來,就能引導孩子整理思緒,幫他們培養情緒的疏通、轉移和表達能力,如此一來,你們就能像乳牛大廚和他的徒弟們一樣,越來越有默契!

★跳脫規則,創造你與孩子之間獨一無二的體驗!

在運用桌遊的過程中,有時候規則並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可以試著去更改,甚至創造新的規則,延伸出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觀念或感受,讓桌遊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遊戲絕不只是一件陪伴性質的工作,而是我們與孩子雙方都能樂在其中的親密體驗,更是彼此未來的寶貴記憶。倒空自己,單純地和孩子玩場遊戲吧!在你玩過之後,活用桌遊的靈感與創意,自然會隨著你與孩子之間的共同經驗,源源不絕地產生,為你和孩子帶來終身受用的成長與永難忘懷的溫暖回憶!

各界好評

「哇哈以活力、正向與樂觀的態度,帶著桌遊,陪伴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和親子,將這種助人的熱情散播到各地,傳遞正向及看見希望的價值。」──王芯婷(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工督導)

「雅涵寫了她人生中第一本書,分享了許多她對桌遊運用在促發個體了解自我、連結關係、發展訓練等等的經驗談。這些議題,是很多家長、教師或是熱愛桌遊的朋友們都很關注的議題,我非常開心推薦此書給更多喜愛遊戲的朋友們閱讀。」──侯惠澤(臺灣科技大學特聘教授、迷你教育遊戲團隊NTUSTMEG主持人)

「從她的背包蹦出的桌遊,不只能搭建輕盈的遊玩歡樂時光,還能結合心理學的專業知能,變換出內建導航的魔法飛毯,接住每個孩子的難處與重量,帶著他們翱翔、看見生命的美好與良善。」──南瓜妹(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主任講師)

「雅涵最擅長的,就是將遊戲融入助人工作中,不論是諮商、團體、演講或工作坊,遊戲都扮演了促成改變的關鍵角色。」──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玩樂,是人的天性;好的玩樂方式,也可以是奠定人格發展的重要媒介之一。……誠摯推薦本書,給每一位重視孩子身心成長的父母與教育工作者。」──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好日子心理治療所/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在書中的每個桌遊,都不只是「玩」而已,是建立關係,是運用媒材來評估,也是一個個靠近孩子的入口!」──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雅涵對桌遊媒材的運用與教學風格,正如其粉絲團的名稱一般,總是能夠帶著學員,如同體驗一場歡樂旅行後,有所收穫與領悟。」──賴奕銘(北區輔導桌遊共學社群主持人)

「這多年的互動中,可以在雅涵的身上感受到她對人無比的熱情、能量,當然也包括在桌遊應用上的創意,然而在她這本書的書寫文字中,我更深深感受她從在陪伴服務對象互動中所開啟心靈對話空間,慢慢堆疊、交織成彼此深厚的生命禮物。」──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由諮商心理師撰寫的桌遊書!教你如何讓桌遊成為父母的好幫手!

★與孩子一起在玩樂中成長,有效增進親子互動,讓你與孩子的心,沒有距離!

★結合108課綱的素養教育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桌遊從有趣玩具變成最佳教具!

作者簡介

王雅涵

一個愛玩愛吃愛唱歌的歡樂心理師,曾經擔任過和中輟生搏感情的社工,喜歡用活潑彈性的方式和孩子們相處;不喜歡被限制,想挑戰自己成為一個不被專業形象框架住的人,致力將心理諮商與桌遊等相關媒材結合,讓每個人都能在歡樂的氛圍下,感受到愛與尊重。

行跡遍及臺灣各個角落,曾一年環島超過十二次,在工作和玩樂中尋找平衡,期待能和每個接觸到的人說故事、談生命,一起更喜愛自己,活出美好。

現任:

•小驢駒創意工作室特約講師

•中崙心理諮商所兼任心理師

•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聘任講師

•家扶基金會、勵馨基金會、世界展望會等社福機構合作心理師

FB: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wahago

IG: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wahahappygo

作者自序

前言

活用桌遊,激起親子歡樂火花

在近年「翻轉教育」的風潮下,不插電的「桌遊教育」,也在學校與親子之間風行起來,不論老師還是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能透過充滿趣味與想像力的桌上遊戲,增進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活絡孩子與彼此的關係。然而,桌遊的種類百百種,常讓人陷入「到底要玩什麼才好」的難題之中。

我始終記得,一位服務家暴被害人的社工,在研習課程結束後問我說:「老師、老師,我有個個案被老公傷得很嚴重,但她都不願意離開夫家,我去看她的時候,她也常常不回應我,那我該跟她玩哪一款遊戲呀?」我問他:「既然她都不回應你了,甚至也不願意出門,你怎麼會想跟她玩桌遊呢?你對於跟她玩桌遊有什麼想法嗎?」他說:「啊!其實我也不知道耶,我只是想說桌遊很紅,所以想來玩玩看。」同樣的,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接觸到「原來桌遊是種很棒的工具」這個概念時,一定會很想知道:到底要玩什麼桌遊才好?到底玩什麼桌遊可以改變我的孩子跟學生呢?先給大家一個超簡單的回答,那就是「多去玩,玩多了你就會知道,而且只有你,才會知道怎樣的遊戲適合你們。」

其實,我自己在剛接觸這塊領域時,也常為這件事情感到苦惱;但當我想通「遊戲不是重點,重點是人」這件事情之後,我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我開始嘗試很多好玩、有趣的遊戲,然後選擇那些我玩得很順手、而且也很有趣的遊戲,去跟我的主要工作──諮商輔導──來做連結。就算你選擇的遊戲乍看之下不容易延伸運用,但我相信只要多玩幾次,一定能找出屬於你自己的特色。

所以,千萬不要被桌遊給綁架了,當你想要跟你的孩子或學生使用桌遊的時候,先想想你的「目標」是什麼,桌遊可以成為你的好幫手嗎?如果不行,不妨更換其他方法吧,也許單純的陪伴跟同理,反而會是孩子最需要的;玩桌遊這件事,就暫時放在一邊吧。所謂的「目標」,也就是你希望透過這短暫的時間,帶給孩子哪些東西;接著再去想想,什麼樣的遊戲可以與之搭配。一次又一次地去嘗試,當目標越來越清楚、遊戲越玩越熟悉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樣一款遊戲,其實可以帶出很多議題討論,不但沒有所謂的SOP,反而會因為不同的對象,產生出不同的火花。

本書將針對不同的主題,和大家分享桌遊在親職教育中的運用方式,希望它會是個引子,激發大家有更多想像,讓彈性和創意進到我們的生活中,更大地發揮我們的自我價值。書中內容除了議題討論與原本的遊戲規則外,更多的是我在心理師實務工作中所延伸的發想;也許其中有些超乎你的想像,這時不妨放下手中的書,先找到這些遊戲玩玩看,和大家一起讓平面的文字翻轉起來,化為立體的畫面,讓每一種桌遊,都玩出只屬於你的歡樂節奏!

王雅涵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王芯婷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工督導

侯惠澤 臺灣科技大學特聘教授、迷你教育遊戲團隊NTUSTMEG主持人

南瓜妹 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主任講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好日子心理治療所/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作家

賴奕銘 北區輔導桌遊共學社群主持人

謝玉蓮 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

(依姓氏筆劃排列)

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
作者:王雅涵
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7-10
ISBN:9789579094337
定價:340元
特價:88折  299
其他版本:二手書 47 折, 16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