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高中要考哲學?:年輕人要學會思考,然後決定自己要怎樣的「幸福」!
cover
目錄

推薦序一 揭開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神祕面紗/法國宅媽Deines

推薦序二 這是「思考」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洪菁勵

序言 幸福是什麼?你有答案嗎?

第一章 為了進大學,得先思考何謂幸福——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是什麼?

1.法國的高中會考哪裡不一樣?

2.不同類別高中會考,哲學是共同必考

3.大學和科大入學都得考哲學

4.滿分20分,要得高分不容易

5.就算是法國人學哲學,一樣是苦差事

6.高中會考哲學筆試長達4小時

7.高三,天天浸淫在哲學(思考)中

8.一個法國高中生得理解哪些哲學關鍵字?

9.「自由」 排第一,幸福列十大

第二章 哲學思考模型,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從哲學考試學會如何思考

1.參考書提供哲學思考模型與大量範文

2.為什麼要寫哲學小論文?

3.下筆為文之前,這件事一定要先做!

4.分析題目:問了什麼?怎麼問的?

5.對題目的細節要非常敏感

6.問題的模式影響你怎麼回答

7.「詰問」題目──這問題其實在問什麼?

8.文章之前,先寫大綱──論文的設計圖

9.小論文的「骨架」──導入、展開、結論

10.正確引用名家名言

11.撰寫哲學小論文,從文章大綱開始

12.文章大綱怎麼寫?實際演練

第三章 幸福是什麼?──法國高中生都學什麼樣的哲學?

1.幸福是什麼?哲學家怎麼說

亞里斯多德——幸福是「至善」!/快樂主義——幸福是快樂!/功利主義——快樂的計算與快樂的質/斯多噶學派——捨棄無益的欲望!/笛卡兒——斯多噶學派的後裔/史賓諾莎——要執著於延續自己的存在/佛洛伊德——在避免不幸與痛苦中感受幸福

2.幸福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

康德——幸福是個人的事/盧梭——孤獨才是幸福/聖茹斯特——幸福是新的觀念/邊沁——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休謨——對於他人的同理心,就是幸福

3.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嗎?

道德的目的不是幸福,而是善/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

4.如果幸福不存在,或其實沒那麼重要……

笛卡兒——幸福與真理何者重要?/帕斯卡——人生就是逃離不幸並生存下去/叔本華——幸福是幻影/尼采——生命的目的不是幸福,而是力量的增長/總結──人必須追求幸福

第四章 現代人關於幸福的煩惱

1.「幸福是應該盡一切努力去實現的目的嗎?」

我們應該專注只求自己的幸福嗎?/為了得到幸福,即便要做壞事,也是必要的?/關於幸福的各種疑問/要追求幸福,先從定義幸福開始/用史賓諾莎的主張來補充亞里斯多德/「高高舉起再重重放下」,接下來的論點便能引人注目/欲望與理性/為了幸福而努力,其實是白費力氣?/思考「人生目的」的第三個面向/我們並不是只為幸福而活

2.「人能否在孤獨中得到幸福?」

現代人彼此的關係太過緊密嗎?/孤獨是什麼?/「他人即地獄」/並非只有一個對立的主軸/孤獨與幸福/盧梭真的孤獨嗎?/他人的缺席限制了幸福/幸福也是社會的問題

3.關於幸福的其他問題

「有可能因為知而損及幸福嗎?」/「幸福是指什麼都不想要嗎?」/「為了幸福,就必須要工作嗎?」

結語 在世上生存必備的思考工具

參考書單 給想了解更多的人

後記 思考模型是可以學習的

試閱內容

高三,天天浸淫在哲學(思考)中

為何哲學考試會出這麼艱澀的題目? 其實是有理由的。

當然不會在沒有任何的準備下,突然要高中生回答這些問題。在法國高中(稱為Lycée),最後一學年必須上哲學課,授課時間分別為文學組每週8小時,經濟、社會學組每週4小時,科學組每週3小時。

每週8小時的課程時間,比重可說非常重。法國某高中文學組的課程表上,哲學課大約是每天1小時到2小時,平日5天每天都排課。高中最後一學年又被稱為「哲學年」,高中生幾乎每天都必須沉浸在哲學中。

那麼,高中的哲學課又是什麼樣的課程?

根據法國國家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哲學教育課綱,哲學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可以整合所學知識,鍛鍊思考力,最終成為可獨立批判思考並採取行動的公民而做的準備。

高中最後一年的哲學課程便是以此目的進行的,而具體上又會教些什麼樣的內容?

哲學課的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資格。至於課程內容與方式,則是交由教師自行決定,原則上一定會口頭授課,及針對高中會考的哲學小論文與文本說明練習作文的修改指導,但依據教師不同,授課也十分具有多樣性。

當法國人回憶高中時代的哲學課時,相較於授課內容,他們更常提到的回憶是,對教師個人獨特風格的印象。

像這樣容許不同授課內容、教學方式的環境,與法國是證照社會的特徵息息相關。

在法國,人們認為取得某個證照,代表此人擁有符合該證照的相應能力,且這個能力可以維持一生不改變。也就是說,不管什麼證照,都是終生有用的。

例如一旦取得汽車駕照,就代表整個人生都獲得開車的能力,所以法國不像日本有定期更新駕照的制度。70歲的婦女拿的駕照上,貼的是20歲時的照片,也完全沒有問題。

教師資格也一樣。既然是由具有教師資格的老師授課,那麼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自然是專業嚴謹的,法國的教育制度就是以這個假設(或是說幻想)為基礎而發揮功能。「比起內容,形式(資格)更重要」,這種國家特性也是很有趣的。

這種特性也顯現在哲學考試的評分上。

我向一位曾在高中教過哲學的法國友人,詢問關於高中會考的評分標準。他竟然回答我「沒有評分標準」,這真是令人驚訝。

高中會考的大量試卷會平均分配給負責給分的教師,由各教師進行評分。雖然會確認教師給的分數記載是否無誤,但不會去過問教師給的分數是否適當。

也就是說,雖然一般都會認為教師個人的喜惡可能會影響成績的高低,但既然是由具有專業資格的人士所給的分數,自然是可信賴的。基於這個思維,因此應該可以排除好惡影響的可能性,這就是法國人的想法。

為什麼要寫哲學小論文?

思考提示1 並非自由發揮,要按照「(思考)模型」來寫!

在此重新整理一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小論文究竟是什麼樣子。

高中哲學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可以整合過去所學的知識,培養具批判性、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栽培學生的哲學才能或培養思考的獨創性。換句話說,便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能將這一年學到的思考模型及哲學知識,活用於處理各種問題。

本書之後也會再介紹,思考模型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針對問題導出解答的方法,因此哲學小論文必須要利用既定的文章結構,回答題目背後所要求的答案。

雖說如此,但答案的書寫方式與展開討論的風格,仍會展現出個人特色。此處的「模型」所包含的目的,是為了讓各種性格的人可以依循最低限度的規則,以表達其思考內容。

舉例來說,這就像是運動場上有一群各自四處奔跑的人,我們給予他們足球與球門,並將競賽場地的邊界畫出來,讓他們在裡面踢足球,每個人的行動也依循規則。但即使如此,個人還是有很大的餘地,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踢球風格。

「思考模型」就如同是足球場與規則。

這個「模型」不僅可以用在哲學,也可運用在各種領域的問題。也就是說,哲學小論文的目的,是要評判學生是否具備了思考模型,並能以哲學為題材,學習討論的形式與架構,並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

對題目的細節要非常敏感

思考提示4 對動詞與副詞的些微差異要敏感!

觀察題目的細節是什麼意思?

首先最重要的是,仔細看清楚題目中使用的是什麼樣的詞彙?這不僅是為了理解題目主要的主題為何,更為了解這些主題如何呈現在題目中。

例如,「被他人主導,是否就是放棄自己的自由?」,這個題目主要由「他人」與「自由」兩個主題構成,但並非僅有這些。其中的「被主導」是什麼意思,而「放棄」自由又是什麼意思,考生必須先定義出諸如此類的字詞。

但這些定義不是國語字典裡的一般定義,而必須是哲學論述中所使用的定義。也就是說,所謂觀察題目的細節,除了理解以短文所表現的題目到底是在問什麼之外,也要同時定義各個詞彙的意義。

除了必須定義主題、動詞或名詞這類的意義之外,也必須要注意題目中的形容詞、副詞或否定表現。

例如「人類是否意識到自己自身」與「人類是否經常意識到自己自身」這兩個問題,乍看之下幾乎完全一樣,但「經常」這個副詞的有無,便會改變答題方向。

前一個問題,答題時便必須比較「人類有意識到自己自身」和「人類沒有意識到自己自身」;而若是後一個問題,則必須比較「人類經常意識到自己自身」與「人類並不一定經常意識到自己自身」等兩個答案。

之後我們會詳細討論關於問題的回答方式,在此則是先強調好好觀察題目細節有多麼重要。

小論文的「骨架」──導入、展開、結論

思考提示8 意識到每個部分的「功能」,思考的脈絡就會更清晰!

導入的功能是要呈現你分析題目的結果,並預告後續展開部分的架構。因此先要定義詞語與觀念,並列出問題的答案選項。此時,選項的呈現順序要與展開部分的順序相同。之後要舉出題目中沒有明說的矛盾與對立,並列出解決矛盾、對立的提問。如此,就很容易了解在展開部分要討論什麼內容(按:例如,「是否可能存在沒有國家的社會?」此一問題)。

在展開部分,依循先前決定的順序,檢討每一個答案選項。此時必須引用數個支持該選項的(哲學)論據。在下一章之後,我們也會介紹哪些內容可以作為哲學論證的根據。從一個答案選項進行到下一個答案選項時,以提問的方式結束一個段落,便可以順暢的轉移到下一個選項。小論文就是在文章各處提出問題,並透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寫成的。

撰寫結論時,要先整理展開部分的論述,再陳述自己支持的結論。在這個部分必須注意,不要再突然帶進新的討論要素。

這就是文章大綱的骨架。

接下來必須再豐富這個文章大綱的內涵。

特別是要整理在展開部分引用了什麼樣的論證根據,以及提出了哪些主張。

例如「是否可能存在沒有國家的社會」的問題,在「可能存在沒有國家的社會」和「不可能存在沒有國家的社會」這兩個答案選項中,都必須找到足以補強該主張的哲學論據。

在「可能存在」部分,便可引用如洛克(John Locke)和休謨(David Hume)所提倡的,先於國家而存在的「公民社會」思維作為論證的根據。「不可能存在」的立場,則可引用霍布斯(Thomas Hobbes)主張的「個人將自己的權利移轉給君主」的社會契約論,以及黑格爾主張的「國家是人類共同體的完成型態」的理論。

重要的是,在引用這些哲學家的主張時,不能只是照抄或羅列,而是要以維持邏輯上一貫性的論述來構成小論文。

文章大綱若能說明這些論據的順序與其間的關係,就可以說是理想的大綱。

亞里斯多德──幸福是「至善」!

對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來說,幸福是所有事物中最渴望的,也是最好的。他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將幸福描述為「至善」。

亞里斯多德將善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外在的善(財富、權力、名譽);第二種是關於身體的善(健康與肉體美);第三種是關於靈魂的善(節制、勇氣、智慧)。亞里斯多德認為,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關於靈魂的善,因為節制、勇氣與智慧是卓越的人所擁有的、名為品德的資質,唯有基於品德的行為才是善,因為它會帶領人們走向幸福。

將幸福視為善的立場稱作幸福主義。對亞里斯多德而言,幸福是至善、至美,也是最快樂的。

然而,即便很多人可以接受幸福是至善的觀點,但關於幸福究竟是什麼,人們的意見仍是相互對立。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類的生活可區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享樂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將快樂視為幸福。第二類是政治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名譽。第三類是沉思的生活,是思考關於基於品德的「神、世界與自我靈魂」的生活。

亞里斯多德也認為,第三類沉思的生活是最高貴的。沉思的生活既是擁有「愛好智慧」此一含意的哲學實踐,從中獲得的智慧的快樂,也是最純粹、最確實的。

當然,有些人認為幸福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是靈魂的活動;然而,也有人會認為,能夠從外在的快樂和肉體的快樂,或是名譽、權力中找出價值。

何謂幸福,想法因人而異。對喜歡酒的人來說,喝酒就是幸福;但對不喝酒的人來說,喝酒自然不是幸福,因此很難具體定義。

商品簡介

法國高中會考分為三類,普通類、技術類與職業類,

想進大學?各類組科目不盡相同,但有一科共同必考,就是「哲學」,

最重要的第一天第一堂筆試就考,時間長達4小時。

哲學要考什麼呢?法國高中生們要試著申論以下這些問題:

「我有權利去做的事,是否都是正確的?」

「藝術作品一定是美的嗎?」

「人能用理性思維說明一切嗎?」

根據這20年來的會考題目統計,

關於「自由」的論述排名第一,「幸福」列為十大。

乍看之下你一定會問:這種問題,高中生回答得出來嗎?

當然可以,因為法國高中的最後一個學年是「哲學年」,

孩子天天都沉浸在哲學思考中。

作者坂本尚志曾在法國居住10年,之後回到日本任教,

他認為,法國人之所以如此重視哲學教育,並不是要培養哲學家,

出題時更不會要學生背誦哲學史,

而是要透過這種知識模型,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鍛鍊思考,

最終養成可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

◎哲學會考怎麼培養思考能力?從哲學思考模型來練習。

學生下筆前要先「詰問」題目:這題問了什麼?怎麼問的?

而且要對題目的動詞和副詞等細節非常敏感,

更要找出題目中隱含的矛盾和對立,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撰寫哲學小論文,從文章大綱開始。怎麼寫?書裡實際演練!

寫文章之前,要先寫大綱,下筆前得決定好「骨架」:導入、展開、結論。

然後再從結論回顧論述過程,還有,得正確引用名家名言。

◎年年都會出現的考題:幸福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至善」,

斯多噶學派則說幸福是捨棄無益的欲望。

康德認為幸福是個人的事,邊沁卻追求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可是,叔本華認為幸福是幻影,尼采也認為生命的目的不是幸福。

那麼,屬於你自己的幸福,到底是什麼?你得自己做答。

本書的最後並摘錄教授與學生的對話過程,讓你一步步思考:

幸福是應該盡一切努力去實現的目的嗎?

能在孤獨中得到幸福嗎?幸福也是社會的問題?

為了幸福,所以我們必須要工作?

什麼都不想要,算是幸福嗎?

幸福是什麼,你有答案嗎?

你可以先聽聽法國高中生的答案。

作者簡介

坂本尚志

京都藥科大學副教授。1976年生於日本兵庫縣。京都大學文學院畢業,同校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後,取得法國雷諾(Renault)財團獎學金,2001年前往法國波爾多留學。留學時期一邊在大學教日語、一邊養貓,並完成以20世紀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為主題的博士論文,取得波爾多第三大學博士學位。

2011年返回日本後,因為注意到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考試,是法式思考的根源之一,因此開始著手研究,希望透過研究20世紀法國思想史與高中會考哲學考試兩個主題,思考哲學思維的方法及其歷史。

譯者簡介

林信帆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修業完畢,為專職專業自由譯者,擅長提供各領域的同步、逐步口譯與筆譯服務,座右銘是:「你給口筆譯者3天,他可以變成一個偽專家;但你給專家3天,他沒辦法變成一個偽口筆譯者。」

譯有《Amazon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委託單投資法,開盤10分鐘就賺錢》、《精準閱讀》、《滿手現金的店長財務管理實務》(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作者自序

言 幸福是什麼?你有答案嗎?

法國人比日本人幸福。

聯合國2016年《世界幸福度報告》以超過150個國家與地區為對象進行調查,得知法國的幸福度排名第32名,或許大家覺得並不算太高。

然而日本的排名更後面,是第53名。

即使不是世界第一,法國人的確比日本人幸福(順帶一提,第1名是丹麥,第2名是瑞士,第3名是冰島)。

法國人究竟為什麼比日本人還要幸福?法國社會比日本社會來得「好」嗎?我們一起看看以下幾個統計數字。

1.失業率:

在2017年10月,日本的失業率為2.9%,法國為9.4%(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法國失業率遠高於日本。

2.殺人案件發生率:

2015年每10萬人的殺人案件發生率,法國為1.58件(在205個國家中排名第149名),日本為0.31件(同樣排名第197名)(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統計)。

第1名的薩爾瓦多為108.63件,相較之下法國與日本兩國都可說是安全的國家,但法國的殺人案件發生率其實是日本的5倍。

3.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又是如何?

2015年每10萬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法國為5.4人,日本為3.8人(根據日本交通事故綜合分析中心的統計)。

雖僅有些微差距,但日本的死亡人數仍較少。

4.肥胖率:

關於成人的肥胖率,法國為15.6%,日本為4.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

兩個國家皆低於世界平均的18.9%,但法國的肥胖率明顯高於日本。雖說肥胖本身並不是壞事,但若考量肥胖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則這項統計數字的差距便很重要。

在以上的統計中,無論是哪一項,日本都較法國為優。

當然其他統計項目中也有法國表現較好的數據,或與日本相同的數據。但失業、殺人、交通事故、肥胖率這些維持社會生活穩定的重要指標上,日本的確表現較佳。

從這些指標來看,在法國生活代表著不容易找到工作,碰到犯罪或交通事故的機率較高,身體狀態也較可能有潛在疾病風險。

但即使如此,法國在《世界幸福度報告》中的排名仍然領先日本。

當然,是否幸福這一點,很難從客觀數字推論。當有人問你「你幸福嗎?」這個問題時,應該也沒有人會參考統計數據來回答。幸福與否是個人感受問題,同時也是主觀的。無論在多麼絕望的情況下,只要當事人覺得幸福,那就是幸福。

但社會狀況與個人幸福絕非毫無相關。在日本,能過著幸福生活的條件比法國還要齊全,但為何法國人比日本人幸福?

在1990年代曾流行過一個名詞「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也就是飲食中攝取大量動物性脂肪的法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卻較低的矛盾。

關於幸福也存在著法國矛盾。生活在比日本還要危險的社會中,法國人卻比日本人幸福。這是為什麼?

原因之一,應該是因為法國人有「學習」幸福的機會。

所謂的「學習」幸福,就是思考幸福究竟是什麼?

法國人從高中開始學習哲學,無論文組或理組,哲學都是必修。進入大學前有個高中會考(Baccalauréat),其中,哲學也是必考科目。

而幸福也是哲學的一個重要主題。也就是說,對法國人而言,幸福除了是「感受」的對象,也是必須「思考」的對象。

在這一點上,日本人則不同。日本人不是經常傾向以物質豐富程度或與他人比較,來思考幸福嗎?

若能養成以自己的頭腦思考幸福的習慣,又會如何?幸福的感受因人而異,若能邏輯的說明這些差異,幸福便不再只是物質上的豐富或與他人比較,而是每個人獨有的珍貴價值。

法國人透過哲學學習的,正是這種思考的訓練。哲學式的思考技巧,可以傳授我們度過幸福人生所需的武器。

本書探討的是法國人所學到的、關於幸福的哲學思考方式。

因此,我想先介紹法國的教育制度,特別是關於哲學教育的內容。

之後我會介紹法國人表達個人思考方式之一的哲學小論文(在法文中稱為Dissertation)。哲學小論文要求必須遵循討論的格式,呈現出對哲學問題的思考內容。

這正是法國人「幸福」的祕訣。

例如,假設要求法國人思考如下問題:「人類是否是為了幸福而生存?」「人類是否有使他人幸福的義務?」「死亡對幸福來說是阻礙嗎?」

如果心中對幸福的概念一片空白,便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幸福是什麼?對我們來說,

幸福代表什麼意思?透過提出這些問題來一步步探討幸福,才有辦法著手回答前述問題。

本書撰寫的目的,便是要向法國人學習透過思考得到幸福的方法。若能理解「思考模型」,學習各種關於幸福的哲學思想,我們應該可以比現在更幸福吧。

在此簡單說明本書架構。

第1章介紹法國高中生都必須參加的高中會考。法國高中會考是為了取得高中畢業資格的考試,若能合格,就能進入大學就讀。哲學是第一天的第一堂考試科目。

第2章介紹哲學考試中的哲學小論文撰寫方式,並從中找出對我們有用的線索。

第3章則是說明法國高中哲學課中介紹的,關於「幸福」的各種哲學思想。

第4章利用高中會考哲學考試中曾實際出現的題目,透過模擬答題,讓讀者體驗思考的流程。

幸福是什麼?其實不太容易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形式,回答這個問題。然而,透過學習思考幸福的方法,並從過程中找出通往自己的幸福的道路,這才是本書的目的。

名人導讀

推薦序一

揭開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神祕面紗

「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版主/法國宅媽Deines

很榮幸收到大是文化的邀請,推薦這本新書《為什麼法國高中要考哲學?》。提到哲學這個科目,相信很多人直覺就是和抽象、深奧、難懂等關鍵字聯想在一起,除非本身就是哲學系的學生,不然一般人都會覺得,哲學離自己的生活太過遙遠。

我的一位法國好友,在法國高中教授哲學。我曾問過她什麼是哲學,她說哲學其實是一種思考方式,也是落實在生活上的每一個反思,它是一種可以訓練邏輯思考能力的學習手段,讓學習者能以更全面的角度與面向,以自己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來思考、看待身處的世界。

法國人真的非常重視哲學這門科目,這幾年在巴黎,甚至有兒童哲學坊是為3歲以上的兒童設立的。而法國高三生必讀的哲學課,自1808年由拿破崙設立、藉以培養「具有獨立批判能力」的法國公民。

近年來,因為媒體對於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報導,讓許多人看到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考題,例如2018年文學組的3道題目,學生必須擇一作答:

一、文化是否能使我們更加人性化?

二、我們是否能拋棄真理?

三、請解釋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選粹。

即使是閱歷豐富的大人,也很難回答這些題目。而法國全高三生,不論是學習哪一個類別,都要面臨這個長達4個小時的重要哲學考試。

坊間有很多關於介紹法國哲學的書籍,當然哲學探討的面向很廣,本書作者以日本人擅長的條例式詳盡分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集中在法國高中學習哲學的方法、高中會考的情況,以及如何應考這門哲學考試才能拿高分等,來揭開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神祕面紗。

作者也以許多哲學大師,如亞里斯多德、柏拉圖、伊比鳩魯、笛卡兒、史賓諾莎等的實際內容,來導入哲學的思考模型,帶出哲學的終極提問之一——什麼是「幸福」,並以哲學教授與學生對話的形式,告訴大家如何應用哲學的方式來學習「思考」,然後進一步的運用在生活上。

為什麼要學習哲學?我個人的淺見是為了培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我們探討某件事物或問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光是這樣並沒有進入哲學層次。我們必須要更進一步的思辨這個問題根本的本質面,融入自身的看法,然後得到對於這個問題的嶄新銓釋,這也是學習哲學思辨的目的。

在此推薦給想學習哲學的入門者,或對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有興趣的朋友們。

推薦序二

這是「思考」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助理教授、法國波爾多蒙田大學哲學博士/洪菁勵

2019年5月,我們邀請本書作者坂本尚志教授,到系上進行專題講座並參觀哲學教育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坂本教授提到,我們可以借鏡法國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精神,將哲學視為「思考模型」的訓練;此訓練提供檢視想法、分析意見以及一致且具邏輯性的表達之方法,重要的是,它是民主社會的基石。

工作坊緣於2018年在日本京都與坂本教授偶然的敘舊,當時我們都關注人文科系(尤其是哲學)在日本和臺灣高等教育的困境,這與我們在法國求學的經驗大相逕庭,坂本教授便提到本書,談到他如何藉由「思考模型」的訓練,將哲學與生活的結合介紹給社會大眾,並應用在非哲學本科的教學上。我也分享在臺灣方興未艾的哲普活動,如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哲學星期五、哲學淺淺談、哲學新媒體、哲學簡單實驗室等,也令他備感鼓舞。看似在高等教育中式微的哲學,卻在社會上遍地開花。

如果觀察近幾年臺灣社會的民主運動、政治形勢以及攸關個人權利的公共議題等,這些活動都非常要求批判思考及邏輯論述的能力,思考對個人而言顯得如此刻不容緩且無法推諉他人。當媒體仍停留在截取政治人物的萌畫面、洗腦閲聽人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思考」教育以討論複雜議題?

如同坂本教授於書中指出:「高中哲學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可以整合過去所學的知識,培養具批判性、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栽培學生的哲學才能或培養思考的獨創性。」

坂本教授的書對於臺灣的哲普風潮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言簡易賅的歸納出在這個普遍追求化約性指標的時代,我們為什麼更需要哲學訓練。在此也感謝大是文化為臺灣社會出版了這樣的好書。

名人推薦

「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版主/法國宅媽Deines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助理教授、法國波爾多蒙田大學哲學博士/洪菁勵

知名作家/御姊愛

為什麼法國高中要考哲學?:年輕人要學會思考,然後決定自己要怎樣的「幸福」!
バカロレア幸福論
作者:坂本尚志
譯者:林信帆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30
ISBN:9789579654104
定價:320元
特價:9折  288
其他版本:二手書 14 折, 4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