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
cover
目錄

【作者序】探訪書店,尋找閱讀的意義

天堂書店︱歷經800年風霜,壯麗建築變身為書店(馬斯垂克,荷蘭)

敦特書店︱為旅行者開的書店,書籍帶你環遊世界(倫敦,英國)

巴特爾書店︱前身是廢棄火車站,華麗變身書店(阿尼克,英國)

莎士比亞書店︱出版名作《尤利西斯》,更培養出無數作家(巴黎,法國)

酷客美食書店︱融合閱讀與美食,新型態的書店風格(布魯塞爾,比利時)

海伊書鎮︱廢棄礦村因二手書而重生,成為著名書都(威爾斯,英國)

特龍斯莫書店︱和暢銷書保持距離,只提供讀者需要的書(奧斯陸,挪威)

中城學文書店︱廢棄劇場重獲新生,為蕭條社區注入活力(賓夕法尼亞州,美國)

蒙塔古書坊︱亞馬遜沒有洗手間,但我們書坊有(麻薩諸塞州,美國)

史傳德書店︱不提供其他服務,只以好書吸引全球讀者(紐約,美國)

麥克納利‧傑克森書店︱大型書店做不到的事,小書店能完成(紐約,美國)

萬聖書園︱重視小眾聲音,反而成為獨家特色(北京,中國)

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營業,成為點亮城市之光(北京,中國)

單向空間︱年輕人最愛,閱讀時代的互動空間(北京,中國)

鐘書閣︱為讀者尋找好書;為好書尋找讀者(北京,中國)

先鋒書店︱國際盛讚,更是「中國最美書店」(南京,中國)

舊香居︱沉浸在古書香裡,是愛書人的樂土(臺北,臺灣)

蠟筆屋︱為女性及兒童發聲,宣揚生命及和平理念(東京,日本)

北澤書店︱風雨無阻,117年從未歇業的二手書店(東京,日本)

榮光圖書︱重視讀者需求,沒有買不到的書(釜山,韓國)

寶水洞舊書街︱見證歷史的文化遺產,也是愛書人的心靈故鄉(釜山,韓國)

【結語】透過閱讀,建立懂思考的理性社會

【附錄】本書遺珠,但值得造訪的書店

書店索引

試閱內容

天堂書店︱歷經800年風霜,壯麗建築變身為書店(馬斯垂克,荷蘭,Maastricht, Netherlands)

建於1294年的這座哥德式建築,當年是天主教多米尼克教派的教堂,如今變身為全球愛書人慕名而來的書店。在寬25公尺、深20公尺、高25公尺的壯闊空間裡,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傾瀉而下;人類精神的花朵在這裡以驚豔的姿態迎接讀者。全世界的愛書人來到荷蘭南部小城馬斯垂克,每一個孤獨的靈魂將成為鑲嵌於此的玲瓏寶石,即在天堂書店中得到撫慰。

書是什麼?我是誰?站在天堂書店,我捫心自問,情不自禁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出版書籍的意義究竟何在?應該心繫異鄉者的孤獨與悲哀,應該承載被放逐邊陲者充滿艱辛苦痛的人生。唯有在人們的心靈埋下詩魂的書才稱得上是本好書。

歷經800年風霜的老教堂,書籍在這鐫刻著古老光陰的空間綻放,必然是充滿詩意,它講述的必然是神奇的故事。

一部經典!我驀地想到,天堂書店就是一部經典作品。偉大的經典,將使我們內心深處的悲傷得到昇華。歷經無盡時光錘鍊的經典,終會凝固成那歲月般的悲愴。柏拉圖如是,紀伯倫如是,咸錫憲亦如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那悲愴至今仍能打濕我們的眼眶,能扶正我們搖搖欲墜的人生。

2008年,天堂書店被英國《衛報》評為世界最美書店。2011年,我首度造訪天堂書店,大受衝擊。2015年夏天,當我再次造訪時,天堂書店像一位不見外的朋友,迎接我的到來。

馬斯垂克是一座古老的小城,目前人口約有12萬5000人。城市同時帶有明顯的比利時和德國特色。首次探訪時,我們從德國的杜塞道夫驅車2小時抵達,再次造訪則從巴黎出發,歷時4 小時。如果從比利時入境,人們可乘電車直達馬斯垂克站。

天堂書店位於馬斯垂克的「客廳」─維德霍夫(Vrijthof)廣場大街一角,是荷蘭最早的哥德式建築。它自建成以來從未遭受火災等禍患,保存良好,連穹頂下方2公尺高的閣樓狀木椽也完好無損。然而自從1794年多米尼克教派被攻占荷蘭的拿破崙軍隊驅逐,這棟哥德式建築作為教堂的使命戛然而止。它先是淪為法國騎兵的馬舍和物品倉庫,接下來相繼成為拳擊賽場、自行車保管所、汽車展銷場、消防署的裝備庫等;有段時間還是汽車駕照考場、女子手球賽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甚至曾作為臨時停放死屍的地方。之後,這裡也曾是音樂廳,當地人在此舉行大型演唱會。這裡還曾是馬斯垂克舉行一年一度青少年嘉年華的會場,少男少女們跳著吻舞,初嘗接觸異性的青澀歡愉。

2004年12月是轉折的節點。荷蘭最大的連鎖書商瑟萊克斯(Selexyz)獲准入主老教堂,一座大型書店在此營業,店名為「天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多米尼克教堂從此邁入新的時代。

其實,蘋果(Apple)等跨國企業也在覬覦這個空間。擁有該建築所有權的馬斯垂克教區沒有因此將瑟萊克斯拒之門外,只是雙方交換的合約裡有附加條款:書店設在教堂內的所有書架必須是簡便易拆的,不得損傷教堂的一磚一瓦。也就是說,牆上也不能有釘子。

阿姆斯特丹的Merkx+Girod建築事務所承接了老教堂內部的設計和裝修,他們垂直豎起黑鐵支架,搭建了分為3層的巨大書廊。書架和牆壁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防止產生摩擦,附設從1層前往2、3層的階梯和電梯。書店實際上成了教堂內部的獨立建築。設計方案做到了尊重空間的歷史特性,古典的石材與現代的鑄鐵材料交相輝映,其構思令人讚賞。

走進天堂書店的瞬間,人們頓生敬畏之心,不由得壓低音量。抬頭望向高不可及的穹頂,神情變得肅穆。哥德式建築特有的堅固牆面與穹頂,一根根巨大的擎天石柱,平放在書桌上的圖書,放滿1、2、3層黑鐵書架的書籍,令書客嘆為觀止。

走在天堂書店裡的人們,踩在石板地上的腳步不免有些猶疑。這教堂曾經是墓穴,墓穴的大理石蓋板上的雕紋依稀可辨,讓人無法貿然踩過。教堂地面在整修過程中,工程人員果真在地下發現6具骸骨。還好,天堂書店內書籍的絢爛之美,很快地使人的內心趨向安適平和。

走進天堂書店,人們會下意識地順著樓梯向上移動,向天空靠近。離高聳的牆、屋頂的彩色玻璃越來越近,彷彿觸手可及。才見書籍之花在地上盛放,轉眼又見它化為星群在天上閃耀,這景象令人匪夷所思!

教堂穹頂,有一幅壁畫吸引了我的目光。它描繪的是湯瑪斯‧阿奎納的生平。這是石灰壁上的一幅畫,修復難度較高,但工巧匠們還是成功地復原。天花板上另一幅天使吹奏仙樂的圖畫也已修復,一群天使平和地俯視著來訪的書客。

天堂書店中,最富有戲劇性的創意是將教堂中央的往日祭壇改為咖啡書吧。這是一張十字架形狀的大長桌,人們坐在兩旁,沐浴著透過教堂頂部彩色玻璃流瀉下來的陽光,悠然地品嘗咖啡。咖啡師手中的咖啡散發的芳香,恍惚間好像祭禮時的焚香,依稀傳來當年修士的澄澈祈禱之聲。咖啡吧內的環形牆,定期展出不同畫家的美術作品。

阿姆斯特丹的建築事務所Merkx+Girod,幫天堂書店操刀的翻修設計為他們贏得了2007年度倫斯韋爾特室內建築師大獎(Lensvelt de Architect Interior Prize)。然而到2012年,瑟萊克斯瀕臨破產,天堂書店陷入存亡危機,只好找來新的合作夥伴,書店易名為「北極星」(Polare)。遺憾的是,瑟萊克斯與二手書連鎖商德.思蕾赫特(De Slegte)合併組建的新書店未能扭轉局面,勉強營業到2013年底,終不得不向外界通報:天堂書店將於次年1月正式關閉。備受全球書客喜愛、被英國《衛報》譽為「天堂書店」的這間老書店命懸一線。書店總經理托恩.哈馬斯(Ton Harmes)和員工們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們為挽救書店展開最後一搏,決定在網路發起募資。托恩.哈馬斯在臉書發布一封公開信,題目為「讓天堂書店存續」:

我們希望您能在「世界最美書店」度過更多的時光。我們將與讀者風雨同舟。請為我們書店嶄新的未來進行投資。我們想斗膽稱您為「天堂書店的朋友」。

托恩‧哈馬斯向公眾承諾:在5年內向投資者返還投資額的125%。假設投資1000歐元(約新臺幣3萬4千元),保證5年後返還1250歐元(約新臺幣4萬3千元)。這封公開信引起的反響是驚人的。短短兩天內,來自全世界的4000多位網友為天堂書店按讚,20名員工頓時有了信心。

2014年3月7日,募資正式開始,在60小時內,募到了5萬歐元(約新臺幣174萬元);一週以後,募資額達10萬歐元(約新臺幣348萬元),這金額是挽救天堂書店所需資金的兩倍。共有620人參加募資,其中也包括書店員工。3月21日,天堂書店管理階層對外宣布:書店將再次開業。書店總經理托恩‧哈馬斯選定「投資書友之日」,討論書店的營運方針,重新整理並擬定書店的理念與目標:

天堂書店的目標,與荷蘭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表達的自由、出版的自由一致。讀者會在我們的書架上尋找到真理與思想。我們的使命是:用心打造便於讀者選書和閱讀的書店。

接下來,他們聘請了15名協力廠商人員成立特別委員會,討論書店的經營方針。書店推出特殊會員制,只要繳納50歐元(約新臺幣1740元)的年費,即可成為特殊會員,享受多種會員福利。荷蘭實行圖書固定價格制,因此書店無法為會員提供折扣價,但如果購書量達到30本以上,即可享受一定優惠。另外,設立「會員日」,定期在書店舉行音樂會。

天堂書店被視為馬斯垂克的公共禮堂。隨著其他新型書店的誕生,其作為公共禮堂的功能日益凸顯。其獨特的空間結構十分適合舉行音樂會。到目前為止,在這裡舉辦過的音樂會有:威廉‧布萊克朗誦音樂會、馬斯垂克當地爵士樂隊約翰‧思溫特(John Swintet)、吉普賽音樂組合麗莎‧魏斯樂隊(Lisa Weiss Band)演奏會等。

另外, 這裡還舉辦過法國詩人、電影《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Paradise)的編劇賈克‧普維的《評傳》出版紀念會、荷蘭社會黨黨首埃米爾‧羅默的新書發表會、在歐盟議會任職長達25年的麗雅‧奧曼瑞汀的簽名售書活動,或是以紅酒書籍為主舉行派對等。此外,還舉辦過攝影師沃特‧羅森伯姆演講會、英國畫家梅瑞‧肖的蘇格蘭風景個人展、馬斯垂克的畫家馬切‧布蘭茨作品展。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講演會以及各種書友會活動也不時的在此舉行。天堂書店一年舉辦150場以上的活動。

托恩‧哈馬斯帶我參觀書店內的不同區域時顯得興高采烈,他向我展示18世紀發行的荷蘭文《聖經》。天堂書店也進行珍藏版圖書的業務。

「和書在一起,和美好向善的人們攜手工作,我感到無比幸福。

這是我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時光。我確信:書店會使世界變得美好。」

5萬多本書籍之花朵,在這座書的神殿內盛開,每年更吸引100萬人前往探訪。

商品簡介

金彥鎬(韓國坡州出版城幕後推手、資深出版人金彥鎬):當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陷入徬徨之際,最好的去處非書店莫屬;被無以言說的孤寂圍困之時,能讓靈魂得到撫慰的空間也是書店。只要世界上依然有這樣的書店存在著,人類就有希望。

韓國資深出版人金彥鎬歷時20年記錄,走訪世界各地,帶你深入世界21間特色書店,探索書店的生存之道!

21間書店日常,21種與書共生的生活方式,讓書店不只是路上風景,而成為日常生活之必須。

甫上市即登上韓國網路書店排行榜,讀者好評5顆星★★★★★!

收錄世界各國,橫跨三大洲,21間各有特色、風格不同的書店。

從書店裝潢、設計理念到成立宗旨,透過上百張全彩照片呈現。

獨家專訪各書店職人,進行深入對談,一起聊聊書店的生存之道。

書末附有「書店索引」,收錄各書店聯絡資料,方便查找。

‧書店為何迷人?由資深出版人說給你聽!

作者金彥鎬是資深出版人,也是一位狂熱的愛書人,不論現實環境多嚴苛,仍澆不熄他對書及出版的熱情!為了喚回大眾對閱讀的初心,他花費20年的時間,走遍世界,探訪21間各具特色的書店,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這些書店為實現理想、不畏艱難的幕後故事。

‧書店是城市的縮影,想了解城市就該從「書店」開始!

每座城市都該有間書店,而每間書店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像是:

•歷經800年風霜,讓傳統教堂大變身的【荷蘭天堂書店】

•被譽為英語世界文學青年的庇護所和烏托邦的【法國莎士比亞書店】

•將閱讀與美食合而為一的【比利時酷客美食書店】

•不提供其他服務,只專心賣書的【美國史傳德書店】

•讓紙張越陳越香,擁有高達30萬冊舊書的【台灣舊香居古書店】

•被BBC評為「世界十大最美書店」的【中國先鋒書店】

•專為婦女和兒童服務,並提倡和平反戰的【日本蠟筆屋書店】

•見證歷史,伴隨釜山人歷經戰爭風暴的【韓國寶水洞舊書街】

‧不安時代更需要閱讀!透過書店找回遺失的美好

書中的21間書店代表不同美好時代的精神寫照,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我們奮力前行,找尋心中完整的理想世界。

《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希望能藉由書店的經營故事,喚起讀者思考,「書是什麼?書店又代表什麼?」這也是書店存在於世界的價值和意義。

本書特色

•收錄世界各地特色書店:透過作者第一手的採訪資料,深入21間特色書店的幕後,透過與職人們的訪談,一窺其經營理念。

•用鏡頭記錄書店故事:收錄超過百張的全彩照片 皆為作者親自拍攝,除了能了解書店的設計理念,亦能明白其最真實的一面。

•獨家收錄台灣知名古書店:以舊香居為代表,道出台灣獨立書店的故事,為在地文化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在祕密圖書館窺探西方文豪奇聞軼事,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

《東京本屋紀事 Tokyo’s Constant Booksellers》

《一個人開書店:那霸市場裡的烏拉拉》

作者簡介

金彥鎬

韓國資深出版人,1968年至1975年曾任《東亞日報》記者,之後在1976年創立「韓吉社」出版社。1998年發起韓國出版人會議,擔任第一及第二任會長。2005年開始參與「東亞出版人會議」,並於2008年至2011年擔任會長,期望以此促進東亞地區的書籍交流。

為了重現書的精神和人文價值,策劃並推動韓國嗨里(Heyri)藝術村的發展,遂開設名為「BOOK HOUSE」的新概念書店,是一個由書店、展覽館、餐廳及咖啡廳等生活環境所組成的複合型文化空間。目前除了是出版社代表、作家,也兼任韓國坡州出版城(Paju Book city)文化財團理事長。

主要著作包括:

《出版運動的現狀與邏輯》

《書籍的誕生》

《嗨里,造夢風景》

《在圖書共和國》

《為了一本書》

《書籍之林,那音響哦》

譯者簡介

金丹實

朝鮮族,現居北京。1985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年獲吉林大學日本文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外文局,長期從事外文編輯和翻譯工作。近年則以自由譯者身分參與中日韓交流,並翻譯多部日韓文學作品,包括《春天得以安葬:高銀詩選》等。

作者自序

探訪書店,尋找閱讀的意義

威廉•福耶爾和他的兄弟吉伯特•福耶爾報考1903年的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結果雙雙落榜。隔年,兄弟倆決定將所有的教材拿出來販售,為此開了家小書店。全球知名的書店──福耶爾書店(Foyles)就此誕生。

福耶爾書店位於倫敦的書店街,即查令十字街。這間書店擁有的書架總長為世界之最,已載入金世世界紀錄中。福耶爾兄弟無心插柳柳成蔭,不但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給世間許許多多迷戀書籍的愛書人造就了福利。如今穿梭在倫敦大街小巷,滿載書籍的「福耶爾麵包車」(Foyles Van),已然是世界名城倫敦的文化象徵。

當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陷入徬徨之際,最好的去處便是書店了。被難以言喻的孤寂圍繞之時,能讓靈魂得到撫慰的空間也是書店。因為有書籍,我們不孤獨,書中總有暖意。閱讀是一個人的行為,但也意味著與世界上無數不同時代的人展開精神交流。

1973年秋天,我任職於韓國某日報下的月刊單位,在一次編委會上提出邀請韓信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大眾神學家的安炳茂先生撰寫名為「為了活得像個人」的系列卷首語。那是一個反常年代,在朴正熙(韓國第5至9屆總統,因鐵腕統治而有獨裁者之稱)軍政強權下,人性思考也動輒被貼上駭人聽聞的政治標籤,媒體人舉步維艱。我渴望與所有同時代人們共同省思,每一個人到底應該實踐什麼。

「為了活得像個人」,這句話是貫穿我的出版生涯的座右銘。寫一本書,編輯一本書,閱讀一本書,無不是為了活得像個人。投身出版業40多年,光陰匆匆流逝,而這個問題對我一直嚴重拷問,我依然在尋求答案。

人類的思索,被書冊賦予形態,存在並衍生著。書籍,承載著人類文明,並將其編織成體系。一本本書彙集於書店,化作世間至美的叢林,智慧的合唱在此迴響。

大大小小的書店,甫一誕生便是開放思想的場所,隸屬于自由的世界。書店是多元的叢林,薈萃著林林總總的書和五花八門的思考。正如一位書店人對我說的話:

書店,是時代精神無拘無束且流瀉的空間。書店,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公民社會。

的確,書店所蘊育的成果,比任何一間文化機構都卓越。書店喚醒社會意識,思想在書店得到昇華。

在報社當記者時,我在首爾鐘岩洞派出所附近租屋並住了2年多。派出所旁有一家小書店,每天下班我都會先走進這家書店站著看書。老闆心慈面善,喜歡聊關於書的話題。我也偶爾買1、2本書。如今這家書店早已沒了蹤影,派出所也搬進別處的大樓。然而,每次經過這條街時,我總是忍不住東張西望,追尋記憶中的小書店。後來做出版人編書、出書,我的腦海裡會時常浮現那個小書店和那位和善的大叔。

如今韓國實體書店日漸衰微,作為一名出版人,我無法平心靜觀,於是不自量力踏上尋訪全球書店之旅。我要尋訪世界各地的書店,與書店人進行對話,聆聽他們在嚴峻現實中如何堅守書店的價值,渴望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探訪世界各地書店,我感知著書籍的尊貴和書店的力量,重新整理出版與閱讀的定義。

書店人為書全心投入的至誠,深切地打動我。那些信奉物質至上、機械萬能的唯「物」主義者正在為3C文明歡呼雀躍,然而巡訪五湖四海的知名書店時我發現:這個世界正在重估紙本書的價值。

我認識了許多信念堅定的書店人。雖然無所不能的3C技術看起來所向披靡,書籍被視為物質而非精神產品,然而我遇到的那些書店人卻完全不為所動。

與這些書店人的對話,使我的旅程充滿喜悅。儘管採訪行程總是排得過於緊湊,我卻一路興味盎然。書和書店依然活著,而且富有動感活力,精神和生命在那裡躍動,那是知識與智慧流光溢彩的地方。正如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所說:「歸根究底,書籍,寧可被消化,也不會被消費。」能與世界各地的書店人探討書和書店的價值,我由衷地感到幸福。

我和他們一見如故。

近來,遇到一些熟人和退休的專家學者時,我總是要鼓動他們拿出本人的藏書,開一家「會客廳書店」。說是書店,其實就是將個人的書房和大學研究室的書挪一部分到公共空間。未必非得一層門市才行,一間或半間房屋,改裝成主人喝茶會客的地方,便是不錯的對話、閱讀和執筆空間。也不用擺放太多的書籍,選些主人專長領域的書就夠了。

不少朋友告訴我,這個想法令他們心動。我想著:這小小「會客廳式書店」,成為新生代文化運動、精神運動的燎原之火也未可知。我也願意相信:書和書店、閱讀和論說必將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美好。

我再一次上路, 一邊行走一邊思考,一邊思考一邊行走。今天,我依舊在旅途中,一邊旅行一邊思考著本書。旅行即是讀書,讀書也是旅行。

我的路是書,通往書的路,即是我的路。

在我心目中,中國是文字之國、圖書之國、壯闊歷史塑就的敘事之國。那些敘事,是精神,是思想,是賢哲留下的對話,是經典。

我踏上中國之旅──探尋文字、敘事及書籍之旅,第一站是1988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我用腳步丈量無數文藝和經典誕生的現場,全身心體會著激越的中國當代史,是對歷史必然的深層認知和實踐;書籍,跨越邊界,橫穿領域。此後,我一次次來到中國,為了尋訪書店,走遍大江南北……。

30年過去了。今天,我很想透過本書與讀者對話,我熱切盼望著能與他們成為朋友。因書結緣,那友誼必然是美麗的。

名人推薦

大塚信一︱前日本岩波書店社長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加藤敬事︱前日本MISUZU書房社長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林載爵︱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發行人

陳萬雄︱前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

張鐵志︱作家、《新活水》總編輯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詹正德︱前有河book店主、影評人

董秀玉︱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總編輯

龍澤武︱前日本平凡社董事、編輯局長

每一座城鎮,無論大小,都應該有書店,可以訴說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文化。

──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我在旅途上,覺得有點疲憊、有點孤單。然後我打開了這本書,讀著讀著,我開始微笑,開始覺得又有了點力量。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何撒娜

金彥鎬先生集出版家、新形書店的開拓者和攝影藝術家於一身,對文化和圖書,滿懷熱情。遊歷世界,亦不忘用出版者的心靈,書店經營者的專業,藝術家的眼光,捕捉世界各地書店的亮麗風景!

──前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 陳萬雄

書店是這個昏暗時代的燃燈者,是思想和文化火光的傳遞者,進行著對時代不合時宜的抵抗。這本書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光。

──作家、《新活水》總編輯 張鐵志

我自己的書架上也藏了若干愛書家的書店探訪專書,,沒有什麼理由我會不愛金彥鎬先生的書,何況他書中提到大部分書店,我也都曾親身拜訪過了呢!

──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詹宏志

一個城市的人文指標不只是看它有多少間書店,還要看它的書店都是些什麼樣的書店。看到本書介紹的這些書店,會羨慕那些城市的愛書人。

──前有河book店主、影評人 詹正德

書店旅圖:走進全球21間特色書店,感受書店故事、理想和職人精神
세계서점기행
作者:金彥鎬
譯者:金丹實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4-25
ISBN:9789570852967
定價:580元
特價:580
其他版本:二手書 72 折, 416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