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之上
cover
目錄

致謝 7

前言 9

1 攀越高牆 13

2 談談天家 41

3 信心的剖析與理性的追求 73

4 給靈魂的品嚐 109

5 神是我痛苦的來源嗎? 145

6當神緘默時 195

7 有園丁嗎? 227

試閱內容

何處覓得心之所求?

「人生既然沒有意義,那何苦要好好、努力地活呢?」這個根本又不止息的想法,使得我們緊張的關係越變越糟。當我說意義和目的時,我指的不是那種生存的平安感,而是指著足以撐起理智與情感的人生方向。了解這點非常的重要。現在我已移居西方,發現雖然這裡有許多年輕人都對這個問題深表認同,但是在成人的世界裡,卻是令人費解地忽視它。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在企業界,每家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宣言,並以它來做為每回評估成功或失敗的衡量標準。公司如果對其存在的目的不明所以,就永遠不會知道它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所以,我們是何等的有罪!為什麼我們可以花上數小時,為一間賣牙籤或是墓碑的公司起草使命宣言,卻從未停下片刻來為自己的人生寫出使命宣言?

走筆至此,我讀到一篇有關澳洲知名板球手的訪問。他受訪時正代表澳洲出賽世界盃,在他的人生中,基本上他是「不惜一切」的,然而此時他卻眼泛淚光地道出了一件憾事。就在賽事進行當中,他的妻子在千里之外可能隨時會分娩。「老大出生時我不在,現在老二快出生了,我也不在。我承

認板球在我生命中很重要,但是它並非一切。」

這話帶出了一個問題,不是嗎?什麼是一切?真的有「什麼」是一切嗎?何以我們如此急切想要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所做是最傑出的,卻不在乎「為什麼」或者「自己到底是誰」?

我多麼希望自己曾經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有吧!但是置身於眾神的世界裡,眾說紛紜,使得我無法分辨。目的之於生命,正如骨骼之於身體,肌肉雖有力氣,但仍須有所支撐與依附,我的一切追求欠缺了支撐的架構,人生隨著熱情及體育活動漂流,卻沒有終極的目標。

思考一下文化所給我們的選擇――玩樂、財富、權力、名譽、命運、善行、平安、教育、種族……這份清單永無止境。當這些都不奏效時,我們就去擁抱一個靈性追求與務實主義的混合體。但是這些追求並沒有告訴我們――至終,到底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前述那些或許可以用來安排個人的生活,但是問題是:人生到底是以我所追求的去做出定義,還是應當由生命的意義來決定我的追求呢?

在一個「學術成就」即是一切的文化裡,我的生命卻達不到那個標準,在那個文化中有豐富的哲學,但是內中無一告知人生的目的。我能到哪裡去尋求?當失敗臨到時,最大的虧損就是失去面子。我們所謂的「羞恥」是深深地烙在印度的語言裡,深到一個地步是――若一個人失敗了,有一部分的責罰就是把他看成是不知羞恥之人。那晚,我好像永遠失去了面子。我所受到的懲罰像是隱喻,卻也是一個現實。

尋者發現他已被尋

就在這樣的混亂中, 天上的獵犬(The Hound of Heaven。編註: 出於詩人Francis Thompson 的詩作, 以天上獵犬來象徵上帝之愛)已經在追蹤我了。今日回望過去,處處可見其腳印,其實是比我想像中的更為接近,事後回想,即使在最陰暗的日子裡,那足跡仍然是清晰可見。當你與四個兄弟姐妹與父母生活在只有兩個寢室的小房子裡,你找不到能夠藏身之處,但是奇怪的是,一個人卻可以躲在自己裡面。

然而,神的工作早就已經開始了。有一天,我的姐姐被邀請去參加一個有音樂也有講員的青年聚會,她請我陪她前往。那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基督教領袖,雖然我完全不認識他。我對這件事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也不太記得聚會到底是如

何,但是有一點我還記得,他講了大概是在聖經中最有名的那節經文:「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16)

然而,比他的講道更有力量的是他的風範,他所說的話體現了他的心,既溫柔又帶著力量。我對這樣的聚會並不熟悉,卻發現自己不尋常地獨自回應了邀請,走向台前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我的主和救主。雖然我是在教會長大的,但是我對於那些信息是否和生命相關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此我只聽懂他所講的一部分。這些事對我並沒有意義,那些詞彙之於我也是完全陌生的,我只知道自己的人生走錯了,期待有人能幫助我矯正。我想要有新的渴求、新的期盼、新的操練、新的愛慕,我知道神必定是極為重要的,只是我不知道該如何找到祂。

那天晚上離開之後,我心中有一絲意念知道在那個信息裡有某些東西是對的,即便我沒有完全明白。雖然我仍然困惑,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已經到位了。隨後幾個星期,我仍繼續參加所有流行的印度教節期,欣賞他們神話的戲劇性演出,我有一位非常熱心的印度教朋友,非常努力地希望我可以接受印度教對於生命的看法。

接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發生了。我騎車經過一處火葬地點,那個人已經化成了灰燼,我向印度祭司發問:「他去了哪裡?」

「年輕人,你終其一生都會問這個問題,但是你會永遠找不到肯定的答案。」他說。

我心想,如果連祭司都只能做到這樣,那麼我這個新手還有什麼希望?

一個月、一個月地過去了,我仍然沒有找到我必須要得到的答案。沒有意義的生命終於把我帶往悲劇的時刻。如果當年我已經讀過無神論哲學家沙特(Jean Paul Sartre)的書,他肯定會進一步確認我那種被隔絕的每個感受。他最暢銷的兩本書《嘔吐》(Nausea)和《無路可出》(No Exit),恰恰寫出了我的光景。沙特甚至說,他唯一不能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他沒有自殺。當生命似乎沒有意義時,詩人與藝術家直言不諱,而理性主義者雖言而無據,卻是對這樣的心態雄辯滔滔地口誅筆伐,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的決定很堅定也很冷靜。悄悄地離開,可以確保家人和自己不再有更進一步的失敗。我付諸了行動,結果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自殺未遂,被緊急送醫。住院時,有人給了我一本《聖經》,在全然無助的時候,有人為我讀出《聖經》的某一段。青年聚會中講員的話言猶在耳,我必須以它來做為重建生命的基礎。當時他講的是約翰福音第三章,是有關神的愛;現在在醫院裡,我聽到的是約翰福音第十四章,而這是關乎神的目的。

在那章節裡的話,是向使徒多馬說的。我提過他後來去了印度,他的紀念碑今日仍舊存在,距離我的出生地只有幾里路。記得吧?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但是抓住我注意力的,是接下來那幾句,耶穌對祂的門徒說:「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再一次地,我對那是什麼意思不甚了解,只是知道這並非單指肉身的生命。於是我把神在基督裡的愛、因基督而有的道路以及經祂而來的生命應許,拼湊了起來,在病床上,我將自己的人生和一切的追求都交在祂手中。我在人際關係、我的源頭和歸屬中所有的掙扎,在二千年前的耶穌與門徒談話中都已有了解答。如今看來,當時的委身真是我一生中做過最美好的交易,我將自己的一生全然交託給耶穌基督。在之前所引述之王爾德的詩作裡,他這麼說道:

所有的悲傷深深地觸動他,

使他發出悲嚎,

那猛烈的懊悔和如血的汗水,

沒有人能比我更明白:

因為活多於一個生命的,

須經歷多於一次的死,他必須死……

每顆在牢房或放風處

破碎的心,

好比破瓶向主獻出寶貝,

叫不潔痲瘋病人之屋,

充滿貴重哪噠香膏的馨香。

啊,心還能碎之人,喜樂的一日,

平安與寬恕得勝了!

人何以修正自己的計畫

來潔淨靈魂的罪污?

除了經由一顆破碎的心,主基督何以進入?

走出醫院時,我已經是個新造的人,主基督已經進來了,那種更新是無法想像的戲劇性,令我無以描述。自此,我所朝思暮想的,我的生命與夢想,我的每一分努力,全是為那位拯救了我的主而活,為那賜我心智的主而求知,為那塑造我意志的主而服事,也為賜我聲音的主而傳講。

那股求知的熱誠,對學問的珍視,對偉大思想家以及其思想的了解,全部逐一到位。我們的才智本身並不是目標,而是用來達至神心意的方法。過去視為咒詛的書,現在成了金礦。

商品簡介

這是一個信什麼都可以的時代,只要不宣稱你所信為真。後現代文化打著「包容」的旗幟接納東方神秘宗教或是新世紀的靈性思想。但是如同拉維.撒迦利亞所指出的──對靈性方面之事,毫不質疑地照單全收,這是荒謬的。簡單直接地說:所有宗教,不可能都是真的。

《眾神之上》提供了幾種關於基督教最基本宣稱的答案,例如:

所有宗教基本上不都是一樣的嗎?

耶穌誠如祂自己所宣稱的嗎?

人是否能從研究基督生平而確鑿地展現出:祂從古至今都是道路、真理、生命?

拉維.撒迦利亞在每章都探討了一項耶穌獨特的宣稱,以引人入勝的洞見與熱情信念,將耶穌的真理與回教、印度教和佛教的創教者做出比較。除了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博覽群書和深入研究之外,他也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從絕望、無意義走到發現耶穌即其所稱之所是」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拉維.撒迦利亞是拉維撒迦利亞國際事工機構的負責人,生於印度,足跡遍及五十餘國,涵蓋世界馳名的學府。其著述甚豐,包括:《如果沒有神》(Can Man Live without God)、Deliver Us from Evil、Cries of the Heart。他的「讓人們思考」(Let the People Think)電台節目,每週於美國各地電台播出。其與妻子瑪芝育有三名子女。

譯者簡介

生於汕頭,長於香港。二十二歲浪子回頭,蒙恩三天即開始翻譯侍奉迄今未輟,譯作逾三十餘本; 三十歲時畢業於香港播道神學院並展開牧會侍奉,矢志傳揚福音,堅固教會,足跡遍及加拿大、澳紐、東南亞多個地區,至今未見放緩腳步。現為基督教豐盛生命堂顧問牧師,香港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聯會義務會牧。

作者自序

著手寫此書時,我做夢也沒想到,它會這麼難寫。

不是難於不知道要說什麼,而是在於不知道不要說什麼。今天是個高度敏感、一觸即發、口不留人的時代。從哲學而言――信什麼都可以,只要不去宣稱那是真的;就道德來說――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不去宣稱那是「更好的」;論到宗教則是――堅持什麼都可以,只要別把耶穌基督給扯進去。如果那個靈性理念是來自東方,它就能自動地免受批判,而若是源於西方,則會馬上徹頭徹尾地被批判。因此,記者可以走進教會隨意嘲諷,但是卻不敢在東方人聚集的場所中這麼做。這就是二十世紀末期的氛圍。

氛圍可以是一種很危險的心態,因為它能用感受的重量將理性壓碎,然而,這正是我認為最能夠代表後現代主義的――即「一種氛圍」。

在這種氛圍之下,我們要如何傳達在耶穌基督的信息中所宣稱的真理和絕對性,其不僅是被假定的,也是同時能被論證所支持的?

事實上,無論當代氛圍如何,若宗教想得到理性的尊重,它就必須經得起真理考驗。這本書,便是要來捍衛基督教獨特的信息。

眾神之上
Jesus Among Other Gods: The Absolute Claims of the Christian Message
作者:拉維.撒迦利亞(Ravi Zacharias)
譯者:陳恩明
編者:黃涵妮
出版社:希望之聲文化
出版日期:2018-07-31
ISBN:9789869453783
定價:280元
特價:88折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