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
cover
目錄

|推薦序1| 轉圈圈◎陳文玲

|推薦序2| 探訪性靈深處的動人邀請◎鄧惠文

|作者序| 找回屬於我們的心靈童話

第一章 榮格心理學的童話分析

每當我們講起童話故事,彷彿就走進了精靈居住的世界,走進一個意識之外、潛藏著無數可能的領域。

第二章 真假公主:牧鵝女孩

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能幫女兒想的都想到了,能幫女兒做的都做了,這樣的媽媽無疑是個問題。

第三章 逃出高塔:萵苣姑娘

現代人的物質性成癮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妻子渴望萵苣一樣,越不應該,就越渴望、越沉迷,只好偷一點過來、再偷一點過來。

第四章 打開禁忌的房間:費切爾鳥

女性之所以憂鬱,常常是來自於內在的自我攻擊,特別是阿尼姆斯對自己的攻擊,以一種否定自己能力的形式出現,貶抑自我的成就。

第五章 荊棘開出玫瑰花:睡美人

常聽人說起嚴苛的婆婆與委屈的媳婦,這些婆婆明明也曾經是人家的媳婦,為什麼當了婆婆之後卻不能將心比心?

第六章 走進黑森林:美麗的瓦希麗莎

英雄之旅是個人為尋找真實自我、完成自我的過程,而邁出英雄之旅的第一步,則是承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兒,無父無母。

第七章 熊王子來敲門:白雪與紅玫瑰

一位走出外表的甜美、開始往內在探索,找回真實力量的女性,周圍的人一定不舒服,因為小矮人跑出來了,開始計較,開始要求,開始抱怨,開始否定。

第八章 爬出玻璃山:老頭倫克朗

不小心滑一跤,整個世界都翻轉了,原本往上走的,變成摔進黑洞裡,瞬間風雲變色,感到孤獨無助、無處可去,這就是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重大損失、突發傷害或者中年危機的感受。

|附錄1| 參考書目

|附錄2| 延伸閱讀

試閱內容

1-1

第一章 榮格心理學的童話分析

現代人提起童話,多半認為它們是專屬於孩童的讀物,或是媽媽讀給小孩聽的床邊故事,似乎難登大雅之堂。就連「童話」這個詞彙也常作為帶有貶意的形容詞,像是:童話般的愛情、童話裡的生活,在這些句子裡,童話就是幼稚、不真實與不切實際的同義詞,但這也正意味著童話所反映的不是發生在意識層面,而是潛意識之內的歷程。

童話通常短短的,頂多兩、三頁,故事人物的性格也不像文學作品裡的角色那般複雜,許多童話的主人翁是沒有名字的,僅以他們的排行或地位稱呼他們為三公主、小女兒、王子,或根據穿著就被叫做「小紅帽」、「熊皮人」。故事情節也挺樣板的,總是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場,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尾,主角遇到的挑戰總是三次,三位武士、三把斧頭、三件任務.......了無新意。然而,正因為童話簡單、重複、古老並流傳久遠的特質,顯示出一種無歷史感、無地域限制的原始集體性,可以跨越文化而被喜愛。

本書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提出的心理學概念為內在座標,描述、比對、解構並反轉七個有關女性的童話故事,以此探索女性心靈發展的不同面向。

走進精靈、神話與夢的國度

童話的英文叫做 Fairy Tale,直譯就是「精靈的故事」。精靈的意象,是長著輕盈翅膀的小仙女,她們屬於夜晚與森林,和會說話的動物做朋友,飛過之處會留下閃閃金光,還擁有各種神奇的魔法。人類心靈深處,有著這樣一座魔幻原始森林,每當我們講起童話故事,彷彿就走進了精靈居住的世界,走進一個意識之外、潛藏著無數可能的領域。在潛意識的國度,童話與夢比鄰而居,它們都以象徵的方式、意象的語言傳達意識之外的訊息。深度心理學為了理解人的心靈而探索夢的世界,用分析意象的方法,企圖從夢中找到進入個人潛意識(unconscious)的途徑;榮格與其他分析心理學家們發現,研讀、分析、理解童話,可以為我們找到進入人類更深層的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方法,藉此認識心靈運作的模式與歷程,看見人類心靈的基本圖譜。

此外,榮格認為童話與神話都是集體無意識中最原初的結構。神話受到起源地的影響,例如中國、印度與希臘的神話,明顯映照出在地族群創造發展的文化與歷史痕跡,而童話相對是自發的、天真的、沒有計畫的自然心靈產物,被特定文化歷史沾染的痕跡較少。此外,與神話相比,童話精簡短小許多,在文學裡的位置如同阿米巴原蟲之於生物界,以最簡單的形式描述集體心靈類單細胞般的存在樣貌,也就是所謂的原型。我們重返童話,所看重的,正是這條簡單、重複、古老與神祕的心靈之路,藉此途徑,開啟一扇集體無意識的原型之門,在其中學習陌生的語言,認識用意象說話的象徵世界,最後重拾自身創造象徵的能力,以便與自己內在無意識、那個「很久很久以前」的世界再度相遇。

與原型和情結相遇

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的心理學理論,把我們對心靈的視野從自己可以覺察的「我」的位置裡拉開,讓我們彷彿置身巨大浩瀚的宇宙,回頭看才明白,不僅地球如微塵,連太陽系也只是渺小的存在,而銀河深處,還有許許多多像太陽系這樣運行的星系。心靈銀河涵容數不清的星系,榮格稱它們為原型(archetypes),人類有多少種現象,世間就有多少種原型,換言之,每種生命現象都是一種原型。榮格認為原型就是集體無意識的結構,深埋在各種心靈的活動中,意識很難直接捕捉,通常只能從行為、圖像、藝術、宗教、夢或是神話與童話中窺得一斑。某些人在經驗無意識的集體能量時,會感覺自己被某種力量灌注、以致無比強大,它會讓人有如神般的全能感,無所不能,甚至有種承接天諭、非做什麼不可的自我膨脹。如果個人內在並沒有足夠強壯的心靈結構可以涵容,賦予原型能量適度的理解與判斷,強大的原型有時會讓個人陷入無自我、非理性的混亂與狂熱裡,這就像我們文化裡描述被附身的狀況,自我被原型擄獲,成為非我的原型工具,陷入沒有自我規範心靈能量的危險。儘管原型多到數不清,在榮格心理學中,主要常被討論的原型圖像有:自性、阿尼瑪、阿尼姆斯、陰影、父親、母親、老者、孩子、國王、王后、魔法師……等。每個人一生之中可以真正經驗或是認識到的原型只有幾個。

榮格認為我們是透過個人的情結來經驗發自心靈深處的原型。情結浮游在個人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是心靈的另一種結構,其中聚存了我們個人生命的歷史,這些個人的歷史檔案以不同的主題被歸納在一起,像是母親情結就保存了我們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母性人物和經驗,大部分人的母親情結是以自己的母親作為情結的核心,圍繞著的才是其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母性人物。情結之中不只有個人與家庭記憶,更重要的是儲存了相關的情感,他們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與人際互動。

每個情結的核心都有個原型圖像,透過情結就成為我們覺察原型的一個路徑,當原型浮升,顯現出來的重要線索就是情結。當情結被引動時,我們會感覺情緒波動、不可自抑,身體充滿各式各樣的感受,憤怒、悲傷都變得無法控制。有位男性師長曾與我們分享他的個人經驗:這位高大英俊的白人男性曾有無法發展穩定情感關係的困境,他總是被大塊頭、大胸脯、能幹體力活的黑人女性所吸引,然後與她們產生一種拉扯衝突的激烈關係,在接受分析中,他找到與自己兩、三歲時相關的記憶,與照顧他的保母有關。他的保母很愛他,每天抱他、餵他、照顧他,當他不乖時,保母會生氣的用力打他的屁股。對他來說,保母就是早年最重要的女性經驗,他總是被類似大母神原型的女性所吸引,也著迷於類似的互動方式,而形成他情感慾望的主調。當他透過分析回到一切的起始,嘗試面對這個情結之後,類似的吸引仍然存在,但是力度卻降低了,這個母親情結不再像鬼魅般抓住他、驅動他,他變得比較自由,而他也找到他心中的女神最原初的樣貌,她們出現在人類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遺跡裡,泥塑的母親神有著巨大臀部和乳房,在他的情感裡,不只有他兩三歲的記憶,也有人類亙古的渴望。

榮格提到將情緒轉化為意象,並深掘出這些意象在個人歷史中的遺跡,使我們從向外尋找生命無法安適的理由,轉而聚焦於內在意象,是一種有強大效力的治療方法。這個認識情結以及其背後原型的治療方法,他親身體驗過,在自傳中他說:「只要我得以把各種情緒變成意象,也就是說找到隱藏在情緒之中的意象後,我就能再次平靜安心。倘若讓這些意象繼續藏在情緒背後,我可能已經被他們撕碎。......從我個人的實驗結果,以及從治療的角度來看,找到情緒背後的特定意象是極有幫助的。」

(全文未完)

8-1

第八章 爬出玻璃山:老頭倫克朗

女性的現代化議題

阿尼姆斯作為女性內在陽性質地的原型,它的心理動能的概念如果對應到中國文化,舉凡「陽」這個字所指涉的似乎都適用。它是太陽,日出的力量;它是能量,帶出發展與成長;它是行動,而且往往奠基于思考、組織與邏輯。

心靈原型的發展受到意識生活的影響。傳統社會不鼓勵女性讀書、投身公共領域,也不鼓勵女性發展個人事業,限縮了女性發展其自身的理性與行動力。這些女性進入中年,內在發展的渴望啟動時,有許多人會把自身的「陽」投入純知識性或者宗教靈性的團體,例如組讀書會、修一個學位、參加服務性社團、在教會服事、去廟裡修行或者擔任各式各樣的義工。儘管近代社會開放對女性求學與工作的機會與資源,但回顧歷史,如同提出「平庸的邪惡」的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一樣透過發展思想而成為重要思想家的女性仍屬少數。

榮格談女性內在的阿尼姆斯,討論的是思維與靈性、精神性向度。在榮格那個時代的女性,主要工作多在處理家務、照顧家人、維繫人際關係,是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功能。因此女性的陽性能量的發展,在中年之後顯現出來的樣貌就多為向上的超越性,通往精神性的路徑,而非現今社會裡的職場競爭或者權力競逐。

然而,職場競爭與權力競逐卻是許多女性此刻所處的生活現實。越來越多女性成為國家或地區領袖、跨國企業總裁,許多女性在過去被男性所壟斷的政治、社會、科技與文化版圖裡佔有一席之地。以前我們說「男主外、女主內」,但現在,家庭以外的世界,充滿了女性的身影,這些集權力與能力於一身的女性,她們的精神世界,陽性能量一定是非常活躍的,走出家門趕赴職場/沙場競逐的女戰士們,是否就是一群把內在陽性特質發展得很好的女性,這是一個需要探討的主題。

現代職場上的女性,若要達到社會所認可的成就,內在的陽性能量必定是被高度激發,可是心靈長久處在這種激發的亢奮裡,很容易會疏離了內在的陰性質地。這個現象,正是二十一世紀女性心靈發展所遇到的獨特挑戰:在男性已然熟稔而女性才正要參與的權力遊戲裡,女性要怎樣才能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在童話〈白雪與紅玫瑰〉的故事(本書第七章)裡,談的是對於純粹女性的過度認同,一個完全不曾發展阿尼姆斯的女性,必須奮力掙脫,才能打破長久以來主流文化對於女性認同所塑造的單一樣貌,完成個人內在的發展歷程,而這個篇章我們要聚焦的是女性在自我發展上,如何與內在的阿尼姆斯或外在世界的男性形成平衡與和諧的關係,乃至最後達到自我整合。

認識原型

〈老頭倫克朗〉被收在第六版的《格林童話》裡,是一個源自德國北邊,用當地方言講述,透過口語流傳下來的故事,被轉譯成文本時有其難度,所以我們可能讀到好幾個不同的版本。這是個簡單的故事,場景很少,只有兩幕。故事發生在兩個世界之間,從地上世界移動到地下世界,在地下世界停留、經歷,然後回來。它具備許多童話故事共有的老套元素,而這些熟悉的元素就是值得審視的心靈原型。

閱讀這些古老的故事不是為了找到新鮮的創意表現,而是為了對這些具備原型力量的象徵增加熟悉、豐富對象徵的感受、打開對象徵的想法。如此一來,我們就開始養成一些能力,藉由象徵的力量,脫開既是個別性又是集體性的侷限。對童話的理解,必須有個人性的參與才能產生意義,也就是從故事情節連結到個人的生命經驗、歷史,以及自我所認知的世界。

但童話還提供另外一種同時並存的,我們姑且先稱之為「老套」的閱讀體驗。因為讀過這類故事跟這類情節多次之後,人人都開始體會到存在於老套裡的某種恆常與永恆,好比某個角色又做了同樣的蠢事,某個角色又掉進同樣的地洞。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在心裡喊叫「啊,又是這樣!」就是代表自己一次又一次覺察同樣的原型和故事母題,童話故事對於我們之所以有意義,不是故事寫得多麼奇巧,而是讓我們有機會捕捉存在於這種古老形式裡面的永恆,看出我們與原型以及其象徵意義之間的關係,透過詮釋,擁有屬於自己個人或者這個時代的新的意涵。

許多家有幼兒的父母會有這樣的經驗,為小朋友說床邊故事時,一模一樣的故事,爸媽講煩了,孩子還要一再的聽和講。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心靈狀態,由於孩子內在還沒有一個清楚的「我」出現,他們可以反覆浸泡在原型的世界裏面,不斷享用故事裡的古老永恆,而我們成年人,大多已經離那個世界非常遙遠了。

(全文未完)

商品簡介

以榮格心理學角度,一探七則攸關東方女性的經典童話

開啟暗潮洶湧的內在旅程

★第一本從榮格心理學角度,寫給東方女性的童話分析

★精美插圖帶你重返故事現場

格林童話之所以歷久不衰,正因它與現代心靈遙相呼應。當「很久很久以前」遇見「現在」,這些議題瞬間躍然紙上:

‧婆婆明明也曾經是媳婦,為什麼當了婆婆之後卻不能將心比心?

‧女性之所以憂鬱,常常來自於內在的自我攻擊。

‧「成癮」其實跟靈性的追求頗有關係。

‧邁向成熟的第一步,其實是承認我們內在都是孤兒,無父無母。

◆童話的象徵語言歷久彌新

大野狼不只存在童話森林,也藏在水泥叢林。過分乖巧無知準遭殃,但懂的越多,也可能老得越快。

◆為什麼故事情節充滿老梗?

童話是原型的展現,挑戰總是三次,繼母都是壞的……就像情愛、嫉妒、上癮與死亡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

◆白馬王子不只是白馬王子

童話的每個人物,就像是主角精神世界的不同面相,一如每個人都具備了成為巫婆、公主、皇后、王子與小矮人的可能。與角色相遇,其實是與自己內在的某種質地相遇。

◆懲罰殘酷才是美好結局?

追尋生命完整的動力,經常和匱乏或困境有關。脫困的歷程往往殘酷艱辛、必須面對陰影與恐懼,但也正是這樣斷捨離的決心,最終將迎來成長與蛻變。

「我挑選了七個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話,他們都是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觸及的正是七種不同的女性心靈面向,七個尋寶圖。用熟悉的故事做分析文本當然是刻意的,因為熟悉的故事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及至今集體對此故事的觀點,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古老、爛熟於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讓我們對自身所處的當今世界有不同的感悟,那我們對自身的困難或許也將有更寬廣的視野。」

本書由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榮格分析師呂旭亞,為東方女性解讀七則關鍵童話,揭開情結與原型對人心不可思議的影響力。透過象徵語言與心理語言的轉換,帶領讀者跨越意識的邊界、走進內心的森林、迎向挑戰與改變。這趟旅程不僅使我們與古老象徵產生連結、開啟內在豐富性,更重新思索女力時代的現象與意義,為現代女性發展找到完整與圓滿的可能。

作者簡介

呂旭亞

督導級心理治療師、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榮格心理分析師。畢業於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ISAP)、美國加州整合學院(CIIS)。1989年創立旭立文教基金會與旭立諮商中心,曾任教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實務與學術專長為夢與象徵、榮格分析、表達性藝術治療、婚姻與家族治療等。

作者自序

探訪性靈深處的動人邀請

閱讀西方童話並不是我兒時生活的一部份,我的童年也沒有父母床邊說故事的經驗,真正發現童話的魔力是我學習榮格心理學之後的事。在蘇黎世接受榮格分析訓練時,我加入的第一個自主學習團體就是童話分析團體,由一位年老的女性分析師帶領,她身型瘦小眼神炯炯,像極了童話故事裡的魔法師,課程在她狹小老舊的分析室裡進行,每次一個半小時共讀一個童話,參與的同學各抒己見之後,就等著聽老分析師的精彩解析。我總是像小孩子一樣入神地聽著故事,順著故事的曲折情節把自己帶到一個個出人意表的劇情高潮,然後再等待揭謎一樣聆聽充滿深意的詮釋。常常在走出老木屋之後,要讓自己在蘇黎世街頭漫步許久,反覆品嚐過程中深深被瞭解、被捲入的經驗。這樣與童話親近的經驗,在我接受訓練期間持續著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著,以團體討論、書寫、圖畫、演戲等等方式發生,聽同一個童話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觀點解析,那些故事裡的劇情、人物、角色彿彷有了生命,進入我們的生活、成為夢的一部份,更逐步豐富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法,成為自己所擁有的象徵物。瑞士的榮格分析師訓練結束前有一場著名的重頭戲,就是六小時的童話分析大考,就像少林寺弟子下山前要通過十八銅人陣的考驗,每個考生獨自被關在小房間裡,在六個小時內書寫分析一個考官即時交付的童話。面對童話要說出的集體無意識訊息,解讀其中奧妙端看我們與無意識心靈的關係,反之也可以說,童話身兼人類無意識訊息的使者,做為榮格分析師的我們必需學習如何跟隨她去靠近潛意識的世界。

本書試圖回應我長時間關切的一個重要主題:現代女性心靈的發展。對於現代社會裡,女性在發展自我,完成一個真實整合的人的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一直都是我心繫的核心關懷。就像其他人文、社會學科,心理學理論的奠基者多為男性,可是喜歡與投入這門知識的學習者卻大多是女性,不管是心理治療專業或是尋求以心理學解決困境的人,清一色的陰盛陽衰,舉世皆然。我們可以說心理學作為一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視角,有著與女性心靈先天的親密性,而童話又是一個女性、兒童為主要閱讀群體的文類,用這樣一個與女性心靈相親的角度來檢視我們所面對的生活挑戰、生命議題,對我來說極為契合。現代女性擁有比任何一個世代的女性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機會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因為如此,我們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沒有太多的女性前輩可以模仿,因為我們所遇到的機會與挑戰是空前的,我們的祖母、母親尚未有機會全面進入學習、工作、事業這些曾是男性獨有的領域,女性對自己身體、情感、婚姻、性的自主也不是過去女性經驗可以指引的,我們被賦予的機會與困難只有我們才能回應。在眾多的童話中,我挑選了七個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話,他們都是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觸及的正是七種不同的女性心靈面向,七個尋寶圖。用熟悉的故事做分析文本當然是刻意的,因為熟悉的故事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及至今集體對此故事的觀點,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古老、爛熟於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讓我們對自身所處的當今世界有不同的感悟,那我們對自身的困難或許也將有更寬廣的視野。

榮格認為人類心靈的發展動力是有意向性的,它發展的目的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獨特又真實的自己。每一個人由於特定的生命歷程,而有了屬於自己獨特的挑戰去面對。女性發展的歷程裡,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是女性發展的決定因素,也在成人後成為內在的力量與阻力,其中最核心的有與母親、父親的關係,有自我過分認同與抗拒認同父母的議題,以及延伸至女性內在陰性與陽性能量的平衡議題。本書的七個故事展演了七種女性完成自己的方法,〈牧鵝女孩〉是有關過分認同正向的母女關係的女性心靈,所需面對的發展議題。〈白雪與紅玫瑰〉 則是有關過分認同女性質地而壓制了心靈的陽性面,故事展示了女性的阿尼姆斯的質地。〈老頭倫克朗〉是一個過分認同父性價值的女性問題,〈費切爾鳥〉是描述女性面對來自男性及負向阿尼姆斯的黑暗、性與暴力,以及女性所需發展的智慧。〈美麗的瓦希麗莎〉面對的是負向母親以及女性的黑暗智慧。我們熟悉的〈萵苣姑娘〉與〈睡美人〉提供我們有關女性嫉妒、羨慕的問題,與女性被壓制的創造力及其反撲。

本書故事的分析來自許多榮格分析師對這些童話的詮釋,並以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sie von Franz)的觀點最為重要,榮格分析看待夢、童話與神話的詮釋都是多義、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重點與角度,對待無意識的素材以開放式、沒有對與錯的態度分析是必要的,我們只問自己,這樣的解析是否滿足我的心靈,是否替我開展了新的視野、對自己和問題的現象是否提供不同的覺知,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詮釋是否打動我。原型的故事擁有不停被演繹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跨越時間與文化,觸碰不同的心靈,這些故事對我而言也有同樣的特質,每一次的閱讀總是可以再看到新的可能,被呈現出來的只是非常有限的詮釋,期待讀者就將這些觀點視為一種演示,作為我們親近人類原型心靈世界的一個開始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由一群出色的女性通力合作而成的作品。這本書的內容來自我2016年的系列演講的內容,如果沒有兩位天使陳文玲與詹美涓的降臨,這本書不可能完成,她們替我將內容再三刪修、補充、整理,讓它成為脈絡清楚、可讀的內容。陳文玲帶領她的創意團隊從文字整理到全書成型,給了這本書生命,詹美涓以她嚴謹的榮格素養協助我梳裡女性心靈發展的理路和文字。另外,我們希望在這個大人讀本的童話書裡,放進對童話世界的想像圖片,於是豐富的意象藉由強大的平面藝術家王小苗和插畫家楊筑珺的原創,使此書保有童話原有的精靈氣息。團隊中的羽柔、心靈工坊的妘嘉、心宜這一群從輕、熟到老的女子們所組成的團隊,一起經歷了創意激盪的過程,和這群美麗聰明的女人工作,是一個極為驚喜的經驗,雖然最終許多大膽的創新無法被納入,許多精彩的圖畫無法置入,可是和這群女子們一起,我享受了女性之間的投入、參與、創造、能力的展現,我們中間巫婆、公主、皇后、惡婆婆能量穿梭,當然也不乏王子、老國王、小矮人不時的冒出,讓我經驗了一個從無到有的女性心靈旅程,也見證女性整合之路能量的美麗與巨大。

名人導讀

【推薦序1】

轉圈圈

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X書院@創意實驗室總導師)

2016年春天傍晚,淡江大學城區部國際會議廳坐滿了付學費聽童話的成年人,旭亞開口說:「沒想到從瑞士回來的第一場講座,就在我離開之前擔任教職的同一間教室裡。」半小時後,她娓娓導出榮格取向古典學派童話分析的第一個(也是關鍵的)訣竅:故事開場,第一段話,就決定了精神世界接下來發展的方向。我記得那晚空調忽冷忽熱,我記得周遭人群安靜專注,我記得我的筆記密密麻麻還夾雜幾張小圖,我記得離開的時候雨仍在下......然而,直到再度與旭亞的童話分析講座相遇(這次遇見的是由講座整理而來的書稿),我才明白,之於當時在現場的我以及此刻翻開這本書的你,那晚的意象及其象徵,遠遠超過我們記得的與忘記的,因為,講座開始,第一段話,就預告了旭亞的風格、童話分析的特徵和人生無可迴避的真相:出發轉一圈,又回到原點。

如果聽過旭亞上課,就知道她極為擅長轉圈圈。「啊!這張圖看過了啦!」、「這個故事上週講過了!」、「這個概念不是解釋好幾遍了嗎?」面對想法和提問這些來自腦袋的東西,她從不立刻同意,也不立刻反對,就只環繞著人物、場景、光線和溫度講來講去,直到某個時刻,意識終於肯讓位了,感受才浮現、直覺冒出來、情緒被觸動,回頭再看白雪公主的家庭圖和睡美人的戀愛史,竟平白多出了許多細節與轉折,與自己的記憶共振,又與他人的命運相連。這種違反智識、團團逼近而非直進的領悟與理解,是旭亞的風格,也是敲開榮格之門的環扣。

結構簡單、形貌相似,童話好像也總是在轉圈圈。開場淤積但結尾暢快,森林幽黯但盡頭有光,後媽手邊總有源源不絕的毒蘋果但永遠功虧一簣,然而旭亞都願意帶路了,又擁有把人人熟悉的故事講成面目全非的天份,我還是被好奇引動,一次又一次跟著童話主角出發與返回。去年聽講的我,隨著每個故事的開展與收合,慢慢練習如何辨認精神世界的問題,找到對應的答案,聽旭亞講〈真假公主:牧鵝女孩〉,明白柔順的公主非得充分經驗兇惡的侍女;聽旭亞講〈打開禁忌的房間:費切爾鳥〉,學會跨越並不容易,除了勇氣還需要方法,除了智慧還需要機靈。今年重讀書稿,儘管文字還是沿著同一條時間軸發展故事線,內在浮現的意象卻不肯聽從,我發現進入童話(以及觸動內在與碰觸原型)的路徑,從一次一條線變成同時許多面,讀完七個童話,我看見自己同時身為荊棘與玫瑰、高塔與菜園、玻璃與梯子、熊與小矮人的來回、拉扯與抗拒。我的童話分析學習,相隔一年半,又回到原點,精神世界的破洞變得更大,嫩芽由內蜷曲露頭,而真實世界的邊界卻柔軟了,放下竟變得容易許多。

〈荊棘開出玫瑰花:睡美人〉、〈逃出高塔:萵苣姑娘〉、〈走進黑森林:美麗的瓦希麗莎〉......一篇又一篇往下盤旋向內伸展的童話分析,讓我想起內觀靜坐(Vipassana Meditation)的經驗,當我們的心被安置在容器裡夠深、夠久、夠鬆、夠靜,層層疊疊的智識雲霧散盡,纖細的、靈活的、洞察的智慧就會現身。之於我,旭亞的講座就是這樣一件容器,所以當她提起要出書,我跟創意實驗室的夥伴立刻主動舉手,希望為這本書做點什麼。我負責再順過一次文字,本以為這件工作沒什麼了不起,但一打開旭亞寄來的檔案,就又頭下腳上掉進了兔子洞裡。〈熊王子來敲門:白雪與紅玫瑰〉是我處理的第一個故事,接近完成時,我夢到一個被關在牢裡、坐在地上哭泣的小女孩,畫面左下角是白色的馬桶,而右上角有一方漂浮的紅布,我帶著這個夢去找分析師,也用夢的意象作畫跟寫字,在內在的紅白裡遊蕩嬉戲了好一陣子。整個春天,除了上課跟非開不可的會,我日日浸泡在旭亞的文稿裡,夜夜順著文字與意象的河流,做了許多奇幻瑰麗的夢,這些意外同時也是意識之外的岔路,讓順稿這個簡單工作變得耗神且費時,但是讀了一輩子文案書、教了三十年創意課的我,第一次體會到書可以這樣讀、夢可以這樣孵、創作可以這樣起始,更讓以為已經被電子商務、社群媒體、大數據與AI逼到無路可退的創造力教育,有了一個完全不涉及科技卻充滿了互動與智慧的可能。

躍躍欲走也好,被推著、被押著走也好,我們每個人都在走各自的英雄之路。年輕時,我想像的是一條筆直大道,過中年,發現是一條荒蔓險路,再閃過幾座浪頭,才理解多數時刻我們都在轉圈圈——摔過之處,轉一圈還會再摔,道別的人,轉一圈又要再見,然而這個原點還是之前的那個嗎?我只知道,繞了幾圈讀這本書,終究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路,如同旭亞去了瑞士又回到臺北;我還知道,如果精神世界因為擴大與轉化而產生質變,所投射出來的真實世界風景也會變得不同。我跟著旭亞靠近榮格心理學,起初是為了解開人生之謎,想為內在莫名的暗沉找到一點火光,學到這裡,不能說沒見著火光,但拿到的寶物,反而是容忍人生如謎,接納內在莫名的暗沉,以及任憑際遇帶著自己繼續轉圈圈。

【推薦序2】

探訪性靈深處的動人邀請

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相較於其他探觸無意識的理論,集體無意識是榮格最獨到的見解之一。由馮‧法蘭茲開展的童話分析,是古典榮格學派十分重視的、認識集體無意識的途徑。「如果說夢是通往個人無意識的皇家大道,童話則是通往集體無意識的華麗之路」——此路的華麗,並非人人得見。意識窄縮的現代視野中,那裡就是森林、河流,小動物以及可預期的人物關係。然而,正是這些「可預期」的形式與元素,得以跨越時間、地域與文化,傳遞著人類的共同秘密。口耳相傳的童話,經過無數的淬煉,保留下來的是最簡潔的原型表現。

現今人們在探索心靈奧秘的旅途上,比以往更容易迷失。「自我實現」蔚為風潮,但許多時候人們以為掌握了個人意義,其實是深陷於各種原型的表現中而不自覺。「做自己」的呼聲如果無法搭配關於自我的真知,那麼所堅持的可能是假的自我,所謂理直氣壯地做自己,不過是讓假的自我更頑固,被原型擄獲得更為徹底。在 自性化的歷程中,認識原型及其對個人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敏睿而感性的童話分析不只是心靈如實的顯微鏡,也呈現了人性慣常使用的各種透鏡與濾鏡,加在真實之上可以如何幻化,要取下又是多麼地需要勇氣。

本書對於經典童話的分析細膩而開放,不論讀者是否熟悉榮格心理學,都能藉此認識生命各種主題、角色、關係的原型。特別是女性的自我追尋,一方面要突破性別窠臼,一方面要與女性的本質連結,許多現代女性仍然自信低落,許多又是為抗爭而失去女性本質的力量,探索之路充滿了考驗,書中為女性成長的主題提供了珍貴的思考。意義的豐富與深度,象徵延伸的無限空間,的確是一場華麗之旅。

榮格非常重視分析師的個人特質與涵養,蘇黎世的訓練至今都延續著傳統,強調分析師要深刻浸潤於文學、藝術、神話、宗教等人類歷史所累積的資產,藉由文明的共同遺產,才能對心靈無意識有更深的認識,超越個人的侷限。旭亞早有各種心理學派的資深經歷,之後投身榮格分析,她的講述和風采每每讓人驚艷。是豐厚的文學底蘊和藝術涵養,和她深刻的靈性體驗,才能讓一種心理思維的流動顯得如此美妙、流暢、鼓舞而快慰。對於尚未開啟或正在無意識旅途上的讀者,旭亞說童話,就是往性靈更深處探訪的動人邀請。

名人推薦

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X書院@創意實驗室總導師)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

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蘇偉貞(作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敏睿而感性的童話分析不只是心靈如實的顯微鏡,也呈現了人性慣常使用的各種透鏡與濾鏡,加在真實之上可以如何幻化,要取下又是多麼地需要勇氣。──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童話好像也總是在轉圈圈。開場淤積但結尾暢快,森林幽黯但盡頭有光,後媽手邊總有源源不絕的毒蘋果但永遠功虧一簣,然而旭亞都願意帶路了,又擁有把人人熟悉的故事講成面目全非的天份,我還是被好奇引動,一次又一次跟著童話主角出發與返回。──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X書院@創意實驗室總導師)

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
Seven Talks on Fairy Tales Analysis
作者:呂旭亞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10-02
ISBN:9789863571001
定價:420元
特價:79折  331
特價期間:2024-04-01 ~ 2024-06-30其他版本:二手書 14 折, 6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