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
cover
目錄

冷歷史

01紅通通的臺北北門為什麼長得跟其他門不一樣?

02中華民國駐台北總領事館,這是個什麼地方?

03如同寶物般輝煌耀眼的西門故事

04行憲紀念日與聖誕節同一天其實並非巧合

05平地原住民和山地原住民怎麼分,誰說了算?

06當了大半輩子鄒族人的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

07回憶裡的旋舞曲,臺灣現存最早的西餐廳

08在蘭嶼和鬼一起捕魚,達悟族的鬼魂觀

09臺北城東西南北四個門,多出個小南門是打哪來的?

10見證民族跨海大遷徙的螃蟹船

11阿美族服飾配件中的瑞士創意奇想

12阿嬤的chanel No.5,細說老一輩愛用的明星花露水

13漂洋過海移民海外的客家人總統

14臺灣早年最美的風景,關於「奉茶」的故事

15臺灣足球迷得來不易的世界盃足球賽轉播史

16臺灣銀行居然曾發行過的非本國的吐瓦魯幣?

冷地理

18元首出國不用護照,靠這張紙就夠了

19台北市市民大道的前世與今生

20全臺私有地比例最低的鄉鎮你一定不知道

21松山非山、板橋非橋,臺灣日式地名你知多少?

22南機場夜市的機場跟飛機到底藏在哪裡?

23既然沒有縣裡沒有雲林,為什麼要叫雲林縣?

24除了福爾摩沙之外,葡萄牙人還幫澎湖取了另一個名字

25回首時光停滯的社子島

26野柳沒有柳樹,卻曾有過個恐怖名字

27躲在臺北木柵的地標「討厭鬼」到底是哪裡?

28臺北市公車號次那麼多,為你解答車號編碼的秘密

29臺北捷運不迷航,出口原來是這樣編號的

30臺灣五條重要公路的起點全擠在一個小小十字路口上

31臺灣第一條鐵路差點就要用廢料來建造

冷藝文

32山頂的黑狗兄其實是位瑞士牧羊人?

33北故宮、南故宮,最早的故宮其實是在臺中出生的

34神明繞境出巡的GPS導航,路關牌是什麼你知道嗎?

35真的很累人的〈忠孝東路走九遍〉,細說臺北市的道路故事

36政治立場對立的歌曲〈美麗島〉與〈少年中國〉卻出自同位創作者

37常用卻沒發現的和制漢語,臺日的語言文化對抗

38魚苗怎麼數才不會出錯,來,唱給你聽

39最早到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聖保羅砲艇》

40擁抱愛情的模樣,五月天的同志愛情的歌曲

41發現臺灣最早史前人類「左鎮人」的學者,其實是位考古素人

42華人電影界的奧斯卡「金馬獎」的由來

43跟中國的華山八竿子打不著的臺北華山文創園區

44想從兩廳院的五號門入場,先看看自己的身分地位

45關於KANO,除了棒球還有你所不知道的事

冷生活

46送肉粽可以吃嗎?生人勿近的民俗活動

47中研院、中科院、工研院,傻傻分不清楚

48刈包怎麼唸?我都唸「刈」那你呢?

49古時候的清明節不掃墓,其實都在做這件事

50民眾最關心的「小確幸」,年假放假規則告訴你

51出自臺中的美味記憶,蘋果麵包與鹹蛋糕

52從原住民的命名方式當個生活智慧王

53原住民朋友體能厲害的秘密就藏在血液裡

54未成年不得食用茯苓糕

55西點與馬卡紅的土洋至尊對決

56身分證字號中消失的英文字母

57身分證字號與統一編號的檢查碼不只是數學公式還有其他意義

58肥皂的閩南語你可能唸,但你知道由來嗎?

59國中小學通用的上課鐘聲是誰決定的?

60被稱做「五百萬」的大傘為什麼名字比身價還貴?

61為什麼棒球比賽輸了要去吃鍋貼?

62喪禮出現的罐頭塔也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63黑道急救站,專門服務道上弟兄的醫院

64激勵人心的傳統小點「狀元糕」

65臺灣日本禮金習俗大不同,包錯可就糗了

66颱風與Typhoon到底是誰翻譯誰?

67選舉圈選專用印章圖騰是怎麼決定的?

68關於麵線的紅白大對抗

69霞海城隍業務繁忙,顧陰間還要牽紅線

70鯖魚罐頭也分顏色,難道是要戰南北?

試閱內容

「你知道嗎?」故事往往是從這四個字開始的。

那年,為了準備出國考試,我和好友Mr. Wednesday報名了同一家補習班。在每次深夜返家的電車上,他都會以「你知道嗎?」作為開頭,和我分享一則「冷知識」。有時候,這些「冷知識」不一定「冷」,只是生活周遭的新發現罷了。不過,正因為有趣,消弭了通勤時的無聊時光。久而久之,我也開始蒐集身邊的有趣知識,準備在電車到站前「回敬」他。

後來才知道,Mr. Wednesday當時正受到朋友的邀請,成為Facebook粉絲專頁「每日一冷」的編輯成員。他透過和我分享「冷知識」,來測試內容的有趣成度,而我也因此開始關注「每日一冷」這個粉絲專頁。

那個時候,「每日一冷」算是剛剛起步的粉絲專頁。在百餘篇的「冷知識」當中,有長有短,有深有淺,有的我已經知道,有的我意想不到。這些內容,幾乎出自「每日一冷」的創辦人之手。雖然有能力一手包辦,但這位後來被我們稱為「主編」的人物,為了讓內容更加多元,卻打算招攬不同領域的有志之士,來分擔一週七日的寫作工作。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源自他小時候,一段關於「知與不知」的小故事。

那是在主編國小時發生的事。某堂課上,老師講了一件他曾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狂妄如他,立刻扯開喉嚨,大呼:「老師!妳居然連這也不知道?」沒想到,老師不慍不火,反而用認真的口吻向他說:「對,我是不知道。並不是你了解的每件事情,別人都一定、或有義務知道。世上總是會有別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希望下次當你說出『居然連這也不知道』之前,請先好好地想一想。」

很遺憾地,這位老師已於不久前辭世。不過這番話,卻在主編的腦海中不斷迴響,並轉化為創立「每日一冷」的想法。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你認為足以被稱為「常識」的事,也許對我而言卻是「冷知識」。那麼,何不建立一個讓知識互通有無的平台?

為此,主編邀請來自各領域的共筆作者,希望為「每日一冷」注入更多元的觀點。在Mr. Wednesday加入之後,我也因為那電車上的「冷知識讀書會」而成為了Mr. Friday。時至今日,在「每日一冷」的編輯群中,有的人想要推廣地理知識,有的人則立志發揚原民文化;其中,更包括了天文、生物、醫學、法律等領域的工作者。也許,我們加入「每日一冷」的故事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希望能藉由「冷知識」,向您傳遞溫度。

在這本《台灣沒說你不知道》一書中,我們特地從「每日一冷」的平台中,挑選了七十篇和這塊土地緊緊相關的內容,並根據裡面的題材,粗分為「冷歷史」、「冷地理」、「冷藝文」、「冷生活」四大類。期待透過分享這些知識,並重新燃起你對生活週遭的好奇和趣味。

你知道嗎?我相信你們會喜歡的!

By 每日一冷 Mr. Friday

漂洋過海移民海外的客家人總統

二○一六年大選結束後,中華民國除了選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總統,也可能同時選出第一位客家裔的總統。雖然前總統李登輝祖先是客家人,即將卸任的馬總統也曾說自己有客家淵源,準總統蔡英文的祖父也是客家人,甚至也有說法說出身自廣東的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可能也是客家人子弟,但是你知道地球上卻有其他國家選出過客家裔的總統,而且並非是傳統上認知的漢人國家例如中華民國、新加坡或中國,而這個答案要跨過半個地球到南美洲來尋找。

中國從明清時期開始,東南沿海各省的居民,由於生計困難以及土客衝突等各種因素,逐漸形成了龐大的海外移民潮,近的可能就移居東南亞各地,遠的甚至會到夏威夷、美國等半個地球遠的地區去了。

之所以會移民去那麼遠的南美洲,其實有很多因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進入十九世紀後新帝國主義的這些國家需要大量的人力幫忙開發殖民地,而這這篇故事的主角鍾亞瑟(Arthur Chung)的祖先也是因為上述的原因從中國移民到了南美洲北部,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英屬圭亞那。總之,鍾亞瑟在英屬圭亞那成長,成年之後也曾到殖民母國英國深造進修,成為一位律師之後,他便返回英屬圭亞那從事律師相關的工作。

他於一九六○年代回到家鄉時,正好是中南美洲殖民地追求自治逐漸獨立的浪潮,而身為大英國協一份子的英屬圭亞那,也於此時獲得自治並進一步獨立成新興國家之一,並將英屬圭亞那(British Guiana)的名稱更名成蓋亞那/圭亞那(Guyana)。

雖然當時領導獨立運動的是非裔的Forbes Burnham,但因為鍾亞瑟在當地的華人社群聲望極高,獨立後的國會便於一九七○年選出了鍾亞瑟成為蓋亞那首任總統,但他擔任總統時並無實權,直到一九八○年卸任之後,蓋亞那才修改憲法讓總統擁有實權。

總之,這也使得鍾亞瑟成為第一位漢人居少數的國家領導人;也因為其客家血統,同時也是南美洲第一位客家裔國家元首。到今天,中南美洲也因為前面所提的歷史背景,不少華人也在這些國家的政壇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家也可以

註:蓋亞那為我國翻譯,以方便和法屬圭亞那區分。

紅通通的臺北北門為什麼長得跟其他門不一樣

提到臺北市的東、西、南、北門,年輕點的朋友可會最先聯想到捷運站,但本篇要聊的主題不在地底下,而是關於地面上的歷史故事。

臺北府城自一八八四年(清光緒十年)建城到現在算算已經超過一百三十年,期間歷經了許多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更迭變遷。如果有人稍微留意過,眼尖的你可能會發現除了早被拆除的西門外,多數的城門都是綠屋瓦的廟堂形式,怎麼會只有北門紅通通的,長得和其他門不太一樣?這其實說來話長,我們還是先從其他門的悲慘故事談起吧……

清末臺北建城沒多久,臺灣因為清日戰爭後所簽下的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在日人入臺後,為了改善衛生條件以便於軍事防衛建設進行,在臺灣總督府的決定下於一八九九年(明治三十二年)實施市區改正,將臺北城牆和城內一些清治時期的建築拆毀。原本計畫是打算要拆除所有的城牆與城門,而當時的西門(寶成門),位處艋舺(現在的萬華)跟臺北城中間,相較於其他地區算是荒地一片,因此日人決定仿效當時東京最熱鬧的休閒娛樂中心淺草,在一九○五年時把西門拆了並建設了供日人居住的西門町。

剩餘的其他門原本也將步入後塵,但拆除西門的舉動在當時已有古蹟保護觀念的社會氛圍引起極大的反彈聲浪,並臺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先生以及其他學者的請命下,其餘門就這樣逃過一劫。但已被拆的城牆是回不去了,部分城磚被移去做為臺北監獄的圍牆,但有更大一部分被隨地掩埋。今天在臺北車站的站前地下街就有一塊展示區,是由民國八十二年臺北捷運板南線興建時,在地底下發現的舊城牆遺址組成的。

進入日治末期,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也無多餘經費繼續維護做為古蹟的城門;加上戰後初期的當時,古蹟維護的議題也不受政府重視,進而導致包含北門在內的其他城門殘破不堪,直到民國五十五年,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的理由,把東門、南門、小南門三個門上頭原來紅磚瓦閩南式城樓全部改建成中國式的綠屋瓦的廟堂建築。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看到的北門長得跟其他三個門都不一樣的原因。

咦?那為什麼北門能夠逃過一劫?北門之所以能保存最原始的樣貌,可以說是託了旁邊忠孝橋的福。這條連接市區跟三重的橋,最初設計是要先拆了北門再蓋橋的,所以「妨礙市容觀光需要」的北門就沒被納入當時的改建計畫之中,才在專家奔走之下成功生還,高架橋的設計也因而改變,但也導致北門被忠孝高架橋兩個車道夾住,幾乎要喘不過氣。後來在民國八十四年忠孝橋的延平南路匝道因為使用率偏低被拆除,北門至此終於重見天日。

而在二○一六年的二月十三號臺北市府已將忠孝高架道路拆除並順利通車了,未來甚至會重建一小段臺北城牆,試圖連結北門周遭的建築與文化資產形成新的文化意象,北門也將重新綻放它的歷史風華。

商品簡介

關於臺灣你還想知道什麼?

七十則關於臺灣的日常逸聞、風俗文化、歷史變遷,

期待居住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的你我他,

重新關注過往視而不見的趣味美好,

臺式生活好奇心再發現。

日復一日,

當生活早已被型塑成例行公事,每天印入眼簾的盡是重複光景,

你的好奇心是否早已疲乏無力、昏昏欲睡?

本書集結七十則歷史故事、地理交通、藝文情報、生活日常的冷知識,

透過發現過去不曾意識到的事物,迎頭注入冷冽涼水,喚醒生活觀察之趣味。

冷知識──

泛指看似無價值、無關痛癢,可能是陳舊細瑣、也可以是繁雜須待整理的資訊情報或知識。

它就藏在你我生活的縫隙間,等待你的發現……

‧夜間舉行的「送肉粽」儀式,千萬別搶著要參加!

‧為什麼台北北門是紅通通的磚樓,跟其他門一點也不一樣?

‧北故宮、南故宮,最早的故宮居然是在台中!

‧不同色的鯖魚罐頭,難道是想戰南北?

‧雲林縣裡居然沒有雲林?

‧24節氣的「清明」跟國定清明節怎麼會差那麼多天?

‧兩廳院富麗堂皇的五號出口,你有走過嗎?

本土味耍冷文藝復興運動,MIT臺灣製造,不純砍頭!

七十則「巷子內」冷知識認證,正港「臺客」即刻養成!

A cold a day, Keep knowledge on the way!

作者簡介

每日一冷

一群愛智的寫作者。自2012年由臉書粉絲專頁開始創作,並於2015年成立網站,目前團隊共有十餘人,各來自不同領域,努力寫作中,希望透過一天一則冷知識,達成「A cold a day, Keep knowledge on the way.」的宏大志願。

期許能用深入淺出、簡單詼諧的方式,搭起有趣生活表象和深遠理論背景之間的橋樑。每日一冷從生活中不一定很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發掘出「冷點」,除了增進朋友之間的談天話題,也相信可以將小至生活智慧、文化風采,大至宇宙科學領域的普及知識推廣給更多人。

一般人認為沒什麼的冷知識,但卻有可能是能影響你周遭環境、社會的重要常識。我們期許自己能成為台灣知識貧脊的一劑強心針。透過簡單的概念或事件,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一件世界、或是台灣的普遍現況。分享冷知識不單單只是有趣而已,也希望能激起公民社會更多的討論。

臺灣 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
作者:每日一冷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6-04-27
ISBN:9789571065519
定價:280元
特價:79折  221
特價期間:2024-04-01 ~ 2024-06-30其他版本:二手書 57 折, 16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