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史
cover
目錄

序 / 陳鴻瑜

CHAPTER 1 緒論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種族

第二節 早期歷史

第三節 扶南王國

第四節 真臘王國

CHAPTER 2 吳哥王朝

第一節 王朝建基

第二節 王朝崩潰

第三節 王朝疆域和風俗習慣

CHAPTER 3 第十五到十九世紀的柬埔寨

第一節 東西兩面受越、泰包夾

第二節 法國入侵

第三節 王朝體制

CHAPTER 4 從殖民地到獨立

第一節 法國殖民統治

第二節 日軍入侵柬埔寨

第三節 施亞努爭取獨立和流亡海外

第四節 柬埔寨獨立

第五節 龍諾成立高棉共和國

CHAPTER 5 波布的民主柬埔寨與越南入侵柬埔寨

第一節 民主柬埔寨的成立

第二節 越南入侵柬埔寨

第三節 柬埔寨聯合政府的成立

CHAPTER 6 成立柬埔寨王國

第一節 聯合國監督

第二節 政局動盪

第三節 赤棉走向末路

第四節 柏威夏古廟之爭

CHAPTER 7 柬埔寨文化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文字與文學

第三節 表演戲劇

第四節 日常生活與節慶

CHAPTER 8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試閱內容

柬埔寨獨立後,難以避免當時冷戰所形成的親西方和親東方的意識形態之爭,其內政陷入左右兩派鬥爭的漩渦中,施亞努雖倡議中立主義,實則政治立場忽左忽右,大體上他在內政上傾右,外交上傾左,尤其在越南戰爭升高時,柬埔寨允許越共在其東境設立避難基地,引起美國不滿。美國還派飛機入境轟炸越共基地。

1970年3月,趁施亞努出國訪問之際,右派的龍諾首相和馬塔克副首相在美國之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施亞努王權政府,改行共和體制,外交路線傾向美國。龍諾政府在柬國東境要面對越共的入侵,在西境卻開始遭到「赤色高棉」的游擊隊的攻擊。1973年1月,越南戰爭告一段落,美軍退出越南,影響了美國對柬埔寨的政策。北越軍繼續在柬埔寨境內支持「赤棉」,提供武器和裝備給「赤棉」,並指導其作戰。美國於是經常派遣飛機予以轟炸。

「赤色高棉」背後獲得中國和越共的援助,終於在1975年4月17日攻陷金邊,結束了短暫的共和政權。波布等領袖受到極左思想之影響,實施社會主義體制,並屠殺迫害反對份子,導致人口銳減、經濟衰退、各項建設停頓。「赤棉」政權犯下了「種族滅絕」的國際公罪,引起國際的譴責。

柬埔寨東境的軍事指揮官橫山林招引越南軍隊進入金邊,越軍於1979年1月佔領柬埔寨,驅逐波布勢力,另扶植親越南的橫山林政權。然而,越南該項行動嚴重涉及干涉柬國內政問題,引起東協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批評。國際社會開始抵制越南,不僅其所扶植的金邊政權無法獲得聯合國的席次,而且西方國家在經濟上抵制越南。中國且在2月17日對越南北部進行一次教訓戰爭,即是鑑於越南意圖消滅中國扶植的柬埔寨政權。中國若不出兵,而坐視越南勢力擴張,情況可能會如同越南在1471年滅了中國的朝貢國占城一樣,而使越南勢力南下進抵湄公河流域北緣地帶,進而在18世紀中葉再將其勢力延伸進入佔領湄公河下游三角洲柬埔寨領土。中國若不阻止越南的擴張主義,則越南將兼併柬埔寨,這是中國所不願見到的後果。因此,在中國、東協及其他國家之壓力下,最後迫使越南自1982年開始逐步從柬埔寨撤兵,至1989年撤完。在東協和法國的協調下,抗越三派系,包括施亞努派、「赤棉」、宋山派和越南、金邊政權在1991年簽署巴黎協議,同意和平解決柬埔寨問題,越南退出柬埔寨事務。

在聯合國出面監督下,柬埔寨從1991年到1993年由「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關」負責維持柬國安全及籌辦全國選舉。柬埔寨在1993年舉行國會選舉,波布領導的「赤棉」沒有參加,該黨沒有參加民主選舉,注定了它走一個繼續革命的路線,它仍侷促在柬國西境進行反政府活動。選舉結果組成了新政府,頒佈新憲法,採取君主立憲體制,施亞努重新出任國王,但已無實權。有九命怪貓之稱的施亞努,在政海翻滾半個世紀後,重新擔任國王,亦可謂異數。從其被推翻後,柬埔寨所走的共和、專制、種族大屠殺等道路,幾乎可說是白走了,白白犧牲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在東亞地區,沒有一個國家像柬埔寨這樣遭逢浩劫,其何以致此?尤有值得探討之處。當柬埔寨在第9世紀創建吳哥王朝時,越南尚是中國的殖民地,屬於中國的地方郡縣。位在越南中部的占城,亦是一個力量不強的國家,尚無力量對抗柬埔寨。西邊的泰國中部,仍屬於柬埔寨的勢力範圍。至第13世紀以後,西邊的暹羅勢力往南發展,東邊的越南也往南發展,柬埔寨遂受到東、西兩方的壓迫夾擊,國勢江河日下。從湄公河下游和湄南河谷地的霸主地位墮落成越南和暹羅的屬國。

柬埔寨人民所居住的洞里薩湖和湄公河流域,可謂魚米之鄉,稻米和魚蝦供應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人民生活安逸,久之,疏於戰鬥力,無力抗拒外來入侵者。最為嚴重者,大概從第19世紀初以後,柬國統治階層內部就出現親越派和親暹羅派,彼此爭奪權力,抵銷實力,國王遂隨著兩派勢力消長而在越南或暹羅之間打轉。經過一百五十多年後,歷史重演,柬國分裂為親越派和親中國、西方派,施亞努流亡中國,結果柬埔寨再度遭到越南的入侵。從而可知,當柬國的領袖和知識份子分裂不團結時,則其將導致國勢凌夷,引發外敵入侵。

柬埔寨軍隊缺乏現代化教育和訓練,武器裝備陳舊,無法打敗入侵的暹羅和越南的軍隊。暹羅從第16世紀起就與西方國家交手,深知西方國家的優勢,尤其是軍事武器裝備,因此開始引進西方(主要是葡萄牙和法國)的軍事教育和操典,以及現代武器裝備。越南也是從第18世紀末期接受法國的軍事援助,引進法國的軍事戰術和武器裝備,阮福映才能統一越南,建立阮氏政權。近現代的柬埔寨王朝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和經驗,在法國統治前,柬埔寨沒有從西方引進現代的科技和軍事技術的現代化運動。柬埔寨維持著一個保守封閉的農業社會型態,人民禮佛敬王,過著與西方世界隔離的生活。柬埔寨缺乏對西方科學技術的認知和引進實踐,以致於國勢日趨衰敗,而為外來勢力入侵和操控。

今天柬埔寨在聯合國協助下,重建國家,驅除越南的併吞野心。泰國已成為現代化國家,只防護本國的疆域,未有侵略柬埔寨之野心,柬埔寨不用再擔心泰國的入侵。在越南入侵柬埔寨時,泰國還庇護抗越三派系游擊隊,泰國支援柬埔寨抗越游擊隊保衛其國土具有貢獻。此也是過去一百多年來少見的情況。近年柬埔寨和泰國為了邊境的柏威夏古廟的主權而發生衝突,應是兩國劃界時發生的衝突,跟侵略問題沒有關係。

柬埔寨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近年雖努力吸引外商前往投資,然效果不佳,經濟發展速度趕不上越南。柬國地理位置不在國際交通樞紐上,此與泰國曼谷不同,因此,要借用國際觀光手段吸引外資,不如泰國。越南的胡志明市從第17世紀以來,就成為湄公河三角洲出海的貨物集散中心,包括來自洞里薩湖附近的農產品也是經由胡志明市出口。柬埔寨的金磅遜港(Kompongsom, Sihanouville)(已改名為施亞努港)雖係深水港,但貨物吞吐量及效率皆不高,難以發展成國際大港。

吳哥寺是柬埔寨的國家精神象徵,其國旗上有吳哥寺圖樣,崇尚佛教也是柬埔寨人民的生活方式,物質要求並非其人民的首要目標。地理的侷限性和對佛教的執著性,將影響著柬埔寨的發展道路和目標,使其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柬埔寨長期以來夾在越南和泰國之間,只要國力出現不足,即遭到這兩國的覬覦和入侵。柬國加入東協,至少在東協集團的制約下,可保持獨立地位。從柬國近現代史的發展來觀察,柬國若要繼續維持獨立自主地位,內部菁英的團結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不然,內部的權力鬥爭往往引發外力介入,導致國破家毀。柬國的近代史充滿著悲劇色彩,吳哥盛世不再,柬國重啟吳哥寺的觀光事業,只有使世人緬懷其過往的文化之燦然而已,其繼續開化及現代化應是不得不然之選擇。

商品簡介

它是禮佛敬王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它曾經是輝煌霸氣的吳哥王朝,卻也經歷過大屠殺和殖民壓迫

王朝盛世已遠,柬埔寨能否再造歷史的新頁?

東南亞史專家陳鴻瑜,積數十年研究心得撰寫柬埔寨全史!

柬埔寨,一個禮佛敬王的文明古國,卻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曾經是輝煌霸氣的吳哥王朝,卻也經歷過大屠殺和殖民壓迫。東南亞史學者陳鴻瑜教授積數十年研究心得,以時代為綱,從頭講述其迂迴跌宕的國史:自第2世紀起,柬埔寨就是中印航線上的重要國家,舉凡種族、典章制度、宗教和習慣,都深受印度文化影響,成為信仰婆羅門教的國家。8世紀末,賈亞瓦曼二世於柬埔寨開啟吳哥王朝盛世,脫離了爪哇的統治,建立了國王和濕婆神結合的「神君」觀念,在婆羅門教基礎上引進佛教和印度教,吳哥王朝的勢力也於11-12世紀達到頂峰。然而17世紀後,柬埔寨缺乏現代化的建設,軍力落後,受到泰族和越族雙面夾擊,淪為暹羅和越南的屬國。柬埔寨原欲借法國之力擺脫兩國控制,簽約接受法國的保護,反而落入法國的牢籠,19世紀成為法屬殖民地。二戰後,國王施亞努透過靈活的外交手腕,使柬埔寨成功脫離法國獨立。

然而自後卻陷入左右兩派鬥爭,國事混亂,右派的龍諾推翻君主建立共和政體。旋又遭左派赤棉推翻,親越派引進越南勢力,重演一百五十年前越南佔領柬埔寨歷史。如今,柬埔寨在聯合國、東協、中國、美國、日本等的協助下,重建民主自由君主立憲國家,其未來發展如何,值得世人期待!

作者簡介

陳鴻瑜,現職: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畢業,國家法學博士(1978年),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教授,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訪問教授。

經歷: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2008-2009),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2000-2006),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授兼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1995-1998),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97-1998),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國際組召集人(1993-1995),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國際組副召集人(1987-1993),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東亞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問題與研究」月刊主編(1987-1994),「東南亞季刊」發行人兼主編(1996-1998),「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主編(1998-2000),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理事長(1996-2000),「海華與東南亞研究」季刊發行人兼主編(2001-2004)。

作者自序

對於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柬埔寨是一個遙遠的陌生的國度,除了曾前往吳哥窟遊覽的遊客外,對於柬埔寨是不熟悉的。柬埔寨出現在我們的媒體較多次數的是在1970 年代印度支那戰爭時,有許多新聞媒體報導有關柬埔寨的新聞,而這些新聞都跟波布政權殺害眾多人民、戰爭、難民、飢荒、政治動亂等有關,因此,對於柬埔寨大都持負面印象。其實柬埔寨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印度支那半島上的文明古國。

關於柬埔寨的早期歷史,中國古書略有記載,然多偏重向中國朝貢的經過,對於其國情、民情風俗、種族之記載則較為簡略。儘管如此,中文記載補足了柬埔寨早期文獻不足之處。因為柬埔寨經常陷於戰亂,留下的史料有限,多賴西方學者透過石碑和殘簡,才能拼出其早期歷史輪廓。

本書之材料,大都參考英文文獻,包括書籍、期刊論文、報紙和網路資源。最感到困難的是有關人名、地名、事件等,英文拼音並沒有統一,以致於每本英文著作各有拼音。其次,各種著作對於歷史事件的記載,常會有出入。造成此一問題的原因是柬埔寨缺乏公開的官方文獻,譬如像中國的二十五史或實錄,或類似年鑑的文獻。柬埔寨提供的網站資源不足,亦很難透過網站取得相關的資料。

筆者以數十年教授東南亞史之經驗,將柬埔寨歷史之研究心得整理完成此書,本書偏重政治史,專列文化一章,對於經濟、外交歷史僅約略述及。

本書如有疏漏之處,敬請博雅讀者諸君不吝賜教。

陳鴻瑜 謹誌 2015 年1 月29 日

柬埔寨史
作者:陳鴻瑜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15-07-15
ISBN:9789865729899
定價:420元
特價:88折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