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更易尋快樂(新版):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
cover
目錄

導 讀 愛他甚己─感同身受的人生證悟 翁仕杰

前 言 找出快樂根源,迎向美好未來 傑佛瑞.霍普金斯

導 論 認識快樂的來源

第一部 認識錯誤心態與解決之道

第 1 章 憤怒能保護你嗎?

第 2 章 了解逆境的價值

第 3 章 快樂來自於愛惜他人

第 4 章 自己才是麻煩製造者

第 5 章 心浮氣躁就看不清事實

第 6 章 準備好隨時可以改變調整

第 7 章 生氣有用嗎?

第 8 章 表象與真實之間的衝突

第 9 章 心識的可塑性

第二部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慈悲

第10章 慈悲是建立好關係的根本

第11章 慈悲是解決問題之道

第12章 慈悲立基於平等對待

結 論 慈悲是人權的基礎

附 錄 總複習

試閱內容

導論 愛他甚己─感同身受的人生證悟 / 翁仕杰

認識快樂的來源

我們的生活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動之流中,因而會遭遇許多困境。然而,如果以經由修行所得的平靜清明之心來面對的話,這些問題全部都能順利解決。相反地,如果內心充滿著憎恨、自私、嫉妒和憤怒,不只不能自我把持,還會失去判斷力。在這種狂野的時刻,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破壞性情緒污染了清明心識,而使我們無法平順安穩地過日子。我們需要透過修習智慧慈悲來清淨自己內心的想法。

當你被煩惱困住時,就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最大財富:你的獨立自主。當你的心受到干擾時,至少你原有健全完整的判斷力暫時會降低。當心情受到強烈貪嗔情緒的掌控時,你會忘記分析這個舉動是否合宜,甚至還會口出狂言,動作粗暴。等到事情過去後,當激動的情緒消退後,通常你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對自己先前的所作所為感到抱歉。這個事實清楚說明,當我們受制於強烈情緒的影響時,分辨對錯好壞及合適與否的能力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然逆境需要加以排除,但如果以嗔恨之心去處理,這個解決辦法就會自動再製造出問題,因為受到偏見扭曲的仇恨心無法看清問題的真相。然而,我們可以經由客觀的分析排除造成阻礙的狀況,所以要事先不被負面情緒的副作用所影響,才能坦然面對事實而加以檢討,看清楚真正問題的所在之處。

在所有的生命型態中,只有人類具有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因而我們能夠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並且可以從長計議。再者,人類可以發展出無限的愛,而動物卻只有形式有限的情感和愛意。然而,當人陷入發怒的狀態時,這些潛能全部都將消失。縱使手中握持武器的敵人也無法壓制慈愛等這類美德,使其不起作用,但憤怒卻有這種能力,因為它本身就是個毀滅者。當動物基於貪愛嗔恨等負面情緒而有所行動時,那只是一時或表面的表現而已,牠們沒有能力也不想把破壞的範圍與力道愈搞愈大。但是人類卻能想出各種方法來大肆作亂。由於我們如此的聰明,因而有能力成就非常好的事情,但也可以壞事做盡。

當我們深入觀察這些事情時,就可以在心中找到正確行動的藍圖。讓自己陷入困局的心態乃出於不自覺的無知愚昧,而非真正本意如此。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致勝的成功之道。若能自我約束和自我覺察,並且清楚了解憤怒的缺點和慈愛的優點,就能擁有快樂和平安。例如,你目前可能還是個很容易被激怒的人。然而,當你有自知之明時,就能夠漸漸收斂易怒的脾氣,之後,甚至還可以完全改掉。

如果我們容許慈悲心被憤怒壓制住,將會犧牲人類智力中最好的成分:智慧,那是我們判斷對錯的能力。如果讓憤怒伴隨自私心一起發作,那將是當今世界所要面對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對於種種目前在亞洲、中東、非洲所發生的衝突,以及有關高度工業化國家和經濟未開發國家之間的爭議,憤怒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些衝突都是因為不了解彼此之間有這麼多的共同點而產生的。

發展經濟和加強武力並非解決問題之道,這也不是光依賴純政治手段或科學技術就可以處理的。我們不能把所面對的問題都怪罪到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單一原因上,因為這些問題是我們自己忽略不管所造成的後果,真正該做的是強調彼此之間的共同點。憎恨和鬥爭不能帶給任何人快樂,甚至對於獲勝的人而言也是一樣的。暴力只會製造苦難,因此,根本一點好處也沒有。

那麼,在這個到處充滿憎恨和憤怒的世界中,要如何做才可能達到真正的幸福快樂境界呢?如果檢視人類長久以來動蕩不斷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的確需要找到更好的出路。強權國家試圖以武器競賽來控制別的國家,不管是經由核子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或傳統武器,結果一定是適得其反。大國製造成千上萬各式各樣的武器軍火,而且在國際間販賣,只會為暴力添加燃料。但比槍械彈藥更為危險的是憎恨、缺乏慈悲心和不尊重別人的權利。沒有內心的和平,外在的和平就不可能存在。只要人們心中有恨意,就沒有真正的和平。我們只能經由真正有效的和平方法來解決問題,但不是只靠和平的談話就夠了,而是要依賴基於和平的心所產生的行動才有用。這才是我們未來可以活在更美好世界的正確道路。

從每一個層次而言,我們所面對最會搗蛋的麻煩製造者就是憤怒與自我中心主義。我這裡所說的自我中心主義,不是指有一種「我」的感受,而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過度誇張態度,進而導致我們做出操縱別人的行為。一旦心性受到憤怒的控制,我們就沒有機會享有持久的快樂。為了要得到平靜、安寧及真正的友誼,我們必須儘量減少憤怒,並且培養一顆慈愛溫暖的心。一旦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鄰居、朋友和雙親、配偶與小孩就更少有機會感受到我們的憤怒,這會促使他們成為更有愛心、更慈悲、更幽默的人。當生活周遭的氣氛變得更快樂時,甚至也能促進健康。這就是改變世界的方法。

現在正是包含全世界領袖在內的所有人要學習超越種族、文化和意識型態差異的時候。我們應當以感恩之心善待彼此,了解人類必須同舟共濟才有美好前途。如果真的能這樣做,就可以提升個人、家庭、社區、國家和全世界的處境。

物質文明發達進步的國家要開始認識到,社會狀況以及個人健康都和心識狀態息息相關,這正是我們必須開始進行深刻的改變之處。從個人的角度而言,我們必須努力改變早已習以為常的基本看法和反應,這只有經由心性的修行才能做到。透過認真的實踐過程,我們要逐步修正以前看待別人和自己的那些習慣方式。

慈悲與包容的需要

快樂有不同的層次。身體上的快樂大都和實質的東西有關,而精神上的快樂則由內心或靈性的成長所衍生。由於所謂「我」的感覺包含了身體與心識的雙元面向,所以這兩個面向都需要討論。以追求人類社會益處的目標而言,如何在身心兩者間取得平衡是至關緊要的事。

世界上各種發展計畫都源自於追求離苦得樂的本能。但就如同我們需要以長期的角度來保護外在環境,我們也需要可以延續到未來的內在策略。尋求外在的解決之道固然是明智之舉,但只要我們的心受到怒氣和憎恨支配,這些外在的辦法就無法奏效。生活在社會中,我們必須和自己的同胞同甘共苦,對待敵人也要和對待所愛的人一樣地慈悲包容。

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因為如果只是光說不練,並不能讓別人相信我們的品德與修養是有價值的。我們必須嚴以律己,才有能力把廉潔奉獻的情操傳達給別人,自己一定要具備道德感染力才做得到。慈悲的終極目的,是要服務別人及造福世界,這就是為何我們要致力於提升所有生命的福祉。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做心靈的修行。

日復一日,我們在生活中必須不斷面對困難處境。我們直接的反應就是產生煩惱,特別是貪、嗔、痴,這又會在未來製造更多的痛苦。一般來講,反對修行的人不會把貪婪和憎恨視為問題。他們不但不把這些煩惱視為是有毒性的,還容許自己受到這些錯誤心態控制。然而,對於真正已選擇要修行的人而言,他們會把貪愛嗔恨視為是應該要避免的情緒。所以,這些人在大多數的時候心情都比較平和喜樂。

我質疑在政治中沒有倫理容身之處這種流行的假定,還有像修行的人應該要出世遠離、不再管俗務這類說法。人們之所以會有這類的看法,乃是尚未充分了解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緣故,同時也未認清慈悲價值在我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宗教的確經常呼籲人們放下對世間的愛執,但這並不意謂你不再需要成為促成正向改變的行動者。

我曾在一九五四年前往北京會見毛澤東。在一九五五年最後一次見面時,他告訴我:「基於兩個理由,宗教是毒藥。第一個理由是宗教會妨礙國家的發展,第二個理由是宗教會使人口減少。」他認為,如果有許多人出家為僧,就會降低出生人口。如果以後見之明而論,我們現在就可以說,如果有更多的出家人不就正符合中國希望降低人口的需求嗎?毛澤東根本不了解宗教真正的意義,他不知道宗教的本質是關愛別人。

對政治人物和宗教修行者而言,遵守倫理的重要具有同樣的關鍵地位。當政治人物和統治者忘記道德準則時,危險的後果就隨之而來。當我們信仰上帝或業力時,強烈的倫理價值就是社會的基石,而且也必然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支撐力量。但只有不同宗教和哲學所倡導的善念仍嫌不足,我們必須在日常的社會互動中加以實踐才有效果。這樣,我們才能了解這些教導的全面性價值。

當你心中真誠地生起要增長他人幸福的心願時,你就變得更有人性了。心靈修行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幫助別人。為了要達到助人的目標,你必須留在社會中服務,貢獻一己之力。當你愈朝內心修行時,就會有更大的力量貢獻給外在的世界。

抵消毀滅性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不想要痛苦。由於我們想要避免的痛苦主要是從扭曲的心態而來,我們就必須仔細思量,是否有任何力量可以對抗這些破壞性情緒。例如,如果憤怒會造成痛苦,那麼就必須找到對治之道。憤怒的對治之道就是慈悲。憤怒和慈悲兩者都是內心的態度,但它們看待同一件事的方式截然不同,其意向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一間房間的氣溫太高,把熱氣降低的唯一方法就是引入冷氣。就如冷熱會彼此對抗那般,憤怒與慈悲的態度也同樣彼此對抗。如果你讓其中的一個態度增長某些強度,另一個態度的強度就會降低一些。這就是降低和徹底移除這些破壞性情緒的方法。克服問題的對治之道是存在的,只是我們必須去把它找出來,並且加以運用。

為了給你自己在努力解決問題時多一點助力,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病人,一個受到貪嗔痴等煩惱影響的病人。而修行就像藥物一樣,可以對抗這些內在的疾病。慈悲心的修行就像是一帖治療過度關愛自己惡疾的藥方。

慈悲的利他心是你自身、家庭、國家和世界唯一的和平來源。在人類的內心深處,最期盼的莫過於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生活的目標在於培養一顆溫暖的愛心,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能夠成為每個人的好朋友。利他心是藥方,因為它可以使你的生活走入正道。

如何幫助他人

我們需要把生活建立在利他心之上,不只單單在意自己的利益,同時也要關注社會的福祉。就如先前我提過的,如果人們能同時享受外在物質的繁榮和內在心靈的良善,就能真正享有安樂的人生。因此,我們需要投入可以在全世界創造福利的活動,像是開辦學校、醫院和工廠等。然而,由於快樂主要來自於內心的感受,幫助別人不應該只局限於提供食物、住處和衣物等,還包含提供他們獲得快樂的方法,以取代造成痛苦的根源。

就像高明的公共政策其目的在於教育人民,使他們能自食其力、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利他修行就是在教導大家,什麼是未來應有的善行,什麼是現在要斷除的惡行。這才是幫助別人最有效的方式,因為人們需要學習,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得到快樂。

我們每個人都要為全體人類負責,為我們所生活的環境負責。我們需要把彼此視為是真正的兄弟姊妹,深切地關懷彼此的福利。我們必須致力減少別人的痛苦,而不是只追求自己的財富累積而已。我們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一些和整體人類幸福息息相關的事。為了實行這個目標,你需要認識到,全世界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愚人總是只想到自己,但結果總是不好的。智者會顧及他人,盡可能地幫助他人,而結果總是快樂的。慈悲對你自己和別人一樣有好處。經由對別人生起慈悲心,你的心胸會更開闊且更平和。

把這個內心平和的環境擴大到身旁的大社群,就能帶來團結、和諧與合作,把和平進一步擴大到國家,接著是全世界。這會帶來相互的信任、相互的尊重與誠懇的溝通,最後成功結合大家的努力,共同解決世界的問題。這完全是有可能達成的,但第一步是要先改變自己。

現在先換個話題,談談我們常犯的錯誤,以及如何加以改正。首先,我們要討論憤怒的問題,還有藏在憤怒背後的欲望。接著檢討誇大的心態,這正是弄巧成拙的情緒所造成的。我會提供希望對你們有用的方法、技巧,既可以幫助你改善問題,同時幫助你培養慈愛的態度,因而正面影響你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你發現這些技巧有好處,就請大家要加以實行。如果沒有用,你現在可以先把它們擱置在旁,也許以後還是會派上用場。

(本文作者為 譯者翁仕杰)

商品簡介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但痛苦與無常卻是生命的常數。

給煩惱的心,找一帖藥方,無論身在何種境遇,都能從心綻放光彩!

如果事事都如意的話,你可以假裝說生命是一帆風順的;

但當你面對真正令人絕望的處境時,就得面對現實。

「在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最困難的時期正是我獲得最多知識和經驗的時期。

逆境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困難的時刻可以幫助我們下定決心和增強毅力。」

---達賴喇嘛

世界心靈導師達賴喇嘛,以畢生歷經苦難修行所得的智慧結晶,指引人們追尋安樂的方法。

達賴用直接、淺顯的語言,指出造成一般人內心困擾與人際關係裂痕的錯誤行為與態度。

我們為何會產生這些錯誤,以及如何將之改正,並提出15個自我修練的方法,透過日常生活控制情緒,培養慈悲利他心以及調整錯誤的行為認知,將負面情緒逐步轉向正面力量,就能轉化心識成為快樂富足的人。

作者簡介

達賴喇嘛 Dalai Lama ── 著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藏傳佛教精神領袖,海外西藏人的政治領袖,198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本名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1935年生於西藏東北部的安多(Amdo),3歲時經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他致力提升慈悲、寬恕、包容、知足及自律等價值,促進世界主要宗教傳統間的和諧及相互了解,並扮演西藏人民爭取公義的代言人。

傑佛瑞.霍普金斯 Jeffrey Hopkins, Ph.D ── 英文編譯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西藏學及佛學研究榮譽教授,曾在維吉尼亞大學創設西方世界最大藏傳佛法學術研究單位。自1973年起即開始教授藏傳佛教研究與藏文,至今已超過40年。1963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曾於紐澤西州的藏傳佛教寺院修習5年,1973年獲得威斯康辛大學佛教研究博士學位,並擔任達賴喇嘛海外演講的首席翻譯,長達10年。曾赴印度19次,赴西藏5次從事研究,著作與譯作超過40部,已翻譯為20多種語言。現為非營利機構「UMA西藏研究學院」(UMA institute for Tibetan Studies)院長

譯者簡介

翁仕杰

台灣嘉義縣人,1962年生,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佛學研究所博士班,專攻西藏佛學8年。專長西藏佛學、當代西藏研究及宗教社會學。前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祕書長,推動執行台藏宗教文化交流與人道援助工作多年。現專注翻譯佛教典籍,並於相關佛教機構教授藏傳佛法。擔任達賴喇嘛2009年訪台公開演講的中文翻譯。著有《台灣民變的轉型》一書,譯有《綻放心中的蓮花》、《四聖諦》、《喜樂泉源》、《剋毒孔雀》、《穿越生死》、《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己》、《在工作中悟道》、《挖到空》、《開心:達賴喇嘛的快樂學》、《度母:解脫自在的秘密》、《逆境中更易尋快樂》、《智慧的階梯》、《如夢覺醒》等書。

逆境中更易尋快樂(新版):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
How to Be Compassionate: A Handbook for Creating Inner Peace and a Happier World
作者:達賴喇嘛、傑佛瑞‧霍普金斯(Dalai Lama、Jeffery Hopkins)
譯者:翁仕杰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6
ISBN:9789863980872
定價:280元
特價:88折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