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叢林太多年:自然控的動物科學教室
cover
目錄

Charter 1 愛情:不追求真愛的不是好鳥

裸婚?鳥都不鳥你

江水不給力,沒心思談情說愛

莫把我們的「愛情」當地震先兆

忠貞有假?

是男是女靠競爭

愛我就請吃掉我

「鹿羊戀」是浪漫典範?

聽寂寞在唱歌

Charter 2 生活:安居樂業才是好日子

熊牙利!熊貓兇猛!

好品味的素食主義狼

搬家搭個“順風車”

組隊飛行,大雁為什麼擺「人」字?

毛毛蟲,保持隊形!

被人誤解很深,旅鼠壓力很大

地道保衛戰

當小鳥挑戰大鳥

被奇怪的東西附體了!

攻擊與復仇,自然之道

陸龜打哈欠傳染嗎?

Charter 3 娛樂:做明星亦我所欲也

《裡約大冒險》的那些角兒們

鸚鵡你們傷不起

哈利•波特的寵物你養不起

提升嗅覺,成為哈利•波特般的蛇語者

沙丁魚大遷徙

黑猩猩傳奇

預言奧斯卡的對眼負鼠

喜羊羊:山羊,綿羊,還是混血兒?

餓不死的灰太狼,什麼都能吃嗎?

Charter 4 思考:我是誰?

母雞能打鳴,公雞會下蛋?

男女搭配,活活受罪

成雙成對的,未必是鴛鴦

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到底是什麼鹿?

那些名字很難認但是很好吃的魚們

江湖傳說!誰是最大的淡水魚?

鱟蟲:起什麼哄,沒見過活化石啊?

認清鰻魚再下嘴

誰能不愛海蛞蝓?

鷲龜合作,砸人沒商量

天下烏鴉一般黑嗎?

也曾夢想,拍一張彩色照片

Charter 5 環境:同一個地球上的生命要相愛

熊出沒注意——站直嘍,別趴下

天堂裡,小白熊永遠孩子氣

別把海象和海豹不當北極特色

大魚年年有,也曾特別多

蜱蟲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過年放生真的是積德嗎?

鼻孔朝天怕下雨?無辜的緬甸金絲猴

「血燕」真的存在嗎?

試閱內容

Chapter 1:愛情/不追求真愛的不是好鳥

是男是女靠競爭

@桃之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起床之後要靠打架才能決定你一天的性別?

萬一打輸了,就要做妹子,從懷胎九月到撫養下一代全權負責,這叫人家的男性尊嚴情何以堪嘛——這不是在寫奇幻故事,這是動物世界裡的真實故事。

贏的才是男人:爭奪「雄性權利」

扁形動物門渦蟲綱的各種渦蟲外表很抽象:扁平、柔軟、葉片狀。例如多腸目的Pseudobiceros hancockanus,身體左上部隨便長的一個鮮黃色突起,就應付了事地算是它的腦袋了。它們常常住在潔淨、富氮的水中,晝伏夜出。如果想移動,就貼著地面扭啊扭,飄啊飄,捕食些蠕蟲、昆蟲和甲殼類。不過千萬不要以為渦蟲的生活真的很優哉遊哉,拿P. hancockanus 先生來說吧,它的人生重頭戲——娶妻生子,可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大惡鬥」。

P. hancockanus 的交配過程是純暴力的:兩隻性成熟的渦蟲提「槍」上陣——此「槍」白色,有兩個尖尖的匕首狀突起,短兵相接,奮力搏鬥,都試圖將自己至少一柄「槍」(是的,有些渦蟲甚至有兩枚雄性生殖器)刺入對方的表皮。一旦得逞,就迅速注入精子,登上「父親」的寶座,而失敗者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充當「賢妻良母」了。

如果說渦蟲是明爭,那歐洲蝸牛科的大蝸牛(Helix pomatia, 即羅馬蝸牛,又名羅曼蝸牛,當食材時稱為:法國蝸牛)就是暗鬥了:它們交配時雙方都會受精,但進入體內的精子前途未卜,一些可以被儲藏很長時間,另一些則被消化。於是交配時,蝸牛們都會向對方射出一個鈣質的、能讓對方收縮一下的小刺(love dart),被刺中的一方往往能接受更多精子進入「精子儲藏室」,也就有更高的機會讓精子遇見卵細胞。有趣的是,雖然看上去「被刺一下也無所謂」,但是雙方都會儘量躲避被刺中。

這聽起來有點兒詭異:難道母親是誰想當(或不想當)就能當(或不當)的嗎?事實上,對上面這兩位來說,是這樣的。因為它們雌雄同體。這可是個相當聰明的法子:如果你的活動能力有限,族人又罕見,那麼雌雄同體意味著你並不需要尋找一名「異性」伴侶——你只要有個伴兒就行。這直截了當地防止了你找到自己另外那半個天使後,發現你倆的翅膀居然是同一邊兒的……

分工明確:和平繁殖後代

既然大家都是雌雄同體,那誰做雄性誰做雌性就成了個現實問題。事實上,除了渦蟲和蝸牛會爭奪「雄性權利」外,大多數雌雄同體的動物們都是和平友好地處理這個問題的。譬如蚯蚓,如果雙方的兩性發育都成熟,它們是雙方同時扮演雌雄兩個角色的。再如海兔,它們不僅既雌又雄,還大搞多人遊戲:三五個到十幾個連成一串交尾,最前面一隻充當雌體,最後面一隻充當雄體,中間的則對前面的一隻充當雄體、對後面的一隻充當雌體。

變男變女:地位決定性別

有魄力才能享有「雄性權利」的不只是渦蟲,蝦虎科的藍燈蝦虎(Elacatinus oceanops)也是如此。這是一種常被飼養的海洋觀賞魚,又叫「清潔魚」,會幫助大魚清理傷口和口腔。它們一出生是分雌雄的,甚至會組建一夫多妻的穩定家庭,雌魚們按照嚴格的等級順序(即正室、二房、三房,依此類推)排列,跟在雄魚後四處溜達。一旦雄魚死去,地位最高的「正室」就會成為魚群首領,再幾天,她就會長出雄性生殖器而變成「他」,將剩下的妻妾據為己有!

神奇的大自然有無窮的寶藏,男和女是個永恆的話題,不知道明天又會上演什麼樣的喜劇。

Chapter 2:生活/安居樂業才是好日子

好品位的素食主義狼

@紫鷸

比起世界各地的其他犬科動物,鬃狼乍看上去也許並無特別之處。可是在2011年 1 月,一隻雌性鬃狼因為不幸被車撞斷了腿骨,史無前例地成為有幸接受幹細胞治療的野生動物。隨著這位鬃狼妹妹以驚人速度康復的消息被網路大量轉載,這個看似平凡實則神奇的物種,也許應該抓住出名的機會,和預測世界盃的章魚哥一樣,在全世界廣泛搜羅粉絲。

炒作當然也是要有資本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鬃狼有哪些萌點吧。

「踩著高蹺的狐狸」

鬃狼(Chrysocyon brachyurus)生活在南美洲的稀樹高草草原,是犬科動物中身材最為高挑的。它生得一身火紅的皮毛,耳朵很大,尾巴也很大,完全是「火狐」的相貌。與狐狸不同的是它的腿長而纖細,隨時都像穿著黑色絲襪踮著腳走路,因此常被人稱作「踩著高蹺的狐狸」。「鬃狼」這個名稱來自它脖子上一列深色的鬃毛,像帥氣的駿馬那樣,這讓它的形象不至於那麼小家碧玉。鬃狼「踩高蹺」走路的方式也很特別:身體一側的前後腿不是交替著邁開,而是前腿後腿一起向前……俗稱順拐了。在BBC的紀錄片《野性南美》裡,可以看到它們靈巧跳躍著捕食的場景,這種看似滑稽的步伐,鬃狼表演起來卻又不失優雅,透著一種不可名狀的諧趣。

其實鬃狼的身世確實也有點撲朔迷離,它是一個單型屬,也就是說這個屬裡面沒有其他親戚。至於它和狐狸還是和狼更親近,現在學界沒有定論。根據2005年發表的一篇基於 6 個基因位元點的系統學研究,世界上與鬃狼血緣最近的動物是南美洲的藪(ㄙㄡˇ)犬(Speothos venaticus),其次是南美的其他犬科動物——主要是南美的狐狸,然後是包括狼和狗在內的各種與狼類似的犬科動物,最後才是歐亞大陸的各種狐狸……

愛吃水果和蔬菜

鬃狼的食譜那是相當的另類,它以吃素為主,而且還都是高級的素食,比如各種營養豐富的果實,或者飽含水分和糖分的莖和根。當然,作為犬科的一員,鬃狼還是丟不掉捕食者的本性,所以偶爾也抓些鼠類、金龜子、蜥蜴、犰狳等小動物來開開葷。

儘管如此,鬃狼的食譜中常常50%以上都是植物:旱季時主食是巴西狼果,雨季時主食是番荔枝和仙人掌。這頗似現代城市裡的一些「素食主義者」:吃素,也吃魚肉,但吃其他肉會拉肚子……還別不信,過去動物園飼養鬃狼的時候不知道它吃東西這麼有品位,全用肉食喂它,結果害人家得了膀胱結石。

鬃狼愛吃巴西狼果,而巴西狼果正是得名於鬃狼,英文裡就叫做wolf apple,它是茄科茄屬的植物Solanum lycocarpum。這是一種小樹,最高可以長到 5 公尺,花兒就如同茄子一樣的紫色,結一種金黃色的果實,看起來像番茄,吃起來像茄子。除了名字外,狼果從鬃狼那裡得到的還有更多的繁殖機會。這要從狼果、鬃狼和切葉蟻的關係說起:

切葉蟻是一種懂得「農業生產」的昆蟲,它們收割樹葉,用葉片栽培可以食用的真菌(就像人類栽培蘑菇)。而鬃狼喜歡在切葉蟻的巢穴上便便,這些便便會被切葉蟻當成「蘑菇園」的肥料搬入蟻巢內。然後,經過篩選,切葉蟻會把肥料中不需要的成分——比如狼果的種子——統一搬到蟻巢的垃圾堆上。這個過程大大增加了種子的萌發幾率,從而保證了狼果的繁殖成功率。

大自然的巧妙總是讓人驚歎!

害羞的犬科動物

也許食性真能決定性格,作為「狼族」的一員(雖然這還有爭議),鬃狼們卻少了那種「狼性」。它們不像狼那樣習慣集群,鬃狼十分害羞,遇事能回避就儘量回避——以至於對人類來說,它還相當陌生。「神秘的」、「鮮有研究的」、「缺乏資料的」是描述它們的行為時常用的短語。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也有一部分科學家給鬃狼戴上了GPS頸環,用於跟蹤它們在野外的活動,讓我們終於可以對它們的「私生活」窺視一二:鬃狼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它們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一對鬃狼會宅在它們大約 30 平方公里的領地上,主要負責睡覺。和所有犬科動物一樣,它們用尿液的氣味標記領地。和犬科動物不一樣的是,它們在夜間覓食時總是喜歡獨來獨往,甚至夫妻都不一起行動,而是儘量回避對方。害羞如此,簡直到了傲嬌的程度,這一點就和貓科動物相似了。

怎麼樣,鬃狼不只是第一種接受幹細胞治療的野生動物這麼簡單吧?不論你是素食主義者、傲嬌控、稀罕個高的、看身材先看腿的還是愛看同手同腳的,鬃狼都有秒殺你的潛質。好消息是:北京動物園就養著一隻鬃狼,被萌到的各位,快去圍觀吧。

Chapter 4:思考/我是誰?

男女搭配,活活受罪

@無窮小亮

懸疑小說作家蔡駿的《蝴蝶公墓》中有一種昂貴且詭異的「卡申夫鬼美人鳳蝶」:它左翼有個美人,右翼有個骷髏。現實中,這並不美好。長著截然不同的左右翅膀的蝴蝶往往是「雌雄嵌體」。如果套用到人類身上,你可以想像一下全身無可挑剔的美女,就左邊腮幫子上長滿了大鬍子……

昆蟲的「雌雄嵌體」或「雌雄嵌合」現象和雌雄同體完全是兩回事:雌雄同體是某些動物的正常現象,指的是卵巢與精巢並存於同一個體中;雌雄嵌體則是一種畸形現象,指某些本來應該雌雄異體的昆蟲,身體一部分形態表現為雄蟲,另一部分表現為雌蟲。雖說是個例,但雌雄嵌體在昆蟲中也是遍地開花的:單是已被人們發現了的,就有 14 目 83 科283例。

雌雄嵌體的昆蟲中,最著名的就是「陰陽蝶」了,一邊翅是雄性,一邊翅是雌性。蝴蝶的翅本身就很漂亮,加上它們雌雄翅面花紋差異很大,所以一「陰陽」起來就格外引人關注。「卡申夫鬼美人鳳蝶」的靈感大概就脫胎於此。

在昆蟲中,鱗翅目(蝶和蛾)的雌雄嵌體最為常見,其次是膜翅目(蜂和蟻)和雙翅目(蚊和蠅)。奇怪的是,在昆蟲乃至整個動物界中種類最繁多的鞘翅目(甲蟲)中雌雄嵌體的案例數反而只名列第四。

引發雌雄嵌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 5 種:部分受精、重複受精、染色體分離異常、性染色體異常缺失及常染色體(按:指性染色體以外的其他染色體)連鎖互換異常。總之,就是各種各樣的異常會造成雌雄兩性在一個個體身上混搭得五花八門……

所以,不要以為雌雄嵌體就是左右對稱地相敬如賓,事實上它完全沒這麼規矩,雌雄特徵分佈得非常隨機,就像美女長了半邊臉鬍子、猛漢長了半邊胸那麼隨機,於是昆蟲們就不得不面臨這樣的尷尬。Hotta 和Benzer 兩位科學家研究了477頭雌雄嵌合體果蠅,總結了它們到底有多少種「嵌法」。讓我們看看果蠅的情況能有多糾結吧。

現在知道了吧?正常的昆蟲看到雌雄嵌體昆蟲時,不會像我們看到人妖一樣驚豔,而是會怒斥「嚇死人啦!」但是,邪惡的人類偏偏要以科學的名義製造出這種怪物。比如他們利用某些突變誘導因子,例如控制溫度等,就可以誘發果蠅變成雌雄嵌體。很多蝶商就用類似的方法製造出「陰陽蝶」,然後做成標本出售。

要知道,雌雄嵌體昆蟲大部分是沒有「性福」的。Hotta 和Benzer 研究了208例雌雄嵌合體果蠅,發現僅有130頭有求偶行為,99 頭有試圖交尾的動作,最終只有 23 頭完成交尾。而對螞蟻而言,正常的工蟻根本就不讓雌雄嵌體的妖孽在窩裡待,會立刻把它趕出家族。孤獨的嵌體們遊蕩在宇宙間,眼看著異性就長在自己身上卻享受不到快樂,令人唏噓……

什麼?如果你覺得這種「雌雄同體」看起來也挺有趣,可以自己生殖的話……那請想想,你長了2 / 5的男性生殖器和3 / 5的女性生殖器,你自己試試看?!

誰能不愛海蛞蝓?

@linki

尚不知道海蛞蝓是什麼的同學可以欣賞一下下頁的美麗生物。

它有個極富詩意的名字叫做西班牙舞姬,很形象吧!當然了,它正式的名字比較恐怖點:血紅六鰓。這一類美麗的生物就是海蛞蝓了,名字來自英文sea slug,是多種殼已經消失或退化的腹足動物的泛稱。腹足動物即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的動物,用肚子上的肉足貼地走路的蝸牛、田螺等就屬於此類,所以海蛞蝓還是蝸牛的海中遠親呢。海蛞蝓通常指後鰓亞綱(Opisthobranchia)的物種,常見的有以海牛們為代表的裸鰓目(Nudibranchia),以及以海兔們為代表的無楯(ㄕㄨㄣˇ)目(Anspidea)。

裸鰓目:華麗一族

裸鰓目中某些種類有曼妙的舞姿和五彩斑斕的豔妝,讓人歎為觀止,堪稱海中舞娘。

其中最搶眼的大概就是上面這隻一身火紅長裙的西班牙舞姬了,這個名字來自它的英文俗名Spanish dancer。

在裸鰓目中,西班牙舞姬可是大個子,有些甚至能長到 45 公分以上。它們很挑食,只吃海綿。平時,這位舞者可以在棲息地裡隱藏得很好,受到威脅時,它們會一躍而起,利用炫目的顏色和外形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看來熱情的佛朗明哥不單是舞蹈,也是好武功啊。

還有一類舞娘,舞姿也許不如佛朗明哥,但它們精妙的服飾一定是最雍容華貴的——這就是裸鰓目海神鰓科(Glaucidae)的一些物種。

海神鰓科的Glaucilla marginata, 身材嬌小,最多只有1.2公分長。服飾上的裝飾物是它的露鰓,多達137個。而同一科的Glaucus atlanticus, 英文俗名又叫「海燕」(sea swallow),能長到 3 公分,有 84 個露鰓。它們廣佈於全球熱帶和溫帶海域。

另一類略顯低調的萌娘是裸鰓目多彩海牛科(Chromodorididae)成員。多彩海牛沒有誇張的外形或舞姿,長相比較符合「蛞蝓」這個稱呼,但「多彩海牛」這個稱呼不是隨便說說的,看看下面,它們的色彩實在可愛!

前面的安娜一身藍衣,斑馬條紋,還有黃白的蕾絲邊。而上頁同為多彩海牛科的這位,穿的就是豹紋了。因為顏色和形態的可愛,還有插畫師把它們畫成卡通人物,拿著海綿和海星在海底打掃珊瑚礁呢(其實堅硬雷海牛是把海綿作為食物的)。

有科學家發現這種海牛具有追蹤行為,它們會緊跟在前一隻同類的黏液路徑上,所以它們常成對出現。有人曾以為這種行為與交配有關,然而證據不足,現在其機制還是未知。

萌就賣到這裡。讓我們來看看更多裸鰓目種類。

條凸卷足海牛是種大型的裸鰓類,有時可以長到 12 公分以上。它們的色彩十分豐富,主要是黑色、綠色和橙色。當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們頭上的嗅角了,它們真是名副其實的「海牛」,還是布絨玩具版的。嗅角是類似蝸牛的觸角一樣的器官,也就是前面各位萌娘頭上立起來的「耳朵」。

還有俗稱「火焰海麒麟」的Bornella Anguilla, 長相比海牛更加霸氣。它們能長到 8 公分,具有獨特的「馬賽克」外貌。它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露鰓收起來,然後像海鰻一樣遊開。裸鰓目並非都有華麗的色彩,也有很稀少的無色物種。它通體透明,枝狀消化器官在觸手般的露鰓裡清晰可見。遇到危險時這些露鰓還會脫落。這也是一種很挑食的動物,只吃珊瑚。

無楯目:比較低調

前面的《是男是女靠競爭》一文介紹了無楯目的海兔們雌雄同體,排成一列解決交配問題的盛況……其實裸鰓類和海兔一樣,都是雌雄同體,而且長相也有相似之處。無楯目與裸鰓目最大的區別在於,裸鰓類具有色彩斑斕、指狀的露鰓(cerata, 或稱皮膚鰓),而海兔具有很小的內殼和嗅角。從食性上,裸鰓類常吃的是海葵、海綿、珊瑚等,而海兔主要以海藻為食。

有一種海兔,還為科學作出過巨大貢獻。分佈在加利福尼亞沿海的加州海兔可以長得很大,最大可以達到 75 公分長——伸展開的時候,大部分成體是這個體長的一半以下。加州海兔的主食是紅藻,其體色也因此呈紅色或粉色。它們是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絕好材料,為埃里克‧坎德爾(Eric Richard Kandel)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立下汗馬功勞。

最後,如果你有機會下海潛水看到它們的話,還有一個小提示:與海兔屬(Aplysia)不盡相同的是,管海兔屬(Syphonota)擁有綠白相間的體色和複雜的花紋,更重要的是嗅角的位置更為靠後。

看完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們,我們不得不感歎,海蛞蝓們真是一類神奇的存在。但願近海的生境不要再被破壞了,不然以後還真難以見到它們華麗的身影呢。

Chapter 5:環境/同一個地球上的生命要相愛

大魚年年有,也曾特別多

@瘦駝

在人類捕撈等選擇壓力很小的情況下,許多魚類可以長到很大的個頭。不過,新聞裡人們對「稀奇」的追求,會使那些大魚們真正稀奇起來。

2011年 5 月 23 日,新華網報導,浙江紹興某酒店出現一條長約2.2公尺、重約265公斤的巨型石斑魚 [ 鱸形目(Perciformes)鮨(ㄑㄧˊ)科(Serranidae)石斑魚屬(Epinephelus)]。據廚師介紹,如此大的石斑魚能供800人食用。據悉,巨型石斑魚是從福建福州漁民處購得。

如果以「石斑魚」為關鍵字去搜索新聞,你會發現,巨型石斑魚並不是特別稀奇,隨手摘兩個比較近的例子:

2011年 5 月 5 日「浙江線上」:巨型石斑魚現身浙江嵊州市中心廣場,引來不少市民的圍觀。魚體長達2.2公尺左右,重達631斤。

2009年 1 月 15 日(《南方都市報》):珠海夏灣中學附近一火鍋店門口擺放了一條巨大的石斑魚,吸引過往市民駐足觀看。據該店老闆介紹,石斑魚是其從南澳漁民手中花 6 萬元購得的,重達618斤,長2.05公尺。

事實是,在人類捕撈等選擇壓力很小的情況下,許多魚類可以長到很大的個頭。不過,新聞裡人們對「稀奇」的追求,會使那些大魚們真正稀奇起來。

鯉魚能長多大?

其實,就連經常被擺上尋常百姓家的餐桌的鯉科魚類,也是大塊頭輩出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和鯉魚都是鯉科的成員,上面這幾位都有體長超過 1 公尺、體重超過 50 公斤的記錄。它們的一個東南亞親戚,叫做巨暹羅鯉(Catlocarpio siamensis)的則能長到 3 公尺長,體重超過300公斤。這種大傢伙目前已經十分稀有,但是每年還是有幾個幸運的漁民能中大獎,2007年 7 月 17 日,英國《每日郵報》就報導過一個泰國漁民釣上來一條重116公斤的鯉魚。

壽命越長,魚體越大

人們對生長的認識,多來自於我們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生長是階段性的,在性成熟之前保持高速的增長,到性成熟時體長、體重達到高峰,此後不再生長。而魚類則不同,很多種類在性成熟之後仍然以穩定的速度生長,如果餌料充足,直至死亡,生長仍在繼續。因此,魚類學家可以根據魚類的體長體重來分辨它們的年齡,對同一種魚,越大,一般意味著越老。以青魚為例,在我國長江水域,1 公尺左右的青魚大概有 6 歲。另外一種判別魚類年齡的方法更為準確一些,這就是年輪法,魚類的鱗片、脊椎骨、鰭條和耳石上都有明顯的年輪。

給魚數數年輪,往往讓人大跌眼鏡。1997年,美國阿拉斯加州魚類與野生動物部(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對在該州捕獲的黃眼石斑魚(Sebastes ruberrimus)進行了年齡調查,發現到達美國人餐桌上的黃眼石斑魚中,有16%超過 50 歲,甚至許多百歲老魚也成了盤中餐。想想我們嘴裡嚼的,竟然是些遭遇過納粹潛艇,甚至追隨過鐵達尼號的老資格,這未免讓人有點兒負罪感。

最大的一種魚

傳統的衰老生物學認為,動物性成熟越晚,它的壽命就越長,因為作為生物個體,其使命在完成傳宗接代之後,就可以說完成了。這個說法也獲得了實驗證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羅絲(Michael Rose)選擇那些性成熟更晚的果蠅互相雜交,最終獲得了比正常果蠅壽命長兩倍的晚熟個體。同樣的,這個理論也有魚類支持者,作為現存最大的魚類,鯨鯊(Rhincodon typus),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30 年,這種身長超過 14 公尺、體重 15 噸的大傢伙,一枚卵就有 36 公分的直徑。而鯨鯊的壽命,目前尚不為人知,保守估計能達到100~150歲。

2007年,福建漁民就捕獲過一頭體長8.5公尺、體重8.5噸的雌性鯨鯊。2005年鯨鯊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II,我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受該公約附錄 II 保護的物種也就是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然而這條鯨鯊仍然被賣了85,000元,並且上了當地的晚報,過去幾年中,也不時有鯨鯊在街上被公開屠宰的消息。

在人類出現前,可能許多魚類從未遇到過如此強大的捕食者。也許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海洋和湖泊中生活著巨大魚類的史前世界。在人類活動的壓力下,不能壽終正寢的魚越來越多,我們卻因此對越來越罕見的巨大的魚越來越驚歎。看來,說不定將來人們會以為一些魚類的體型天然很小,全然不知它們曾經的龐大,這還真是有點諷刺。

商品簡介

來吧!把離開叢林太久的人都帶回去!

狂熱的自然控們,為你帶來最幽默又真實的動物科學秘辛!

長期以來,公眾對動物的了解有限而又有很多誤解。這本《離開叢林太多年》中風趣的文字配以多幅栩栩如生的手繪插圖,從物種演化、動物分類、動物行為等諸多方面,以生動的案例和科學的角度詮釋動物真實而又豐富多彩的生活,用通俗的語言拉近了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野生動物攝影師,「野性中國」工作室創始人 奚志農

生物課本給我們一座人造的、規則化的叢林。

一個問題不觀察三年絕不出山的自然控們,

卻要告訴我們一個野蠻多變、千奇百怪,

直到最後都令人目不轉睛的紛雜世界:一座活生生的叢林!

.老虎會吃草,熊貓會吃肉,吃素的狼會害羞?!

.誰說大雁必雙飛,鴛鴦至死不渝?

.喜羊羊與灰太狼叢林生活的真實樣貌是……

.替聖誕老人拉雪橇的是哪家麋鹿

.雄鳥結婚前的三選一考題:婚房、唱歌、送對禮

.求偶前打架,輸的要變性?!

即使離開叢林的時間已經久遠到不復記憶,只要心懷對自然絢爛永無止盡的好奇,都歡迎你加入自然控的動物科學教室,找回對萬物多元之美的愛與驚奇!

【本書特點】

破解迷思:澄清俚語、文學、刻板印象中,常有的錯誤觀念。

故事中的動物科學:從電影、卡通中有名的動物角色的,探究動物真實生態。

與人類的生活類比:以動物生態與人類生活的對比,原來我們也曾這樣活著!

特別案例:吃素的狼;誰是最大的淡水魚……

作者簡介

果殼網 Guokr.com

果殼網是中國泛科技的社群網站,2010年成立,致力於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科學普及類內容。網站寫手囊擴各領域科學的專業工作者,並由專業編輯統籌發佈各種考究過的科學新知。

果殼網試圖喚起大眾對科技的興趣:不是冷冰冰的知識,而是對身邊的生活進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讀和創造。他們不只用科學去破解網路上的各種流言,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電影、動植物、科技產品──更在活生生的科學知識的探究下,變得異常地驚奇、有趣。

《離開叢林太多年:自然控的動物科學教室》是繼《有一天會成真!科學松鼠的電影科技教室》後,果殼網相關人士在台灣出版的第二本作品,收錄了果殼網自然控主題站中專業的動植物、生態學學者,和身邊普通的「博物學家」的文章與洞見。

這群因為對大自然的愛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以博物之名,將帶領讀者感受、發現、享受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還有那燦爛星河帶來的無盡喜悅。

果殼網:http://www.guokr.com/

作者自序

出版序

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作為一個科學傳播工作者,我給朋友們帶去的驚詫或許並非那些顛覆常識的知識,或者出人意料的細節,而是我的中文系專業出身。「文科生為什麼要來搞『科普』」,這是我最常被問及的問題。

這個問題想久了,不免就總會繞到「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上去。這話是孔子曾經說過的,當然是好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從什麼文本中都能抓取到有用的東西,讀《詩經》碰到雎鳩、蝤蠐、白茅、飛蓬之類的名物,自然免不了多看兩眼,暗暗記下來,更不用說《駧》(按:音ㄉㄨㄥˋ)裡面十來種馬的名目了。

自然世界是一本遠比《詩經》大得多的書。好奇心同樣驅使人探求每一種草木鳥獸與其他種類的不同,探求牠們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各自恰當的位置。作為一個好奇心過剩的人,或者說「知識收集癖者」,我也不會放過這麼有趣的工作。2006年年底,七國科學家參與的「長江淡水豚類調查」基本確認白鱀(按:音ㄐㄧˋ)豚功能性滅絕。在隨後的報導過程中,我才第一次接觸到「亞目」、「總科」這樣的分類單元,才知道白鱀豚和江豚是相去甚遠的兩個物種。或許這就是新思路的開端,當時我正好又有大把的空閒時間,便全數投進了動物分類這個領域。後來又因為工作的關係開始密集接觸瘦駝、劉夙、邢立達、外星兔這些專業人士——在這本書裡,在果殼網,都能讀到他們的文章。

從動物分類向前推進,我笨拙地踏進了博物的廣闊領域。接下來,又以此為起點嘗試著瞭解進化論和分子生物學,進而擴展到更多的領域。作為一個「知識收集癖」愛好者,我不會放過博物學的任何一個分支。雖然每一種都只是淺嘗輒止,但已經足夠讓我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了。

至少以個人經驗而言,對自然鳥獸知識的瞭解和探究,是一種將普通人帶入科學領域的有效方法。

說到自然鳥獸的知識,當然免不了讓人想起「博物學」和「博物學家」。很多很多年前,在古代中國的士人中,也有一群「博物學家」;實際上,「博物學」這個詞本身就來自晉人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一書。在他們的著作中,時常能見到思維奔放、不拘小節,乃至附會杜撰出來的內容。我曾經寫過一本《想像中的動物》,書中對此進行了戲仿。比如對老虎血液一種奇特功效的描繪:

《抱朴子》提到了虎血的奇妙用處。在每年三月三日這一天,取白色老虎的皮毛、草鞋的鞋帶、浮萍碾成粉末,用新鮮的虎血調和成丸。然後將這個丸子當成種子,種入地下,隔年就可以有收穫。虎血種子每年生長出來的東西都不一樣。讓它連長七年,陸續收集這七種不同的種子,磨成細粉後用蛋液調和,敷在鼻子上,乾後撕下,有去黑頭的效果。

對稱性、數字崇拜、儀式感、混亂列舉、語焉不詳的口氣,以及東方情調的臆想,調和成一種迷人的、抒情性的生活場景——雖然這樣的經驗與近現代意義上的博物學判若雲泥,但它們之間依然可以抽取出某些相似的東西:對於日常生活來說,它們往往是無直接用處的,足以被視為「屠龍技」;它們同樣輕快,節奏鮮明,適於充作談資;當它們作為一種知識存在的時候,又都具有陳列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炫耀。

2011 年夏天,法國紀錄片《海洋》在國內公映。我感慨說看這個片子得配上「自然控」的「人肉評論音軌」,詳細解說片中各種瑰麗生物和百態行為。但很快引來網友的反駁:「沒必要,片子的目的是要人們珍惜保護好大海,書呆子氣的解讀只會削弱這個主旨的傳播。」

確實,自然本身的絢爛細節已足夠叫人驚喜,叫人擊節讚歎了。但若想要理解自然之美,進而保護好這些美,那麼光靠驚喜和愛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釐清每個物種在生命序列中的位置,它們的習性與要求;需要從技術細節入手,理解這個紛繁蕪雜的世界。

自然不是抒情性的。自然是生生不息的分裂,是細節與真相的堆積,是許多人無法直視的「血腥爪牙」。

自然的門虛掩著,你可以一邊等待,一邊欣賞巨大門環上的奇異紋理;你也可以推開門,走進去,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

徐來

果殼網主編

名人推薦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PanSci泛科學主編 陸子鈞

野生動物攝影師 奚志農

動物學博士 張勁碩

離開叢林太多年:自然控的動物科學教室
鳥與獸的通俗生活
作者:果殼網 Guokr.com
出版社:華滋出版
出版日期:2015-05-22
ISBN:9789865767662
定價:380元
特價:88折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