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個習慣(最新修訂版):從成功到卓越
cover
目錄

第一章  痛苦

第二章  問題

第三章  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 找到自己的心聲

第四章  重新找到天賦

第五章  表達你的心聲

第二部分 激勵他人尋找內在的聲音

第六章  真正的領導力

2-1  掌握關鍵──以身作則和探索方向

第七章  發揮影響力:扮演尾舵的角色

第八章  成為表率

第九章  贏得信任

第十章  融合心聲:尋求第三種解決方法

第十一章  同心協力:探求共同願景、價值觀和策略

2-2  執行──整合體系和充分授權

第十二章 執行的準則:調整目標和系統以獲得成效

第十三章 充分授權:釋放熱情與天賦

2-3 智慧時代

第十四章 有效執行第八個習慣

第十五章 利用心聲為他人服務

二十個常見問題

附錄一 開發四種智能──有效的行動指導

附錄二 領導理論綜覽

附錄三 領導與管理的代理表論述

試閱內容

第八章 成為表率

做為領導者,最重要的一個特質當然是要正直誠實。如果缺乏這一點,不論是在工作團隊、足球場、軍隊還是在辦公室裡,你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

不久前我受邀擔任某家銀行的諮詢顧問,這家銀行職員的士氣有些問題。銀行總裁很年輕,感嘆的對我說:「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他十分聰明,具有超凡的個人魅力。他是從底層做起,一級一級升上來的,可是到了這個位置他才發現整個組織正在衰退,生產力和利潤都在下降。他抱怨這一切都是員工造成的:「不管我規劃了什麼激勵措施,他們全都是老樣子,擺脫不了陰沉悲觀的態度。」

他說得很對。這整個大環境中充滿了懷疑、猜忌和缺乏信任的陰霾。在兩個月中,我舉辦了工作研討會,但是於事無補。我也被難倒了。

這裡的職員最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有誰會相信這裡發生的事情?」但是沒有人能夠告訴我這種不信任的源頭是什麼。

後來,我進行了一些很隨意的私下交談,逐漸了解到問題的真相。原來總裁雖然已婚,但是正與他的一位下屬有親密的交往。銀行裡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很顯然,整個公司表現不佳全都是由於總裁的個人行為造成的。但是這個人造成的最大危害就是對他自己的傷害,他只考慮到自己的滿足而將長期的後果拋諸腦後。不僅如此,他還傷害了妻子對他神聖的信任。總而言之,他的失敗是因為人品上的原因。

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信任是一切的基礎;同樣,在組織機構中,信任就是黏合劑,它就像水泥一樣將磚石黏合在一起。同時我還從這件事情中認識到,信任是人和組織可信度的產物。信任有三個來源:個人信任、組織信任以及某個人自覺的選擇將信任給予另一個人──這樣我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從而增加我的個人價值。信任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換言之,信任可以在人群中共用和互換。這是一般人可以成為上司的領導者的根本原因,他們給予人信任,自己也就得到了別人的信任。做為動詞,信任來自接受信任的人潛在的可信度,也來自給予信任的人明確的信任態度。領導的第四項任務「充分授權」就是要將信任變成一個動詞。

我們調查了五萬四千人,詢問他們認為做為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一個特質是什麼,他們認為排名第一的就是正直誠實。

今天在很多場合,再談論人品問題似乎是很不合時宜的事情,這已經和某些話題或者個人的信仰一樣成了一個敏感問題,甚至有些人懷疑一些內在的價值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畢竟,上面提到的那位銀行總裁雖然有不軌的行為,但是表面上看來,他難道不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典範嗎?

這個問題顯示了當代生活所面臨的一個困境,所以很多人開始相信成功的要素就是才華、活力和個性。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在遠比表面更為重要。

在為《與成功有約》的寫作做準備時,我曾經有系統的研究了美國建國以來所有關於領導藝術和成功的著作。我發現在最初的一百五十年裡,人們關注的重點幾乎全都是人品和原則的重要性。但是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關注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個性、技巧和技術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個性倫理。

這種趨勢目前還在持續,但是當人們經歷了缺乏價值觀的組織文化之後已經開始反省,我能夠感覺得到一股反潮流正在出現。愈來愈多的組織機構認識到誠信、人品以及在企業文化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愈來愈多人認識到了解自己靈魂深處的必要性,以及他們在面對的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後才能夠明確的想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那位與下屬有染的銀行總裁後來怎麼樣了?我坦白的告訴他我所知道的一切,以及這種行為對其下屬的影響,他苦惱的說:「可是我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解決這個問題。」

「你們結束了嗎?」我問他。

他目光堅定的望著我說:「是的,完全結束了。」

「那麼就從向你的妻子坦白開始吧。」我這樣建議他。

他告訴了他的妻子,妻子原諒了他。然後他召集全體員工開會,指出他們士氣低落的問題,然後他說:「我已經找到問題的根源,那就是我,所以我現在請求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

雖然花了一段時間進行調整,幸好最後銀行員工的士氣提高了,公司又有了開放、樂觀和信任的氣氛。不過整個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這位管理者本人,因為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品。

個人可信度

在任何存在持久信任的地方,你都可以找得到可信度。永遠如此,這是一個規律。信任來自可信度,而可信度則是從人品和能力中產生的。當你注重發展自己的品格和能力,你的智慧和判斷力必然會隨之提高;而智慧和判斷力是所有持久偉大成就和信任的基礎。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個人品格的三個方面:正直誠實、成熟穩重以及富足心態。

正直誠實意指堅持原則和自然法則,因為這些最終都將控制我們行為所產生的後果。誠實是講真話的原則,正直是要信守對自己以及對他人所做的承諾。

成熟穩重指的是一個人能夠戰勝自我,勇敢作為,同時又善良仁慈。換言之,這樣的人能夠在處理棘手問題的時候還保持強烈的同情心。而勇氣和仁慈結合起來,既是正直誠實的泉源,又是正直誠實的結果。

富足心態指的是不把生活看成一場只有一個勝利者的競爭,而是把生活當做不斷進步的機會和財富泉源。你不會總是和其他人相比,而是真心的為別人的成功感到高興。心靈貧乏的人對自己的定位總是建立在與別人比較的基礎上,別人的成功會對這種人形成威脅。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個人可信度的能力層面。

技巧能力是指了解完成某項特定任務所需要的技術和知識。

抽象思維能力是指有高瞻遠矚的能力、觀照全局的能力,能夠進行策略性、系統性思維,而不僅僅是有能力進行戰術方面的思維。

相互依賴的能力指的是能夠認識到世界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這一點在組織機構和互補型團隊中表現得尤其突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贏得並且保持客戶、合作夥伴、供應商以及所有相關者的忠誠。

當然,人品和能力都是必須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魚與熊掌兼得。史瓦茨柯夫將軍(General H.Norman Schwarzkopf)關於這一點是這樣說的:

我在軍隊裡見過很多領導者,他們全都很有能力,但是沒有好的人品。只要在部隊裡有一點成績,就想要獎勵,想要升遷,想要獎章,想要不惜一切踩著別人往上爬。同樣的,我也見過很多人品很好,但是沒有什麼能力的人,他們不願意比別人付出更多,而這正是做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做的事情。要想在二十一世紀成為領導者……你就需要做到既有能力,又有人品。

如果你之前還沒有意識到人品的重要,現在你就應該知道了。當你的生活一團糟時,如果你總的來說不怎麼值得信賴,那麼你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所以,在改善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之前,你應該先改變一下你自己。

以身作則就是要養成七個習慣

《與成功有約》的中心原則能夠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平衡、完整而且有影響力的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創建一個互補型的團隊。這些都是關於個人品格方面的原則。在本書中沒有足夠的篇幅探討這七個習慣,下面只是一個簡短的介紹。

習慣一:主動積極

主動積極指的不僅僅是要採取主動行為,還包括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建立在原則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情緒和條件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人是變化的催化劑,他們主動選擇不做受害者,不起反作用,也不埋怨其他人。

習慣二:以終為始

不論是個人、家庭、團隊還是組織機構,當他們開始對任何或大或小、與個人或與他人有關的計畫勾勒願景時,就已經開始在塑造自己的未來了。他們不會沒有清楚目標的一天過一天,他們認同對自己來說至關重要的原則、關係和目標,並且會始終堅持。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指的是按照重要順序排列自己的任務,並且始終堅持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去做。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你的生活重點和行為動力應該是依據那些你最重視的原則,而不應該是看似最緊迫的任務和壓力。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尋求的是所有互動關係中的互惠和相互尊重。這種思維的基礎是充足的機會,而不是匱乏和對抗性競爭。這種思維方式與自私自利型(我贏你輸)和殉道型(我輸你贏)的方式都不一樣,因為它思考的中心是「我們」,而不僅僅是「我」。

習慣五:知彼解己

當我們傾聽並且試圖去理解他人而不是想要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進行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開始建立一種關係了。這樣做就能夠更加自然也更加容易得到公開發言的機會和被他人理解的機會。去了解別人需要經過深思熟慮,而想要讓別人了解你則需要勇氣。能否獲得高效能就在於是否能夠平衡或者調和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第三種選擇方案,既不是你的方案,也不是我的,而是獨具特色、比任一方的方案都要好的第三種選擇。只有在尊重、重視甚至頌揚雙方差異的基礎上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它的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抓住機會、平衡差異。這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合作方式,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十一、等於一百一十一,甚至更多。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指的是要一直在四個基本的生活領域內不斷提升自己,這四個方面是身體、心智、情感和心靈。這個習慣能夠增加我們的能力,從而更順利的完成前面提到的獲得高效能的其他六個習慣。

七個習慣包含的原則

先認真研究一下這些原則。正像我在前面提到過的那樣,你會注意到三個特點:第一,這些原則都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說它們是超越文化局限的,包含在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和哲學中。第二,這些原則都是永恆的,它們不會改變。第三,這些原則都是毋須證明的真理。怎樣才能證明這一點呢?如同前述,我們曾經想要提出反論,但是根本就無法駁倒它們。因為就七個習慣所包含的那些原則而言,責任感、主動性、目標、正直誠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創造性的合作、持續性的提高與重塑,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是誰也無法質疑的。這七個習慣就定義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它們能夠為你提供可信度、道德權威和技術基礎,讓你在組織機構、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裡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它們也是位居領導四項職責之首的「以身作則」的核心。領導的四項職責就是你應該怎樣去做才能夠激勵他人發現內在的聲音。

有很多組織機構都對員工進行培訓,培養他們形成這七個習慣。受過培訓的人員都發現,如果他們能夠得到組織在結構和制度上的支援,這七個習慣在實際工作中很有用處。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低信任度的文化氛圍、不協調的結構和系統,都無法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支援,這使得很多人都認為這七個習慣無效。實際上,人們正是透過這種方式學習這七個習慣的,因為它們並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練習,而是實踐練習。只有當人們實踐這七個習慣的時候,才能夠真正認識並掌握它們。只在理論上掌握它們但是沒有實踐,也就等於沒有真正掌握它們。如果有了領導四項職責做?大前提,這七個習慣就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體現,它們不僅能夠成為有效培訓計畫的主要內容,而且還會上升到具有策略性意義的高度。領導者的四項職責能讓這七個習慣成為主流。

七個習慣的模式

這七個習慣不僅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原則,還包含了不同的思維方式。

當我們更深入的思考習慣一、二和三所代表的「許諾並信守承諾」,就能夠理解伴隨著每一個習慣的思維模式。習慣一「主動積極」表現的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思維模式,而不是讓遺傳、心理以及環境這些外在因素做決定;它所傳達的是「我能夠而且願意自己做出承諾」這樣的訊息。這是選擇的能力。習慣二「以終為始」所包含的思維模式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經歷精神和物質雙重的創造過程,它聚焦的重點是承諾的內容,「我能夠同時兼顧我想要做出承諾的內容,以及我想要通過承諾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是聚焦的能力。習慣三「要事第一」是關於優先順序、行動和執行的思維模式,「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兌現承諾。」

習慣四、五和六分別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和「統合綜效」,這是與他人互動的時候所擁有的一種「富足心態」的思維方式──充分的尊重和相互理解以及尊重差異。這同樣也是互補團隊的核心內容。

習慣七「不斷更新」是關於朝著全人目標不斷努力的思維方式,包括接受教育、學習和再教育再學習。所以本書通篇使用的迴圈思維模式,都是用箭頭表示一個沒有完全封閉的圓圈、一個循環上升的螺旋形,表示在每一個方面都能夠不斷的提升。

以身作則的工具:個人計畫系統

因為以身作則對於其他三個領導職責而言是首要任務,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到生活的中心。你一定要了解: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你對將來有什麼樣的願景?

個人計畫系統是完成首項任務的有力幫助。你可以這樣訓練自己,先把腦子裡想到的東西寫出來,可以記在專門做計畫用的本子上,也可以使用先進的電子設備。把你能夠想得到的所有重要事項都記錄下來,然後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製成你個人的計畫系統。根據這個系統,你就可以有效的平衡組織和紀律的要求以及你自發行為的要求了。換言之,這樣你就可以聚焦於重點並且開始實際執行。

形成文字甚至比有願景更為重要,因為它能夠把意識和潛意識中的思緒明白的表達出來。形成文字的活動涉及神經系統的運動,會使原有的想法在大腦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想檢驗一下這是不是真的,你可以在前一天上床睡覺前寫出你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最想做的事情,然後在腦子裡想一件第二天早晨最想做的事情。多數情況下,第二天早上一睜開眼睛,你首先想到的就是寫下來的那件事情。

建立並且維持個人的計畫系統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你所選定的方法應該能夠有效的讓你集中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在優先排序居於前位的事情。有些方法對某些人來說很有效,但是另外一些人會認為這樣做很乏味。有效的計畫和組織工具應該符合下面三個標準:與你的生活或生活方式一致;應該是機動靈活但使用起來十分方便的;應該是專門為你量身訂做,符合你的個人需要。

商品簡介

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

擁有第8個習慣,讓你──

傾聽內在的聲音,發揮獨有的天賦,

找到自己在這世界上最好的位置!

執行第8個習慣,讓領導者──

發揮無比影響力,凝聚團隊向心力,

帶領組織邁向卓越之境!

員工對工作總是不滿,管理者對如何帶領組織向上提升總是一籌莫展,個人、家庭、組織,都在這個轉變快速的時代中坐困愁城,無法突破。成功學大師柯維繼《與成功有約》的七個習慣後,針對所有人的苦惱提出根本解決之道:「第八個習慣」!

「第八個習慣」即是發現內在的聲音,找到自身的熱情與價值;個人實踐第八個習慣,即能發揮與生俱來的天賦,領導者實踐第八個習慣,即能帶領組織邁向卓越。

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本書的訴求直接簡單卻富深意,能引導他們找尋心中的熱情;對領導者而言,本書提出許多具體的領導方法,兼具心理和技術層面,具體實用。

作者簡介

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Covey

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他是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建人,也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聯合主席,曾協助眾多企業、教育單位與政府機關訓練領導人才。柯維博士曾被《時代》(Time)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成功學、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等領域素負盛名。

柯維博士著作豐富,《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更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其他著作尚包括:《與領導力有約》(Principle-Centered Leadership)、《與時間有約》(First Things First)、《與幸福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與青春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與生活有約》(Living the 7 Habits)、《與影響力有約》(The Power Principle)(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殷文

先後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和中國新聞學院國際新聞專業,現在新華社擔任專職翻譯工作,並在還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譯作。

名人導讀

葉微微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台灣總代理卓睿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了解需求,創造價值

《第8個習慣》是柯維博士(Dr. Stephen Covey)接續全球知名著作《與成功有約》後的最新作品。我以柯維博士領導力課程台灣總代理,以及七個習慣實踐者的身分撰寫導讀,希望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角度,幫助讀者更進一步了解柯維的思想。

《第8個習慣》是《與成功有約》一書的延伸,因此筆者先將實踐七個習慣對個人影響最深的幾個方面整理如下,一方面爲《與成功有約》做一個經驗總結,同時導引讀者進入《第8個習慣》:

一、「自然法則」影響決策品質

「自然法則」的定義是「掌管人類行爲因果關係的準則」。如果每個人在做決策的時候都能覺知自己的抉擇,最終都需要面對自然法則的檢視,那麽決策的過程就較能兼顧人性及長遠性,最直接的影響是提升了個人的決策品質。

二、「人際關係儲蓄」是「個人品牌信譽」的最佳見證

「人際關係儲蓄」的定義是「以收到存款的人認爲是存款才是存款」。若能理解人際關係存款的深層內涵,人際關係的厚實便不僅是交幾個知己朋友,而是「個人信譽品質」的最根本來源及見證。

三、「高效能的七個習慣」來自系統化的實踐

「高效能」的定義是在「正確的方向下,用最少的資源,得到最佳的結果」。能否建立高效能的習慣,關鍵在於「系統化的運用及實踐」。高效能的七個習慣圍繞著觀(See)→爲(Do)→得(Get)系統運行,所以有效。

四、「角色平衡與滿意」是經營品質的結果

大多數的人,都希望能透過七個習慣兼顧工作與家庭角色。而達到「角色平衡與滿意」的竅門,是專注於「掌握關鍵」的「品質經營」,而不是相對時間的投入。

我個人實踐高效能七習慣的總結是,「品質」是成功之母,而雖然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但不需要用「慘痛的後遺症或代價」換來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性最深層的渴望是被了解與欣賞

柯維博士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培養大師,他的分享或教導都是由了解或認識人性的根本需求角度出發,與中國人的哲理「導人必因其性」是完全相通的。

《第8個習慣》由第一章的痛苦、問題、解決方案開始進入此書的閱讀,他在第一章痛苦中提醒大家:「今天,個人和組織的高效能,已經不再是可以討價還價的選擇,它是進入遊戲場的入場券。想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生存、成長創新、業績出色,需要奠基於效能,甚至超越效能。而這新時代的要求和人們內心的聲音,就是卓越──是成就感、熱情執行以及重要貢獻」。

這與他一貫主張的「人性最深層的渴望是被了解與欣賞」是契合的。因此,他認爲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領導人,都需要傾聽自己及夥伴們內心的聲音,藉由了解每個人內心的聲音及人類獨特且重要的天賦才能(人們的天賦和長處)、熱情(激勵你的事情)、需求和良知(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它讓你分清對錯並敦促你行動)。透過善用、激發與欣賞這股內心的需求及力量,來對所處的環境、企業或政府,産生正面的影響力及創造最大的價值。

柯維博士提醒各領域的領導者:「當良知指導著願景、自律和熱情的時候,領導是持久的,能把世界改變得更加美好。如果良知無法指導願景、自律和熱情,領導不會持久,這種領導建立的制度也不會持久。換句話說,沒有道德權威的權威必將失敗。」

《第8個習慣》的內涵

柯維博士將本書劃分為幾個重要的單元,方便讀者閱讀:

第一章到第三章:書上提及這個時代最卓越的管理思想家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話:「幾百年後,歷史學家從較長遠的觀點來看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件不會是技術的發展,不是網際網路,也不是電子商務,而是遭遇前所未有的變化。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且是愈來愈多的人可以做出選擇。這是第一次,人們不得不自我管理。然而,社會完全沒有做好準備。」要理解時代的核心問題,以及杜拉克預言性的判斷,我們必須回顧人類文明發展的五個階段——從狩獵採集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知識時代,到正在浮現的智慧時代。透過這五個階段的發展,讓讀者理解目前可能有的痛苦、困惑或問題是趨勢下或時代演進的産物,也可以說是全球共通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的認知及齊心齊力來解決。

第四章到第五章:找到自己的聲音。運用書中提示的方法,了解自己的想法、觀點及需要,重新發現自已的天賦,並進而找到最佳的方法表達自己的心聲。

第六章:激勵他人找到心聲。透過提供自我發現的方法幫助周遭的人也能找到他們自己的想法、觀點及需要,同時推化此需要成爲行動的動力.培養真正的領導力。

第七章到十三章:掌握關鍵及執行。與讀者分享真正領導人的角色定位、運用高效能七個習慣經營全方位成功的具體方法及工具。

最後是智慧時代及二十個常見的問題:一方面提醒讀者,這個時代人性最大的滿足感或成就感是來自善用心聲爲他人服務,同時提供常見問題的解答,讓讀者做爲找尋解決方案的思考或參考。

依循自然法則找到正確的解決對策

柯維博士總是在人們迷失在時代洪流的關鍵時刻,非常針對性的提出能長久運行的解決對策。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總是一再建議我們回歸到自然法則找尋根本解決之道。這樣的解決方案,通常是打破一般的傳統思維.讓讀者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完全不同於坊間各式各樣藉技巧或心術來解決表象問題的方法。

承如書上提及賈德納(John Gardner)曾經說過的話:「大多數有問題的組織是因為滋生出一種功能性盲目,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它們的癥結並不在於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根本就看不見問題。」

第八個習慣提供了一種思維模式和技術模式,你可以憑藉它們不斷探尋員工的潛能。它是一種領導藝術,可以清楚的讓員工知道他們的價值和潛力,從而使他們也可以在自己身上逐漸看到。

總之,如果你已經具備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學習及實踐這第八個習慣,對你而言,不僅是件容易的事,且能將自己快速的建設成人人敬重或能全面發揮正面影響力的領導人。

名人推薦

◎ 奧美整合行銷董事長 白崇亮

「發現內在的聲音」,這是另一個自我成長的重要功課,幫助個人和組織,重拾工作熱情,發揮無窮潛力。本書揭露的深度觀點,相信將會帶給讀者新的學習和體驗。

◎ 統一企業總裁 林蒼生

我相信,只要願意,我們都能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它能燃起生命熱情,指引正確方向,幫助個人、領導者與組織邁向卓越。這就是第八個習慣最可貴的價值。 

◎ 華碩電腦董事長 施崇棠

已經有太多領導學著作告訴我們組織制度和領導技巧的重要性。但柯維卻回到根本,從人的角度出發,強調個人心聲的重要,彰顯熱情、品德與良知的價值。

◎ 王品餐飲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潛力是無法累積的,只有不斷的磨練,才能不停的發揮。擁有第8個習慣,就是召喚你的潛力,讓它有得到磨練與發揮的機會。

◎CNN節目主持人 賴利.金(Larry King)

柯維的新作《第8個習慣》再次令我們拍案叫絕。做為世界上最傑出的領導學專家,柯維在其暢銷書《與成功有約》的基礎上發展起另一種模式。遵循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對生活更充滿熱情,開創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並留下比我們的生命更為長久卓越的遺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榮譽退休教練 伍頓(John R.Wooden)

《第8個習慣》是一部值得稱讚的新作,它提供了一把打開一件奇妙禮物的鑰匙,這件禮物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的卓越。這本書也達到了柯維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所提出的相同的標準。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總裁 帕雷特(William G.Parrett)

柯維繼續令人震驚。在這本書的引導之下,讀者朝著認識自己以及他人潛在的卓越潛能再邁出了一大步。他的「第8個習慣」實際上是一個永恆的領導原則──一種對個人的尊重,一個在這個愈來愈把人視為一種生產手段的世界上的基本真理。市場趨向全球化,似乎以無限的網路相連著;在這種環境下,柯維揭示了我們每天接觸的無數的人所具備的獨特卓越潛能,並為之喝彩。做為將近一百五十個國家中十二萬名菁英員工的領導人,我對這位學者如此慷慨的讓我們分享他關於領導藝術的觀點和架構表示讚賞。

◎《執行力》、《CEO要告訴你的事》作者 夏蘭(Ram Charan)

像往常一樣,柯維完美地聚焦在激勵心靈,同時實現工作目標的理念上。《第八個習慣》,擁有平和的心態、強烈的執著,是絕對必要的。

洪蘭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做研究,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一九八六年獲王安研究獎金;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教授授課之餘致力於科普書藉的翻譯與寫作,已有二十餘部作品。此外,洪教授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十年來,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學演講,引起熱烈的迴響。

大事聽從你的心 

初看到這個書名,我有點納悶,柯維寫過五本有關七個習慣的暢銷書,應該知道「七」在心理學上是個瓶頸。人的短期記憶可容納的數字大約是七±二大小,美國各城巿電話號碼都不敢超過七個數字,如果人口增多了,只能改區域號碼,怕太多人們會記不住。為什麼作者甘冒風險要再提出第八個習慣?因為這第八個習慣最重要,不得不加,它是聆聽你自己內在的聲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內在有聲音,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有「直覺」,一種下意識的判斷,說不出的感覺。其實直覺就是作者說的內在的聲音。有一句格言:「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d, 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不重要的事你可以用理智去判斷,聽從頭腦的分析,很重要的事則要服從你的心,聽從直覺的判斷。乍看之下,這句話與我們教導學生要理智做事背道而馳,但是有人生經驗的長者一聽就知道這是智慧之言。人生有許多事是無法用數學公式去分析的。基本上,商業上的金錢事可以聽從大腦,因為金錢一是一,二是二,可以用計算機計算。但感情上的人情事無法以任何世俗的東西去衡量,如果沒有聽從自己心中的聲音,做了違背良心的事,老了以後會後悔莫及。

那麼,這個心中的聲音是怎麼來的呢?它其實是內隱學習的成果。從實驗上,我們知道大腦訊息處理有個瓶頸,眼睛收進來的訊息很多,但是能夠進入意識界的不多,而是進入了潛意識,轉換成直覺出現。因此,如果在一個卡通短片中穿插幾張一個人踢狗的虐待動物圖片,每張圖片出現的時間只有二十五毫秒(千分之二十五秒),短到無法進入意識界,卡通演完,燈打亮,進來兩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年輕人,其中一個是在片中踢狗的人,小朋友只會去找另一個人玩,不會去找踢狗的人玩。這個簡單的實驗讓我們看到所謂的直覺,其實是先前進入大腦的資訊內化後形成的判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教導學生要表裡如一,因為一旦做壞事,我們雖然以為沒人看見,但是蛛絲馬跡進入別人大腦即會形成負面判斷,影響自己的前途。 

在書中,柯維也提到習慣的重要性。太空梭登陸月球時,最耗能量的不是飛向月球的二十五萬英里,而是脫離地心引力的最初幾英里。一個習慣養成,維持它很容易,不必花很多資源。然而,要戒掉一個壞習慣,比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多花十倍的力氣。這個現象我們在神經學上可以看到,習慣就是神經迴路的連結,而神經迴路的特性是一旦連上就很難消除,即使很久不做這件事,壞習慣還是會三不五時出現一下,只是力道不那麼強而已。

這本書談的雖然是商業上領導人的特質,它卻符合神經學上的證據,不只可應用在商場,更可以直接應用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教我們聆聽自己內在聲音,使我們過得更安心、更無憾。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第8個習慣(最新修訂版):從成功到卓越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
作者: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Covey)
譯者:殷文、蔡慧菁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1-27
定價:380元
特價:88折  334
其他版本:二手書 13 折, 48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