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線):從古老港埠到台北新地標,一窺【淡水—象山線】的街道風情與歷史風華
cover
目錄

1. 象山站:象山步道與吳興商圈

2. 台北101/世貿站:台北101與巴別塔

3. 大安站:安東街與瑠公圳隱沒之地

4. 東門站:永康街╳潮州街文創小店

5. 中正紀念堂站:南海學園,真正的城南散步

6. 台大醫院站:考棚、明石町,今日南陽補習街

7. 中山站:尋找劉銘傳鐵道遺跡

8. 雙連站:大稻埕,女性、音樂、跳舞、咖啡館

9. 民權西路站:美援時代,誰的中山北路

10. 圓山站:圓山文化遺址,從垃圾堆到河口貿易

11. 劍潭站:劍潭山,吵雜紛亂的山丘與消失的水潭

12. 芝山站:芝山岩,一座城市多樣性的秘密

13. 唭哩岸站:唭哩岸老街,台北第一街

14. 北投站:北投,一個區域、多樣的族群遺跡

15. 關渡站:郁永河裨海紀遊,恐怖的關渡一遊

16. 淡水站:淡水,現代化設施,國際水上機場

試閱內容

淡水站:淡水,現代化設施,國際水上機場

大部分來淡水一遊的遊客,在沒有老房子的老街買些小吃,邊走邊吃,到河邊看看人頭,或許搭乘渡輪到八里,或者看著夕陽西下,然後愉快地回家。1860年天津條約,淡水正式開港。除了西班牙人所建的紅毛城和捷運站旁的英商嘉士洋行倉庫,可能很少人知道淡水曾經被規劃成國際機場。

水上機場與水上人家

這座水上機場是1937年日本在台灣規劃的第二座國際機場(第一座是松山機場)。1930年,義大利人在此測試水上飛機,安全降落。1941年建設完成後,主要提供橫濱飛曼谷長途航線的民航機在此中途加油。會規劃成水上機場,跟淡水河中央有一個長型沙洲(浮線)有關,本來還計畫規劃成水陸雙用的國際機場,因為沙洲剛好在河中央,可以做為陸上的機場跑道;而沙洲上放置測量風流設備,也可以做為飛機起降方向的參考。

建立一座機場需要眾多飛航設施。這座機場在1941年開始使用後,因為珍珠港事件而停飛,1945年戰後也曾經在日美協議下為「綠十字」飛行任務。根據當年水上飛機降落的照片,是在目前星巴克咖啡、馬偕醫生上岸處的石像位置,可以推知水上跑道很長。而目前指定為古蹟的部分僅存停機坪、牽引水上飛機上岸的溜滑台、幾處防空洞等,在目前的淡水文化園區旁邊。

淡水文化園區就是當年的英商嘉士洋行,是殼牌石油在台灣合作的公司。合作後設立煉油廠外銷,倉庫不但在淡水港旁,還有鐵路直接連結到淡水站。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政府強制徵收;1944年被美軍炸毀油庫燒了三天,淡水人稱為「火燒臭油棧」;而洋行內的建築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代。一般人來淡水遊玩,多半不會走到捷運站這頭。走進這一區,看到殼牌的加油站,遙想1897年在這邊儲油買賣的石油公司,是怎樣的榮景?

淡水在1860年開港,小小的山城沿著老街道蓋滿了紅磚黑瓦做生意的房子,山上蜿蜒的老街跟目前的道路類似。後來著重基隆港的開發,淡水河上游又淤積不能通大船,也是因為這樣的契機,讓水上機場的規劃在此實現。戰後倉庫的碼頭,自然成為一戶戶的水上人家。

看了許多淡水的老照片,會突然想起在威尼斯魚市的場景,福佑宮前的市場不就是這樣的景象?全台第一座燈塔在淡水,也是靠著香客的捐款;而小小的福佑宮還紀錄了這段過往。

陳澄波與重建街

彎彎曲曲、新新舊舊、上上下下的重建街,有著輝煌的過往。走在石板路上,看著畫家陳澄波筆下的淡水風情,這裡是淡水最早的一條街。

重建街的階梯與坡路是以前北海岸丘陵的住民往來淡水的步道。之前政府在此做道路規劃的時候,直接在地圖上標示出一條馬路,沒有考慮到淡水是個山城,高高低低的,如何開路呢?所以這條馬路到現在一直都還沒有開成,但有些土地已經被徵收,有些還沒,所以現在重建路上有很舊的老房子,也有新蓋的公寓,有些空地是停車場,甚至有些房子前面被拆除、往內縮。總之,整體來看是很奇怪的現象。

重建街的老街屋在此還看得到。由於這裡沒有亭仔腳,鄰著馬路就是石階,一進去就是店舖,有的老屋深達五十公尺,寬卻只有六公尺,而小巷道有時也只有一至兩公尺,我就曾看過有人要到紅樓,一直在重建街上來回走著,就是不知道要進去小巷子才能到達。

這裡的老屋不像迪化街有兩、三層,大多只有一層,而晚輩就住在閣樓上,中間有天井,後面也有廁所的設計。我在重建街的老屋子爬上爬下,有時進到荒廢的屋子,會有惡犬的叫聲。而頹廢的磚瓦常長出清翠的雜草,有的老屋還看得到「銃眼」;因早年時有盜匪出沒,所以很多老房子都有防禦的設施。重建街有家門口有顆大石頭,據說是大屯山火山爆發的火山灰掉在這裡。

重建街旁的紅樓起建於1895年(正是清朝正式把台灣讓與日本成為殖民地的時間),於1899年完工。這樣的洋樓佇立在半山腰,望著出海口的景緻,是貿易與軍事的重地。紅樓看著日本人離開、身後板橋林家的白樓倒榻、老街老建築拆除的過程、商船軍艦的消失還有觀光客船的重新開啟。人們來來往往,而紅樓依然在此。

走在這裡,看著四周的景色,讓我想到陳澄波的畫。他曾經在淡水住過一陣子,據說就是在重建街這附近。眺望淡水河,陣陣蕭瑟的冷風吹來,有些許滄桑感!每次到淡水總要躲過擁擠的人潮,在小巷子爬幾步的階梯,走過重建街,繞過小巷子,一探紅樓究竟,拍張照片,然後回家。

現代化建設

對於現代化文明的設備,淡水通常都是最早接觸的。英商怡和洋行負責鋪設淡水到福建川石山的海底電纜線,於1887年完成。而淡水也是最早建設自來水系統的。1896年,淡水街上寺廟、公共建築外就有水龍頭,提供民眾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從早年因為戰爭需要所建立的炮台,一直到加拿大人馬偕登陸淡水幫台灣人治病,引進女學堂作育英才,還取了台灣女子為妻。日本人統治期間,淡水在各式各樣的現代化中一直被當成實驗的場所,從自來水廠、高爾夫球場、郵局、電信局、小學、圖書館到海水浴場等。

想像日本黑船在1895年淡水港外出現的那一剎那,我想淡水人應該不會覺得奇怪才是。在台灣被殖民的歷史中,在船堅炮利與各國人在此國際貿易的歲月中,淡水一直是接納著所有人。有時看著天上的白鷺鷥能夠在淡水河邊棲息、假日喧鬧的人群、夜裡陣頭廟會鞭炮聲不斷、每天一樣的黃昏紅霞;如今那個浮線沙洲已經不在,白鷺鷥群也避開了人群,雖然人潮更多了,卻少了些大自然。我們不斷地在歷史的潮起潮落中走過,每一個沒落與繁華間,我們又學到了什麼?

景點介紹(圖說文字):

★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

1894年,英商嘉士洋行在此興建倉庫,經營茶葉貿易,後來與殼牌公司合作經營煤油買賣,不但有專屬碼頭與鐵軌直通淡水車站,園區內還有兩座倉庫與三座油槽。

★水上人家遺址

1950年代,許多老兵找不到棲身之地,於是就在淡水河的潮間帶,本來是嘉士洋行的碼頭,搭建獨特的干欄式架高屋子,稱「蜑家棚」。

★有河book

2006年創立,位於淡水河畔二樓的小書店。從露台望出去可以看到夕陽,也可以看到河面船來船往。雖然不若上海的黃浦江、香港香江河畔、紐約的哈德遜河,但在荷蘭、西班牙的歷史過往中,我彷彿看到了自別於世界各地屬於自己的獨特歷史。

★淡水龍山寺

1858年,滬尾當地居民洪光海、洪光城捐出寺廟現址,龍柱門樑等重要建材也是透過商船載運而來。這裡的石碑或是牆上的藝術作品顯得樸質而不華麗,屋簷下的匾額更突顯了清代以來的歷史故事。隱身在市場的龍山寺,還聞得到魚肉的腥味,平實地走過百年來的喧囂,有別於淡水老街的假日人潮,更顯得特別。

★重建街

重建街的階梯與坡路是以前北海岸丘陵的住民往來淡水的步道。之前政府在此做道路規劃的時候,直接在地圖上標示出一條馬路,沒有考慮到淡水是個山城,所以這條馬路一直都還沒有開成。陳澄波曾經在淡水住過一陣子,據說就是在重建街這附近。眺望淡水河,回想畫中的景象,陣陣蕭瑟的冷風吹來,有些許滄桑感!

★香草街屋

香草街屋的主人蔡以倫在淡水種植香草,在重建街成立香草街屋做香草相關產品的教學,還經常舉辦淡水老街的史蹟導覽、創意市集等活動,是在地人講自己故事的良好典範。

★心波力‧幸福書房

心波力以童書為主,還有獨立十加一的書櫃,裡頭擺放著十家獨立書店的選書,但是書價還要加上一成服務費,用來支持獨立書店的營運。除了可以點杯咖啡飲料坐下來閱讀,還有特色咖哩飯。

商品簡介

1條捷運線x 16種散步路線x 92處古蹟景點x 50間特色店家……

水瓶子以「城市漫遊者」的身分,遊走街區風華、新城舊巷,

重新探索「新」(捷運)與「舊」(歷史),追尋台北城的過去與未來。

台北城的快速變化,有時已讓我們失去了對過往時代的想像……

象山站附近曾是日治時期軍隊駐紮地,戰後則是四四兵工廠駐地。登上象山眺望遠方,你能想像市民大道還沒蓋起來、台鐵尚未地下化的時代嗎?

大安站出口後方的瑞安街,很久以前有個夢幻的名字「霧裡薛圳」,原來是一條比瑠公圳還要早的水圳道,1736年才變成瑠公圳的支流之一。

臨近中山站的南京西路107巷、寧夏路一帶,竟然是1893年劉銘傳在台灣開闢的第一條南下鐵路,附近還有大稻埕火車站,後來卻不見了,為什麼?

劍潭山在日治時期被規劃為台灣神社、後升級為台灣神宮,如今再也不見神社原貌,只有偌大的飯店與喧囂的人車聲。

除了松山機場,1937年,日本人在淡水規劃台灣第二座國際機場,而且還是一座水上機場,做為橫濱飛往曼谷的中途站,後來因為珍珠港事件而停飛。

台北城是一座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城市,捷運則是這座城市最新的交通工具。本書結合了「新」(捷運)與「舊」(歷史)兩種意涵與層次,由城市漫遊者水瓶子帶領讀者搭乘捷運,用雙腳實際探訪從象山到淡水的16條私房散步路線,邀您一起來看見不一樣的台北城。

【本書特色】

私房嚴選:特別繪製【淡水—象山線】16條水瓶子獨家散步路線圖,搭著捷運就像進入一部時光機,窺探台北從清末建城至今一百多年的歲月印記。

特別收錄:整合1895年大稻埕鐵道路線圖、1897年台北古城手繪地圖、1945-1974年台北市空照圖。對照台北現今地圖,觀察台北城百年來的地形景觀變化。

驚喜企劃:憑本書可享捷運紅線附近24間特色店家提供的特別優惠!

作者簡介

水瓶子

水瓶子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的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要更瞭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的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

著有《我的書店時光》、《台北咖啡時光》、《台北小散步》、《台北咖啡印象》、《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

部落格【水瓶子的城市旅行】trip.writers.idv.tw

臉書【水瓶子粉絲團】www.facebook.com/writers.idv.tw

名人推薦

楊 燁 北投虹燁工作室文史工作者

淡水線鐵路時期,鐵路扮演著通勤及貨運的重要交通工具。隨著捷運汰換登場,密集又方便使得沿線各站區域如放射線般,讓人想一窺當地生活風景。以節能減碳大眾運輸搭配台北老地圖來看台北文史,讓人有如親臨當年時空,更細緻地瞭解前人生活故事。

在都市計畫更新中,台北這個大城市不斷地變換新面容,傳統的城市肌理隱身其中。隨著水瓶子散步後巷小弄,你會發現,人情味、傳統生活況味,仍五味俱足、親聲細語地訴說日常的美好。

──楊燁/北投虹燁工作室文史工作者

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線):從古老港埠到台北新地標,一窺【淡水—象山線】的街道風情與歷史風華
作者:水瓶子
出版社:沐風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2-03
ISBN:9789869125406
定價:350元
特價:9折  315
其他版本:二手書 31 折, 108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