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哈佛菁英學思考:全球菁英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
cover
目錄

LESSON 1 建立「自我意見」──為什麼我們不擅長面對「突發狀態」

建立自我意見的課

哈佛大學也提倡的「自我意見建立法」三步驟

應付突發狀況,重點在於「自己思考再行動」/閃躲「理解」而通過的日本人!?/「最不想聽主管對我說的話」第一名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英文文化人

什麼是「批判性思考」?──憑「根據」說話的規則

運用批判性思考決定留學地點/鈴木小姐說的「A大學是很好的大學」做為根據,正確嗎?/增加觀點,思考「相反的主張」/只要思考不是「直覺式」的,就能對自己產生信心/有「根據」的意見具有說服力

培養根據力的練習

EXERCISE 1 初級篇 向自己提問,思考根據/EXERCISE 2 中級篇 一邊比較,一邊自問為什麼選擇了它/EXERCISE 3 高級篇 商務場合思考根據

LESSON 2 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在「可能是事實的事物」前

不要變成「自以為理解」的課

「自以為懂了」並不能產生好意見

「不懂裝懂」失去別人的信任/深入理解的四個步驟

檢驗「真的理解了嗎?」的七個方法

Tip 1 用面對五歲小孩的方式說明/Tip 2 深入專業用語/Tip 3 譯成英文/Tip 4 為搞懂不理解的部分的「理解度檢查表」/Tip 5 用5W1H來反駁/Tip 6 利用「紅綠燈色的馬克筆」幫助/自己誠實地畫線/不要囫圇吞棗,而是正確理解的話,就不會輕率下判斷/Tip 7 臨時有人徵詢你意見時,提出「好問題」/問「好問題」的十二項原則/「尖銳的問題」才是接近本質的捷徑

深入理解之前應小心的事──擺在眼前的是「事實」,還是「意見」?

「聽說毛利小姐要結婚所以辭職了」,是意見還是事實?/面對「似是事實的事物」不要停止思考

增進「提問力」的練習

以「提出好問題的十二原則」為基礎試著提問

LESSON 3 增加觀點,擴大發想

變身他人,以「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思考的課

會不會變成自以為是的看法?──讓觀點對抗而進階到多個「思考」

以別人的觀點,讓思想更有深度的四個Tips

Tip 1 變身為「不可忽視者」來思考/Tip 2 以外部的嶄新觀點,取得不同角度的看法/用諷刺漫畫家的「刁鑽」觀點思考女性雇用/以人類學者的格局,看穿當事者容易忽略的重點/Tip 3 一人辯證法的建議(活用「另一個自己」)/Tip 4 重新審視「批駁清單」/珍惜能把你推進事實坑的反駁/用反駁來深化「自我意見」/該數據可相信嗎?

在「正確答案不只一個」的案例中使用的一人辯證法

「意料外」的狀況該如何判斷?──思考突發狀況的程序

二擇一的「意料外」/下個月開始,主管換成外國人……大方向明確的「意料外」/Tip 「單人腦力激盪」的飛躍訣竅/用「單人腦力激盪」,想出在颱風天接待客人的方法/想點子的方法

習慣一人辯證法的練習

LESSON 4 用未來的情節取得現實的選項

「那麼,如果真的發生,會怎麼樣呢?」預測未來的課

若是發生在現實中會怎麼樣?──預測未來,決定「現在」該採取的行動

描畫未來情節,獲取現實的觀點/美好的根據也有陷阱

「預測未來」的四個步驟

「若不執行,真的有困難嗎?」從必然性重新審視行動/用「完全根據清單」整理思緒──再次思考「有聲商品企劃」的根據/重新審視太過理所當然的「根據」

有沒有隱藏的前提?──尋找「好像不太吻合」的犯人!

將「根據與結論」做成烈示,來識破隱藏的前提/不能釋疑的部分含著「隱藏的前提」/檢討贊成根據的「隱藏前提」/用對孩子說明的口吻來思考,就能看到「前提」/重新把焦點放在「有聲商品企劃」的目的──避免見樹不見林

學習用一張A4就能做出更好決定的思考過程

LESSON 5 歐美人順利「交換意見」的守則

學會「批評.反駁」的課

瞭解被反駁時的守則──為了讓「意見」變得更有創新性

根植於英語文化「意見衝突時的守則」/在TED舉行的「同儕審查」

向歐美人士取經而來的「交換意見」守則

「說出」意見時的守則/被反駁時應該留意的守則/想像對方的背景,就能把「意見和對方」分開/回應反駁的守則/對意見「負起責任」的心理準備/因為徹底思考過,拿出自信來吧

學習「冷靜力」的練習

Last lesson 發現「?」是「思考」的開始

察覺話語之外的「?」的講堂

朦朧不清的心情中,藏著自己真正的想法

藏在「有點在意」心情中的東西/有「唔?」的疑問,就承認它/掌握「心情的本質、根據」,承認重要的事/「任性一下」的重要性/不要讓朦朧的「某種感覺」白白溜走

後記

試閱內容

Lesson 3增加觀點,擴大發想(摘錄)

以別人的觀點,讓思考更有深度的四個Tips

走到「產生意見」的最終步驟之前,客觀看待自己的想法,讓想法整體都更有深度。這就是持有多種觀點的意義。

那麼,現在就來介紹實踐增加觀點的方法。

Tip1變身為「不可忽視者」來思考

① 決定想變身的人

並不是變成自己喜歡的人就好了。想變身的對象只限於,與自己想仔細思考的訊息(他人的意見、企劃、提案、報告等)內容有利害關係的「不可忽視者」。因為讓沒有利害關係的人上場,可能只會得到「都可以啊」程度的觀點。

「不可忽視者」的人選如下:

Ⓐ 徹底思考該「訊息」內容,與自己的未來、生活、工作等有關聯的人。

Ⓑ 對該「訊息」內容將會使每天生活變得更美好,抱有期待的人。

Ⓒ 與該「訊息」有直接關係的當事人。

在你想變身他人思考時,首先依照這三個分類,建立一份「不可忽視者候選人名單」。

想變身的對象可以是虛構人物,也可以是現實中的「○○小姐」。建議可以從「不可忽視者候選人名單」中,選出不同立場的兩個人(例如從A中選一個,從C中選一個)。

接著,我們從名單中,選出「想變身的人」之後,接著就要具體塑造他的形象。

塑造「不可忽視者」的具體形象時,大略設定他的「職業」、「年齡」、「偏好」等「不能忽視的原因」,就可以了。

塑造出具真實感的形象,令人覺得「真有其人」是十分重要的。

② 思考「那個人最想得到什麼東西」

確立「想變身者」的形象到某種程度後,就要思考「那個人最想得到的東西是什麼」。這是變身「不可忽視者」投入思考時,最大的重點。

如果看得出別人「最想得到的東西」,也就能看見那個人「認真的觀點」。看得見別人「認真的觀點」時,觀點就能增加,而讓想法更上層樓。

那麼,該用什麼方法看出那個人「最想得到的東西」,而讓思考進階呢?我們就以「在日本企業上班的商務人士」為例,仔細說明這個過程。

這名商務人士三十五歲以上,做事喜歡立即看見成效,並認為英語是提升工作成效不可缺少的要素。

那麼,這名商務人士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想像他人最想得到的東西,也就是想像那個人瞄準的終極目標(之類的事物)。

這名商務人士認為,想要提升工作層次,一定要會英語。也就是說,他最終追求的「不只是英語變好」,而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這裡先回到部屬的企劃。

部屬企劃的商品是「增進聽力、文法、生字」等能力的產品,但是商務人士在學好英語之後,更追求「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從他的觀點來看,這商品的功能性還不夠。

因為,想要達到「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英文,光是聽力、文法、生字等能力增加是不夠的,他還需要溝通能力和談判能力。如果你設身處地從這名商務人士的心理去思考,就應該會「反對這件有聲商品的企劃」。

③ 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觀點

讓不同於自己的觀點上場後,接著再回到自己的觀點(這次的狀況是「贊成這件企劃」的觀點)。重新思考自己贊成的根據何在?因為意見需要絕對的根據。

贊成的根據,假設是「因為部屬從各方面做了許多解釋,用了這商品後,英語能力好像真的會變好」。

但是,你說「英語能力好像會變好」時的「英語能力」,與這商品設定的目標客層「商務人士」所需的英語能力,顯然有點落差。只有提升「聽力、文法、生字」能力,並不等同於「英語能力變好」,這是先前「商務人士觀點」告訴我們的。

在檢驗他人觀點與自己觀點的過程中,便能瞭解到「贊成」的想法好像得先緩一緩。進而可以將「如果目標客層是商務人士,最好規劃可以學會溝通能力的商品吧?」的提議,加入你的意見中。讓當初的「贊成」想法,再加深一步。

Tip2以外部的嶄新觀點,取得不同角度的看法

從「有利害關係所以不可忽視者」的角度來看,可以學到很多觀點,但外部者觀點也能提醒我們重要的事。自己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在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者看來,也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這裡介紹兩種有效提出外部者嶄新觀點的方法,首先,第一個方法。想想看,若是請諷刺漫畫家把你想仔細思考的「訊息」,畫成漫畫,會出現什麼畫面。

諷刺漫畫家以透過漫畫諷刺時事為業,所以不會流於一般外人所抱持的「還可以」的態度。為了能有效且適切地諷刺表現某件事,他必須對「某件事」有全面的理解。他必須擁有將一般人看起來清白、正確、美麗的事物,大膽用諷刺重新解讀的眼光。自己觀點所看到的「風景」,有沒有可以諷刺的地方,有沒有一般人看漏的地方,將它重新解讀就是「諷刺漫畫家的觀點」。

拿出嶄新觀點的第二個方法是,想像一下如果讓人類學家來研究你想仔細思考的「訊息」內容,他會如何判斷。

話雖如此,這種想像不需要人類學的知識,只要「類人類學者的想像」就可以了。請試想一下「如果從人類、文化或民族等大格局來解讀,會怎麼看?」用最恢宏壯闊的觀點,看清當事者經常忽略的「點」—這就是類人類學者觀點的優點。

拿出類人類學者的觀點時,首要之務是,採取脫離「現在的時代、現在的場所、現在身處狀況」的姿態。即是以更大的格局去思考「現在的自己覺得A這件事理所當然,但是如果改變了時代、場所、文化,A還是理所當然嗎?」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想想以下幾個問題。

‧ 如果將這「訊息」的內容放眼一百年後,做為「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來解讀,會怎麼樣?

‧ 該「訊息」的內容,在其他國家也能成為重要議題嗎?

‧ 該「訊息」中,有成為大前提的文化背景嗎?

不論是以「不可忽視者的觀點」還是「外部者的觀點」,讓其他觀點上場時,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有「他人觀點比自己的觀點好(或差)」等的優劣之別。

在實際討論的時候,或像這次一樣,進行模擬討論時,最重要的是要把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或想法,當成「深化自己思考的肥料」。

Tip3一人辯證法的建議(活用「另一個自己」)

從這裡開始,我要介紹「對自己的思考反對到底的觀點」。在自己心中設定「另一個自己」,來反對自己的每個想法。

我把它叫做「一人辯證法」。

「辯證法」是哲學中一種對話法。辯證法有許多種類,但我這裡說的辯證法指的是:

① 有「A」的想法。

② 拿出反對它的「非A」想法,與「A」對抗。

③ 產生「B」的新點子。

所進行的過程。經由某個想法與相反想法的對抗,產生化學反應,而生出更了不起的想法。

Tip4重新審視「反駁清單」

我們來一一檢驗這清單上留下的反駁是否正確。

這時最重要的是,「事實」與「意見」的區別。

舉例來說,「很難與X公司推出的同類商品區隔」的反駁,是「意見」(因為也許有人覺得「可以區隔」)。既然是意見,就需要根據,思考一下在什麼根據下,可以說出「很難區隔」。該「根據」假設是「因為本有聲商品的細節,與X公司的同類商品非常相似」。重新比較X公司的同類商品,的確有很多點十分神似。也就是說「本有聲商品的細節,與X公司的同類商品非常相似」的根據,可以算是事實。

用反駁來深化「自我意見」

那麼,非A君的第二項反駁「現在才加入英語學習業界恐怕沒有勝算」,是否正當呢?

例如,有個統計數據:「在英語學習業界,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入品牌都被淘汰。」

非A君雖然說:「只看這項數據,毫無勝算。」但是嚴謹檢查數據後,若A君可以這樣說:「我認為有勝算,因為可以解釋為……」則「現在才加入英語學習業界沒有勝算」的說法,就會被暫時擱置。這種狀況,可在前面那張紙畫下△或「?」等標記。

非A君的第三點反駁,「不認為只靠聆聽,就能提升英語能力」如何?事實上,在一人辯證法的「非A君反駁」中,也包含了「自己本來也有點在意」的部分。也就是說,以這次的案例來說,在開始一人辯證法之前,你自己便對「只靠聆聽,真的能提升英語能力嗎?」抱著些許疑問。

這種時候,讓A君與非A君「對話」也是一種做法。

進行一人辯證法,意見能確實地深化。以這次的案例來說,原本平面式的想法—「我贊成這樣的企劃」深化到「雖然基本上贊成這個企劃,但是很難區隔,所以再附加『表達』的要素進去如何?」的層級。

(略)

Lesson 5歐美人順利「交換意見」的守則

瞭解被反駁時的守則—為了讓「意見」變得更有創新

聽到英美人士的對話會覺得,他們從個人好惡等小話題以至社會問題,都能侃侃而談,並在批評或反駁對方意見中,彼此得到滿足。有時候甚至令人覺得,沒有必要對每件事都爭論得這麼熱烈吧。

但是,他們透過這種日常訓練,得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經驗。

第一個是在提問和反駁、同時爭論意見中,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意見昇華了。

另一個則是「意見衝突時的守則」。

在TED舉行的「同儕審查」

TED talk 有個非常厲害的策展團隊,叫做「TED Curator」,他們的任務是盡可能將演講者的講稿內容修改得更好。演講者會在事前向他們提出講稿,得到回饋,再以它為基礎,將內容推敲得更精練。簡言之,演講者從策展人得到的,就是類似同儕審查的回饋。

「聽眾對這些事都已完全瞭解,所以這部分全部刪除」、「這裡要更具體一點」、「你在幻燈片上打入文字,聽眾們會去閱讀幻燈片,而沒注意聽你的演講」、「盡量把話題連結到未來」……

我從那些策展人(英美籍人士)中得到的回饋,老實說剛開始時感到自尊心受創。但是,冷靜思考之後,我發現他們的每個意見都非常中肯。此時才深深瞭解到,若想提高自己的講稿或意見水準,沒有比批判性建議更好的良藥了。

琢磨個人意見時,他人的意見至為重要。

被反駁時應該留意的守則

「你的意見中,這裡有點奇怪」、「你的想法不怎麼樣」,聽到別人這麼說自己,會有點心驚膽跳吧。

但是,就算別人對自己的意見說了否定的話,也請不要覺得「○○先生認為我是個爛角色」、「他討厭我」。若是認為自己人格被否定更是毫無道理。就算有人提出反駁,他反對的是你的意見,而不是你這個人。

在意見衝突機會少的日本社會中,常常有將「意見」與「發言者」視為「一體」的傾向。提出意見的始作俑者就是該發言者,但意見衝突的時候,如果把那個發言者的人格當成背後靈一樣,夾纏在所有的意見中,就不能把發言者隔開,切實地「咀嚼」意見本身的內容了。

任何人聽到有人否定自己,都不會感到愉快。但是,重要的是當下應立刻告訴自己,該否定的反應不是衝著「自己」,而是針對自己的「意見」。

想像對方的背景,就能把「意見和對方」分開

留意與對方的「意見」保持距離,就能比較順利的切割「意見是意見,與發言者是兩回事」。

至於該怎麼做。不妨在對方說出否定性言詞後,把該意見當成「觀察對象」從旁審視它,思考為什麼這個人會說這樣的話。

舉例來說,假設你對「只靠聆聽就能讓英語能力大躍進的有聲商品」發表贊成的意見,一名前輩級職員批評說:「我們公司怎麼可能做英語教材!」

首先,在這裡請不要覺得「啊,果然不行」或是「那位前輩不認同我」。這是重要的「出發點」。

過了這個出發點,其次再思考「那位前輩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說起來,那個人經常說否定的意見。可能這是他的性格。」接著再繼續想「為什麼會有那種性格呢?」與生俱來?過去遇到什麼不幸的事?等等。

按順序來說,聽到否定的反應想像一下為什麼他會說這種話、背景,和其人的性格然後再一次思考他的意見—「只有他才會想到的意見」。

這個人為什麼會說出這種話來呢?—去想像他的理由和背景,應該也表示你努力想對這個人有更多理解。

而當你把意識轉向「多瞭解一下否定自己的那個人吧」時,對該言論的憤怒或情緒能量就會漸漸消失,而冷靜下來……產生了良性循環。

對方的否定評論,盡可能讓它成為自己意見的肥料。

否定的評論,也就是NO,有種種的表現,如「很難說呢」、「難以贊同」、「不行啦」等,這些全部都可以解釋為「問題」。

被別人說了NO……如果你這麼想,就會感到絕望。但若是想成對方是在問你問題,就能燃起希望。總之,當被人說NO時,不妨想成:「我覺得你的意見缺乏說服力,你認為呢?」

為了把對方的NO變成自己意見的肥料,請想想為什麼對方要說NO,盡可能探查它的根據。如果「為什麼要反對我」的問法太尖銳,就說「可以請你說得稍微詳細一點嗎?」

面對你的提問,如果對方能拿出實在的根據,就趕緊寫下筆記。寫筆記也能傳達「尊重對方」的訊息。因為對方說的話中很可能有重大的要點。被人說了NO之後,心情低落,有時也許無法接受他的「根據」。但寫下筆記,之後可以重新閱讀,這樣就可以將對方給自己的回饋,反映在自己的意見中。

如果被人說NO,而感到不愉快,從現場學點東西都會有所得。認真表現出尊重對方的態度,也許你的價值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當對方反駁我們,忍不住就會想插嘴說:「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或是「話雖然這麼說……」但是這裡要忍住。尊重對方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我知道這話好像大家早就知道了,但好歹請聽完對方所有的說詞。

即使是歐美人,雖然對別人說的話吐槽、提問,就像喝白開水般自然。但只要對方一開始說話,原則上就會從頭到尾地當個「聽眾」。

但是,如果對方說話太過冗長,繼續當聽眾下去,話題很可能轉到怪異的方向。在這種時候,你可以做出「我可以補充一句話嗎?」的手勢,然後將上半身誇張的向前傾(這是歐美人想插話時,經常使用的姿勢)。

即使如此,對方還是不想中斷談話時,你可以把手舉高到肩部,以手勢要求發言權。這是很常見的表達方式。

對意見「負起責任」的心理準備

關於「交換意見應注意的守則」到此結束,但最後我還想提醒各位一件事。

那就是,說出意見時,不論自己的意見會引起什麼樣的結果,你都要有負起責任的心理準備。

我認為,若是有意成為一個持有「個人意見」的人,這是必須隨時放在心裡的大原則。

每當我對「自我意見」感覺還很模糊不清時,我的美國朋友就會問我有關「心理準備」這個問題。

「有那樣的意見是你的自由,但你能把意見直接向對方說出來嗎?如果你說了之後,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你有負起責任的心理準備嗎?」

這是在傳達意見之前,檢查「自己是否真的覺得這個意見妥當」的一個非常有用的質疑。

美國朋友平時表達意見,看似不長心眼,其實他們內心裡都有「我的意見若是引起什麼不好的事,我也要概括承受」的心理準備。當我發現這一點時,大吃一驚。

當然,他們也並非隨時都保持這種意識。但是,在重要的場合有所覺悟。可以看得出這種態度都糅合在他們的「意見」中。從好的面向看,他們都感受得到「自我的責任」。

(……)

商品簡介

你的獨立思考力,決定你的競爭力!

★作者曾受邀TEDxTokyo Teachers,以英文發表「It’s Thinking Time」。

(http://youtu.be/o6UP65M8pYY)

★日本熱銷十萬冊!

■現在思考力不如人,以後你就樣樣不如人!

競爭力的關鍵,在真正的「獨立思考」!

開會討論時,你能充滿自信地說出屬於自己而且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嗎?

小組報告時,你能確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適時地提出好問題嗎?

■哈佛大學不收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因為沒有真正的自我意見,就是三流人才!

「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一步步訓練,「自我意見」的建立也要有憑有據,

想都沒想、脫口而出的「直覺式」意見,不會是一個好建議,也不會是個很棒的點子!

■瞬息萬變的社會,只有做到「獨立思考」,才能讓你脫穎而出!

面對問題提出自己獨有的答案;在突發狀況中找到對策解決;讓自己的意見具有說服力,都必須靠縝密的「獨立思考」才能完成。沒有思考過的意見,既不會受到其他人的青睞,也不會有影響力,更無法達到任何成果。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建立屬於自我的意見,達到真正的「獨立思考」,

讓你不再是只能提出「泛泛意見」的「庸碌眾生」!

■建立自我意見的「思考順序」

Step1 深入理解,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可能是事實的事物」前

Step2 增加觀點,擴大發想

Step3 設想未來的情節,取得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

Step4 形成真正的「自我意見」!

Step5 把批評和反駁都當作自己的想法,反覆琢磨意見

■培養獨立思考的實踐方法

◎運用「三色馬克筆」的分色法,檢驗自己的「理解」程度

◎真正的「理解」,要做到讓五歲小孩也能聽懂你的說明

◎以局外人的嶄新觀點,取得不同角度的看法

◎將5W1H放入意見的「批評與反駁」,過濾出「疑問點」

◎與反對的自己進行意見互戰的「一人辯證法」

◎以「問出好問題的十二個原則」為基礎試著提問

◎預測未來的四個步驟

◎「一張A4決定表」幫你做出更好的判斷

本書根據哈佛大學提倡的法則與批判性思考,將「思考的訣竅」具體方法化,並藉由作者運用實地的教學經驗,告訴你如何按部就班訓練你的「獨立思考力」,讓你的腦袋隨時保持清晰,無論是開會討論、小組提案、創發構思,甚至與人閒話家常,都能隨時隨地提出真知灼見,擁有與眾不同的自我意見!

作者簡介

狩野未希

慶應義塾大學法律系畢業、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畢(英國文學)。

目前為慶應義塾大學、聖心女子大學、商業突破大學講師,並擔任指導國際水準思考力、表達力、作文力的學校Wonderful Kids校長(www.thinkaid.jp)、兒童思考力教育推動委員會代表,在大學教授思考力與英語長達二十年。

著作有《你所不知的英語會話技巧20》(知られざる英会話のスキル20)、《你所不知的基本英文單字規則》(知られざる基本英単語のルール)(合著)、《女性的英語會話 完全自習手冊》(女性の英会話 完全自習ブック)(共同執筆)等。曾在TEDxTokyo Teachers以英文發表TED TALK 「It’s Thinking Time」。

譯者簡介

陳嫻若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從事編輯、翻譯多年,現為專業譯者。

譯著有《喜樂京都》、《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一隻貓的巴黎研究》等。

作者自序

 「你問我該怎麼做?這種事你得自己想啊。」

「你說的我都懂,可是你說的話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棋差一著啊。你事前清楚考慮過了嗎?」

這些話,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識呢?

面對某個議題,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想出嶄新的腹案,來克服意外發生的事態;讓自己的意見具有說服力──若不能「仔細思考」,就沒辦法達到上述的要求。

但是,「仔細思考」,也就是「徹底思考」,該怎麼做呢?

以什麼樣的流程來思考一件事,才叫做「徹底思考過」呢。

答案就在本書中。

在亞洲接受教育的人不懂如何徹底思考的技巧,從某種意義來說,不難想見。因為,學校的教育重心是採取「標準答案主義」,幾乎不會教導學生尊重每個人的「答案」或「意見」……

文章的寫法、計算、理化、社會,還有英文,學校裡都會教我們(某種程度),但不知為什麼,卻沒有教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意見,或是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思考出自己個人的答案。但是,從學校畢業後,社會卻要求我們理所當然地具備「用自己大腦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從前幾乎沒有訓練過,這不是很過分嗎?

另一方面,我們把眼光轉向在國際舞臺上成功的人們,他們每個人都有明確的意見,也學習了扎實的徹底思考技巧。這是因為他們所受的教育的緣故。很多號稱菁英的人,都在美國或歐洲的優秀學府學習,他們在那裡學到的就是「徹底思考」。

舉例來說,美國的高中,從二十幾年前就已經引進本書中所介紹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簡言之,就是「扎實的主體性思考法」。批判性思考並不是自以為是,而是為了擁有穩當的「獨立答案」或「意見」所必須具備的技巧。在英美國家,有些地方從小學就開始教授這種技巧了。

本書將以歐美學校中的教法為輔助,將學校沒教過的「徹底思考力」用簡單易學的方法,傳授給成人,尤其是商務人士。我將會以美國哈佛大學提倡的「思考訣竅」及批判性思考為主幹,依據筆者個人經驗,整理成思考的方法。讀過本書之後,你便能瞭解面對一件事該如何思考的實踐過程。

我在大學教授「徹底思考力」將近二十年,深深感覺歐美,尤其是美國的「徹底思考」教學成效卓著。在國際上活躍的人士,都在年輕時期學過這項技巧,並且把它當作武器。因而,我也盼望有更多商務人士能學會這項利器。

狩野未希

二○一三年六月

後記

我在大學參與英語教育多年,在我看來,在日本受教育的學生,大多數在文法或詞彙上都已具備相當程度的英語能力(並沒有溢美之意)。

然而,不論駕馭文法和詞彙等能力如何強,以及發音和聽力如何優秀,日本人「用英語說話的行為」,還是與英美人士有明顯的差距。

撇開非母語的障礙,日本人在說話的內容量實在少得太多,而且也幾乎感覺不到「我有些話一定要告訴各位,請你們聽我說」的熱情。

此外,也幾乎從沒有看到人們在發言時互相對抗,迸發出什麼火花的感覺。

日本人與英美人「說話行為」的不同

究竟這種差距從何而來呢?該怎麼做才能把學生帶到「英文母語者」的說話水準呢?從接觸教職開始,這就是我的煩惱。

經過反覆的研究和測試,我恍然發現,英美人與日本人「說話行為」上的關鍵差別,就是在「意見的強烈」上。

我發現英美人不但針對某事說出意見,而且還會對自己的意見,給予相當強有力的說明。但日本人不太表達意見,就算說了,也選擇最精簡的說明方式。

因此,我做了一個假設:「日本人發言的『意見』太少,既然如此,若是能促進他們說出意見,日本學生應該就更能接近英文母語者的程度了吧。」

我便在這樣的假設之下,開始指導大學生。

但是,臨時鼓勵學生們說出意見,卻發現好多學生連自己的意見都不太清楚。

與學生們搏鬥的過程中,我才漸漸明白,在日本,表達意見的場合比歐美少了很多,而且在學校裡,別說是發表意見,連意見的凝聚方法都幾乎沒有教過。

所以,我決定在教英語之前,先從「持有意見是怎麼一回事」教起。

於是,就在注意日本與歐美思考模式的不同,摸索「意見建立方法」中,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活。同時,我盼望日本的孩子們也感受到建立意見的喜悅,所以創辦了為小學生而設立的思考學校。各Lesson開頭的「授課情境」,都是我實際對孩子們教授過的課程。

現在,我也教商務人士英語和「意見的建立方法」。從小學生到商務人士,在長年與各式各樣「意見」戰鬥中,這本書就這樣誕生了。

這本書所介紹的徹底思考過程,非常長,而且辛苦。讀者們或許會感覺從頭到尾學習完畢,在時間和體力上都是嚴苛的考驗。這時候,請你們在能力範圍內做自己能做到的就好。只試著專注於根據就好,只增加一個觀點也可以。或者,你也可以只嘗試預測未來。

只要能多完成一步徹底思考的作業,你的意見都會與以往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社會上,也許發表徹底思考意見的場合還是少之又少。但是,我已經說過好幾遍,「思考」是一種習慣,只要平時照著本書寫的方法,日積月累付諸實行,一旦緊急需要,你就能說出具說服力的創新意見了。

書的最後,我想特別說明,寫這本書時,受到許多人的鼓勵和幫助。

總是在「思考是什麼,日本人需要的思考力是什麼」上給我靈感的大學,和Wonderful Kids的學生們;來我的講座,分享精彩意見的朋友們;還有,總是提升我思考高度的好友,請讓我向你們由衷的表示感謝。這本書的完成歸功於你們。

另外,我也要感謝一直支持我的家人。謝謝。

狩野未希

二○一三年六月

向哈佛菁英學思考:全球菁英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
世界のエリートが学んできた 「自分で考える力」の授業
作者:狩野未希
譯者:陳嫻若
出版社:如果出版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9866006647
定價:260元
特價:88折  228
其他版本:二手書 17 折, 4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