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曬太陽
cover
目錄

屏東

記憶之所繫

回到鹽埔

愛到入骨

回娘家曬太陽

老農與遙控器

腳與鞋

採檳榔

媽祖廟開廟門

來自鹽埔的電話

補冬與消暑

野炊

午後雷陣雨

冬陽下

颱風

紅磚老瓦厝

美人蕉

圓仔花

桑椹

含羞草

甘籃菜

玉蘭花

臺北

放手練習曲

在公車上

寥落圖書館

巷子的聲音

恢恢蜘蛛網

燕子飛

捷運站出口

凝睇

午睡之後

明日黃花

無業手記

新滋味

畢業典禮

一個人的廚房

聲音與憤怒

廁所與我

縱浪網海

試閱內容

熱鬧圓仔花

我歸寧時,大清早從臺北搭車回屏東。宴客要化新娘妝,嬸嬸早早帶著化妝箱等在家裡了,讓人別無選擇。鄉下地方也別無選擇,嬸嬸手腳俐落,粉刷大筆大筆在我臉上掃地似地刷著。她邊化粧邊說笑,不多時,粧化好了,嬸嬸拿鏡子給我,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臉上白粉白就是白,胭脂紅就是紅,我只好就頂著日本藝妓似的白臉紅唇,低頭出去見鄉親父老。

後來堂叔經營的相館要電腦化,我好奇問嬸嬸:妳也會電腦啊?她說:要做這一途,就要學啊。相館要申請執照,需有丙級技士證照,嬸嬸說:要考試,我就去讀冊,硬把證照考到手;現在用電腦修片,我就學啊;要做什麼數位沖洗,你阿叔說伊老花眼沒辦法了,我就去學啊。她的話語全是肯定句,也像標語口號,滿滿的天下無難事的勇氣。只不知嬸嬸修片的技術,是否像化粧的水準一樣。

嬸嬸五十多歲時,每天晚上開車到鄰鄉的國中去上補校。我有次回娘家,娘拿地理課本來問姪女。皺著眉,大嗓門嚷著:這荷蘭是什麼所在呢?我在一旁說:就是你們相館牆壁上貼的種很多鬱金香的地方。嬸嬸像看到老友似地叫起來:啊哈哈,就是那公園開真多花的所在啊。來,來,還有這叫丹麥的國家是……。功課問完,騎上摩托車噗一聲便趕回家去了。她經常一陣風似的來到我家,大叫阿哥阿嫂啊。她和父親商討農事,或和母親說些人情世事,不說話時的神情有如蒼鷹停在高處,即將向獵物俯衝的專注一般,一說完話又趕忙走了。

除了農田的工作,嬸嬸還要照顧三個學齡前的孫子,工作量可說多到超現實。然而她的態度勇猛,說話聲可以翻過檳榔園,青菜園,蕃茄架子,傳到遠遠的空曠中。她使農地的作物與身邊的人,同時感受到力量的充滿。

至今嬸嬸說話還帶有客家腔:那時啊你爸陪你阿叔去我家相親,我還以為對象是你爸咧。這事她說過幾次了,說完她便又哈哈大笑起來。她的大嗓門裡有種喜劇感,她說:若講起古早的艱苦,目屎是抹不離哦。天未光,就要去割香蕉割稻,有時駛牛車打瞌睡哦,回到家還要款待大家大倌小叔小姑……。農村家庭的長媳要做的苦工她都做過了,如今聽她說起,就像吃她園子裡的蕃茄,微酸帶甜,但她要的是一個圓滿家庭,她辦到了。

每當我想起嬸嬸,總是浮現圓仔花的姿影。那些在鄉村的水溝旁、牆角邊掙扎著生長的圓仔花,那樣澎湃的生命力,縱使枝葉覆滿塵埃而顯得灰頭土臉也無所謂,就那麼兀自開放圓球球的花朵,美著自己的美。就像阿嬸,自在大方。她活脫脫是紫紅的圓仔花,熱熱鬧鬧開在南國的陽光下。

冬陽下

我靜坐在老家庭中曬太陽,久違了三個月的陽光照在身上,感到溼氣蒸發如煙裊裊上升,那好像是花瓣在舒展,又像是綠葉在抽長,也像是種籽就要破殻而出。身體裡千萬個細胞歡呼著:我愛太陽。

天空湛藍無雲,空氣極為乾淨,金黃色明暉籠罩在冬日的屏東平原上。

我還清晰記得前幾日的臺北陰雨。太陽逸失了,天空因為水氣而顯得沉重且低垂,黑沉沉地壓迫著被雨困住的人們,放晴之日遙遙無期。午後,走過仁愛路黝黯的樟樹林蔭道,一整個天地溼淋淋,冰冷而詭異的靜默。前方高樓在溼冷濛濛的雨絲中,彷彿遠遠矗立在童話裡,在流淌著雨水的迷濛窗口透出的燈光猶如蒼白燭焰,卻彷彿是一種召喚,遙遠的召喚,讓人強烈想要回到有光有熱有溫度的地方。

暖陽下,推著嬰兒車的嬸嬸,騎電動車前來找母親的婦人,路過的武丹嬸圍攏過來。簡單的問候之後,便談起她們在意的生活心情,生氣煩惱擔憂一一在陽光下攤平陳列,彷彿可以談上一輩子,又忽然有個什麼事多了或少了一個人,談話隨時可以中斷。我從暖暖的白日夢中醒過來,聽了半日麻雀的吱喳,有時媽祖廟的廣播嗩吶突地響起。而婦人們的心事經過曝曬,恰如曬著的高麗菜乾,有一種熟成的味道。

這幾位八旬老婦,臉色也像高麗菜乾,是經過長期曝曬後的顏色,皺皺的,乾乾的,焦焦的,手指甲上還帶著黑泥,但那雙眼睛依然精亮,敏銳。因年紀和勞動而身量變形手腳粗糙,她們仍是一副安於生活的神情,說道今年雨水濟,種什麼都不好,皇帝豆爛去了,葉菜類也種不起來;顛倒是紅豆要收成了,葉子都還不掉落,還要噴除草藥才行,真害哩。

篤守農家的生活方式,她們曬著老太陽閒話家常互相取暖。她們的世界就這麼方圓幾里大小,這個世界卻是如此廣大如此新鮮,農事永遠有學不完的秘訣,永遠有新的話題。而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休閒,夢想,做自己,愛自己,這樣的辭彙就像是外國語,並不曾存在她們勞動的生命中,更不存在她們日常的談話裡。她們多是二十歲不到就嫁作人婦,從此一輩子在此地種田,做小工,生兒育女,照顧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子孫;或許曾隨遊覽車到其他城市的廟宇去進香,或許也曾經去過東南亞的城市觀光,現在已到了只能在稻埕曬些蘿蔔乾高麗菜之類的年紀了,然而在陽光下她們的舉止緩慢而平和,依然閃爍著生命的釉色。

婦人們的話題如瓜果藤蔓四處攀緣,母親忽然說起灶腳邊還擺著四顆大冬瓜。說到冬瓜,眾人便要大力讚美表姐婆婆製作的蔭冬瓜。我亦曾經獲得幾瓶,那黃澄澄的蔭冬瓜,美得像一枚落日醃在玻璃瓶裡,浮著金黃的光暈,吃起來有點鹹有點甜,佐配稀飯美味可口極了。

近年,親家母因著腰骨痠痛,已無力氣和興致再做蔭冬瓜,表姐認為這手功夫任其失傳可惜了,便邀我一起向她婆婆學習。於是把她家和我家灶腳邊的冬瓜聚攏運到院子,親家母如常坐在庭中,日光下她一個口令,我們一個動作。先將幾個大冬瓜的表皮洗過,再以西瓜刀剖開去皮,切成小塊狀,去籽,留著內瓤。稱了冬瓜的總重量,然後計算鹽、糖和綠豉所需的比例(這就是多年的經驗最精華所在了)。

先用鹽巴醃上一夜,第二天早上擰乾冬瓜生出的鹽水。綠豉用清水洗過,加入糖、若干甘草和綠豉,拌勻,放在陽光下直到糖完全溶化再填入玻璃瓶,置於陰涼處,三兩個月後熟了,即可食。

在製作蔭冬瓜的過程中,有一兩位厝邊的阿婆踱過來好奇探看。聊著聊著也主動操作起來,所以每個步驟很快就完成,這看來自然輕易的動作,卻有深遠的習慣和經驗在裡面,不是五年十年的時間可以養成的。日光移動,在陰處也有一股寒意,籐椅便也隨著陽光挪移。她們每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帶著一兩種病痛,骨質疏鬆,腰背痠痛,目睭矇霧,無齒牙哺土豆了,且繼續老去。

表姐和她先生從事國際貿易,一年裡有超過半年的時間在國外或飛機上奔忙。我難以想像親家母是怎樣操持家務,照顧中風的丈夫以及帶大管教四個孫子女。日前不慎跌倒,髖骨、腹部疼痛到去住院。表姐帶回朋友介紹的保健食品給婆婆服用,她吃了覺得頗有效果,便也分給厝邊的老朋友。大家分食著買自加拿大的筋骨保健膠囊,談起來都感到疼痛彷彿減輕了。雖是高齡,親家母卻是維繫一個家庭如常轉動的軸心,陽光靜靜地照在她身上臉上,輕輕地深深地煥發著一種永恆的光色。

老人家在陽光底下攤曬著各人的痛與不痛,臉上的皺褶似也舒平了許多。她們不能理解孫子們整日對著電腦在玩些什麼,也看不順眼孫子們到半夜還不睡,白天不到日上三竿不起床,真正是「日時無半步,暗時全頭路」的頹廢。

陽光下老婦人絮絮叨叨的談話聲,和著簷下麻雀的吱吱喳喳,這樣的時間彷彿隨日光一寸寸在流動,也彷彿靜止在蔭冬瓜的玻璃瓶裡,日日在人的不查覺中發酵,熟成,終將成為記憶裡美麗溫暖的片刻。

商品簡介

如果,如果人生可以回頭,我就要從這個起點出發,我不要再退縮,我要像窗邊的香蕉一樣植根於這裡……。

以屏東、臺北分輯,描繪家鄉生活的顏色,以及棲身於城市的年月記憶。

細緻文筆一一揀拾時光的紋路與遺忘的青春回憶。

這部散文集裡所描述的屏東,有紅磚老瓦厝,門前桂花開放,在庭院夜涼時,傳來陣陣香氣。到晨曦微微,美人蕉,朱槿、檳榔的姿影即清晰可見。秋日有廟宇的祭典,獅陣、神將陣、車鼓陣,一片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童年經驗所累積的記憶,在數十年後催發了創作的題材與靈感,《回娘家曬太陽》是麗卿重現生命史的一種方式,她構築故鄉的時空,展現最庶民實在的一面。

─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 余昭玟教授

書籍重點

作家在地書寫,一本專屬屏東的散文集結。

書中迴盪著關於燦爛與平淡,勞動與收穫的記憶,

也滋養著作者未曾說出口的鄉思。

櫻桃園文化出版總編輯 丘光、 雄獅美術發行人 李賢文、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教授 余昭玟、作家 阿盛、手藝人 奚淞 溫暖推薦

作者簡介

鄭麗卿

屏東縣人,輔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

第一本散文集《只要離開,就好》 (寶瓶出版)。

作者自序

【後記】島 國 兩 端 三 十 年

─鄭麗卿

南來北往,來來回回,這一趟路,三十幾年來我從第一趟八小時的對號快火車北上求學,過了兩三年有了自强號火車四小時臺北到高雄,然後是高速公路五小時從臺北到屏東的國光號,再來是為避免高速公路的大塞車,改搭飛機,直到目前的高鐵。交通工具速度愈來愈快,穿梭奔波在島國兩端,屏東與臺北,但我的腳步還是很忙。

總是匆忙,直到在車廂內坐定,望向車窗外。二月底南下時,高鐵過了板橋之後,回到地面。窗外,田地才剛整過的方塊農田裡浮著薄薄的水光。到了新竹附近,水田裡剛插了秧,稀稀的綠苗歪斜著瘦伶伶地還站不穩。高鐵飛快,轉眼到了臺中,田地的綠秧茂密了些,再往南,已看不清稻禾行間的空隙,一片綠意柔軟如織毯。進入高雄之前,窗外的稻田已有半尺高,彷彿稻秧也隨著軌道南下,一分一寸地長出來,由新綠轉濃。

一周之後,我再度搭車北上,窗外的景致就像影片倒帶一般,片片濃綠依序逐漸轉淡。

鄉思也是這樣濃濃淡淡的。離家「五百里」,很遙遠嗎?三十餘年很長久嗎?如今回想起來也不過彈指間而已。南北來去之間,總有難以言說的,理之不清的什麼纏繞於心。於是我把我所知道的,我所記憶的,我所看見的,我深有體會的關於家鄉──鹽埔,寫出來。這裡是一座寶山,提供我寫作上源源不斷的素材。

而在臺北求學、工作、生活也三十多年了,其中適應和不習慣的地方,仍然是在臺北生活的底色。

收在這本散文集裡的是近三年來所寫的文章。如今再一次閱讀,更發覺手上的這支筆磨得還不夠利,諸多篇章不盡完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事到如今,也只好不揣淺陋,如實呈現,期許自己日後更加努力了。

最後,要感謝二魚出版社出版這個集子,和亮瑩、瓊文兩位編輯的辛苦。更要感謝阿盛老師,老師火眼金睛閱看我的文字,不曾嫌棄我的駑鈍,時刻鼓勵與鞭策著我往前走,我銘感不忘。

名人推薦

【推薦序】擺 渡 的 女 子

─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 余昭玟教授

麗卿和我是屏東女中時的同學,那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在這片臺灣南部最大的平原上,我們奔跑跳躍,也求學成長,南國濃烈的陽光使生活妍麗多彩,那是多麼難忘的人生圖景!每天太陽從巍峨的中央山脈昇起,黃昏西天的彩霞則映照平疇沃野,在高屏溪的水流上閃爍。水稻、芒果、鳳梨、西瓜、木瓜、甘蔗,數不完的豐盛物產,我們這群屏東女兒幾乎都出身農家。

這部散文集裡所描述的屏東,有紅磚老瓦厝,門前桂花開放,在庭院夜涼時,傳來陣陣香氣。到晨曦微微,美人蕉,朱槿、檳榔的姿影即清晰可見。秋日有廟宇的祭典,獅陣、神將陣、車鼓陣,一片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童年經驗所累積的記憶,在數十年後催發了創作的題材與靈感,「回娘家曬太陽」是麗卿重現生命史的一種方式,她構築故鄉的時空,展現最庶民實在的一面。

書中〈來自鹽埔的電話〉一篇,講母親時時來電:「吃飽未?會冷未?」「今日烏陰烏陰顛倒寒也,好啦,你在無閒,說這樣就好。」老母親的絮絮話語,幾句話就情意綿綿。

特別有幾篇書寫廚藝與食物,例如童年的冬夜裡被母親喚醒,吃一碗雞湯或龍眼米糕。自己為人母之後,烹調以原味簡易為主調,女兒則另有自己的口味。打開回憶的鍋蓋,味道溢出,甘藍菜、狗母魚鬆、絲瓜麵線,以及一鍋野炊的醇厚香味,種種食物形成情意飽滿的語境。我們看到祖孫三代的女人,食物與身世互動,在烹飪過程中,同時透露了情感關係,藉食物委婉托出心中的所思所懷。這幾篇文字浸透在與親人共享的食事裡,從中追尋親人的身影,母親給予,兒女接受,母親煮料理,兒女吃美食,透過飲食,形成某種生命印記,默契相知,食物遂成為家族共同的語彙。身為女作家,麗卿的廚房與書房的距離在文中拉近且融合,以文字道出廚房情事,飲食書寫恰為女人試圖找尋自我的象徵符碼。

她並回顧童年種種,小學時為鞋子哭鬧,父親便跨上大腳踏車載去百貨行買新皮鞋,而父親本身卻是終年一雙赤腳,承受歲月所能承受的一切。〈圓仔花〉一文中的嬸嬸,說話時全是肯定句,像標語口號,滿滿天下無難事的氣概,話聲可以飄過幾處田園,到達空曠中;不說話時如蒼鷹停在高處,即將向獵物俯衝的專注,那勇猛的氣勢,如紫紅的圓仔花,熱熱鬧鬧開在南國陽光下。

和屏東相比,臺北是另一個活力四射的世界,麗卿十八歲離鄉,到臺北求學工作並結婚生子,在屏東成長,在臺北開花結果,這裡是她追求成就之地。〈在公車上〉、〈捷運站出口〉幾篇記錄首善之都的繁華緊湊,有不堪之處,也有人世的美好風情。由噪音、招牌、車輛建構起來的臺北空間,一樣充滿夢想。

往返屏東與臺北兩地,三十多年來,屏東女兒就這樣奔波又奔波。放眼望去,像一條人生河流的兩岸,一邊是工作養兒育女,一邊是回娘家聊盡孝養,讓兒女平安成長,讓父母怡然養老。麗卿是一位擺渡的女子,時而在高速公路的車流裡穿梭,時而搭高鐵疾速前行,臺灣的交通工具幾度更迭,擺渡的女子則一貫用自己的青春為槳,搖啊搖,水光映照著憂歡歲月,倏忽之間,已然到了中年。

屏東與臺北,在書中筆下展現的,是一個有情世界,其中有光影,有陰影,令人閱覽到生命的多面精彩。隨手拈來,都是一段段生動又深刻的心事!麗卿自年少就執著於文學,進文學院就讀,多年來以編輯為業,為他人出書,她其實也有許多故事要訴說,許多文采綺思蘊藏已久,此番出書,以文字來表記人事物,一個個動人的意象於焉展開。三十九篇作品,大多發表在報紙副刊,更有幾篇是得獎作品。她一人獨處臺北的日晝,回顧生命裡種種美好的片刻,藉書寫包裝行曩,細細品味生活片段,像蜂一般蘊釀,終而結成文學之蜜。

回娘家曬太陽
作者:鄭麗卿
出版社: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25
ISBN:9789865813376
定價:230元
特價:88折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