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
cover
目錄

作者序:大蜥蜴變青鳥:因為沒有人能戰勝藍天

Chapter 01

今年我只要完成十件事:攻頂的第一步

016量身訂做的時間管理

018是否聽到了自己的生活節奏

020效率的定義:做真正想做、值得做的事

022 NG案例分享:太籠統?太普通?

025任何一天都可以開始,不用等到新年新希望

028了解自己的能力,才能切合實際

Chapter02

今年我要捨棄廢物:從整理行李看自己

036原本的生活可以全部裝進行李箱嗎?

041熟悉的幸福感?別把自己黏在框框裡

047學著對自己說,夠了!

050打包行動改變了我

051真正好的東西,一個就夠了

054不論收納整理,都是面對自己

Chapter03

今年我不要當任何人的仿冒品

058為什麼想要換掉原來的長相?

060不要害怕人生有點傷口

062面對這個不完美,接受這個不完美

064不要只為自己的外表打負面分數

066只改變外貌,人生就會變得幸福嗎?

069重新找到自己的關鍵特色

070仿冒品永遠無法成為品牌

074三個步驟讓自己成為有魅力的人

075改造計畫建議1:體會運動的快樂

078運動習慣無法仿冒

080快樂無法仿冒

081改造計畫建議2:從減肥證明你不了解自己

Chapter04

今年我要跟錢握手當好朋友

088有行動力才有收穫

089受用的人生觀:模仿自己喜歡的人

091先看有多少錢,才決定要花多少

094每天為錢憂慮,智商會降低13分

096花越多,就賺越多

098「永遠比夠用多一點點」的今錢觀

099從來不知道錢花到哪裡的人請看這裡

102我在曼谷實現買房計畫

107有了一次完成,就可以激勵下一次的完成

109持續力才能當錢的好朋友

Chapter05

今年我跟人的關係要更好

114你很重要,世界需要你

115生命中,動人而美麗的關係

120原來當時這場旅行如此重要

123和解,從旅行開始

126一個人的夢想,變成一群人的夢想

130從現在開始,對最重要的人做點什麼

132目標量化:決定成為十個人的天使

134我們有沒有能力關心陌生人

136是否忘了謝謝一個人

139在未來有一種共生的奇妙關係

144如果我可以做得更多,就不要停止發展關係

146學習表達更多的愛

Chapter06

今年我要成為某種達人:增強專業能力

152一個動人的決定:做到死也真心喜歡

154用「消去法」試試看

160不是挑最好,也不是賺最多,而是這輩子想要一直做下去

161因為夢想是用來實現的,不是用來破碎的

163不要做個讓人生氣的「證照達人」

168虛胖的網路批評,只會暴露自己什麼都不懂

170嗜好與專業完全不同

173找到一件讓人生著迷的事

175主業,副業,誰是老大?

Chapter07

今年我要改變一個壞習慣:對,一個就好!

182真的永遠改變不了了嗎?

183不要再給合理化的藉口了:我就是這樣啊!

186不要想一次改掉十個壞習慣,不可能!

188你也可以當自己馴獸師

192實例說明:我要如何戒除重度上網症!

Chapter08

今年我要學習一個有趣的新東西

200學英文看起來比較高尚嗎?

203「簡單」就不夠厲害嗎?

205急著學,通常也急著放棄

207錯誤的學習,直接送進失敗保證班

212從小角落開始也可以欣欣向榮

Chapter09

今年我要去一個未知的地方旅行

218既然要做,就火力全開吧!

222培養「規劃力」和「實踐力」

223正視自己的財力

225受挫後的復原力,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226換個方式,不忘初衷

229對,沒什麼了不起,但卻是自己設計的旅程

Chapter10

今年我要學跟十年後的自己對話

236對話1:找到一個方法認識未來的自己

240對話2:讓自己更喜歡自己

244對話3:想想十年後不想看到的自己

246對話4:人生是自己的,誰也無法幫你創造

試閱內容

今年我要跟錢握手當好朋友

心中最大的富有,就是不需要計算自己有多少錢,但要用錢的時候,永遠比夠用多一點點。

有行動力才有收穫

我的加拿大朋友萊恩,在老家念完教育研究所畢業以後,二十幾歲時到台灣教英文,不知不覺在台灣待了整整十一年,終於有一天,他告訴我說:「今年我真的要回加拿大了。」

「你為什麼想回去?」我問。

「雖然我很喜歡台灣,但是開始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最近我夢想著在溫哥華買間房子,長住下來應該也很不錯。」

「溫哥華?那裡房地產現在已經變得很貴了,跟你離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哪裡買得起?就算想貸款,那麼久不在加拿大,當地銀行也不會借錢給你吧?」我懷疑他是不是在台灣時間太久,已經跟現實脫節了。

萊恩看看我,笑著說:

「我買得起。而且是用現金。」

「咦?」我以為我聽錯了。

「自從十一年前到台灣以後,我同時做好幾份工作,白天在雙語幼稚園當全職的外師,晚上在補習班教英文,白天下班跟晚上上課中間,就去幫忙托福模擬考閱卷、改作文,週末有自己接家教,還有固定監考托福,就這樣,我規定自己每個月都要存兩千到三千美金,寄放給父親的好友代管,十一年來,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現在我可以用這十一年來放在帳戶的現金,在溫哥華想要買喜歡的房子,一點都不是問題啊!」

我當時吃驚的表情,一定很像卡通裡面才會出現的人物。

當許多台灣年輕人,認為台灣的薪資很低,不值得努力工作的時候,卻有人可以從加拿大來台灣存錢。我之所以覺得萊恩的成果當之無愧,是因為我幾乎不認識有幾個台灣年輕人,無論薪水多少,可以如此有紀律,持之以恆地主動每個月定期定額存款,每個月都做四份工作,付出比許多同齡的台灣年輕人好幾倍的努力。而且他本來就念教育,真心喜歡跟孩子們相處,看到自己的學生進步而歡喜。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一面存錢,如今到了收穫的時候,我相信這是公平的,也真心為他高興。

受用的人生觀:模仿自己喜歡的人

如果想變成像我的朋友萊恩這樣,不需要花時間爭辯「其實外國人在台灣的工資比較高」之類的,因為許多工時比台灣人長、工資比台灣人低的東南亞移工,不需要十一年,也可以在台灣掙得足夠的錢回到故鄉購地、蓋屋,或是投資自己的夢想。沒有外國人在台灣可以,台灣人在台灣或是在外國不可以這麼做的道理。我自己就選擇用我付得起的價格,在泰國買了計畫常住的公寓,或許對有些人來說很遙遠,但是對我來說卻很務實。

雖然人跟人有點不一樣,環境也可能有點區別,但是老實說,並沒有特別到別人可以、我們一定不可以的道理。

如果說萊恩真的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持續力」。

只要願意的話,你可以借萊恩當作一個模仿的對象,把他當成一個值得模仿的「典範(mentor)」。

因為有時候,模仿是解決人生問題的捷徑。

就像我時常說的,模仿沒有什麼不好,在自己不知道該如何經營人生的時候,模仿我們喜歡的人的生活方式,是改進自己、讓自己升級的一個好方法。

這個道理,我是從NGO工作者的前輩那裡學來的,因為當我剛入行,抱著精神的潔癖,覺得有些有錢人成立基金會,或是投入慈善工作,其實是用錢買美名,藉行善之名在沽名釣譽,但這位前輩就提醒我:

「什麼叫做真的?什麼叫做假的?」她輕描淡寫地說,「如果你可以幫他,願意假裝一輩子到老到死,那不就是真的嗎?」

那真是我這輩子最受用的人生觀念之一了。

先看有多少錢,才決定要花多少

從小,我的父母對於家庭的經濟狀況抱持著完全向子女隱瞞的奇特態度,以至於我一直到長大,才開始透過模仿,從頭摸索學習跟金錢之間建立友好的關係。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回,還在念小學的時候,學校發家庭調查表,要填寫家庭的基本資料,其中有一個項目是家庭的經濟狀況,裡面有幾個選項必須勾選,當我回家拿聯絡簿給媽媽簽字的時候,只有那一欄母親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填。我急了:

「拜託!隨便選一個就好了,不然我會被老師罵!」小時候的褚士瑩是很怕老師的。

「到底怎麼樣?要填『小康』嗎?還是『貧窮』?還是『富裕』?」我一直催促著,都快哭了,但是父母親完全不理我。

「這什麼爛規定!如果你們老師有問題的話,叫她來找我!」我的父母固執起來,也是很讓子女傷腦筋的。

最後我真的就交了一張家庭經濟狀況那一欄空白的家庭調查表,結果好像真的也沒怎樣就不了了之了。但我就在這種完全不知道自己家庭究竟是在「貧窮」還是「富裕」天平的哪一端的朦朧狀況中長大。老實說,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完全不知道我父母的財務狀況。我甚至合理懷疑,我的父母兩人之間,雖然當一輩子夫妻,搞不好也不知道彼此的財務狀況。

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家裡做生意的同學家變,家裡的經濟突然從有錢人掉到了谷底,同學紅著眼睛跟我說他是如何發現的:

「晚上全家一起吃飯,開了一個蒲燒饅罐頭配飯,大家都想吃,我就隨口跟媽媽說:『那就再開一罐好了。』結果媽媽突然哭了,說:『這是最後一罐了,全家要一起分著吃。』我從來沒有想過,突然我們家會連多一個罐頭都吃不起……」

老實說,雖然我很同情這位同學的遭遇,但是當時我竟然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醋意,羨慕他竟然可以這麼赤裸裸地看清自己的家計。

話說從那天開始,這個同學就突然改變了,他對於金錢的價值變得非常重視,也謹慎評估金錢占人際關係的角色(比如特意跟放學後會一起去快餐店消費、聊天的同學疏遠),有些同學覺得他突然變得很「臭屁」、高傲,從本來跟大家一樣嬉笑怒罵,忽然變得獨來獨往,但只有我知道,其實這都只是他選擇保護自己的方式。我決定幫他保守這個家庭祕密。

或許他有些後悔對我說了這些私密的事情,從那次以後一直到畢業為止,我們幾乎都沒有再打過招呼。雖然如此,偶爾還是會輾轉聽到從不知情的老同學那裡傳來的消息,畢業以後,他選擇了大學主修商科,出社會以後,進了金融界裡做很辛苦但是高佣金的業務工作,總之,對於金錢的恐懼,似乎不知不覺主宰了他的成年生活。

那個時候,我回頭看父母的決定,才發現我的父母能夠保護子女在免於憂慮金錢的環境下順利成長,或許是值得感謝的教養方針,讓我從小到大學習「用該用的,省該省的」,而不是先看我有多少錢,才決定要花多少,或是看我可以從父母那裡拿到多少錢,才決定想要什麼,因為我一點也不曉得家裡有沒有這筆錢。

或許這是為什麼,花二十萬台幣去國外遊學三個禮拜這種事情,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跟父母開口。

心底深處,也多少有些疑問,如果父母從小就教育我金錢的意義,那麼是否我會跟錢的關係更自然,而不是像我的父母那樣,需要自己摸索、猜測金錢的意義?

因為沒有人教導我金錢的價值跟用錢的方法,從小養成了觀察別人用錢的習慣,我因此發現有錢人和窮人跟金錢財富的關係,真的很不一樣。

每天為錢憂慮,智商會降低13分

我發現窮人跟錢的關係通常是這樣的:

直接:手持著名牌的東西時,就覺得自己比較有價值。用高級化妝品,或是穿比較貴的衣服時,就會覺得自己比較漂亮。壓力大的時候,花錢就有紓壓的效果。

覺得自己一無所有:這種一無所有的想法,像是毒素般從荷包穿過口袋滲透到整個人,讓人沒有自信。無論再簡單的事,都覺得自己沒有條件。這樣的人,往往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因此過度積極投入各種資格考試跟證照達人的競爭中,但大多數的資格、證照都沒有實用價值。

什麼事都用錢作為標準:看到別人出手比自己闊綽時,自動覺得那個人比自己厲害。看到別人開好車、住豪宅,自然覺得那個人比自己成功。是非黑白,反而不怎麼重要。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手上有點錢的時候,不會拿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反而會拿來交際,只為了「融入」有錢人的圈子,進不去扶輪社也要加入獅子會,認為這是自我投資,裝闊的結局是果然很快又沒有錢了,但想要以此建立起賺錢的關係卻一點效果都沒有,只有花錢的關係。

鑽牛角尖:工作是為了想賺錢,但是因為薪水太少了,所以無法存錢。因為一直想著「我沒有價值」所以能力自然無法發揮。因為無法發揮所以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自然也得不到來自別人的好評價。因為沒有發揮過實力,對於自己的能力無法適切評估,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什麼,所以就繼續一直做著瑣碎的小事。因為做的都是瑣事,久而久之就覺得自己變得更渺小了。因為自己很渺小,所以開始做無意義的犧牲,以至於隨時都處在疲倦的狀態。長期處在疲倦而苦惱的狀態,開始分不清楚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活著才沒有意義;還是因為一生都在做沒有意義的事,因此才會沒有錢。還沒想清楚,通常就死了。

有趣的是,國際期刊《科學》刊登一篇由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穆拉納坦(Sendhil Mullainathan)跟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華裔學者趙佳穎共同的研究,針對美國東岸新澤西州一間購物中心四百位年薪分別從兩萬美元到七萬美元不等的中低收入民眾,還有印度的甘蔗農分別做的實驗,發現貧窮與其隨之而來的煩心事會消耗很多腦力,每天要為三餐憂慮的人,往往無法關切到生活的其他面向,甚至會讓智商降低十三分,更容易犯錯,導致原本的經濟狀況更加惡化,我覺得這是完全可能的。

花越多,就賺越多?

至於真正的有錢人,跟金錢的關係,據我的觀察是比較接近這樣的:

錢只是工具:真正的有錢人沒有把錢當成目標的想法。用錢來換成什麼,才是考慮的重點。

不大容易受到金錢誘惑:沒有什麼「非買不可」的東西,只買真正喜歡的東西。但遇到真正喜歡的東西,價格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價格的高低不會影響喜愛重視的程度。 適不適合自己才是重點,不喜歡的東西,無論價格再便宜也沒有吸引力。所以推及到生活面,也不會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有錢的人通常比較有自信:就算實際上可以支配使用的錢比窮人少的時候,也很敢冒險。比如相信眼前遇到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雖然口袋沒有錢,也覺得當然可以做,因為錢反正去找就有了,賺了很快就可以還了。資格沒有也沒關係,真正要用的時候再去取得就好了,結果也真的會成功。

錢只是考量價值時的其中一種標準:比如新聞播報隔天汽油每公升要漲○‧七元的時候,有錢人絕對不會願意跟著大夥兒、推著摩托車去加油站排隊等四十分鐘,只是為了要省二十八元台幣。這並不是有錢人不在乎小錢,而是四十分鐘的時間,很明顯並不值得。無論貧富,凡是跟錢有緊張關係的人,都無法忍受沒有占到便宜的想法。

良性循環:有錢人認為既然有賺錢就要用錢,不會把賺來的錢統統收著。因為不惜花錢投資自己,讓自己的條件越來越好(而不只是花補習費跟報名費,拿回一堆根本不能拿來找工作的奇妙證書),因此可以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不知不覺中變成那種「花越多、就賺越多」的人。

「永遠比夠用多一點點」的金錢觀

我的父母從沒有教導我跟錢應該保持如何的關係,只告訴我該用的就不要省,該省的就不要浪費,跟「有沒有錢」這件事情可說是完全脫鉤。因為不懂如何跟錢相處,所以只好模仿,既然是要模仿,觀察了有錢人跟窮人之間的習慣區別之後,當然我想要模仿有錢人,於是從十六歲成年自行支配金錢開始,就一點一滴學習有錢人用錢的方法。

當長大以後,我常常告訴別人我的金錢觀:

「我心目中最大的富有,就是不需要計算自己有多少錢,但要用錢的時候,永遠比夠用多一點點。」

幸運的是,我這前半輩子,果真沒有需要計算錢的時候,也真不曾為錢憂慮過。雖然經濟獨立那麼多年,脫離了父母的理財方式,但是我發現自己仍然繼續受到他們金錢觀很大的影響。

現在的我,慚愧地說,還是跟小時候一樣,繼續過著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錢的人生。

但幸運的是,我從來沒有慾望想要勉強買自己買不起的東西,至於真正想要的東西,總是不需要特別計算就能買得起的,甚至喜歡的很多事物,都不是再多的金錢能夠買到的,像是悠閒的時光,像是完美的夕陽,像是跟好朋友相處,抱持好奇心,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感動,這樣的生活,讓我繼續過著沒有理由去算錢的生活。

接下來這是後話。

最近因為好奇,我問母親為什麼當年不肯告訴我如何勾選家境狀況,退休前當會計的母親竟然用無辜的口吻,說出讓我大為吃驚的話:

「因為這輩子我們家從來就沒有記過帳啊……」

媽媽,妳未免太強了!

只能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商品簡介

褚士瑩 最新生活提案!

不要羨慕別人,

也不要因為外面的風風雨雨,

關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這本書分享我如何擬定讓生命發生改變的計畫,

少年的我,本來像關在房間裡一動不動的大蜥蜴,

逐漸蛻變成在藍天自由飛翔的青鳥……

你下定決心新的一年開始,要改變10個壞習慣,學好英文,存錢,交新朋友……

你今年要比去年更好,但每年計畫老是NG,重來!失敗!無法實現!

你問我,如何管理時間?

對我來說管理時間不是機械式訓練,而是個人生活風格的延伸。

你問我,為什麼做事高效率?一次可以完成好多事?

想一想,如果你有真正想做,值得做,這輩子想要一直做下去的事,相信我,你也是效率高手!

你又問我,好像很有錢?才可以到處趴趴走?

偷偷告訴你,每天為錢憂慮,智商會降低13分。我很富有,只要用錢的時候,永遠比夠用多一點點,就很幸福啦!

你再問我,從來不會嫌自己哪裡不好看嗎?

其實我的手比例太長,縮肩,單眼皮很懊惱……但是我決定要運動,走路抬頭挺胸,我就是我,不是個冒牌貨,也不是仿冒品。

你想學我,也去印度旅行,去埃及念書,去學10種外語,結果並沒有變得更快樂,本來每個人想做的事就不一樣!不是嗎?

我的計畫,不會是你的計畫,但把你的目標個人化數量化,完成機率大大改變;

我的夢想,更不是你的夢想,但脫離失敗保證班,找到關鍵特色最重要。

有時候計畫急著完成,更容易急著放棄;Just Do It,是給勇於更新與實踐的人!

每年給自己一份不失敗的生活提案,5年後,10後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禮物,太美妙……

作者簡介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

擔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的緬甸聯絡人,協助訓練、整合緬甸國內外的公民組織,包括各級NGO組織,少數民族,武裝部隊,流亡團體等,有效監督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Group)、亞洲開發銀行(ADB)及世界貨幣組織(IMF)在缺席二十多年後重回改革中的緬甸,所有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都能符合財務正義、環境正義,以及其他評量標準,為未來其他各項金融投資進入緬甸投資鋪路。

回台灣的時候,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等,希望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夠加入公民社會,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能夠一起做得更好。

沒有做這些嚴肅的事情時,他喜歡寫作,航海,划獨木舟,騎自行車,喝黑咖啡,吃芒果。至於去埃及AUC大學唸新聞,泰國唸語言,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唸公共政策,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在大田出版的中文作品包括「元氣地球人」系列、《年輕就開始環遊世界》、《每天多愛地球一點點》、《地球人的英語力》、《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

作者自序

大蜥蜴變青鳥:因為沒有人能戰勝藍天

我的編輯Elaine跟我,已經認識了超過二十個年頭。

當時,Elaine是一個剛出校園的菜鳥編輯,我則是剛出過兩三本書的菜鳥作者,還在大學唸書。回想起來,當時我們懂的真不多,可是都很拼命想要把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我很記得你的實踐力。」

有一天,如今已經是總編輯的她,突然跟我聊到當年的往事。

「記得有一天在辦公室,你拿著印度地圖給我看,說要去那裡旅行。我聽了想:『哇!印度耶!』過了兩個月,我又在辦公室看到你,你曬得好黑好黑,跟我說:『嗯。我從印度回來了。』我想:『啊!這個人,怎麼說去、就真的去了……』」

我聽了忍不住笑起來。要不是她提起來,我已經完全忘了有這檔事。

「還有,你說要去埃及唸書,然後立刻就開始去上阿拉伯語課。過不久,真的就去了埃及。」她又說,「你看,你現在還在上緬甸語。所以我覺得,你是那種想到就去做的人。一般人都只是想,不會去做。很多人只看到你實踐後的狀態,覺得你很幸運,很成功,但是其實我覺得真正最有價值的,並不是教人怎麼從做這些事情中得到成功,而是教人怎麼擬計畫。」

就這樣,我們開始發想了這本書:「今年只要完成十件事」。我們都同意,這本書的重點不是那「十件事」,而是「只要」。因為如果我去印度旅行所以你也去印度旅行,我去埃及唸書所以你也去埃及唸書,我學緬甸語所以你也學緬甸語,大概不會因此變得更快樂。因為那些事,從來就不是重點,每個人想要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

但是有一點,我們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明天的自己,變得比今天更好。

記得少年時,有個我很喜歡的澳洲樂團叫做Crowded House。原本我已經完全忘了他們,直到跟Elaine的談話後不久,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電台節目上,突然再度聽到這首久違的歌Weather With You(你把好天氣都跟你一起帶走了),才突然想起來這首歌在當時,給一個哪裡都沒有去過、什麼都沒有做過的少年,莫大的勇氣。

歌詞是這樣的:

Walking 'round the room singing (我在房間裡踱步唱歌)

Stormy Weather(外面刮着風下着雨)

At fifty seven Mt. Pleasant St. (地址是愉悅之丘街五十七號)

Now it's the same room but everything's different(雖然是同一個房間,但人事已經全非)

You can fight the sleep but not the dream(人或許能夠跟睡眠搏鬥,卻不能戰勝夢想)

Things ain't cooking in my kitchen(就像廚房裡不能做無米之炊)

Strange affliction wash over me(我整個人也魂不守舍)

Julius Caesar and the Roman Empire(無論是凱薩大帝還是羅馬帝國)

Couldn't conquer the blue sky(都無法戰勝藍天)

There's a small boat made of china(好像那艘搪瓷作成的小船)

Going nowhere on the mantelpiece(在壁爐架上靜躺著哪裡也去不了)

Do I lie like a lounge room lizard(我究竟像房間裡一隻動也不動的巨型寵物蜥蜴)

Or do I sing like a bird released(還是像被釋放的青鳥般大聲歌唱)

Everywhere you go you always take the weather with you(無論你去哪,你總是把好天氣跟你一起帶走)

「我好像那艘搪瓷作成的小船,在壁爐櫃上靜躺著哪裡也去不了。」副歌一遍又一遍唱著。記得少年的我,一邊跟着哼歌,一邊問自己:「我究竟要像房裡一隻動也不動的蜥蜴,還是像被釋放的青鳥般歌唱?」

然後五音不全的我,跟著越唱越大聲,終於流下了淚來。

去印度旅行。去埃及唸書。去緬甸工作。這都是後來的事情。按下時光的快轉鍵,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個因為外面的雨而困在房間中踱步,流著淚哼着歌,羨慕着別人青鳥般自由生活的慘綠少年,很多人說我是旅行家,很多人說我適應力特別強,很多人說我真是幸運。但是只有我知道,我不是因為幸運所以出國,因為出國所以才學會旅行,因為旅行而懂得享受生命。事實上是,因為我讓自己成為一個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所以無論人在哪裡,都有旅行的趣味,與其說因為旅行,才讓生活變得有趣,還不如說是我決定透過旅行,學習如何變成一個有趣的人,讓生活分分秒秒都更有滋味。

這中間,想必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才讓我得到了生命的轉換。這本書就是要分享我如何擬定讓生命發生改變的計劃,讓少年的我從關在房間裡一動不動的大蜥蜴寵物、逐漸蛻變成為在藍天自由飛翔的青鳥的過程。

當然,我們都知道,蜥蜴是不會變成鳥的。所以這不會是一本科學或是管理的書,我要說的是一個讓心轉化的過程,讓心裡那隻一動也不動的醜陋大蜥蜴,長出優雅的翅膀,覆滿美麗的羽毛,向藍天飛去。既然沒有人能戰勝藍天,那就讓我們加入吧!

別忘了,無論去哪,都要將好天氣也一起帶著走。

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
作者: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1-28
ISBN:9789861793238
定價:280元
特價:88折  246
其他版本:二手書 16 折, 4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