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死
cover
目錄

序章/驅使她的動力為何?

第一章

勇於挑戰現況的女人──原田真弓一手創立的日暮文庫

第二章

爭論的男人──淳久堂書店‧福嶋聰與電子書時代

第三章

閱讀的女人──井原心靈小舖,支持井原萬見子的動力

第四章

脫離常軌的男人──前澤屋書店店員.伊藤清彥的隱遁

第五章

化為星星的男人──前書店店員.伊藤清彥今後的動向

第六章

施比受更有福──定有堂書店.奈良敏行與贈與論

第七章

徬徨的男人──巡禮那些缺乏特色的書店

第八章

問題之男──千種正文館.古田一晴的獨到之處

終章

她究竟想傳遞什麼?

試閱內容

(摘錄自第三章:說故事的女人――井原心靈小舖,支持井原萬見子的動力)

對井原來說,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個月後舉行的「童書書展」。

「童書書展」是由井原心靈小舖往來的經銷商東販,為促銷童書以及推廣各地讀書風氣所舉辦的全國巡迴活動。決定好協辦的地方書店與活動內容後,出版社就會負責出書參與活動,其實改名前的舊美山村也舉辦過類似活動。活動為期兩天,會場設於井原心靈小舖與附近的上阿田木神社,還有溫泉旅館愛德莊等三處,除了舉辦讀書會之外,還有織染體驗教室等活動,到時設於愛德莊的主要會場,將運入上百箱童書和繪本。

書展期間的營收不是此次書展唯一的目的,主要還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當地居民以及遠道而來的遊客,共同參與這次的活動。

井原為了宣傳這次的書展活動,正忙著進行她發想的一項名為「挑戰一個人舉辦一百場說故事時間」的活動,這活動會一直進行到書展活動當天為止;她將在當地各場所舉辦一百場說故事時間的活動,為書展活動催生人氣。我到訪的這天早上,她已經跑了兩處地方,累計辦了快五十次的說故事活動。

「即便已經誇下要舉行百場的海口,但這很難啦!」井原自嘲地笑著這麼說:「就像今天早上,活動剛開始就沒什麼人來參加。想說沒辦法,還是硬著頭皮開始。聽起來很奇怪吧?看來一開始就要聚集人氣可沒那麼簡單啊……。難不成要我扯著喉嚨大喊:『活動開始囉!』還是乾脆用唱的呢?明天還要繼續進行哩,這可怎麼辦呢?」

翌晨,我離開距離井原心靈小舖約三十公里遠的JR御坊車站旁的商務旅館,前往要去井原心靈小舖半路上的一個車站「Sanp in中津」(中津當地農特產展示販售中心)。就在提早到的我眺望著一早就很熱鬧的特產店時,瞥見井原萬見子駕駛的白色小轎車駛入停車場。

井原一手抱著小立牌與摺疊椅,一手提著裝有宣傳單與繪本的藍色提袋。她先將這些東西放在店門口,然後走進去大聲地打招呼:「早啊!今天也借一下店門口囉!」有位店員回應了一聲:「沒問題!」然後繼續忙著招呼客人。

井原走到店門口,架起比她的膝蓋再高一點的小立牌,上頭繪著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女性手筆的可愛插畫,還有「說故事活動盛大舉行中,請大家多多支持」等字眼。接著井原將印著「挑戰一個人舉辦一百場說故事活動,盛大舉行中」的宣傳單,以及下個月即將舉行的「童書書展」宣傳單,用膠帶輕輕地固定在柱子上。然後將折疊椅放在自己面前,搞不清楚是用來放置繪本,還是井原說故事時要坐的,看來好像是要給來聽的人坐的樣子。

「好啦!都準備好啦……在這裡進行好嗎?會不會妨礙別人出入呢?」她往我這裡瞧,喃喃自語,看得出神情有些緊張。

「不會,這裡很好啊!」我邊點頭邊回應。一出店門口就是寬敞的停車場,但要在停車場的哪裡舉辦活動才能聚集人氣呢?畢竟大家來買東西都必須從這裡經過,所以就是這裡了。

現在才早上八點半,絕大多數都是來買東西的人,而且多半都是腳步匆匆地經過。

「看來只有這裡比較適合了。」井原悄聲喃喃。

只見她有些緊張地走來走去,然後又走回來拿起宣傳單。

「說故事時間開始囉!」她喊出第一聲。一位準備走進店內的男子瞬間看向井原,井原正準備將宣傳單遞給他時,只見男子別過臉,走進店裡,同時又有另一個男子準備經過井原身後,井原慌忙地說聲不好意思,趕緊讓路。後來又有好幾個人出出入入,但都沒有遞上宣傳單的機會。

也許看在這些趕著買東西的人們眼裡,井原就像個不曉得在推銷什麼怪東西的人吧!結果不但沒能進行說故事活動,也沒有宣傳到下個月要在當地舉行的書展活動。

就在這時,有位步出店門的中年婦女停下腳步。她本來也想匆匆離去,卻碰巧和井原的視線對上。井原趕緊快步走向一臉狐疑的中年婦女,迅速說明下個月有書展活動,以及現在自己正在進行說故事活動等。只見接過傳單的婦人逐漸卸下心防,臉上表情變得柔和許多。我想一般人要是聽到與「書」有關的事,應該比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聯想才對。

婦人邊聽井原說明,邊說她不曉得有這個活動,還問了是在這裡舉行嗎?「是有聽說過井原的說故事活動,但不曉得在哪裡舉行就是了。」婦人也主動聊了起來,這期間又有好幾個人從他們面前走過。

後來這位婦人以丈夫還在車上等她,今天有急事為由,匆匆離去。

「我還會去別的地方進行,至於這裡的話,就請你當我的聽眾吧!謝謝你今天過來。」井原對我說。

「那今天怎麼辦呢……平常這時候會決定要唸哪本書,今天也帶了好幾本過來。你聽過《長髮公主》嗎?是講這附近,也就是當地的故事,我很喜歡,同時也是我看了好幾遍的繪本之一,作者是有吉佐和子……」

井原似乎又對沒有半個聽眾的事實感到有些不知所措。猶豫片刻後,只見她打開繪本,開始唸了起來。

長髮公主。

文,有吉佐和子,圖,秋野 福

從前從前,木之國的日高之里,誕生了一位美麗的小女孩。

因為這裡靠海,所以一整天都聽得到海浪聲。

雖然小女孩長得很健康,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長頭髮。

小女孩的父母很難過,拚命向神明、菩薩祈求,但小女孩的頭上還是光禿禿的。

井原開始唸時,我走到她面前坐了下來,想說一般說故事時間,都是圍坐在地上抬著頭聽。其實這樣感覺也比較自在。或許看在路過人們的眼中,坐在農特產展示販售中心門口,唸著繪本的女性,與坐在地上聽故事的男人,這種構圖還挺詭異的。我也想,或許開始唸故事就會吸引周遭人停下腳步,湊過來聽也說不定。

我一邊思索著自己到底要採取什麼方式聽故事比較洽當,一邊起身走到面對井原的斜對角位置,然後蹲下來;這裡比較能夠看到出入店裡的人。結果每個人的反應都一樣,瞄了一眼,露出狐疑的神情,隨即快步離去。

「都是那個會發光的東西害的。」

「都是因為那個東西,海浪才會那麼大。」

「難道沒有人可以去拿掉那個東西嗎?」

有個女人走向正在商談的漁夫們。

「我去拿吧!」

「妳去……?」

大家很吃驚。因為那女人是光頭女孩的母親。

井原唸的速度有點快,口氣也有些平淡。

日高之里的居民越聚越多,潛入海中的女人悄悄地嚥下最後一口氣。日高之里的居民慎重地為她舉行喪禮,還在墳上立一座觀音像祭祀著。

於是從那時開始,原本頭頂光禿禿的女孩,開始長出頭髮來。

井原一次也沒有抬頭看過我,只是專注地看著繪本,淡淡地繼續唸著。面對沒有半個聽眾的說故事活動,內心一定很沮喪吧!我從沒見過這般光景,因為我印象中的說故事時間,都是會事先告知時間、地點,然後時間一到,附近的媽媽們就會帶著小朋友來聽故事。

那現在自己見到的是一種修行嗎?

是那種街上常見的和尚托缽化緣嗎?

隨著故事進展,井原的樣子也起了變化,不過這種變化不是因為內心感到退縮。雖然她唸的速度依舊有點快,也仍然專注地盯著繪本,但隨著故事發展,她的聲調逐漸起了變化,因為她的確想說給別人聽。

環顧四周,她那清亮的聲音清楚地回響著,可能因為眼前是連綿的小山,所以產生一點迴音效果。

前方十幾公尺處,有兩位夫婦模樣的人正將裝著蔬菜的紙箱搬上車。雖然他們的手沒停過,卻瞄了我們這邊一眼。再更前面有停了幾輛重型機車的車隊,駕駛們全坐在柏油路上休息,彼此也沒有交談的樣子;他們應該也聽得到井原的聲音才是。就連在店內忙著購物的人們,應該也聽到她那猶如背景音樂般的唸書聲。

所以這和修行是不一樣的,井原也不是為了鍛鍊自己才站在這裡,她只是想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傳達給在場眾人也說不定。

故事即將進入尾聲,我凝望著井原萬見子的身影。

《長髮公主》是關於日高郡一間知名寺院,道成寺創建的由來。母親死後,原本長不出頭髮的女孩,竟擁有一頭烏黑秀麗的長髮,還成了藤原不比等的養女、文武天皇的妃子,後來生下聖武天皇。藤原不比等承諾長髮公主,無論她想要什麼,都會應允她的心願,於是長髮公主希望能為母親建一座寺院。

於是長髮公主的故事,成了傳頌千年的故事。

井原唸出最後一句,結束約莫五分鐘長的說故事時間。

只見她露出微笑,卻馬上又回復緊張的神情,趕緊收起小立牌和折疊椅,收回貼在柱子上的傳單。我只是楞楞地站著,半晌說不出話來。

「明天還要在沒有人聽的地方,繼續進行我的說故事時間。」

昨天我聽聞這件事,拜託她讓我同行,井原一開始還不太願意,沒想到今天還真的沒有半個人聽。一想到自己的任性可能傷了她的自尊心,就覺得心情有些沉重。

井原再次向店裡的人打聲招呼。

「不好意思,打擾了。謝謝囉!」

「不會,辛苦了。」

回應的聲音聽起來是那麼的溫暖。

井原邊將東西搬上車,邊對我說:「因為有點遲到,所以得趕快趕到下一個地方,沒關係吧?」我回說自己會跟緊的,請她不用擔心。雖然我不是那種習慣開快車的人,但其實來這裡時,也是一路飆過來的,況且怎麼樣也不能輸給比自己年長的女性。

一出了眼前的縣道,井原便以超乎想像的速度一路疾駛。果然當地人佔了地利之便,車速飛快,即使拐進狹窄山徑,也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我開始擔心要是有動物或人從森林衝出來該怎麼辦呢?駛入彎道連連的山路後,我終於跟不上了。井原大概察覺我跟不太上,趕緊放慢速度。

出了狹窄的山徑,總算又是寬敞好走的雙線道,只見井原的車子邊打燈邊減速,停了下來。我連張望四周的時間都沒有,趕緊跟上,瞥見一旁停著兩輛引擎蓋打開的車,原來這裡是一間小型汽車維修廠,掛著井原麗車坊的招牌。

井原下車走進店內,不久便帶著一位身穿淡綠色連身工作服,剃著短髮的男子走向我。

「這是我家老爹。」

「中津今天也不行啊!沒有人停下來!」

聽到井原這麼說,她先生倒是一派輕鬆地回應:「又連敗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井原臉上那抹沉重的神情,旋即消失不見。

「想說剛好經過,順便介紹一下你們認識。」井原對我說,隨即又跟他先生說:「我們要走了。」再次發車離去。

下一個說故事時間的場所是在井原心靈小舖附近的美山農特產展示販售中心。有別於剛才那一家的寬敞,這家的停車場只能容納十輛車左右,店面也不大,而且裡頭除了兩位店員之外,沒瞧見其他人。

「又只有你們啊!」

井原苦笑地走進店內,兩名年輕的男女店員趕緊過來招呼。年輕的女店員去年還參加過井原舉辦的說故事活動。

「書展?挑戰一百次?這種事我怎麼沒聽說呀?請您唸給我們聽!」女店員興奮地說。於是井原邊吃著梅子冰淇淋,邊對坐著聆聽的兩人,唸起《長髮公主》。

「我會帶我那些媽媽朋友一起去下個月的書展活動喔!」女店員看著宣傳單這麼說。

我們開車回店,離開店時間十點稍微遲一些;今天的井原心靈小舖開始營業了。

和昨天一樣,我又泡在店裡,來客的情況也和昨天差不多。直到下午一點為止,一共來了五位客人,而且都是來買冰淇淋或果汁,也有人是來買垃圾袋、零食、奇異筆和雜誌等。

「有煙火嗎?我們家小鬼頭想玩煙火。」

「煙火嗎?沒有耶!不好意思啦!」

我倒是挺享受這般稍嫌無趣的時光。井原可沒閒過,整理商品、確認傳票、發送傳真、打電話、接電話,還要趁空檔時間跟我聊幾句。我問她如何訂立一百次說故事時間的排程?

「不是亂槍打鳥,隨意找個地方就行了。我可是有擬定作戰計畫呢!先以一個場所連續辦三天為基準,隔幾天再辦三次,然後再隔幾天再辦三到四次吧!等循環到第三回合時,就會出現不同的反應哦!就算是古老的童話故事,唸個三遍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吧!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是這麼想的啦!況且循環到第三次時,效果真的有出來,中津那邊還是第一回合囉!雖然明天不會過去,但還是會繼續下去的,而且當地的新聞記者聽到我的這個企畫,也覺得很有趣呢!好像想來採訪我的樣子。」

「我看要來算算有多少次半個聽眾都沒有的情況。不過今天至少還有你這個聽眾喔!」井原笑著說。

原來如此,果然井原做的事不是「托缽」。地方報紙報導這件事時,也許會添上一百次說故事時間的活動中,也有沒半個聽眾的情況這類插曲。

還沒見面之前,我對井原完全沒什麼特別的印象與感覺,所以對於自己的見解淺薄,著實感到慚愧。井原將近二十年來面對的是周遭連一間雜貨店都沒有的環境,而且要在如此偏遠的地區持續經營一家書店,努力讓井原心靈小舖融入四周雄偉的自然美景,她這般不遺餘力的宣傳企圖心,令我佩服不已。

也許有人認為在偏遠村落舉辦一百次說故事時間的活動雖然是件美談,但應該有更有效的宣傳方式才對,關於這一點,我不是很贊同。那麼該如何做呢?而且前提是一定要在這個舊美山村進行。若是透過網路銷售的話,井原心靈小舖的合作對象就是知名的經銷商東販,理當更積極活用這個關係,不是嗎?

考量市場實情,還是把店收起來比較好吧?其實井原萬見子隨時都能這麼做,但她還是決定繼續經營下去。

井原先生打電話來,好像是拜託她幫忙處理什麼事情的樣子。「啊?可是我這邊就顧不來了耶!傷腦筋啊!」井原回道。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井原先生必須將送修的車子送回客人那裡,需要有人載他回來,所以拜託井原開車同行。

我自願幫忙。

「可是我先生他的車速比我還快。」

「那就傷腦筋了……」我說同行是沒問題,但務必請他放慢車速。

待井原先生開著修好的車子來這裡後,我隨即跟車。約莫開了三十公里,將車子順利交給客人之後,我們再循著來時路回來。一路上,他和我聊起井原心靈小舖剛開店時的事。那時為了洽商幫助學校圖書館進書等深耕閱讀風氣的事,夫妻倆跑了許多地方。

回到井原心靈小舖,我繼續邊看著井原萬見子與客人互動,邊趁空檔和她閒聊,這時井原先生又來電。

「剛才真是太謝謝你了。今天傍晚一起去喝一杯,如何?」

我爽快地答應。

我在井原心靈小舖旁的溫泉旅館愛德莊訂了一間客房。傍晚我先將行李放到旅館,然後在附近的上阿田木神社周邊散步了一會兒,才回到店裡。井原的先生已經來了,我看見屋後倉庫停著一輛車款有點舊的吉普車,看來等會兒要稍微開車兜風一下的樣子。

我們的敞篷吉普車邊迎著風,邊疾駛在山路上。可想而知,在這條僅容一輛車通行的狹窄山路上,要是飆到七十公里,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井原先生保持一定車速。他說這輛車是昭和五十五年出廠的JIMMY,可是目前日本僅存幾輛的稀有車種,而且無論引擎還是車子的功能性,都和現在的車子有著極大差異,可說是車迷夢寐以求的珍品。他還告訴我自己有獵人執照,曾經獵殺過鹿,然後用刀子當場支解,大啖生鹿肉。儘管他一直在炫耀自己的事,卻完全不會讓人心生嫌惡,也許是因為他那自得其樂,讓人一直想聽下去的口吻很吸引人吧。

我們將吉普車停在井原麗車坊,徒步前往當地唯一一家居酒屋,選了店內最裡面的座位。井原先生穿著淺綠色連身工作服,肩上掛了一條黃綠色毛巾;剃得短短的平頭,配上一張被日照曬得黝黑精悍的臉。

「乾完第一杯之後,接下來就看自己的酒量啦!你要啤酒,是吧?我每次去小酒館,一定會喝上八杯摻水的威士忌!而且規定自己最多只能喝八杯,就算店裡的傢伙再怎麼勸也不多喝!喝酒這種事就是得學會自我克制啦!」

我們才認識不久,他就告訴我好多事,像是當初他們的婚姻遭到反對、養育小孩的趣事之類。關好店的井原萬見子也趕來,坐在她先生旁邊。

「她是我們家的寶。」井原先生說。

井原微笑,倒也沒有不好意思。他這句有趣的說法令我印象深刻,翌日去了趟依「長髮公主」心願建造的道成寺,意外地遇到這句話。

道成寺有模仿「西方極樂」的「妻寶極樂」說法。也就是說,家有賢妻才能讓一家興旺,前往極樂淨土之道。關於道成寺,還有一個知名的傳說「安珍與清姬」:相傳安珍與清姬約定再相會,沒想到安珍卻逃走了。於是清姬憤而變成蛇,並將躲在道成寺鐘內的安珍燒死。「妻寶極樂」這句話就是從這傳說衍伸出來的。寺院會使用流傳下來的繪卷,向來參觀者解說這個故事和這句話的由來。

「你是來採訪井原心靈小舖的吧!有什麼想問的儘管問,不用客氣!」井原先生說。

「為什麼井原心靈小舖能堅持到現在呢?」我問

「這可是有七個不可思議呢!我就告訴你七個中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社長是我,店長是我老婆!所以啦!這就是七個不可思議的答案!

「如何?很偉大吧?」只見井原先生拍拍妻子的肩膀這麼說。我第一次看見她有點不知所措的模樣。

「你在胡說什麼啊?今天也醉得太快了吧?」井原馬上伸手捂住她先生的嘴,卻被她先生揮開。

總覺得這光景很眼熟。總算想起來了,就是吉本興業的搞笑藝人拍檔。

「特地跑一趟來採訪,就告訴你一個不可思議吧!聽好啦!店長沒有薪水。也就是說啊,人事成本為零。想想那家小店,怎麼花得起人事費用!」

聽他這麼說,我倒是一點也不驚訝,只是回應了一聲「嗯」。

井原先生對我的反應似乎感到有些失望,只好無奈地說了句:「就是這樣囉!」

「那剩下的六個不可思議呢?」井原不耐煩地問。

「剩下的啊……是什麼呢?」

「什麼嘛,沒了嗎?」

笑聲在居酒屋迴盪著。

莫非是「妻寶極樂」這句話支撐著井原心靈小舖嗎?

商品簡介

書店是一種「親手把書交給讀者」的行業,

也是把「書」裡的知識與情感傳承到下一個時代的力量。

探討「書」與「書店」的現在與未來,含有深刻熱情與反思的報導文學之作。

在東京的商店街,一手創立只有五坪大書店「日暮文庫」的原田真弓;

迎戰「電子書時代」,極力主張「紙本」優點的淳久堂的福嶋聰;

在和歌山「人口只有百人的村落」經營「井原心靈小舖」的井原萬見子;

岩手縣「教主級」的前「澤屋書店」店員伊藤清彥;

在鳥取追求並實踐「一般書店」的「定有堂書店」老闆奈良敏行……

在市街書店逐漸消失,書店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薄弱的現在,

他們所捍衛的「書店」之所以應該存在的理由究竟為何?

他們為何堅持開設書店?

在電子書逐漸抬頭的時代,紙本出版流通業的運作系統現況是如何呢?在現實環境日益嚴苛的氣氛下,書店的存在意義是什麼?一些被認為「有特色的書店」裡的店員、老闆們,是以怎樣的姿態繼續經營著這個事業?

本書作者石橋毅史曾在出版社任職、而後擔任雜誌記者,憑藉著對紙本書的熱愛,及對書籍從業人員背後執著熱情的好奇,在成為自由作家之後,遍訪日本數個知名的特色書店、連鎖書店、二手書店,專訪書店從業人員的工作心得,試圖從中分析「書」和「書店」在今後的發展與應該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時代意義。從根本重新審思這般「傳遞書」的職業,存在的意義究竟為何?

※感動推薦

小葉日本台、南方朔、楊照、銀色快手、詹宏志、蔡康永、盧郁佳

※共同為台灣書店加油打氣!

小小書房、水木書苑、水準書局、午後書房、永樂座、有河 Book、政大書城、虎尾厝SALON、茉莉二手、東海書苑、阿福的店、林檎二手、旅人書房、南坎1517小書店、胡思二手、草祭二手、洪雅書房、唐山書局、莽葛拾遺、書寶二手、晶晶書庫、凱風卡瑪、註書店、雅博客二手、墨林二手、舊香居

作者簡介

石橋毅史

一九七○年生於東京都,日本大學藝術學系畢業後,進入出版社工作。一九九八年進入新文化通信社,擔任記者。二○○五年升任總編輯,二○○九年十二月離職,目前為自由撰稿人。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目前專事翻譯與文字編輯。代表譯作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一個人的老後》、《超譯尼采》等。

個人部落格:http://blog.yam.com/mickey1036(東京兔跳格子)

作者自序

序章/驅使她的動力為何?

「那我們再找時間碰面。」

「好的,晚安。」

我目送原田真弓那嬌小的身影逐漸遠去後,轉身朝車站走去。這裡是早上六點多的東京池袋,太陽早已高掛天際,耀眼陽光從大樓縫隙射入我的眼簾。

結果……她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腦子有些茫然,還沒憶起方才交談的內容,因為完全沒意識到我們聊了多久,也沒有想寫成文章的念頭,只是漫無目的地聊著。因此之故,我沒問到什麼確切的要點,只是告訴自己別急,按部就班進行就對了。

昨晚與原田真弓在中華料理店聊到店打烊,後來轉移陣地去KTV,但我們沒有唱歌,只是不停聊著,也許是因為我問的都是些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原田真弓是位於東京雜司谷一間五坪大的書店,日暮文庫的老闆。原本任職的PARCO BOOK CENTER連鎖書店,被大型書店RIPRO合併後,她成了RIPRO的員工。當了十六年書店店員後,進入出版社工作,但不到一年便辭職,於二○一○年一月開了自己的書店。

書店開張一星期後,我照著明信片上繪的簡單地圖,去了趟日暮文庫。太陽西沉,周遭店門早已拉下,小房間的玻璃窗透出白光,照亮狹窄路面。

我站在外頭窺看,原田真弓站在櫃台右邊,對面坐著兩個男的,小小的店裡看上去頗擁擠。就在我靦腆地推開門時,只見她掩嘴驚呼,熱情地招呼我入座。

我認得其中一位,他是原田之前待過的RIPRO店長,另外一位則是她之前在PARCO BOOK CENTER時的同事,目前也在東京經營一間小店。

一番寒暄後,我邊聽他們聊天,邊環視店內;小小一間店只有一面牆擺置書櫃,而且每一層都還有空間。

書架上有本以貓咪照片作為封面的書立在顯眼處,其他還有食譜、穿著樸素高雅和服的女性為封面的書,以及《生活手帖》、信箋與信封等其他東西。最裡面擺放著小說、非小說類的單行本、文庫等,我十分感興趣地盯著一排書背瞧,水藍色封面是北山耕平的《如雲般的真實》,橘色封面是新潮文庫版的三島由紀夫,還有高橋章子的《忘了驚訝的時刻終於到來》、《Quick Japan》的試刊號與創刊號,以及最近出刊的幾期;這些都是我家書架上也有的書。而且《Quick Japan》近幾年的封面設計很顯眼,讓周遭的書相形失色不少。

我瞧了一會兒,便坐下來和他們聊天。總之這間書店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狹小,老實說還真不習慣待在這麼小的空間。

喝了口她幫我沖泡的咖啡,不由得稱讚美味。

原來如此香醇的咖啡豆是在離這裡不遠的目白台買的,我也是聽人家介紹去那裡買咖啡豆,都是由一位看起來個性有點頑固的大叔負責烘焙。

瞥見擺在那兩位面前的白色咖啡杯還冒著熱氣,看來他們也是剛到不久。聊了一會兒後,才知道他們也是初次見面,我這個僅數面之緣的陌生客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話題多由原田主導,但體貼的她不會淨說些我們根本插不上嘴的事。

尷尬的氣氛持續了一會兒後,漸漸導向大家都有共鳴的話題。

「為什麼要辭掉出版社的工作,自己開書店呢?」

原田喃喃自語,大概在思索如何回答。只見她沉默片刻後,侃侃而談。

「我那時是想,用微薄的退休金開一間書店不是很好嗎?當然有些人很可憐,連退休金都沒得拿。想想一個在書店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的人,卻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這樣的人生不是很無趣嗎?如果一直很想開書店的這個人能在全國各地展店千家的話,一定能改變這世間,不覺得挺有意思嗎?雖然這個人不見得是我,但不試試就永遠沒機會。」

「看我把自己說得多了不起似的!」原田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不,一點都不會!」我腦中不斷反芻她那番話。

基於心中無法割捨的熱情而開的這間小書店,若能在全國各地展店千家的話,一定能改變這世間。

這個理想感動了我的心。

那次在中華料理店與KTV的訪談,是初次登門拜訪後,又過了四個月的事。雖然是請她分享這段心路歷程,但我真正想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驅使原田真弓開店的動力為何?

販售新書的書店越來越少,根據名為「ARMEDIA」的民調公司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一九九二年,日本全國還有兩萬兩千多家書店,二○一○年卻降至一萬五千家,但至少比預估的數字稍微高一點。除了部分地區之外,現在街上已經很少看到CD店和文具店了。現在很多行業都隨著商店街的衰敗而逐漸消失,商店大多位於大型購物中心或是車站大樓裡,當然網購興起也是一大原因,只有書店是走到哪兒都還看得見。

然而隨著手機小說與電子書興起,書店扮演的角色已經逐漸走樣,而且走樣的程度越來越厲害。可以確定的是,書店數量還會持續減少。

所以我想知道的是,原田為何想要挑戰這個夕陽產業呢?

驅使她開店的動力為何?

當我收到開店通知時,一點都不驚訝,後來在那小小的五坪空間裡聽聞她的理想,便強烈地想查明自己為何一點都不驚訝的理由。

我與原田真弓相識十多年;她是書店店員,我是專門報導出版界動態的記者。那時她為了銷售一套一萬多日圓的商品,在店裡貼上頗為獨特的宣傳海報。因為這套「紀念BOX」是某部人氣漫畫的周邊商品,於是她剪下海報上的性感女主角,貼在大模造紙上,然後在美少女的胸部與臀部塞滿棉花,營造立體感,胸口還噴上香水。這般吸睛的妙點子果然為店裡增色不少,當然這個商品亦十分熱銷。

我不時會去店裡造訪她,問問她目前在促銷哪本書,或是近來書店的情況。隔幾年就會輪調到都內其他分店的她總是忙進忙出,所以有時我們得站著說話。在大型書店工作的人時常得面臨職務調動這件事,原田也不例外,雖然曾被派任到不是很喜歡的商業書區,但她還是不改工作熱情。

大型書店每天都會進大量新書,因此書店人員必須練就一身能夠迅速判斷內容如何,該擺在賣場哪一區的特殊本領,所以我常常聽她分享箇中訣竅。

先看書名和裝幀,再看目錄,然後抓關鍵字,邊走邊讀三十秒,就能明瞭七、八分了。雖然不好懂的書自然賣相不佳,但也有那種一開始看不太懂卻頗有意思的書,所以會再找時間仔細閱讀。當然也有那種出版社先打過招呼,也先看過內容,確定要擺在賣場某個位置的書。總之,每天早上都必須進行這道流程,而且必須在開箱後十至十五分鐘之內搞定。

「這倒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只要是書店店員都會這麼做,不是嗎?」

是沒錯,但我對她那超級專注力,還是佩服不已。

「不過啊,」她喃喃道:「像這樣迅速將書分類、處理、上架,效率高又萬無一失的流程,真的好嗎?總覺得有股歉疚感。」

歉疚感?是對作者?出版社?

還是書呢?應該不只是書,還有很多事吧!

每次去賣場採訪時,原田總是平靜地與我分享她負責管理的新書、自己十分推薦的書,或是近來客人的偏好等。然後每次訪談快結束時,她總會說些不著邊際的話,像是:「總覺得有股歉疚感。」聽到對方這麼說,當然會往不好的方向想。也許有人會覺得她這種說話的方式與態度很幼稚、缺乏自信,但聽在我的耳裡,只覺得這樣的書店店員給人十足的信賴感,所以我很喜歡聽她最後的喃喃自語。

其實我們稱不上熟識,除了採訪之外,幾乎沒什麼機會碰頭,所以聽聞她辭去工作,打算開書店時,雖然很詫異,卻能理解她的決定。

我想原田真弓的決定,是對書店現狀的一種反抗,而她那不著邊際的喃喃自語,則是期望自己克服現狀的心願,畢竟她十分明白現況的嚴峻。「若能在全國各地展店千家的話,一定能改變這世間。」這句話也蘊含著她不想活在只會緬懷過往的書本世界。

我預感她的行動將與未來有所連結,而且是一股非常大的力量驅使她行動,那是不同於市街與消費結構變化、技術革新等時代潮流,而是每位想透過「書」改變這世間之人的根本存在意義。

不只原田,我在與其他書店店員與書店老闆接觸的過程中也感受到。我常常在想,也許連他們本人也沒有意識到,只是在某種力量的驅使下,擔負著將「書」交到人們手中的責任。

驅使她的動力究竟為何?

名人推薦

曾經抱著一絲希望在南部某獨立書店找到一本《泉鏡花》的著作,厲害的是那位神人級的書店老闆娘右手一指,靠牆第二排!嗯,有網路的搜尋引擎很好,但在書店發現書,更是難以取代的驚喜與感動。

──小葉日本台

「書店的未來如何呢?」這是書裡的關鍵提問,在這樣的黃昏時刻,作者或許想要找到,實體書店消亡的原因,存在的必要性。有趣的是,作為書店的經營者,我也經常在他訪問著這些書店主人時,試圖探問自己的答案;而他對書店店員的訪問,更讓我不禁比較、對照台日書店的差異。這是一本,能夠讓環繞在書的產業裡的人們,閱讀時不停思考、自省的書。書店要如何不死?我想,對於這個提問,這本書是一個邀請,一個入口。

──小小書房店主 虹風

希望《書店不死》一書問世,能像台灣的職棒重新點燃書店街的「常夜燈」,喚醒國人閱讀的新風潮,凝聚許多愛書人幸福的所在,以及回憶起昔日全家熱融融陶醉在一起閱讀的那一份感動。

──水準書局店主 曾大福

真實的故事往往比小說動人,讀完《書店不死》,我好想用自己的筆也探訪台灣那些讓書店不死的靈魂。

──永楽座書店主人 石芳瑜

書店不該只是為了賣書而存在,必得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才有機會爭取到足夠的讀者認同,否則雖死亦不足惜。

──有河Book店主 686

走過喧鬧、熱情不滅,留下一片靈魂的風景,替未來留住現在。

──虎尾厝.SALON

就是因為這樣一群傻瓜,所以書店不死!這不只是書店經營者的甘苦談,更是執著於理念的一部運動紀事。

──東海書苑店主 /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秘書長 廖英良

我親睹重慶南路書店街三十年興衰,然「書店不死」若不要只淪為夢想與激情,惟賴政府部門修法介入,方能使各式書店公平競爭、多元並存,符合正義原則!

──阿福的書店 蕭文福

開一間書店,不僅是將一疊疊書籍按類別放置歸納,老闆為自家書店散發的存在意義與人客之間互動交往,更是書店人無時無刻務必督促練習的精神學分。倘若是人生真正必須做的事情,放手去做,就一定會傳承下去,書店亦然。

──林檎二手書室管理員 林檎書

這是一場屬於這世代的書店保衛戰,不管書店將走向哪裡,至少我們曾努力,過程很美好,至於結局已然不重要。

──旅人書房店主 Vienn

對於新開張半年的社區型獨立書店來說,未來的路充滿了不安,隨時都有熄燈的準備。讀了這本書後,至少更有勇氣再撐下去了。書店精神永存,經營中與人的互動與故事,是珍貴而且豐富的寶藏,等著愛書人上門一同分享。 

──南崁1567小書店 夏琳

優游於書店工作的人大都堅毅、熱情、對書和書店懷抱希望,並且相信:「書生活,即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書店不死》一書中,我看到許多相同的、令人動容的身影。

──胡思二手書店店長 蔡能寶

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書,讓人活了起來。

──草祭二手書店 / 墨林二手書店

支持書店經營的,固然是利潤;成就書店不凡的,卻是傳承文化的熱情。書店不死,只要熱情尚存。

──書寶二手書店創辦人 王懷蜀

他山之石。如果你對「書本」的樣貌,還懷有理想與夢想,找個書店好好閱讀這本書吧!(第三章──特別推薦)

──清大水木書苑 蘇至弘

Tell You A Story~這是書店人一直在做著的事情。所以書店一直都在。但聽故事的人,還在嗎?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陳培瑜

透過看見日本的現況,喚起台灣大眾關注與思考,獨立書店所傳達的獨立精神及堅持的理念,得以在主流文化的洪流裡,看見更多差異與多元性!

──晶晶書庫發言人 楊平靖

每一本書是一個世界,而書店則是打開世界的鑰匙,作者在文字中傾注了滿滿的想法與情感,讀者透過書店自由選擇想要探索的世界。

人不滅,書不絕,傳承人思,書店不死。

──雅博客二手書店店長 楊彩華

一則則翔實、生動、深入的報導,一群幾乎是為書而生的書人,用熱情、專業打造出多元豐富的書店風景,讓人相信,無論閱讀環境和形式如何改變,書店的存在是絕對經得起考驗,夢想和堅持的力量可以將「書」傳承到下個時代。「書店不死」不是口號,而是愛書人存在的意義和目標!

──舊香居主人 吳卡密

推薦序/遍地開花的書店精神

銀色快手(荒野夢二店長)

受邀寫這篇推薦序的時候,我正籌備著一間小書店誕生。今年的五月初,我和內人去了一趟京都旅行,在那裡我拜訪許多小書店,大多位於巷弄間,或普通公寓的樓上,有的沒有掛招牌,有的招牌不甚明顯,有的甚至問了住附近的居民,也搞不清楚書店的正確位置,相當隱祕,不過,我還是逐一克服阻礙,拜訪了這些極具特色的小書店。

三年前,我在台北的泰順街,曾經在地下室開設了一間小書店。當時,有些朋友慕名而來採訪,問及書店的構想是參考哪間書店?我笑而不答,其實當時對於實體書店該如何經營根本一無所知的我,所參考的範本是京都的惠文社一乘寺店,等到把書店收起來之後,才和內人真正實地走訪了惠文社,那簡直是朝聖的行程,踏入店內,你不知道我有多麼地感動,樸實而人文的讀書氛圍,不需要刻意說明,就能感受濃郁的氣息。後來,逛過幾次仍像初次造訪一般的新鮮,充滿好奇心。一個獨立經營的書店能夠做到全國知名,甚至成為外國觀光客必訪的景點,可見它的文化魅力和影響力,其能量是如此的豐沛。我相信它是所有書店人夢寐以求的願景。

《書店不死》這本書,日文原文是「本屋」は死なない。從文意上來解讀,作者石橋毅史刻意用「本屋」和連鎖「書店」作個區隔,本屋指的是過去個人獨力經營的小書店,而非企業化管理的連鎖書店,而一些專賣舊書或是專門主題的小書店,也包含在「本屋」的範圍。相較於台灣,這些年逐漸冒出頭,遍地開花的獨立書店和小書店,也屬於「本屋」的範疇,除了獨力經營之外,還有著個人堅持的創業理念,對於社會議題、環境議題、女權運動、社會運動、弱勢團體和兒童教育等方面都有長期的關注與參與,使得書店不光只是販售書籍的功能,也兼具社區活動中心、情報的交換以及發信站、社會議題的行動串連、讀書會和藝文活動空間,有些書店背負著社會責任,有著強烈的使命感。

而小型的社區型書店,也默默耕耘著小眾的閱讀社群,在街頭巷尾掌起一盞盞文化的燈火,即使被書價折扣戰壓得毫無利潤可言,即使受到網路書店和電子書業的夾殺衝擊,仍秉持著理念與意志撐下去,為的是延續書店的精神,而《書店不死》的熱血澎湃,勢必能提振書店從業人員的信心,也提醒著愛書愛閱讀的我們,書店是「人與書邂逅的場所」、是有溫度有對話的「閱讀空間」、是親手將書交付到客人手上的「溫暖行業」,無論環境再怎麼艱難嶮峻,這個社會上總有某個角落,還有人願意去從事這樣的文化事業,收到翻譯初稿,我前後讀了三遍,深深為之感動,並砥礪自己也要成為樂於傳遞文化薪火的書店人。

書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是值得我們一再思索的課題。看到百人村小書店的故事,幾乎熱淚盈眶,無論再怎麼辛苦,也要騰出時間為村裡的孩子們說故事;用行動書店的概念,開車去深山裡分享書香的喜悅,滿足每一個求知的幼小心靈;在日本大地震之後,努力奔走重建社區圖書館的熱血書店店員;只有幾坪大的空間,忍受著三餐不繼的營業額,依然堅守小書店理念的女主人;每一個故事,都悄悄地打進讀者們的心靈深處,原來逛書店是這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原來我們在追尋的是回歸樸實的一種夢想,透過紙頁的油墨香,店主的熱心推薦、書架的精心陳列,人與人那種親密的交流和互動,所營造出來的人間風景,書店不止是一種行業,也是人生的志業,夢想的實踐與挑戰。

就在截稿前夕,我的小書店也悄悄孕生了,覺得是該為地方上做些自己該做的事。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這裡就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有多艱難,我甘心默默守著小書店的火把,不讓它熄滅。

推薦序/囚犯的兩難

盧郁佳(作家)

日本出版業報紙的前任記者,在實體書店急遽萎縮的危局中,採訪寫下這本全日本野戰現場報導,憤怒歸咎於大型連鎖書店拓點,大型出版社與大型發行商控制獨立書店。這些大企業投機炒作少數暢銷書暴起暴落,喪失多元選擇,放棄扎根地方。原本是書店培育特定讀者,讀者培育特定書店,雙方發揚個人自主戰鬥的活潑能量;而這種長期累積出特殊情感的彼此歸屬關係,卻被大企業只看帳面的功利速成思維斬斷,店員喪失推薦書籍的自主權力,職人累積的選書專業淪為多餘,導致資深人才出走創辦獨立書店,屢敗屢戰,倒了再開,或以鬥志悲願「半X半書店」打游擊,實現書店作為社會企業。書店的本質是溝通,就像社會的血管系統,一旦堵塞,社會就中風癱瘓,所以通路必須多元,選書必須多元。這些獨立書店職人為守住自己的媒體、持續發聲,以各種姿態賭上了人生,宛如紀錄片栩栩在目,複雜面貌令人震懾、玩味。

日本連網路書店都不打折、還得加運費,台灣書業比日本更多一重折扣血戰的壓力,狀況值得數十本書紀錄討論。但是本書內容予我最大啟發,是更清晰透視台灣相形所缺少的具體文化要件。台灣各通路、產業甚至各種組織,都面對同樣問題:集體主義的幽靈陰魂不散,導致過勞體制的分化,疏離,壓抑溝通協調,不信任,而難以達成升級精緻轉型所需的高度協調、合作無間。

雖說與書中人同樣身為書店職工,但我更以一個人的身份,急切想將本書偉大貢獻呈敬於諸君:對人性的復歸。

孤立導致分化崩解

內向潔癖孤僻的傢伙們,在世界上得到的伴侶就是書。因為多多少少不相信人,蹺體育躲在樹上看小說,間或用懷疑眼神睨視操場上的多數,心想他們究竟忙什麼呢。但是進入書店與中大型企業,考驗就來了。乍看有壓力要我不相信人,放棄人,才做得下去;最後則會發現,一切問題來自我不相信人。

孤立主義看似個人主義,其實相反,是集體主義的產物。習慣孤立,一旦遭逢變遷困局,只能選擇互相指責、斷尾求生。因為缺乏信任基礎,所以不存在合作求生的選項。無法合力對抗大環境,只能把敵人設定為身邊的同業與合作夥伴。

遇到危機,反射動作是決定要犧牲誰來度過難關。我們把這島嶼當成一艘遇難斷糧多時的漂流船,停留在抽籤決定要吃誰的肉,低眼看籤前那刻的心情。

近日兩岸服貿協議爭議中,電子商務業者表示,台灣只要不向陸資開放出版業,開放印刷業沒關係。而後,既能交換電子商務西進大陸,其實出版業開放也沒關係。

有發行商希望陸資來台開書店打破壟斷,出版社希望陸資印刷廠提供更便宜服務,老闆希望陸資給資金,員工希望陸資來換掉老闆、變慷慨點。如果書店也巴望陸資出版社低折扣,出版各環節就翻版了霧社事件敗因,與更早無數次倒戈:被殖民者利用殖民者殺害內部敵人。歷史上任何殖民,都要靠被殖民者內部恩怨而遂行。你眼中的殖民,對他而言是解放。這是原先社會的關係失靈,使得衝突未獲協商支援。如果還有一絲機會來得及去面對問題,都要面對。

服貿協議不是第一次全球化壓境,上一次是電子書。在電子書發展上,美國書業從作者到出版社,冒高度風險去投資開發、內容創新時;台灣是電信業者一面猛發新聞稿虛張聲勢,一面責怪出版社不肯顧全大局虧本釋出海量版權。台灣對電子書的想像是:出版社想靠電子書省掉印刷廠、書店分成,作者想靠電子書省掉出版社分成,讀者想靠盜版電子書省掉作者分成。

斷尾求進步,有時可看成是撿現成的極致:黑吃黑。

能夠這麼容易捨棄對方,乍看是利益衝突,實則是陌生隔閡。一夕暴雨洪流衝進原本關係的裂縫時,我們並不修補,只不耐煩等著對方立場從我的立場邊緣崩塌流失分解,而對方也一樣等著我被消滅。

因為過勞體制,忙碌首先省略的就是閒聊,依賴電子往返精簡訊息,即使見面也只談正事,業務去書店沒空多聊,原本能帶回出版社給編輯的珍貴訊息就少了。各環節之間都要靠閒聊才能充分掌握對方情境、互相配合,但帳面上看不出其價值與因果關係,結果會計制度扼殺了創新機會。書店不知道印刷廠的艱困,不認識社子廠區人們是在如何場景心緒下工作生活;編輯不知道門市;作者不知道業務。互相支持共生的人們,竟然會想要犧牲對方來前進,親不知子,骨肉流離。我們互不信任,只打聽,不討論,視產業為你死我活的飢餓遊戲。

而日本業者不但鄭重其事社交閒聊、開讀書會、評者編者書店業者寫書議論業界形勢,還把讀書會內容也出版成書,他們確實知道訊息在合作中佔據的關鍵地位,為之不惜投資心力於公共性。我欠下這隱形公共巨債,令我心痛。在台灣,人們以為自己怠於工作時,通常已過勞而不自知,實際上是怠於社交,怠於遊戲,怠於知識生產,而甘為奴役。知識不是炫目又有深度的翻譯進口貨,而是身邊人為了解決當代問題的自力發明。社會衝突必須經由知識而不是暴力來檯面化,得到回應和理解。

產業鏈每個環節如果個別孤立,就形成囚犯的兩難:在隔離審訊,互不知情下,最有利的博奕是犧牲別人自保。要突破囚犯困境,唯有信任與溝通,永遠相信,永遠主動接觸,永遠不怕復合。

集體主義的隱形幽靈

書中的書店員工川原,痛恨別家抄襲她獨見創獲的選書,遂離職創業,設法找到別人無法抄襲的個人風格行銷,就是自己朗讀繪本,將大量複製的書本,轉化為不可複製的個人現場live表演。讓人反省書店的手工性質,亦即通路多元,如何受到企業規模化傾向的毀壞;而重新摸索自我,又需要多強大的專注堅持與敏感覺察。

台灣大型書店常向出版社要求「獨家」書封、折扣或贈品,重點放在獨家。所謂「獨家」就是相信書都是一樣,在哪家店買沒分別;所以書店極力製造出區隔來,中國大陸京東書城惡鬥當當網的免費割喉戰也基於此想。

但是,沒有兩家書店會是一樣的,即使連鎖書店也做不到。書店生來就不同,且隨著生長而改變,這間書店吸引欣賞這種性格的人,那間書店吸引欣賞那種品味的人。話題只要談到振興書市,就會反射性地吸引一種論述,希望找到金主設一平台羅列所有書籍清單,毫無遺漏,取代總是健忘、東漏西缺的書店。我可以保證,若有這家書店,你不會供貨,因為自己出的書埋葬在浩瀚書海;也不想光顧,如果你不想花數小時在負手踱步瀏覽書名嘖嘖稱奇。我總是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什麼都好,直到學會痛苦承認自己既易怒又嚇人,而且腳很臭,居然仍能和少數特別寬容的特定人士交上朋友。我們不想承認自己原本就是獨家,有很多獨家缺點,但是發掘、磨練一項獨家優點便足以吸引顧客成交。因為我們都是集體主義的兒女。我們誤以為別人賣得動的書我們也賣得了,以為排行榜不管哪家都是一樣的,其實它是大小考名次榜在我們生命中的投影,優等生才會得人疼,劣等生沒人愛。其實,從來沒有人把我們照名次排。

拼折扣就是台灣加工出口區削價搶單的傳統邏輯,我不相信別人會願意花時間認識我,所以我也懶得花時間爭取別人接受我,我只相信別人永遠用同一基準把我和其他人排名次、比價三家不吃虧。所以其他人全都是我的對手。其實,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對手,只有永不相遇的朋友。

台廠低潮沒訂單就裁員、放無薪假;在台日廠卻是沒訂單就進行員工研修,醞釀創造下一波榮景。如果平日賺的是工時血汗錢,我們便無法承受艱苦時堅守彼此、風雨相依的團隊風險。而集體主義永遠在把成本外部化,用外包或過勞來壓低成本,作為生存優勢。而外包和過勞加深了隔閡疏離,使我們容易捨棄對方,斷尾求生。

在彼此孤立的世界裡,只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許多作者覺得遠不如我的新書搶了我的排行榜名次;出版社覺得別社新書佔了原該屬我的曝光版位;書店覺得別家書店沾了我的光搶了我的業績。危機使人陷入戰或逃的迷思,持續的危機則會讓人陷入被害情結。面對痛苦衰退時,我容易染患市場競爭觀念這種無可救藥的疑心病,像每個人驚聞伴侶提分手時立刻問:「那個人是誰?」把此消彼長看成被奪,歸諸竊奪者的不義,就蒙蔽了我,無視於種種結果源於自己的作為,也就喪失承擔責任與自主權力。

新書上榜時,作者想不到也有人正在為下榜心焦;出版社收到書店告知「因為別家延書,所以請你遞補上最佳版位」時,覺得天理昭彰;書店跟風推銷別家書店暢銷書時,相信自己在盡責。我容易無視從假想敵那裡得到的利益,而放大因假想敵所致的損失,這就是假想敵的起源。

當本書作者憤怒投奔地方上的叢林游擊隊,準備聲討連鎖企業的罪惡時,卻發現這些默默奮鬥的英雄早已寬容看待體系。書店和二手書店互相幫助,甚至書店願意在門口放置免費交換的書箱,說出這番感謝:「只要看書的人多了,買書的人就多了。」

實際上,整個系統相依為命。即使是在對我最反感的對手那裡,也還有許多人在依靠我守住。即使是讀者進我工作的書店翻書找到標的,然後到對手網路書店訂低價書,讀者的光臨便是緣份的機會,假使我的工作對他有所貢獻,便會對世界有所貢獻。

敵人是大吃小嗎?

本書是否在描述小書店和連鎖書店間的對立呢?我從中讀到兩者間更多的共通性,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與社會的關係。書店員工從新人階段開始,在服從與衝撞中學習,累積圖書知識;成熟後獨當一面,專業主張彼此不同,已有自信去堅持己見。如果體制彈性無法吸納衝突為成長契機,人才便會脫離體制、獨立創業。無論時局好壞,各行各業中年創業現象的本質就是瓜熟蒂落,要把經驗理念付諸商業實驗,這也是有利社會持續創新的機制。企業流失人才固然損失龐大,但創業增加更有利於社會。

連鎖書店門市感受來自總公司的業績壓力,和小型獨立書店感受來自出版社、發行商的財務壓力,是一致的。獨立書店限於規模小,向發行商談判進貨折扣等條件時處於劣勢,如果聯合一百家書店共同進貨,互相承擔其中個別書店拖欠、倒帳,分散風險固然可行。但若要承擔一家造成的損失,其餘九十九家也會關心其經營,無論協助支持、或是強迫改造,如果每家要花一半時間處理平台業務、共同問題,那麼情況便類似連鎖書店付出的高昂行政成本。規模大有優勢,也有劣勢。

書店是為了出版社能出書、而代為向大眾招募個人小額集資的銀行;發行商是為出版社和書店外包風險,銀行的銀行。在獨立書店系統中,由發行商來承攬風險。往來書店中若有倒閉,發行商最直接手段就是提高其餘書店的保費、亦即交易風險門檻。連鎖書店總公司的因應可以比較複雜些,但也可以說同為進貨選擇、和預算控管。

若單純屈服於風險,便產生了書中所詬病的書店,向出版社和發行商傾斜,進貨受牽制,專擺大眾暢銷書。無論是連鎖書店、小書店,都有此例。而個性化選書經營,也是連鎖和小型都有。如果要把連鎖書店等同於單調的暢銷書,小書店等於精緻手工選書,並不準確。現狀是各種圖書通路,在經濟停滯、零售受挫中,喪失個性的趨勢。解決不僅關於我們個人從集體主義附身之中覺醒的靈魂再造,機制也必須再造。任何平等開放的交易平台,都不會是別人現成準備好等待我們享用,總是參與、實驗、努力不懈得來。大企業過度優化的弊病,自主小企業摸索創新商業模型的苦旅,兩邊都在艱苦奮鬥,也都值得奮鬥。

重尋自我與復歸社會

說到市場,侵佔別人既有市場最快是常識;說到緣份,大家都說不可強求。與其說是市場,不如說是緣份。以等待的心情用雙手持續累積,從內向潔癖孤僻傢伙,學會真心去交陪,創造種種緣份。成年人看著新書銷路萎縮,然而輕小說、動漫、羅曼史卻成長不輟,總視為不入流、媚俗。但若擠進動漫展人潮,看看悶熱喧嘩汗臭中,讀者卻如朝聖熱情投入享受,便會明白,那是愛啊。作者編者業務與讀者對內容投注海量的愛,牽成了如此緣份。成年人不相信自己的愛,以愛為恥,偶爾能製作、推薦自己喜愛認同的書,竟以為是「自己的私心」,這種貶低愛、沒有愛的奴隸日子過多久了呢。能過多久呢。若從報表抬頭,看看過街人群,看看人們的表情,看看表情下的心,或者我們原本膽怯的心,決策會有所不同,或者能冒險去創造自己,創造緣份。

書市的萎縮,來自人際關係的消失與淺薄。心思忙亂時,無法好好體會別人的心,無法好好體會自己的心,也就無法好好表達自己。失去了有意義的相處後,連帶也就無法獨處了。喪失獨處的滋潤,只能在臉書上公開情緒困擾的一兩句喊話,而無法承受面對面深入談論困擾,彼此都束手無策。閱讀是獨處的一種,一個環節,一個生態指標,一個關鍵物種。

在工作中思考,討論,並寫成書出版,開店實踐理念,倒閉後重新進入連鎖書店,或是繼續開店,半X半書店,兼職補貼養店。那並不是世人以為的清高虛名,而是「無論何時都不放棄與人溝通」的信心。那一定是來自時常傾談相契而能心領神會,對人與土地共同的愛。

在台灣,我們彼此競爭,但更重要是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團隊。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們總要放下手上的事來傾聽彼此,支持到底,成為一個團隊。

書店不死
「本屋」は死なない
作者:石橋毅史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08-23
ISBN:9789571357928
定價:280元
特價:88折  246
其他版本:二手書 16 折, 4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