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目臺灣》藍光家用版套裝(1片藍光+攝影文集)
cover
目錄

序文-空拍專家 齊柏林

序文-生態人文作家 劉克襄

Part One久釀風華-品賞台灣人文地景 

五月雪 桐花祭 

台灣的京都 台南

永遠活著的 老車站

努力尋找慢活的小鎮 九份

重返 阿塱壹古道

失落的一角 平溪線

小河與大海的邂逅 福隆

女媧灑下的七彩石 澎湖群島

Part Two樂活魚米-探尋台灣土地脈動

彷彿外太空的 蚵田 

一座鹽山的 美好想像

西瓜的 甜蜜負荷

環繞全台的 小漁港

從草蝦開始的願景 養殖漁業

滿山都是菁仔叢 檳榔

水田 台灣最廣闊的濕地

走向有機 茶園

Part Three深省未來-縱覽台灣城鄉百態

綠能革命的火車頭 綠建築 

嘉南大圳 的環保啟示

從愛河出發的港都 高雄

尋找綠光的風水之城 台北

等待中的希望 風力和太陽能

日月潭 的最後華麗

高山上的驚嘆號 清境

像墨水一樣的 河流

幕後花絮──訪談齊柏林

試閱內容

Part1

重返阿塱壹古道 劉克襄

從環島的交通俯瞰台灣,幾乎所有海岸都鋪有寬敞的公路,只有一處彷彿化外之地,它是阿塱壹古道經過的海岸。當地人形容為台灣唯一呼吸暢通的地方,交通部規劃台26線劃過這裡,現存的阿塱壹古道即將面臨破壞的壓力,環保團體以為是最後的淨土失守。

數百年來,台東和墾丁地區的交通大抵是靠著這條路聯結, 鴨母王朱一貴的部屬曾流亡到此;排灣族頭目潘文杰在此斡旋過牡丹社事件;看守鵝鑾鼻燈塔的西方探險家泰勒更在此踏查過。罕見的海岸動物椰子蟹、還有綠蠵龜登陸,台灣本島可以記錄的所在都僅剩這裡。

這裡有好幾條天然的小野溪,單獨而完整的流出山谷,漂流木和南田卵石大大小小錯落,鋪陳著天然原始的綿長海岸,更是別地少有的景致。你很少看到有哪個海岸可以用不斷起落的波浪、日以繼夜的把卵石排得整整齊齊,全世界海岸的聲音或許都類似,唯獨這兒,閉眼傾聽,海水退後時會發出卵石摩挲的生命絮語。

在這裡只有海浪的聲音和天空的一望無垠,沒有文明的一絲波動和干擾。也或許你不懂什麼自然環境,放眼望去,那裡也沒有什麼;但因為其它海岸都變化了,它因而特別突顯;別的地方充滿開發和建設, 這裡卻什麼都沒有改變。一處台灣仍是過去的台灣,原始的荒野海岸,阿塱壹古道跟百年前一樣繼續暢通,我們仍擁有最後的海岸。

〔細說〕阿朗壹古道

要認識「阿朗壹古道」,得先從清代「琅嶠卑南道」說起。琅嶠卑南古道的原始模樣是從恆春經滿州,沿著太平洋海岸經八瑤灣、牡丹灣(旭海)北上至達仁鄉,再達卑南,全長約兩百公里。這段路曾是清代台灣橫貫越嶺道,也是台灣最南邊的清代古道。這段古道曾作為原住民的獵徑、西方研究者探險紀錄的路線、清兵來往的舊道。而「阿朗壹古道」即是「琅嶠卑南道」其中一段。

阿朗壹古道位於屏東滿州鄉旭海村到台東達仁鄉南田村之間,是沿著海岸的長約4 公里步徑。「阿朗壹(或為阿塱壹)」是台東縣安朔村的舊稱,這是台灣現存最古老與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道,而介於安朔至旭海的古道,且是全台唯二沒開發的海岸線路段之一。

因為長期罕無人至,阿朗壹古道保留有台灣最後的海岸原始森林及許多特有生物,包括由林投、瓊崖海棠、鐵澀、樹蘭、台灣海藻構成的海岸原始林相,有整片特殊的海岸砂丘與圓滑的南田石海灘,每當海浪拍擊而上,這少見的圓石組成的礫灘,會發出清脆響聲,而屬於一級保育類的綠蠵龜,在觀音鼻一帶海域也可見其蹤跡。

曾有一度,政府欲將古道納入濱海公路系統,後引發環保和保育團體、在地社區與各界的反對聲浪,之後以文資法指定屏東旭海至台東南田間的天然海岸及集水區為「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阿朗壹古道歷經的從台26線公路開發之爭議,到成功畫設計保留區,並催生環境保育與社區永續發展之共榮模式,為台灣的環境守護實踐寫下第一例。

Part2

滿山都是菁仔叢 檳榔 劉克襄

台灣人嚼食檳榔的習慣由來已久,漢人來台之前,中南部原住民就相當盛行了。 但山坡地開始大規模種植卻是最近半甲子的事,原來,許多勞動界朋友都愛透過這種小果實的咀嚼況味達到社交的目的。

檳榔栽種簡單,經濟利益高,放眼又無其他經濟作物可以取代,因而到處可見。 中南部山區更常見滿坑滿谷的檳榔樹,形成企業化的大面積經營,連跟它相關的產品諸如荖葉、荖花的栽作,在台東地區都形成了重要的地貌景觀。只是單一作物容易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原本的環境產生嚴重影響。檳榔林立的山坡地 蓄水能力就不如一般林地,水土流失相對的嚴重,每年颱風來襲,山坡地形成可怕的土石流。仔細檢視,很多地方都是栽種檳榔的地區,目前台灣約有五萬公頃的土地種植檳榔,每年地下水的流失量相當於十個石門水庫,現今水資源匱乏,檳榔絕對是元兇之一。

怎麼辨呢?有幾個方法或許可積極展開。比如,優先處理山坡地檳榔園的超限利用,可以種植的合法山區應該有適當的水土保持;又或者鼓勵新的耕作方式,不要任意整的、大面積破壞既有的環境,也可以考慮多樣樹種的耕作,減少水土流失的災害發生;還有隨時透過醫療保健系統提醒國民不要過度食用檳榔,檳榔無罪,重點在於我們如何栽種和宣導,強調水土保持的重要。面對這一傳統果物,

我們若不積極解決長久以來的沉痾,山坡地只會繼續惡化下去。

〔細說〕檳榔園

「吹落斑斑的帝國旗幟/吹生出我們的檳榔樹葉/飄夾著芬芳的玉蘭花香/吹進了我們的村莊」,從歌謠中可看出檳榔與常民生活之息息相關。

台灣早在數千年前,原住民就有嚼食檳榔的習慣,例如排灣族、阿美族、魯凱族、雅美族及平埔族,檳榔在文化傳統裡扮演有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作為入藥、社交、送禮。在日治時期,日本人一度禁止種植和嚼食檳榔塊,到了台灣光復才又恢復種植。

關於檳榔討論曾經聚焦在關於嚼食檳榔的健康疑慮(檳榔與配料的荖花、荖藤與罹患口腔癌之間的關係),但現在,同樣受到關注的,是關於廣種檳榔樹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檳榔樹冠與通常果樹或造林木不同,山坡地栽植檳榔,會衍生土壤沖蝕與水土保持問題。

檳榔屬於淺根,要在山坡種檳榔,就要先砍樹,大量砂土將在此一過程中流失。而就算是在平地,大量種檳榔同樣會讓土地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難怪檳榔樹已被指稱為「生態殺手」。今天,檳榔園對自然生態所造成的衝擊、其之造成水資源的匱乏,甚至較高爾夫球場更甚。

關於檳榔園如何盡可能不要造成環境負擔,常用方法包括全面植草覆蓋,避免表土衝蝕,且設置山邊溝以及縱向排水溝,以將地表逕流集中,排除地表水;以及,應該設置在緩衝帶,過濾泥沙與肥料和有機物,才不會造成下游水源污染。

Part3

等待中的希望 風力和太陽能 劉克襄

再過二十年,我們現有的能源還能維持合理的經濟效益嗎?核電的安全問題、火力發電的嚴重污染愈來愈難被國人全盤接納了,接下來又該怎麼辦?在擔憂未來能源短缺、積極尋找替代的綠能產業裡,我們的風力和太陽能前景看好,也最常被提及;風力發電既安全又便宜,不少開發國家已蓬勃發展,但它需要廣大的開闊土地,台灣地狹人稠,因而設置的地點都選擇海岸,沿海地區風能豐富, 對現有陸地資源的破壞也較少,只是大風機的設置還未帶來發電的美好,晚近已產生不少生態破壞的負面效應。

環保問題總要有因應對策,若風力穩定,以小風機為考慮,再兼顧環境景觀的維護,除了離島地區,不少內陸或許都有機會設置太陽能一樣潔淨無污染、也是最符合時代的再生能源。台灣的日照時數充足,更具有發展條件。很多城市大樓和公共場域乃至一般家庭都能種電,台灣的技術雖日益精進、居於領先地位,但在國內也是滯礙難行。種電成本過高、政府政策裹足不前、環境限制未妥善解決、

光電晶片會產生有毒廢棄物,這些都是現下潛在尚未克服的因素。

綜觀之,不論風力或太陽能,綠色電力的發展初期除了靠政府獎勵和補助,逐漸以技術進步降低成本解決用電價格過高的障礙,本身也該時時惕厲,避免自己是環境污染的製造者,日後才能樂觀的期待形成台灣不可或缺的再生能源。

〔細說〕最具潛力的再生能源

人類文明持續發展,可是,代價卻是能源的急速消耗,當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可能很快消耗殆盡,加上京都議定書的制定與近年來高漲的環保意識,替代性能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尋找可隨大自然運作永不枯竭的再生能源(如:風能、水力能、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海洋能)是全球各國目標。其中,太陽能跟風力發電,被認為是是台灣最具潛力再生能源。

太陽能指的是來自太陽之幅射能,其直接或間接的提供給地球的能量。只要將1%抵達地表的太陽能轉換成可用的能源型式,已足夠滿足全球能源需求。台灣擁有日照充足的優勢條件,可發展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設置,將太陽光轉換成電力 。目前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轉換率與降低發電成本,另外近年的以農地「種電」,可能導致良田被入侵的隱憂。

而風能,被公認為最乾淨、最低碳的再生能源。風能可以說是太陽能的副產品,太陽輻射到地球之能量中的2%變成風力,其中之千分之一可供作風力發電。風力發電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之一。台灣除了四面環海有旺盛海風,且有強大東北季風。2000年有了第一座風力發電機。目前約有三百多架陸地風機,現有風機分布狀況由三芝一帶到林口、觀音、後龍、新竹、台中、彰化以及澎湖等地。

商品簡介

從接近上帝的位置看家園──《鳥目台灣》

品賞台灣人文地景、探尋台灣土地脈動、縱覽台灣城鄉百態

空拍大師齊柏林年度巨作《鳥目台灣》DVD、藍光驚豔上市

從高空俯瞰,台灣更加立體,也更加具象了。

站在這一最接近上帝的位置,不免讓人驚歎,是什麼樣的福氣,老天賜給我們一塊生物多樣的璀璨島嶼?但又不免感傷,是什麼樣的時空因素,我們竟把一塊土地弄得面目全非?……鳥目台灣,也不只是驚豔自己家園的美麗,或者是看到我們的環境出了什麼問題。還希望透過大視角大場景的土地記錄,引發國人更為深層地關懷和反省。

──知名生態作家 劉克襄

台灣生態環境一直受到各種威脅,各地的美好資源漸漸消逝。為了喚起大家對環境的重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台灣阿布電影共同發行《鳥目台灣》系列影片,由齊柏林空拍團隊分別以「在地人文」、「地方產業」與「城鄉發展」三大主題、共二十四支短片,在高空中紀錄台灣地貌,展現空拍美學視野。

除了高空拍攝的畫面,這部影片更結合公視團隊精湛的地面攝影,邀請知名音樂人陳明章配樂、金鐘獎得主田麗雲導讀、生態人文作家劉克襄旁白撰述,悉心觀照台灣的各¬個面向。

《鳥目台灣》於2012年在公視及各個政府機構與教育單位播出後,引起廣大迴響。於2013年推出家用版本(包括DVD與藍光),讓這部深具教育意義的優質影片能深入每一個家庭。同時搭配攝影文集,讓本片內容不但適合「觀賞」,也可以「仔細閱讀」。出版品部分並會加入補充資料,讓讀者對這片土地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內容包含:

◆藍光1片

◆攝影文集1本

【影片資料】

◆類別:藍光

◆級別:普遍級

◆區碼:全區

◆片長:90分

◆螢幕比例:16:9

◆字幕:電影本片 - 繁體中文、英文 / 幕後花絮 - 繁體中文

◆語言發音:國語發音

DVD出品: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 監製: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製作: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撰稿:劉克襄 | 空中攝影:齊柏林 | 音樂:陳明章 | 旁白配音:田麗雲、劉克襄

作者簡介

齊柏林

因為嚮往天空,喜愛高空視角的風景,齊柏林累積的空中攝影資歷超過20年,從早年的底片相機到現在以專業攝影系統進行動態錄製,他不僅是台灣,更是亞洲與世界少數的空中攝影工作者。

‧最高飛行在15,000英尺的空中→相當於8座101大樓高。

‧總飛行時數超過1,600小時→可以繞地球12圈。

‧拍攝超過30萬張的台灣空拍地景照片→底片可鋪滿3座籃球場。

名人推薦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鄭崇華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曠湘霞 公共電視台總經理

《鳥目臺灣》藍光家用版套裝(1片藍光+攝影文集)
作者:劉克襄
繪者:齊柏林(攝影)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日期:2013-08-12
定價:1200元
特價:980
其他版本:二手書 46 折, 451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