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從親子生活體驗中學習,教出自信又快樂的孩子
cover
目錄

【自序】 我只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的媽媽 王麗芳

【推薦序】 蒙特梭利理想園托兒所負責人、臺灣Green House志工總召集人 吳玥玢

當個勇敢的媽媽

◎ 還給孩子選擇朋友的自由

◎ 情緒的長度

◎ 面對傷痛

◎ 為孩子殺出一條血路

◎ 別在他人的不幸中,才看到自己的幸福

◎ 除了暴力,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 別怕陌生人

◎ 勇於犯錯

◎ 短跑還是長跑?

◎ 醫院中的人生

用心發現孩子的需求

◎ 今天,誰來家中作客?

◎ 我在這裡

◎ 敷衍的父母

◎ 與孩子分享當下的幸福

◎ 記憶中有你、有我

◎ 孩子不是罐頭

◎ 紫黑色的嘴唇

◎ 給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

跟孩子好好說話

◎ 好帶與自信

◎ 反正我就是壞孩子

◎ 說對不起

◎ 別辜負孩子的信任

◎ 不拒絕孩子的每一個擁抱

教養,從生活體驗中開始

◎ 不當廚餘桶媽媽

◎ 孩子的問題在主要照顧者

◎ 餐桌戰場

◎ 不在恐懼中學習

◎ 誠心的道歉

◎ 要講幾次才會懂?

◎ 不打孩子不代表我不教

◎ 吵架也是一種學習

父母,可以當得更自由

◎ 兩個人的幸福

◎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 丟臉的媽媽

◎ 愛妳,不一定非要守在妳身邊

◎ 送給自己的母親節

◎ 幸福的氣氛

◎ 放手讓自己自由

試閱內容

內文摘錄1【我只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的媽媽】

我只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的媽媽

王麗芳

很久以前,有一部中國連續劇「大宅門」,片頭主題曲末端有一幅水墨畫,畫中有個人跪在大宅門前。那是編劇的心情,說明著將家族的故事如此地「家醜外揚」,要有多大的勇氣。當時的我無法體會,現在我知道了,那是一種隨時準備下跪的勇氣。

為了將教養孩子的點點滴滴留給女兒,幾年前,我將育兒的心情整理成第一本書《樂當幸福不良媽媽》。沒想到母親看了之後,幽幽地告訴我:「裡面都在罵我!」因為這樣一句話,我縮手了。

孩子出生之後,我將寫作當成心理治療,在每個夜晚,我面對著童年的自己、面對著自己的孩子,透過文字不斷訴說心情。我不相信自己會是一個好媽媽,所以很努力、很努力想瞭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勢必要面對自己與上一代的關係。

這本書的內容,大多在呈現我在女兒三歲前的心情——一個不會當媽媽的我,是如何藉由自己心態的改變,藉由許多在幼教領域中默默付出的老師,藉由不斷的反省與思考,去經營屬於我們家的新關係。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教養專家,而我是如此幸運地在剛面對當母親的角色時,遇到不求名利、默默在幼教界努力的吳玥玢老師。吳老師努力經營了一個空間,在那裡,父母可以得到所有教養的思考,可以學著看懂孩子的心情,可以感受到育兒辛苦被體諒的溫暖。吳老師就這樣默默地在每個孩子與父母心中,點起了一盞燈。

如果問我為何選擇將自己的成長攤在眾人面前,面對著愧對家人朋友的心情,在部落格發表,甚至集結出版?我會說,我真心地希望把吳老師點燃我心中的那盞燈,壯大到有能量可以點燃別人,只期望這個世界多一些被理解的孩子,多一些被善待的孩子,不管他已經幾歲,不管他是否已經白髮飛揚。

教養觀念是對是錯很難說,我們都在學習瞭解孩子與自己心中的奧妙。我不是一個完人,我只是一個在孩子與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斷跌倒又爬起來的媽媽;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文章是供大家用自己的人生觀去解讀的,我會如實地寫下我當時的心情,留下我每篇文字,留待以後給女兒如實地評價。

謝謝這一路走來幫助我們一家的所有老師、朋友與孩子們,謝謝讓我全心折服的吳玥玢老師、開啓我思維的倪鳴香老師與郭駿武老師,謝謝我的父母與家人,謝謝在我生命中每個人、每個點點滴滴。不管你們曾經帶給我笑容或哭泣,都謝謝你們成就如此幸福、富有的我。

現在的我終於懂了,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媽,我只是比別人幸運,一路上遇到許許多多的貴人與天使孩子。我也終於能夠理解,我的父母也不是天生會當父母,他們只是用他們當時最大的努力,用那時的我無法理解的方式,愛著孩子。

我的父母跟我,都不是天生會當父母。

我們都只是用著孩子不一定看得懂的方法,努力著。

內文摘錄2【跟孩子好好說話】

好帶與自信

我寧可整個晚上都不睡覺地陪著孩子度過每個難過的夜晚,深情地摟著她輕輕唱歌給她聽,慢慢陪她度過受驚嚇的夜。我也不願意每天罵她壞、找她的缺點批評、抹殺她所有的自信心,只為了晚上好帶。

以前,我喜歡跟母親到廟裡去拜拜,當我誠心跪下準備好好唸我的祈禱文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被一旁陌生的婦女們拉去注意力。她們通常會一個勁兒地跟神明告狀:「菩薩呀,我那個老大呀,有夠笨的,朋友一牽就走,拜託菩薩您要幫幫他。」我每次都被這些媽媽們的話將思緒拉得很遠,到最後也搞不清楚自己跟菩薩說了些什麼。

我常在想,為什麼臺灣的父母總是喜歡跟神明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跟其他國家的父母一樣,對神每天訴說無限的感恩呢?當了媽媽之後,我更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許多老一輩的人總要我們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稱讚他們?不管孩子做了什麼,都要罵個一、兩句:「你壞壞,你不乖。」即使只是才剛滿月的孩子也不例外。

有一次,我們一群父母跟幼教教授聚餐時,大家很義憤填膺地談到這個話題。忽然,旁邊一個服務生插口說:「你們年輕人別鐵齒,以前的老人家都說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稱讚孩子,是因為孩子身邊有孩子神,如果白天在孩子面前稱讚他們,晚上孩子神就會來找孩子玩,孩子就會睡不安寧,變得不好帶了。」當下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接話,只好不動聲色地轉移話題。

那天夜裡,我翻來覆去無法入睡,我想不透的是,為何老一輩的人只要求孩子好帶,卻不管責罵會不會讓孩子內心受傷?

我想,或許是因為以前是農業社會,每個人都為了三餐在打拚,所以孩子好帶比什麼都重要,只要可以讓他晚上不要吵到大人睡覺,怎麼罵都可以。

也或許以前的媽媽很多都靠老公一個人賺錢養家,如果晚上孩子吵鬧,吵到辛苦工作一天的父親睡眠,不但一家之主會有怒氣,連帶媽媽自己也不好過,所以只好罵孩子給別人聽。

在我印象中,最會罵孩子的大概是我同學家的一個媽媽,她經常罵孩子罵到幾乎整條街都聽得到,而且每天照三餐上演。說真的,我不知道她的孩子好不好帶,我只知道她孩子一天到晚生病,兒子還因為太常打針,整個屁股變得硬梆梆的。但這個媽媽還是非常盡責地罵孩子給鄰居看。

她罵孩子的功力很強,也三不五時抱怨著孩子,我從來沒聽過她說過孩子的一句好話。這樣的媽媽,讓她的孩子在我們這些同儕的面前總是顯得非常靦腆與尷尬,不管做任何事都很沒自信。

這幾年回老家,我驚訝愈來愈少聽到這位媽媽罵人的聲音了,有時候看到她一個人沉默地打掃著門口,大部分的時候,我透過她家的鋁門窗,看到她一個人坐在堆滿雜物的客廳裡孤獨地看著電視。

後來經由朋友描述才知道,原來這位媽媽的孩子們受不了她的嘮叨與每天永無止境的批評,於是大家想盡辦法工作湊錢,在隔壁的鄉鎮買了一棟房子,兩個兒子連同媳婦都一起搬走了,連他們的父親也被邀請搬過去,只有「媽媽不能過來住」。

我不禁思考,如果現在這個媽媽的少言可以早點用在家中,那麼,或許今天的她就不會如此孤單與難受了。

如果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為了好帶而不當面稱讚他,那麼,這樣的媽媽在面對孩子一天天長大的所有行為時,又該如何找出對孩子稱讚的眼光與讚賞的心情呢?我不懂,怎麼會有人寧願為了讓孩子晚上好帶,而選擇每天對孩子一出口就是責罵?

孩子在公園玩耍時,有些媽媽寧願脫了鞋子陪著孩子玩到在草地上打滾,也有些媽媽選擇穿著漂亮的套裝,腳踩高跟鞋,雙手交叉在胸前,眼神銳利地看著在自己面前遊玩的孩子,還不時對正在玩耍的孩子一句句地責罵。

我想對我來說,我寧可整個晚上都不睡覺地陪著孩子度過每個難過的夜晚,深情地摟著她輕輕唱歌給她聽,慢慢陪她度過受驚嚇的夜。我也不願意每天罵她壞、找她的缺點批評、抹殺她所有的自信心,只為了晚上好帶。

孩子不管好不好帶,總有一天她會長大。我寧願她長大後是個有自信且開朗的孩子,也不願意因為她孩時媽媽的偷懶,而讓她這一輩子都畏首畏尾地過日子。

好帶與自信,我寧可選擇讓孩子有自信。

內文摘錄3【教養,從生活體驗中開始】

要講幾次才會懂?

我把生活中的一切全當成了實驗,每一樣東西,我都想讓女兒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身體去感覺,用鼻子去聞,用腳去踩,用嘴巴說。我不希望她在挨罵中才能有所學習,也不想讓她從來沒有真正感受,只會看大人的臉色去揣測結果。

在婚姻中,我常常覺得一個女人可以左右一個家的氣氛,可以營造家中愉快的氣氛,也可以破壞家中的和諧。這對女人來說簡直輕而易舉,但也可以是很難的一件事。

結婚後,我經常可以為了一件事叨唸老公很久很久,唸到不但他火大了跟我大吵,影響到婚姻品質不說,連我都很厭惡自己在愛情中如此叨唸的面孔。於是後來我決定,夫妻之間還是只讓對方感受到愛意就好,別讓我的關心與愛變成他煩心的嘮叨。

很多話可以不說出來就不說出來,愛情其實無法真正改變人的本性和習慣,如果真的如此,又何必叨唸呢?擤完鼻涕亂丟的衛生紙,就隨手幫忙丟掉就好,何必每看到一個衛生紙就罵一次?冰淇淋蓋子隨便丟在水槽裡,引來滿堆的螞蟻,清一清就好,何必看到一隻螞蟻就罵一次?為了衛生紙和螞蟻每天嘮叨,對方也不會改變習慣,又何必罵了一次又一次呢?

面對女兒,我的方法通常和老公不同。有一次我在廚房聽到老公大聲對女兒說:「這個東西拿去放好,我說了幾次了,我不是說玩具玩一玩就要放好嗎?我都已經說過好多次了,我要說幾次妳才會懂?」

我慢慢從廚房走出來,看到女兒一臉無辜地看著她爸爸,我慢條斯理地對老公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都用說的就會懂,那以後乾脆就看DVD或聽廣播好了,這樣每個人都可以修好幾個博士了。」

說完,我坐在地上,陪著女兒一起玩分類的遊戲,讓女兒把所有玩具一一歸位。我這才又轉過頭對老公說:「何必對孩子生氣、大小聲呢?孩子還小,不是用嘴巴說就代表是在教孩子了。」

我常常看到當一歲多的小孩拿起杯子或瓷碗的時候,一旁的大人會大聲尖叫說:「不要碰,那會破!」但是,那樣一個小小的孩子,有沒有人教他所謂﹁破﹂是什麼意思呢?因此,女兒一歲時,我買了許多小玻璃杯和小瓷壺,讓她自己倒水喝。每次她砸破一個杯子,我就邊收拾邊輕聲細語地重複告訴她:「杯子是玻璃做的,會破、會破。」從此之後,只要我告訴她:「寶貝,這個杯子會破!」她就會像聽懂似地說:「會破!」

為了讓孩子知道針跟剪刀的危險性,我蹲在孩子面前,說明剪刀跟針的尖銳,輕輕地扎一下她的小手說:「會痛。」接著再扎破幾個氣球,藉此告訴孩子針和剪刀是很尖銳的東西,會把東西弄破,所以不能隨便亂拿。

為了讓孩子知道尿在褲子上跟尿布上的差別,我拿了一個類似噴嘴的洗鼻器,對著褲子和尿布噴水,假裝尿尿在內褲上與尿布上,讓孩子真正瞭解媽媽想傳達的意思。

為了讓孩子知道火鍋店裡的所有醬料,我抱著兩歲的孩子站在醬料區前,一個個地教孩子什麼是醬油、什麼是香菜。我倒了一點點醬油讓孩子摸摸看,聞聞看,沾著吃吃看;拿一片香菜讓孩子自己聞聞看,咬咬看;拿一小片蔥讓孩子瞭解什麼是蔥。

為了讓孩子知道杯子如果沒有放好會倒下來,我在孩子洗澡的時候搬了一張桌子到浴室,拿杯子跟碗裝滿水,放在桌子上跟桌子邊緣,一次又一次地示範杯子如果沒有完全放在桌面上就會掉下去,潑得滿地濕答答。

為了讓孩子懂得反應冷熱溫度,在孩子一歲的時候,我拿著兩盆水,一盆裝微熱的水,一盆裝冷水,重複把她的手放入兩個盆子中,告訴她:「這是熱的,這是冷的。」讓她知道溫度的不同感受。

為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濕的、什麼是乾的,我會拿不同的衣服,一件乾的,一件濕的,讓她摸摸看「乾」和「濕」的差別在哪裡,而不是一直罵她:「別玩水,那個會弄濕。」

一次又一次,當媽媽的我把生活中的一切全當成了實驗,每一樣東西,我都想讓女兒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身體去感覺,用鼻子去聞,用腳去踩,用嘴巴說。我不希望她在挨罵中學會什麼東西會破,也不想讓她從來沒有真正感受,只會看大人的臉色去揣測結果。

我希望她可以用同樣的態度去發現新的東西,面對新事物和問題,因此我必須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孩子真正放開所有感官去體會,去學習,去瞭解。因為我知道,生活中的一切不是用聽的就會懂。

不是用聽的,就可以知道躺在比薩斜塔下的草皮上看著天際線是怎樣的感受、鼻子會聞到怎樣的氣味;不是用聽的,就會瞭解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不是聽大家一直說媽媽有多偉大,就能真正瞭解母親的偉大;不是用聽的,就可以感受到浪打在臉上的感覺。

因此,很多事情,很多時候,我選擇不說,而是想辦法直接帶孩子去感受。這種在生活中發覺、瞭解的態度,才是我該真正讓孩子學習的。

現在,老公看到朋友罵孩子:「我都已經說過好多次了,我要說幾次你才會懂?」他也會跟我一樣告訴對方:「如果用說的就會懂的話,那以後只要看DVD或聽廣播,每個人都可以當博士了。」

內文摘錄4【教養,從生活體驗中開始】

吵架也是一種學習

我從不幫孩子找出問題的原因,也不直接要她道歉。我希望她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吵架和打架,學習思考衝突的原因,設想對方的堅持與感受,感覺衝突的過程,找出解決的方法和吵架的方式。

朋友小蕾在網路上告訴我她的婚姻走到了盡頭,消息來得太突然,讓我完全無法接受。我雖然沒見過小蕾的老公,卻知道他很疼小蕾,一個人賣力工作,讓小蕾可以好好學她自己喜歡的繪畫和各種手工藝,還接送她上下課。小蕾每次談到他,總是一臉的甜蜜。然而,結婚五年後,他們卻在大家的驚疑中劃下句點。

小蕾在我的邀約下來我家作客,文靜的她一向話不多,也不太會跟別人聊到自己的心事。那天,我陪她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一向不多話的她也不怎樣回應我,我就這樣獨自聊著自己與朋友的事,等她調適好心情。

後來,小蕾慢慢地啜泣了起來,而且愈哭愈大聲,直到崩潰。我靜靜地拍拍她的背,抱著女兒慢慢等她發洩情緒。那天,我終於知道他們婚姻破裂的原因,心中卻有無限的感慨。

小蕾的父母感情一向不好,所謂的不好,不是常常大打出手或對罵,而是已經好幾年不說話了。冷戰的原因早已不可考,只記得是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但因為兩人個性都很倔強,這一冷戰就戰了十幾年,連離婚都不願意先開口,雙方沉默直到小蕾的父親往生。

小蕾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結了婚之後,當夫妻間一有爭執,她就選擇不去解決問題,也不願意面對對方的指控,更不願意體諒對方。她就是選擇了冷戰,一次又一次。她老公受不了家中冷戰的氣氛,每次都笑臉求和,但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兩人還是不斷發生爭執,接下來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冷戰,最後再等著老公賣笑臉求和。

終於,老公受不了了,這一次冷戰等不到老公笑臉的求和,卻等到一張離婚證書。她老公累了,不願意讓所有問題一直重複下去,也不願意繼續忍住滿腹委屈擠出笑臉繼續求和。

小蕾說完後,我只是告訴她:「小蕾,妳老公沒錯,錯就錯在妳不知道如何吵架,這樣的妳,換一百個老公都一樣。」

是呀,吵架也要學習,在婚姻中,懂得如何吵架的人,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所謂「吵架」,無論是在意見不合的時候大吵一架,或是選擇忍下來,都必須把握一個原則:一定要瞭解對方的想法,並找出一個兩全其美或折衷的解決辦法;就算問題無法解決,也要讓對方知道你瞭解他的感受。

我一直很不喜歡夫妻間用冷戰來解決事情,我總覺得冷戰比大吵一架還要過分,用冷漠與忽視來懲罰人,而這個人又是自己的家人,使得全家的氣氛在一種很奇怪的氛圍下好久好久。我寧可大吵一架,把大家的情緒與不滿都說出來。冷戰不是不願意去面對問題,就是根本不懂得如何處理問題,也不懂得如何吵架。

女兒從四個月開始,我就常帶她到處跑,現在的她認識了許多朋友,有的偶爾陪她玩一、兩次,有的經常見面。我覺得孩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陪伴,而是學習如何吵架,所以我從不願意在孩子爭執的時候大喊:「不可以吵架。」

孩子還不懂事的時候,女兒每次跟崴崴兩個人因為搶東西而哭天喊地,我跟崴媽不但不會勸架,還會在旁邊聊天,甚至閃得遠遠的。我們不會介入孩子的爭執,希望他們能在爭執中判斷什麼該堅持,什麼又可以放棄,也在哭鬧中學習情緒的收放。

孩子一天天長大,兩歲的女兒與朋友打架時已經懂得告狀和討救兵了,而通常那個救兵就是我。我無法完全忽視她,這也給了我新的功課。我不會去責問誰打誰,也不問誰先拿到玩具、誰搶玩具。我只會問女兒:「為什麼哭?」女兒回答我:「崴崴打腳痛痛。」我再問:「為什麼崴崴要打妹妹的腳痛痛?」女兒會邊哭邊說:「車車、車車!」我再問:「崴崴搶了妳的車,還是妳要玩崴崴的車?」、「寶貝,崴崴搶了妳的車妳該怎麼辦?為什麼他想搶妳的車?妳不想被搶該如何做?已經被搶了又該怎麼處理?」、「妳為什麼想搶崴崴的車?崴崴玩到一半妳來搶,崴崴會有何感受?妳又該怎麼辦?」

我會坐下來溫柔地抱著她,在她耳邊輕聲細語地不斷問她問題,等著她一個又一個的答案,隨時給她一個親密的吻。孩子還小,有時聽不太懂我的意思,但是我喜歡她哭到一半忽然認真思考的表情,然後又繼續哭著回答,接著再思考我下一個問題。

我從不幫她找原因,也不直接要她道歉。我希望她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吵架和打架,學習思考衝突的原因,設想對方的堅持與感受,感覺衝突的過程,找出解決的方法和吵架的方式。

人與人相處一定會有衝突發生,然而,衝突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處理衝突的人。或許有些事看起來無解,但只要用心面對,也許可以找到方法。有些事真的沒辦法解決,但是當你真正讓對方看到你面對與試著瞭解對方心情的態度,其實衝突就解決大半了。

我不喜歡男人在面對女人抱怨時露出﹁又開始發瘋了﹂的心態與眼神,那就像當老婆跟老公說明自己的心情時,卻被當成瘋子看待的屈辱與憤恨。難道夫妻之間連用心感受對方的苦處也做不到嗎?

我也不喜歡女人聽到男人抱怨的時候,給對方潑冷水或打槍、諷刺。無法感受對方心情的人,只會帶給對方痛苦,甚至激怒對方,讓對方做出不理性的行為,甚至遺憾終生。

該如何吵架,該如何學習吵架,我認為比什麼都重要,因此我感恩孩子們的每次吵架,可以讓我從孩子聽懂大人的話開始,輕柔地引導她在吵架中懂得思考,懂得體諒,懂得找出解決方法,懂得將心比心。

懂得吵架,也是一門學問。

內文摘錄5【父母,可以當得更自由】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不是「有本事生小孩,就有本事教」。對於別人對我教養孩子的稱讚,我不敢居功,是因為我真的知道:我不是天生會當媽,我只是比別人幸運且謙虛學習。

我排行家裡老大,個性最叛逆,從小到大家裡三個孩子,我挨的鞭子最多,受到的責罰也最多。無論是家中門禁的時間、跟朋友出去遊玩的自由、看漫畫小說的習慣,都是用我的皮肉痛一點一滴爭取回來的。

我父親打孩子的方式很多,呼巴掌、用藤條抽、用皮帶抽,愈打我愈怨他。隨著一天天長大,父親每打我一次,我眼中的忿怒與怨恨就更濃烈,這樣的態度,讓父親的火氣更旺,手上的鞭子也揮得更猛烈。他打孩子打到紅眼的表情,讓我始終無法從記憶中抹去。

我總是記得,父親揮鞭之前會說:「我就不相信我有本事生妳,卻沒本事教妳。」說完鞭子就落如雨下。多年之後,我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孩子,我害怕的是「我有本事生小孩,卻沒本事教。」

我害怕的是,當我被孩子激到盛怒的時候,我會把父親曾經傷過我的話,一句不漏地拿去傷害我的孩子。我害怕的是讓孩子看到我揮鞭時扭曲、醜陋的面孔;我更害怕的是當我揮鞭時,看到孩子眼中對我的不服與怨恨。

我是改了很多脾氣,經過不斷自省,磨了一次又一次的個性,才有勇氣生孩子。而生了孩子之後,我也努力把孩子當成我的老師,一點一滴學習。

我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Green House這樣專為孩子們設計的空間,一開始我也覺得那裡不過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客廳,然而,雖然沒有刺激炫目的玩具,我卻可以在那樣的空間中讓孩子自由地玩,自己則與其他媽媽互動聊聊育兒的點點滴滴,一方面自己可以透透氣,也讓孩子交朋友。

後來我才知道,Green House最大的特色是每一個時段會有不同的義工老師,這些具有蒙特梭利專業資格的各大幼稚園教師,每個星期有一天會義務到Green House帶領孩子成長,也提供媽媽們許多教養建議。

我是在Green House看著老師幫孩子們準備用餐,才知道孩子們也可以得到像吃法國料理般的用餐享受。我是在Green House看著老師帶著孩子擦玻璃,自己學著洗衣服、榨果汁、切水果、整理自己的餐具,才知道原來即使孩子只有兩歲,也有無限的可能,只是大人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我也是在Green House看著吳玥玢老師陪我女兒在陽台上哭了一下午,聽著她號哭,哭累了後在老師的誘導下,才知道原來孩子打人後不肯道歉,其實是在報一個月以前的老鼠冤。

因為認識了這些老師,讓我受益很多,也讓我成為很多人求助的對象。朋友的兩歲兒子有一陣子忽然很喜歡摸自己的性器官,還會到處現給別人看。有的大人看到孩子做這樣的動作就是一陣斥責,有的則會有嫌棄的語言。這些對孩子不但沒有幫助,還會讓孩子有不好的認知。朋友求助於我,我則轉向Green House的吳老師求助。

吳老師先是跟一般教養書一樣,告訴這位媽媽要全家一起跟孩子洗澡,讓孩子瞭解父母跟孩子不同的身體構造。除此之外,吳老師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媽媽幫孩子換了寬鬆的內褲?」

原來,臺灣的長輩喜歡男孩子穿的內褲最好寬鬆且通風,才不會影響孩子未來傳宗接代的大責,卻忘了當內褲的包覆性不夠時,男孩走路或跑步時性器官會晃動,玩的時候,性器官也會動。如果是蠶絲的材質,更會撩撥孩子的觸感,就像情趣內衣一樣。

孩子不管如何活動,都會覺得跨下有東西晃動,這會激起孩子的好奇,也會影響專注力,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無法專心。因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脫掉褲子或把玩、或研究,也會想現給其他人看。

這個時候,大人對於兩歲孩子玩弄性器官的動作表現出斥責、不耐、丟臉、鄙視的表情,都會讓孩子的性認知受到偏頗。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只要跟孩子好好解釋身體的構造,再換回包覆性好又透氣的內褲就可以解決了。

父母們問老師的問題、老師們解答的答案,這一切讓我學到許多教養上的點點滴滴與枝枝節節,而這絕不是我當媽的那一天就會懂的。

我在Green House裡跟老師學到如何不打罵孩子地教養孩子,我學到如何瞭解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自己處理問題。我也看到了一個老師對幼教的堅持與奉獻,瞭解當一個母親最重要的,是自省與謙虛學習的能力。

一次又一次,我總可以在Green House裡得到成長,我很感激有這樣一個空間可以讓我跟孩子得到幫助與喘息,讓許多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出來認識朋友,互相交流,也釋放育兒的壓力。

當媽媽的這幾年來,我從這些老師、從這些孩子身上學到的東西,比我教給孩子的還要更多。我也才終於瞭解,不是「有本事生小孩,就有本事教」。對於別人對我教養孩子的稱讚,我不敢居功,是因為我真的知道:我不是天生會當媽,我只是比別人幸運且謙虛學習。

商品簡介

我只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的媽媽

王麗芳

很久以前,有一部中國連續劇「大宅門」,片頭主題曲末端有一幅水墨畫,畫中有個人跪在大宅門前。那是編劇的心情,說明著將家族的故事如此地「家醜外揚」,要有多大的勇氣。當時的我無法體會,現在我知道了,那是一種隨時準備下跪的勇氣。

為了將教養孩子的點點滴滴留給女兒,幾年前,我將育兒的心情整理成第一本書《樂當幸福不良媽媽》。沒想到母親看了之後,幽幽地告訴我:「裡面都在罵我!」因為這樣一句話,我縮手了。

孩子出生之後,我將寫作當成心理治療,在每個夜晚,我面對著童年的自己、面對著自己的孩子,透過文字不斷訴說心情。我不相信自己會是一個好媽媽,所以很努力、很努力想瞭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勢必要面對自己與上一代的關係。

這本書的內容,大多在呈現我在女兒三歲前的心情——一個不會當媽媽的我,是如何藉由自己心態的改變,藉由許多在幼教領域中默默付出的老師,藉由不斷的反省與思考,去經營屬於我們家的新關係。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教養專家,而我是如此幸運地在剛面對當母親的角色時,遇到不求名利、默默在幼教界努力的吳玥玢老師。吳老師努力經營了一個空間,在那裡,父母可以得到所有教養的思考,可以學著看懂孩子的心情,可以感受到育兒辛苦被體諒的溫暖。吳老師就這樣默默地在每個孩子與父母心中,點起了一盞燈。

如果問我為何選擇將自己的成長攤在眾人面前,面對著愧對家人朋友的心情,在部落格發表,甚至集結出版?我會說,我真心地希望把吳老師點燃我心中的那盞燈,壯大到有能量可以點燃別人,只期望這個世界多一些被理解的孩子,多一些被善待的孩子,不管他已經幾歲,不管他是否已經白髮飛揚。

教養觀念是對是錯很難說,我們都在學習瞭解孩子與自己心中的奧妙。我不是一個完人,我只是一個在孩子與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斷跌倒又爬起來的媽媽;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文章是供大家用自己的人生觀去解讀的,我會如實地寫下我當時的心情,留下我每篇文字,留待以後給女兒如實地評價。

謝謝這一路走來幫助我們一家的所有老師、朋友與孩子們,謝謝讓我全心折服的吳玥玢老師、開啓我思維的倪鳴香老師與郭駿武老師,謝謝我的父母與家人,謝謝在我生命中每個人、每個點點滴滴。不管你們曾經帶給我笑容或哭泣,都謝謝你們成就如此幸福、富有的我。

現在的我終於懂了,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媽,我只是比別人幸運,一路上遇到許許多多的貴人與天使孩子。我也終於能夠理解,我的父母也不是天生會當父母,他們只是用他們當時最大的努力,用那時的我無法理解的方式,愛著孩子。

我的父母跟我,都不是天生會當父母。

我們都只是用著孩子不一定看得懂的方法,努力著。

作者簡介

王麗芳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任立法委員助理,女兒「肉彈」出生後成為全職媽媽,並架設部落格分享教養心得。其違背傳統教養的特殊觀點與作法,讓她自稱自己是「不良媽媽」。但在看似「不良」的教養之下,為女兒培養出不同於一般孩子的自由創意與成熟思維,也讓她成了「最幸福的不良媽媽」。部落格人氣高達數十萬,每每發表新作都能引起廣大父母的迴響與分享。著有《樂當幸福不良媽媽》、《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Antonia Wang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 http://wlf43.pixnet.net/blog

FB粉絲專頁 「超級富有幸福的不良媽媽Antonia Wang同好會」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從親子生活體驗中學習,教出自信又快樂的孩子
作者:王麗芳(Antonia Wang)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5-11
ISBN:9789571355580
定價:250元
特價:79折  197
特價期間:2024-03-25 ~ 2024-05-31其他版本:二手書 18 折, 4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