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獨的獵手
cover
目錄

第一部分

1-1約翰辛格─

1-2比夫布瑞農──

1-3米克凱利──

1-4傑克布朗特──

1.5考普蘭德醫生──

1.6辛格

第二部分

2-1米克凱利──

2-2比夫布瑞農──

2-3考普蘭德醫生──

2-4傑克布朗特──

2-5米克凱利──

2-6考普蘭德醫生──

2-7約翰辛格──

2-8比夫布瑞農──

2-9米克凱利──

2-10考普蘭德醫生──

2-11米克凱利──

2-12傑克布朗特──

2-13傑克/考普蘭德醫生──

2-14米克凱利──

2-15約翰辛格

第三部分

3-1(1939/8/21早晨)考普蘭德醫生──

3-2(下午)傑克布朗特──

3-3(晚上)米克凱利──

3-4(夜)比夫布瑞農

試閱內容

辛格處在持續的混亂和擔憂中。但安東尼帕羅斯永遠是無動於衷的,不管發生了什麼,他的臉上總是掛著溫柔和軟弱的微笑。過去的那些歲月裡,辛格總覺得這種笑容裡藏著某種微妙和智慧。他從不知道安東尼帕羅斯到底能明白多少,到底在想什麼。如今在胖希臘人的表情中,辛格覺察到一種狡黠和嘲弄。他會使勁地搖晃夥伴的肩膀,直到他疲倦得要命;他一遍遍地用手解釋各種事情。可這些全都是無用功。

辛格所有的錢都沒了,不得不向他的珠寶店老闆借錢。某一次,他沒錢付保釋金了,安東尼帕羅斯在拘留所裡過了一夜。第二天接他出來時,安東尼帕羅斯悶悶不樂。他不想離開。他很享受晚餐的醃豬肉、澆上糖汁的玉米麵包。新的住宿環境和獄友令他很愉快。

他們過著這樣孤僻的生活,辛格找不到任何人幫安東尼帕羅斯解脫困境,沒有什麼可以中斷或者治癒他的惡習。在家時,他有時燒點在拘留所吃過的新東西;在外面,根本無法預料他下一步會做出什麼事。

最後的大麻煩擊中了辛格。

一天下午,他去果品店接安東尼帕羅斯,查里斯‧派克遞給他一封信。信上說查里斯‧派克已經安排好了讓表弟去兩百英里外的州立瘋人院。查里斯‧派克運用了他在小鎮的影響力,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妥當了。安東尼帕羅斯下周就要走了,住進那瘋人院。

辛格把信讀了好幾遍,一瞬間腦子一片空白。查里斯‧派克隔著櫃檯和他說話,辛格卻懶得去讀他的口形。最後,辛格在他隨身帶著的便箋簿上寫下:

你不能這樣做。安東尼帕羅斯必須和我在一起。

查里斯‧派克激動地搖了搖頭。他不怎麼會說英語。「這不關你的事。」他一遍遍地重複這句話。

辛格知道一切都結束了。這個希臘佬擔心有一天表弟會成為他的負擔。查里斯‧派克不懂多少英語──可他對美元了解得很,他用金錢和關係,迅速地把表弟送進了瘋人院。

辛格無能為力。

下一個星期充斥著種種狂暴的舉動。他說,拚命地說。儘管他的手從沒停下過,他還是說不完他想說的話。他想把渾身的話全講給安東尼帕羅斯聽,可是沒時間了。

他的灰眼珠閃閃發光,敏捷而智慧的臉上呈現過度的緊張。安東尼帕羅斯昏昏沉沉地看著他,辛格不知道他真正明白了多少。

然後,安東尼帕羅斯要走的日子到了。辛格取出自己的手提箱,非常細心地給共同財產中最值錢的物品打包。安東尼帕羅斯為自己做了一頓中飯,預備在路上吃。傍晚時分,他們最後一次手挽著手,在那條街上散步。這是十一月末寒冷的下午,眼前已經看得見一小團一小團呼吸的哈氣。

查里斯‧派克要和表弟一起去,在站臺上卻離他們遠遠地站著。安東尼帕羅斯擠進車廂,在前排的座位上誇張地準備了半天,才把自己安頓下來。辛格從窗口望著他,他的雙手最後一次絕望地與夥伴交談。可是安東尼帕羅斯忙著檢查午餐盒裡的各項食品,一時間根本顧不上辛格。巴士從路邊開動的剎那,他把臉轉向辛格,他的笑容平淡而遙遠──彷彿他們早已相隔萬里。

後面的幾個星期恍如夢中。辛格整天俯在珠寶店後面的工作檯上,晚上他一個人走回家。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覺。下班一到家,他就躺在他的小床上,掙扎著打個盹。半醒半睡之間,他做夢了。所有的夢裡,安東尼帕羅斯都在。辛格的手緊張地抽動,因為在夢裡他正與夥伴交談,安東尼帕羅斯則注視著他。

辛格努力回憶認識夥伴以前的歲月。他努力對自己描述年輕時發生的某些事。可所有這些他努力回想起的東西顯得那麼不真實。

他想起一件特別的事,但它對他一點不重要。辛格追憶到,儘管他還是嬰兒時就聾了,但他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啞巴。很小的時候他成了孤兒,被送進聾啞兒收養院。他學會了手語和閱讀。九歲以前他就能打美國式的單手手語──也能打歐洲式的雙手手語。他學會了唇讀。隨後他被教會了說話。

在學校大家都覺得他很聰明。他的功課學得比別的同學都快。但他從不習慣於用嘴說話。這對他不太自然,他感覺自己的舌頭在嘴裡像一條大鯨魚。從對方臉上空洞的表情,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聲音像某種動物或者聽起來很噁心。用嘴說話對他是件痛苦的事,他的雙手卻總能打出他想說的話。二十二歲時他從芝加哥來到這個南部的小鎮,馬上就遇到了安東尼帕羅斯。從那以後,他再也沒用嘴說過話,因為和夥伴在一起他不需要動嘴。

除了和安東尼帕羅斯在一起的十年,其他的都不像是真的。在迷迷糊糊的夢境中,他的夥伴栩栩如生。醒來後,一種孤獨刺痛了他的心。偶爾,他會寄一箱子東西給安東尼帕羅斯,但從沒回音。幾個月就在如此的空虛和迷茫中過去了。

春天來了,辛格變了。他無法入睡,身體異常焦躁不安。到了晚上,他在屋子裡機械地打轉,無法將陌生的情緒發洩掉。只有黎明前的幾個小時,他才能稍稍休息一會兒──昏沉地陷入沉睡之中,直到早晨的陽光像一把短刀,突然刺破他的眼皮。

他開始在鎮上四處晃悠,消磨掉夜晚。他再也不能忍受安東尼帕羅斯住過的屋子,就去離鎮中心不遠的一幢破破爛爛的公寓另租了房間。

他每天都在兩條馬路外的一個餐館吃飯。餐館在長長的主街的盡頭,名字叫「紐約咖啡館」。第一天他快速地掃了一眼菜單,寫了一張便條交給老闆:

早餐我要一個雞蛋、吐司和咖啡──$0‧15

中餐我要湯(隨便)、夾肉三明治和牛奶──$0‧25

晚餐給我上三種蔬菜(隨便,除了甘藍菜)、魚或肉、一杯啤酒──$0‧35

謝謝。

咖啡館的老闆看了便條,以一種警覺和世故的目光看著他。他是個硬梆梆的男人,體型中等,絡腮鬍又深又重,臉的下半部看起來像鐵做的。他通常站在收銀台的角落裡,雙臂交叉在胸前,靜靜地觀察周圍的一切。辛格對他的臉漸漸熟悉起來,因為他一天三餐都待在這兒。

每個晚上,啞巴一個人在街上閒蕩好幾個小時。有些夜晚,刮著三月尖利、潮濕的冷風,有時雨下得很大。對他而言,這些都無所謂。他的步態是焦慮的,雙手緊緊插在褲兜裡。天逐漸變暖了,令人昏昏欲睡。焦慮慢慢地化成疲倦,在他身上可以看見一種深深的平靜。沉思般的安寧造訪了這張臉,如此的安寧你往往能在最悲傷或最智慧的臉上瞥見。是的,他仍然漫步在小鎮的大街小巷,永遠地沉默和孤獨。

商品簡介

埋藏逾半個世紀,

歐普拉從文學石礦中挖掘出的一顆珍珠!

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媒體巨星歐普拉

無一不為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所著迷

◆ 美國當代文庫「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名列第17位

◆《時代》雜誌列為「百大最佳英文小說1923-2005」

◆ 美國「出版三角」選為「史上百部最佳同志小說」

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美國中部小鎮,啞吧約翰.辛格,在他的啞吧摯友──安東尼帕羅斯發瘋並被送往精神病院以後搬離兩人住處,來到米克.凱利家經營的簡陋旅舍租住。

辛格的一天三餐都在小鎮上「紐約咖啡館」裡解決,他的出現引發人們議論,他的溫和平靜和總是善意的微笑猶如黑夜亮起的一顆星,成為人們傾訴的對象:富音樂天分的叛逆女孩米克、左傾革命家工人傑克、畢生付諸民權運動的黑人醫生考普蘭德,以及看似冷漠無謂的咖啡館老闆比夫.布瑞農……這幾個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在這位聾啞人身上尋求慰藉,以逃離生活的窒悶與不自由……

麥卡勒斯以著梵谷畫作《夜間咖啡館》色調描繪一幅三0年代美國南方社會的圖像,那是一個處於經濟大蕭條、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持續不平等、貧富差距明顯擴張的社會……夜間濃厚的藍黑色、清晨的冷翡翠、豔夏的明亮黃,唯有越過夜的黑才能見到日間的白,色彩之斑爛變幻之間存有不同寓意。

每一個主角代表社會上的某一種典型,人人渴望脫離現實的牢籠、顛覆不合理制度、追尋思想以及身體上的自由,然而人們從來很難和時代、和傳統相抗衡,種種制約如此牢不可破,人們努力再努力,而熱情燃燒,仍舊無法打破一道深遠的鴻溝(階級)。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傑克滿懷理想卻不見容於社會的孤獨……每一個人都想傾訴,卻苦無知音……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但也只能聊做慰藉,卻無能為力改變命運。

物簡介:

我和我創造的人物生活在一起,

那總能使我原有的孤寂不再如此刺痛。──卡森.麥卡勒斯

約翰.辛格:聰明慧黠的32歲聾啞人,他生命中最好的夥伴是另一個聾啞人──希臘胖子安東尼帕羅斯。同居十年後,安東尼帕羅斯精神異常,被他的表哥送到瘋人院。痛苦無奈的辛格遷居到米克.凱利家的旅舍,展開了另一種生活。

米克.凱利:對於旋律有神奇的記憶與感受力,在她13歲男孩般的裝扮下藏著祕密:擁有鋼琴、成為女人、當音樂明星、到下雪的外國旅行、傾慕家中的房客約翰辛格……然而一場接一場的家庭變故,使她離鋼琴家與音樂創作的夢想越來越遠,畢竟她只是工廠林立的小鎮上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

傑克.布朗特:左傾的紅色革命家偶然來到小鎮,在一處遊樂場工作,常常在布瑞農的紐約咖啡館逗留,認為美國被邪惡的資本主義控制,在這種制度下世界裂成兩半,一邊是受奴役的工人階級,一邊是剝削他者的資產階級,他的使命是讓所有的工人都了解馬克思的思想,進而改善不平等的社會,他熱衷於向辛格闡述理想,過了好久才知道原來辛格聽不見。

考普蘭德醫生:一生致力於民權運動、期盼喚起黑人覺醒的老醫生,卻得不到周圍的人們包括自己兒女們的信任,黑人們漠視這種奮戰只求安全與溫飽。在他遇見辛格以後,相信辛格是唯一有良知的白人,或許能助他一臂之力,可是他自己的小孩被白人抓了被凌虐,他什麼也做不了,年邁並有肺結核的他注定是一位孤獨的鬥士。

比夫.布瑞農:24小時營業的「紐約咖啡館」的老闆,一雙冷眼觀察世事,思考發生的人事物之間的因果邏輯,他的咖啡館是小說的舞台中心,所有的人在這裡相遇、燃起人與人之間互信的火苗,身為老闆的他像一個局外人,只有一件事令他悸動難耐,那似乎是禁忌:中年的他心動於來店裡買香菸的13歲女孩米克。

本書特色:

1. 傾訴的強烈需要、交流的不可能:書中主角各個渴求被人理解,他們傾訴的對象是一個啞吧,啞吧微笑但不說話,他們以為找到知音,然而啞吧從來不懂這些話。啞吧自己則將內心託付給一個瘋子啞吧,當瘋子啞吧走向瘋狂而離去,一切也就分崩四散。

2. 孤獨的巨大,以及孤獨的無法超越:30年代美國南方,經濟大蕭條時期、共產主義思想興起,黑白種族長久的不平等……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打破各種階級鴻溝。啞吧和摯友分離的孤獨、小女孩米克懷抱音樂夢的孤獨……幾個主角就像夜裡各自懸在不同位置的星星,因為相近的孤獨之色,看得見彼此,卻也無能為力改變各自的命運。

3. 梵谷(夜間咖啡館)的色調:一雙清泠的眼睛是「紐約咖啡館」的老闆比夫.布瑞農,他冷靜自制、觀察世事,他有故事卻不向人傾訴,他提供食物、啤酒和休憩空間,而不干涉其中。他開設「紐約咖啡館」從早到晚給予寂寞的人們慰藉,給予故事發生的舞台,走進咖啡館,是傍晚工人們熱鬧相聚的紫霞調、還有子夜歸零那種朦朧清冽的深藍調。

4. 民謠敘事風:吟唱般節奏,帶領人們迎向連綿不絕的南方田園。

作者簡介

卡森.麥卡勒斯 Carson McCullers, 1917-67

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僅次於福克納的南方最出色作家

1917年2月19日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哥倫布,15歲患風溼熱,但被誤診誤治,後又經歷三次中風,29歲身體癱瘓。1938年她嫁給美國陸軍下士詹姆士.李維.麥卡勒斯,但以離婚收場。離婚後兩人通訊不輟,嗣後又再結婚,終在1953年分手;詹姆士後來自殺身亡。

麥卡勒斯從小展現優異音樂天賦,其母一心栽培成為鋼琴家,無奈由於疾病等因素只能背棄母親期許。1933年,16歲完成公民教育的麥卡勒斯幾乎飽覽家鄉圖書館的小說,托爾斯泰、契訶夫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俄國文學家給她諸多啟蒙。此時的她已經決心成為作家。17歲,她來到紐約報名註冊茱莉亞音樂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寫作班,卻因籌不出學費無法進入音樂學院就讀。

1940年,23歲的麥卡勒斯憑藉處女作《心是孤獨的獵手》一舉登上美國文壇,成為「最有才氣的新生代作家」。此後麥卡勒斯的小說無一不受到矚目與好評。作品尚有1941年《金色眼睛的映射》;1946年《婚禮的成員》(獲1950年紐約書評人獎,並改編為舞台劇,搬上倫敦皇宮劇院);1951年《傷心咖啡館之歌》;1958年劇本《美妙的平方根》;1961年《沒有指針的鐘》;1964年《甜似酸黃瓜,乾淨如豬》;以及逝世後於1972年出版的《抵押的心》。

《心是孤獨的獵手》在1968年改編有同名電影;2004年,它登上媒體巨星歐普拉俱樂部(Oprah’s Book Club)推薦選書,光是該年春夏之交即再刷六十多萬冊,重掀一股麥卡勒斯閱讀潮。疾病摧殘身體,成長過程感到的格格不入,以及最終無能成為音樂家的挫敗,這些事件彙化為麥卡勒斯筆下孤獨的人們,她的小說背景都發生在美國南方,每部作品無不貫穿一個同「愛情」一樣不朽的主題──孤獨。從錢鍾書到蘇童,從文藝青年到媒體巨星歐普拉,無一不為麥卡勒斯筆下描述的「孤獨」所著迷。

1967年9月29日,50歲的麥卡勒斯在紐約州尼亞克過世並葬於此地。

譯者簡介

陳笑黎

原名陳黎,女,畢業於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師從北大著名學者葉朗先生。任職於出版社,並有大陸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執照。除本書外,尚譯有《金色眼睛的映射》(〔美〕麥卡勒斯著)、《萬物有靈》([荷]瑪麗亞.德茂特著)(《囈語夢中人》([英]亞歷山大.考麥爾.史密斯著)《神箭》([奈及利亞]欽努阿.阿契貝 著)。現居北京。

名人推薦

陳玉慧、陳雪、張惠菁、張懸、焦元溥、大A

小小書房店長 虹風、永樂座店主 石芳瑜、舊香居店主吳卡密 推薦

●卡森.麥卡勒斯的書,這是我讀的第二本,我無法抗拒地再度愛上她!她化身卅年代美國南方下層階級的小人物,為黯啞及痛苦發聲,為孤獨和憂鬱描繪,以完全的細膩感性,為我們觀察臨摹人類的心靈,以史詩般的文筆告訴我們,心是孤獨的獵手……在我的心目中,她不祗是廿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她的成就超過海明威!──陳玉慧(旅歐作家)

●小鎮,孤獨,畸人,角落,街燈,夢境,想像,現實……我們所能想像與未曾想像的,關於最邊際最清冷或最溫暖的,關於心,關於生活,各種折角、形狀、愛的可能與不可能……卡森.麥卡勒斯冷靜且動人地為我們描繪出來了。──陳雪(作家)

●讀這本小說,我幾乎感覺麥卡勒斯筆下的聾啞人在生活的種種躁動前為我辯護。平靜,溫暖,沉默地辯護。──張惠菁(作家)

●「語言停止處,音樂開始時。」但當語言與音樂都不被理解,在堅強與失落攤牌之前,孤獨早已無聲來到。《心是孤獨的獵手》滿是憂傷失落,但不同的是,透過閱讀這本憂傷之書,你卻會聽到自己心裡的音樂。──焦元溥(音樂作家、廣播人)

●這是一本不企圖給人愉悅氣息,而是讓人不由自主渲染出哀傷的書。不譁眾可是取寵,不華麗然而精采。──大A(作家)

●自海明威、福克納之後,美國作家陣營沒有再出現高過這兩人成就的,反而,以典型個人風格為新的陣線,麥卡勒斯歸屬其中。──節自蘇童《一生的文學珍藏:影響了我的二十篇小說》。

●卡森的心時常是孤寂的,對於她想奉獻的事物,她的心是一位不倦的獵人,然而這是一顆上天賦予了光芒的心,驅散了它周圍的陰影。在她的作品中,我發現了自赫曼.梅爾維爾之後,我們那非詩歌類作品中不再擁有的強韌而高貴的精神。──田納西.威廉斯(《欲望街車》作者)

●《心是孤獨的獵手》使人聯想一幅福克納的主角們住居於梵谷的畫作上。──《紐約時報書評》

● 一本非凡的書……(麥卡勒斯)以勢不可擋的磅礡氣勢和把握寫就。──《紐約時報》

● 毫無矯揉造作的虛假情感……對於人類靈魂之終究無法安慰和治癒有著驚人的洞察力。────克勞斯.曼(作家托瑪斯.曼之子)

●僅次於福克納的南方最出色作家。──當代美國批評家瓦特.愛倫

●南方最偉大的、最不負眾望的作家。──美國當代作家戈爾.維多

●麥卡勒斯小姐還有福克納先生,是繼D.H.勞倫斯殞落之後唯一具有原創詩情的作家。我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寫得更清楚明白;和勞倫斯相比,我也更喜歡麥卡勒斯小姐,因為她不傳道。──英國小說家格雷安.葛林

●作家有兩種類型。外傾型是指創作受體內衝動而成,筆下的人物有著自己的命運,不完全受控於作家;內傾型是指作家的寫作完全是理性狀態下的創作,寫作的過程多在打磨技巧。顯然,麥卡勒斯屬於前者……她的作品是一座沒有彼岸的橋。──榮格

心是孤獨的獵手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作者:卡森.麥卡勒斯
譯者:陳笑黎
出版社:自由之丘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9868746022
定價:330元
特價:88折  290
其他版本:二手書 24 折, 8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