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觀音:改變命運、定慧歡喜得自在
cover
目錄

目次

【推薦序1】 台灣生命電視台 海濤法師 

【推薦序2】 菩提三乘林佛學中心會長 王莎賀 

第一章 實修觀音法門的動機與態度 

聽聞的動機 

為什麼稱「大悲觀世音」這個名號? 

如何成為觀自在及如何自在? 

修一尊菩薩即成就百尊 

為什麼菩薩稱為本尊? 

如何修持觀世音的慈悲與自在二心要? 

第二章 四臂觀世音儀軌的前行:皈依與發菩提心 

皈依 

如何皈依? 

如何發菩提心 

第三章 四臂觀世音儀軌的正行:生起本尊 

觀想實修 

如何觀想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 

如何觀想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的頂莊嚴是阿彌陀佛? 

諸佛菩薩融攝於一尊 

觀想本尊達到禪定 

禮讚觀世音菩薩 

第四章 累積資糧的方式:七支供養 

頂禮 

供養 

懺悔 

隨喜 

請轉法輪 

請求不入涅槃 

迴向 

第五章 祈請觀世音菩薩 

如何誠懇的祈請觀世音菩薩? 

如何祈禱救度生死輪迴的痛苦? 

祈請觀世音菩薩超度地獄道眾生 

祈請觀世音菩薩超度惡鬼道眾生 

祈請觀世音菩薩超度畜生道眾生 

祈請觀世音菩薩超度人道眾生 

祈請觀世音菩薩超度阿修羅道眾生 

祈請觀世音菩薩超度天道眾生 

如何祈請生生世世不離開觀世音菩薩,並發揚六字大明咒? 

守護因果為至要 

第六章 如何持咒及觀想 

信心和勝解之心的重要和利益 

無明與污垢如何產生,又該如何消除? 

對治業力的方法 

顯現、聲音、覺空無別 

一心不亂念誦六字明 

念誦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如何安住於三輪體空? 

如何修持結行下座的實修? 

第七章 圓滿的發願和迴向 

如何正確的迴向和發願? 

結 語 

【附錄1】 大悲觀世音利眾遍虛空修誦儀軌 

【附錄2】 前中後三善道(巴楚仁波切原著) 

試閱內容

▎第一章 ▎

實修觀音法門的動機與態度

聽聞的動機

大乘教法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純淨的菩提心,因此,發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乘教法中,不管修持任何一種法門,首先一定要有菩提心的攝持。現在開始進行講授,在學習佛法之前,首先要有發菩提心的動機。

在此,我主要是講解大悲觀世音實修的方法,願利眾生遍虛空。

大悲觀世音實修法非常多,其中有一位大成就者唐東嘉波,是大悲觀世音的化現,這即是經由他親自開示的教法,所以此教法具有特別的加持力。

為什麼稱「大悲觀世音」這個名號?

大悲觀音的名號有很多,我們一般比較常聽到的是「大悲觀世音」這個名號。「大悲」的意思,就觀世音菩薩而言,是諸佛菩薩的一切悲心、愛心凝聚之後,依這個悲心的性質,化現成一個具體的形象,變成一尊菩薩。這個可以看見的形象,就稱為大悲觀世音菩薩。之後乃習慣稱祂為觀世音,而觀察世間的「觀」,意思就是這樣解釋的。

由於大悲觀世音擁有無盡的悲心和愛心,日夜不間斷的以愛心和慈悲心看顧一切眾生,眼睛不曾閉起來,此即是「觀世」二字的意思。

譬如說,父母對子女的愛心非常強烈,總是無時無刻照顧並留意子女是否有什麼危險,眼睛片刻也不曾離開子女,甚至連闔眼都不願意。就像這個情況一樣,大悲觀世音內心充滿了悲心,因此時時刻刻看顧著眾生,想著該如何利益一切眾生,眼睛永遠不會閉起來。所以稱為眼觀世間,這個觀世音就變成祂的名號。

如何成為觀自在及如何自在?

有時大悲觀世音的名號又稱為「觀自在」。「自在」的意思,是指在利益眾生的時候自由自在,不會遇到任何阻礙。觀世音菩薩的大智大悲也是自在的,能運用任何方法利益眾生。前面談到觀世音菩薩以悲心時時刻刻利益著一切眾生,以大智大悲觀照一切眾生,祂完全了解該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因為祂是自在、大慈、大悲、大智、大力的成就者。

由於觀世音菩薩能夠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的阻礙,所以又有一個名號,稱為「觀自在」。我們平時修學觀自在菩薩,是學習祂的自在,所以我們不要有罣礙,不要計較,也不要在意,應該要學習菩薩的寬容、慈悲、智慧與自在。

因此,我們禪修大悲觀世音,比起其他本尊而言,菩薩的慈悲心及願力是更加強烈的,我們想得到成就也就更容易了。

其次,正如前面談到的,大悲觀世音的眼睛不會閉起來,總是以愛心、慈悲心,時時刻刻看顧一切眾生,因此當我們虔誠觀想祈請時,大悲觀世音當然完全能感受得到。當祂要賜予並加持我們時,完全不會遇到任何阻礙,而且是非常快速且容易的。所以,我們虔誠的觀想祈請,想要得到共與不共的成就,以及實現心願,當然就不是困難之事了。

修一尊菩薩即成就百尊

如果實修大悲觀世音而得到成就,自然也就成就了其他一切的菩薩。如果我們能好好的實修大悲觀世音法門並得到成就,與此同時,其他一切本尊也都共同成就了。為什麼?因為有這樣一種說法:大悲觀世音是一切諸佛之父。仔細分析,一切諸佛菩薩從何而來呢?是從慈悲心與智慧而來,靠著悲心和智慧來成就佛果。而悲心和智慧就是一切諸佛之父和一切諸佛之母,慈悲心是一切諸佛之父,勝慧是一切諸佛之母,所以稱「般若佛母」。般若佛母也是智慧的總體,因為所有的諸佛菩薩皆由智慧所生。

因此,實修大悲觀世音法門即可成就一切的諸佛菩薩,因為大悲觀世音具有「悲心」的性質,其他任何的本尊不可能沒有悲心,所有的諸佛菩薩都是由悲心所產生,而智慧和慈悲就是諸佛菩薩的父母。

為什麼菩薩稱為本尊?

有人問:藏傳佛教所說的本尊,指的是什麼?就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為了要我們實修,因此化現成一尊形象,透過這尊菩薩的形象來方便我們作實修與祈請。假設實修者立下一個誓言,表示這尊菩薩是自己特別要依止實修的,是不共的,永不離開的,與自己有著特殊的因緣,那麼這尊佛菩薩就稱為「本尊」。簡單的說,就是與本人有緣的「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為了幫助我們實修,又因每個人的因緣與智慧不同,因此示現的形象也就不一樣,如此就變成了我們內心依止的佛菩薩。我們立下一個誓言,要依止此尊佛菩薩為實修的對象,就稱為本尊,實際上就是諸佛菩薩的意思。

在觀想時,要觀想本尊佛菩薩,並念誦咒語及其名號,再獻上七分支供養及發願迴向等很多的內容來禪修。如果能經常這樣實修的話,利他自然能夠達成,對法的自在也能夠達成。我們現在對法還不能自在,是因為心中有我執罣礙、煩惱業障之故。從現在開始實修大悲觀世音,將來會得到大悲觀世音的慈悲心、般若智慧、利他之心,這些都能夠達成,並且得到成就。許多人修習大悲觀世音時,認為只要觀想、禮拜或念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就可以了。當然這也是其中一部分,但是並不完整。修習時最重要的是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心、悲心、利他和自在。

如何修持觀世音的慈悲與自在二心要?

特別是實修大悲觀世音時,悲心與自在這兩個條件顯得更為重要。我們要重視修習悲心和自在,在佛法方面是如此,在生活方面更是如此。如果修習悲心和自在不齊備的話,自己想在學習佛法的聞、思、修、觀想等方面,想變得純淨,沒有障礙,並且達到徹底究竟,恐怕不太可能,也不太有希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內心沒有悲心或是無法自在,就會受到煩惱的控制。如果被煩惱所擾而無法自在的話,內心想達到平靜、調伏,是不可能的。在世俗生活中和工作上,恐怕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觀之社會及家庭,就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無論在社會或家庭中,都有層出不窮的爭吵和紛爭,仔細分析原因,是因為家庭中的成員無法控制煩惱,以致內心無法得到自在。由於受到煩惱的控制,因此經常吵架,例如夫妻失和等。如果家庭中的成員,如父母、夫妻等,內心柔和慈悲的話,就不容易被煩惱掌控,懂得控制內心,也就能夠自在了。這麼一來,家庭就會減少紛爭,也就不太會爭吵不休了。

譬如家庭中某一個人的脾氣很壞,習慣以吵架來解決問題,可是另一個人內心充滿慈悲心、愛心,而且能夠控制自己的心,這樣雙方就不容易發生爭吵了,這便是俗話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同樣的,四周的鄰居、同事、同修、朋友也是這個樣子。比如在公司裡,同事之間因想法和觀念不同,很容易吵架,引發糾紛。假設自己內心充滿慈悲,平靜的心不會受到煩惱的控制,爭吵的情況就不容易發生了。就算對方生氣,但是因為自己有慈悲心、容忍心與自在,能夠控制煩惱情緒,也就不會跟對方爭論和計較了。如果自己缺乏慈悲心和容忍心,以致跟同事間衝突不斷,不但自己不快樂,也會影響到工作,連帶的做任何事都不順利,這些情況就是這樣發生的。

還有一個情況是,社會上大多數人都不快樂,仔細分析根本原因,癥結在於我們的內心不能自主,以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就無法自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外在的緣有一點點問題,必定會受到煩惱的控制,情緒就會失控,自己無法約束內心。一旦受到煩惱的控制,當然就很容易憤怒、發脾氣、傲慢、忌妒等等,不斷和別人發生爭吵,為自己帶來很多的痛苦及煩惱。

另一方面,如果內心具有悲心、容忍、能相互包容、自在,則內心一定是柔和、平靜、調伏的。在家庭、在鄰居之間、在辦公室、在學校,無論去到什麼地方,此人的內心都充滿著快樂,跟他交往的人自然會受到他的感染,內心也變得快樂,朋友之間的相處會非常和睦,自然不會發生爭吵。所以,只要一個人的內心有慈悲、寬容與自在,就會影響到周遭其他人,使旁人的內心也跟著快樂並充滿慈悲。可見我們平常要讓自己的內心有悲心、慈心,使內心自在,不被煩惱所控制,是多麼重要。

當我們禮拜觀世音菩薩時,僅僅只是看見佛像,內心就已感受到清靜、安寧與喜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非常的徹底究竟,內心不受煩惱的控制,已經證得自在的關係。因此當我們禮拜觀世音菩薩時,在看到的當下,內心會立刻產生安寧、清靜與喜樂,這種感受是自然的由內心生起,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看到某個人時,內心有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出現。如果我們看到對方時,內心覺得很寧靜、喜樂、舒服,就表示這個人的內心具有慈悲心,他已降伏了煩惱,得到自在,不會受到煩惱的控制,所以當我看到他時,內心自然感受到很快樂、很寧靜,這就是一個證明。相反的,有時候我們見到一個人,內心反而覺得很不舒服,煩躁不安,忍不住就想發脾氣,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代表對方的心裡有強烈的憤怒心、瞋恨心、自私心、忌妒心、爭鬥心、貪念心,這些煩惱非常的熾盛,以致他的內心沒有慈悲心、無法自在,自然就會連帶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令我們也無法平靜。

大乘的佛弟子,很多人都修持大悲觀世音並進行禮拜、供養,可以說大乘的佛教徒經常這樣做。但是我們看到很多人在禪修大悲觀世音時,僅僅是禮拜、觀修祂的形象,持誦咒語或念誦祂的名號,除此之外,大悲觀世音菩薩真正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大部分的人似乎都不知道。

前面已談到觀世音菩薩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大悲心、利他心,而這一部分卻沒有受到大家的重視。其次就是自在,觀世音菩薩就是觀自在,而自在這部分也常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實修觀世音法門並修習慈悲心的人比較少,修自在的人也不多。如果是這樣的話,就不能算是純正的實修,這樣的實修不能說是非常完整的,總是有些遺漏。僅僅只是觀想觀世音菩薩的形象、獻供養、念誦咒語、作祈禱,恐怕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更加強慈悲心、利他、自在與智慧等方面的禪修,這才是首要之務。如果能盡力做到這個部分,這個實修就可說是非常完整了。

由於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悲觀世音」,這就表示慈悲心非常重要;觀世音菩薩又稱為「觀自在」,由此也顯示出自在的重要性。當我們修持觀世音法門時,只有想到觀想祂的形象,或虔誠祈禱、念誦咒語或獻供養,僅僅只是這樣做的話,雖然已經非常好了,但這樣的禪修並不完整,這種修法也不算是完整的修持,這是我們必須了解的。

所以,我們現在要談的就是禪修觀世音法門,除了前面觀想觀世音菩薩、獻供養、作祈請、持誦咒語聖號之外,同時還要修習、祈請及供養大悲心;針對自在的部分,也應當祈請、供養和禪修的修持。一旦我們能夠重視並如實的實修慈悲心和自在,未來必定能生起大悲心,內心也能夠自在,將來修持到徹底究竟時,從我們內心生起的大悲心將會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無二無別,這時候,我們也會變得跟觀世音菩薩無二無別。所以好好的修習慈悲與自在,是完全不能懈怠與遺漏的。

商品簡介

 由於大悲觀世音擁有無上的慈悲心,日夜不停的以愛心和悲心看顧一切眾生,這便是「觀世」兩個字的解釋。

修觀音法門的人非常多,尤其是藏傳佛教的修行者,大多數都修持四臂觀音。有時候我在想,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學到觀音法門的精華及其精髓?觀修的次第等是否如法?大家是否能將觀音法門融合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教授大家學習正確的修行次第、觀音法門的重點以及其精髓,藉此能夠修行成就,將觀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降伏內心的煩惱和不愉快,將內心轉化為平靜、喜樂、能自在的過生活,並增長慈悲與智慧,擁有一個暇滿的人生。

祝福所有修行者皆能歡喜自在、福慧圓滿,眾生能遠離一切痛苦。

──堪布慈囊仁波切

作者簡介

堪布慈囊仁波切

年少時即出家學習佛法,並接受三年三個月閉關實修,以及甚深那諾六法與大手印等教法。於尊貴的泰錫度仁波切和噶瑪旺丘仁波切等善知識處接受噶舉的傳承、灌頂與口訣。

曾於色達「五明佛學院」「達舉阿日札佛學院」「哲蚌寺佛學院」深研般若、中觀、量學等五明。依止法王堪千晉美彭措領受顯密的佛學;更從具恩上師晉美彭措法王處特別學習及修行大圓滿成就口訣與甚深法要。經持律上座法王堪千貝瑪才旺所主持授予精通顯密教理之「大堪布(堪千)」座床典禮,自此成為顯密經論解行具足的大學者,亦是大手印、大圓滿實修者及弘法者,更是一位心靈的導師。並為具神通知名的上師凱查扎巴阿旺加查仁波切預言,慈囊仁波切的前世為大圓滿成就者阿旺諾布。

    仁波切多年來於西藏、尼泊爾、印度及東、西方許多國家弘法。現任印度智慧林佛學院院長,也是世界各地般若林佛學中心的住持,十多年來擔任教學的重任,培育出為數眾多的僧才,完成眾多著作,並於青藏高原成立慈智學校、醫療所,撫養許多當地老弱貧困者。

名人推薦

【推薦序】

台灣生命電視台 海濤法師

整個亞洲,幾乎所有的佛教徒都會念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漢人所持的大悲咒(約415個字),是出自於千手觀音;而藏族所持的大悲咒(約153個字),是源自於十一面觀音。然而,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幾乎全世界佛教信仰者都會背誦的咒語—om mani beme hong,此六字大明咒是由四臂觀音所傳。

在西藏佛教中,四臂觀音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大勢至菩薩化身)經常同時出現,不僅視同為佛,而且是許多修行者的本尊。三者分別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三種德行,具有慈護、能破、伏惡三種究竟利益一切眾生的能力,因此被稱為「三怙主」或「三族性尊」。

觀修四臂觀世音菩薩與念誦六字大明咒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因此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賢聖僧眾編輯觀世音菩薩法門,其中最受推薦的,便是大成就者唐東嘉波所編著的四臂觀音儀軌。

唐東嘉波(約公元1361-1485)在藏地是家喻戶曉、人人崇仰的大人物,他不僅是上師、伏藏師,為西藏宗教、藝術、科技作出極大貢獻,更被尊為蓮花生大師的化身,是一位非常殊勝的本尊。

尊者樣貌猶如古代印度的瑜伽士,在遼闊的曠野中無所拘束地來去,人們形容他殊妙的證悟,像王者般地自由穿越無垠空性,因此稱尊者為「唐東嘉波」(thang stong rgyal po),意思是「空原之王」。

除了延續眾多法脈傳承、造就無數優秀弟子之外,唐東嘉波也為遭逢戰亂、病疾等災厄的苦難眾生祈福解厄、製藥醫病,並且親自建造無數佛像、舍利塔、鐵鎖橋、木橋、皮船等,造福藏、漢兩地有情。為了籌措建橋的資金來源,他還編寫劇本,用戲劇形式演唱佛教或歷史故事,創建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個劇團。

迄今已有無數佛弟子製造、禮敬、供奉尊者的塑像,來憶念他如同觀世音菩薩的行誼,進而獲得尊者加持,不僅可圓滿出世間利益(如成就佛果),或是世間利益(如事業、財富、一切善願),還可免於四大天然災變(地震、水患、風災、火災)的傷害,更能增長財富、壽命,及消除身體病苦。

有關四臂觀音、唐東嘉波及其編著的法本,對於台灣佛教徒來說可能是較為陌生的。所幸今由慈囊仁波切將儀軌譯出,且詳盡解說,學人不需灌頂、口授即可修此儀軌。雖然仁波切乃是依文解說,並無意多作組織大論,但若讀者細究詳查,將會發現許多佛法中重要的修行概念、技巧幾乎都含攝其中(例如,皈依、發心、觀苦、慈悲、思惟空性等等),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也不會感到疲倦,這都是仁波切善於說法、譬喻的緣故。

如果讀者僅只於閱讀法師的開示,不但可增廣聞、思,還可與四臂觀音、唐東嘉波結下法緣;若對菩薩、尊者生起信心,依儀軌修行,必定能獲得殊勝成就!

最後祈願慈囊仁波切身心安泰,吉祥如意;繼續廣傳佛陀教法,利益遍虛空的眾生!

如何修觀音:改變命運、定慧歡喜得自在
作者:堪布慈囊仁波切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11-08-21
ISBN:9789861209814
定價:260元
特價:88折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