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
cover
目錄

原書序

台灣版作者序

推薦序1

看見巴菲特,想想自己∕蕭碧華

推薦序2

宣揚理性價值的傳道者∕王之杰

紀律、謹慎、與耐心

教育

職場

【看見巴菲特】用財富分享愛與關懷

企業管理之道

應避免的錯誤

何時該拋售退場

【看見巴菲特】誠信與勇於負責的態度

致富並長保財富

【看見巴菲特】簡單樸實的生活哲學

巴菲特的良師

分析師、顧問、經紀商——應該避開的傻瓜

小心貪婪的愚行

你所付出的代價

【看見巴菲特】獨特的投資與經營管理觀念

為何不分散投資?

你的競爭優勢圈

長期經濟價值是剝削股票短線投機客的祕訣

【看見巴菲特】謹慎與耐心造就成功

試閱內容

※紀律、謹慎與耐心

如果你在小事上缺乏紀律,在大事上也會一樣。

巴菲特發現,人們在進行小額投資時,往往會把投資原則拋到腦後,使得投資決策愈來愈偏離正軌。「紀律」是成功投資的關鍵——同樣也攸關人生的成功。巴菲特深信紀律的重要性。他曾在高爾夫球場上拒絕了一個兩塊美元的賭注,只因為他認為勝算不高;他坦承自己在高爾夫球場上的勝算總是不高。對巴菲特而言,就算只是小事,也很重要。

沒有什麼比提筆寫下來,更能強迫自己思考、釐清思緒了。

如果你寫不出來,那麼代表你思考得還不夠清楚。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每年都會坐下來,親自為股東寫一封長長的信,說明過去這一年來所發生的事。透過做這件事,他可以釐清當初成功賺進好幾十億美元的思考方式。你在寫的同時也會仔細思考,而思考如何投資是件好事,這也是為什麼提起筆寫下來更好的原因。

巴菲特通常在新年過後,便會在拉古娜海灘的冬季濱海別墅(跟葛拉漢舊居在同一條街上)寫下他的年度報告,他以傳統的紙筆書寫之後便將文稿寄給他的朋友——《財星雜誌》編輯盧米斯(Carol Loomis)??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專業編輯的幫助。

別人愈是輕忽,我們就愈該更加小心。

巴菲特這句話,是股市走多、股價狂飆時的最佳參考。在這種情形之下,投資大眾往往會漸漸失去理智,不論股價如何,都會不停買下去。巴菲特在多頭市場時期,會更加謹慎選擇投資標的,以免被市場的狂熱氣氛所惑,而用完全不符合公司長期經濟價值的超高價格買下股票。謹慎的投資決策能讓你避免當個傻瓜,並幫助你致富;草率做出投資決定,則會讓你血本無歸。沒有人能夠從錯誤的投資決策中致富。

投手尚未把球投出之前,我絕對不會揮棒。

巴菲特一直是個棒球迷,超級打擊手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的著作《打擊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itting)為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帶來許多啟發。威廉斯認為,投得不好的球,千萬不要去打——你應該等到好球才揮棒,這樣才能成為厲害的打擊手。巴菲特把同樣的道理運用在投資上??只要等待正確的時機,就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投資人。巴菲特也知道,泰德在球場上只要三振就得出局,但他可以整天觀察市場,等待完美的投資機會出現。

所以,巴菲特如果無法預測某公司未來的績效,就不會貿然投入。他不是那種喜歡早期入股以取得優先地位的投資者。他偏好的投資標的是:公司前景可期,只不過因為管理階層的錯誤(但還可以補救)、業界景氣不好,或空頭市場等因素,使得股價受挫。這也是他不願投資沒有任何獲利歷史的公司的原因,他說那種公司就像是投手還沒有投出的球。如果投資一家沒賺過一毛錢的公司,無異是買一個希望,指望這公司未來可以賺錢,但這樣的期望卻可能永遠不會實現。未來的收益可能遠不會出現,而且也無從評估。如果你的投資策略就是指望公司未來的獲利潛力,那你很可能是在自找麻煩。

假設你有一輛車,而你這輩子就只能擁有這輛車,那你一定會細心保養、經常換油、小心駕駛等等。

同樣的道理,你只有一個腦袋和身體,只要好好照顧它們,為未來做好準備,就能自我提昇。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自己,所以要好好保護自己、精益求精。

巴菲特認為,人類的心靈與身體就是一種商業資產——而且是你自己的資產。你可能是直接對大眾提供服務,或承攬企業的業務,但不論如何,你都是一個能賺取大筆金錢的經濟實體。如果你擁有一家獲利潛力可觀的公司,你當然會好好經營、培養它,將它打造成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你的身體和心靈也是一樣,它們就是你的事業、資產。你可以好好照顧它們,接受良好的教育,讓它們變得更強壯,並充分發揮賺錢的潛力;也可以浪費這樣的資產,虛擲自己賺錢的潛力。如何選擇,就取決於你。

我可以買昂貴的西裝,但穿在我身上看起來還是很廉價。

無論身上的衣服質料如何,一個人的個性是隱藏不住的。巴菲特很小氣,他向來如此,未來也應該不會改變。他之所以小氣,是因為他了解金錢以複利計算的驚人未來價值。他早年在擔任資金經理人時,就開著老舊的金龜車在奧馬哈四處跑,這樣的習慣在他成為富豪之後依然沒有改變。兩萬五千美元如果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複合利率計算,二十年後將會成為九十五萬八千四百三十九美元。對於巴菲特而言,為一輛車付出這麼多錢,代價實在太大了。至於昂貴的西裝,他也是過了六十歲才開始買。當然,他買西裝的價格也不會大到讓他晚上睡不著覺。

在搜尋收購的公司時,我們所秉持的態度就像是在尋找另一半:必須放開心胸、主動積極,但不應倉卒莽撞。

尋覓不可能的目標是一回事,但如果你從經驗中得知,你要找的標的偶爾還是會出現,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巴菲特尋找的就是這種標的——他知道在正確的時空環境下,偶爾還是會出現大好的投資機會。至於是什麼樣的時空環境呢?答案是一般的空頭市場、產業景氣衰退、恐慌性賣壓,以及各種單一事件(但不會傷害公司良好的基本面)發生的時候。在這類情況下,有些績優股會出現嚴重的賣壓。他只需耐心等待,這些情形出現用不著每天、每月出現,有時候即使一年也發生不到一次,但只要三不五時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就足以讓巴菲特成為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

※ 教育

如果必須懂得微積分或代數,才能成為很棒的投資者,那我可能得回去當送報生。」

巴菲特認為,想要精通投資之道,所需的數學技巧不外是加、減、乘、除,以及能夠迅速算出百分比與機率的能力。除此之外的數學知識,就像法國人說的,多了也沒用。但少了以上任何一項,你就無法參與這場遊戲。

你得獨立思考。許多智商很高的人,卻不用腦筋地只會人云亦云,著實讓我驚訝。我跟別人談話時,向來談不出什麼好點子。

許多聰明絕頂的人都認為,模仿他人才是致富之道。我們的教育體系鼓勵學子模仿教授,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華爾街瀰漫著這種隨波逐流的投資策略——人們總是比較能夠接受熱門的理論,而不是冷門的說法。巴菲特不會試圖向任何人推銷他的投資看法,他只想靠投資致富。而想投資致富,就得從當前不受華爾街青睞的冷門股中找出明日之星,而不是跟著別人追捧熱門股。至於跟隨別人腳步的投資人,通常都是跟不上的。

記者的素質愈好,我們的社會就愈理想。

我們在考慮投資決策時都得參考媒體資訊;也就是說,我們對時事的分析是否正確完全取決於記者。你希望提供消息給你的是一群笨蛋,還是一群聰明的人物?巴菲特深信,老師愈優秀,學生就愈聰明。同樣的道理,記者的素質愈好,社會就愈理想。除了騙子、小偷,和企圖掩飾醜事的政客之外,所有人都希望活在更理想的社會。

你要從經驗中學習;不過可以的話,還是盡量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經驗是人類最好的導師,可是如果老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經驗,那麼代價未免太大了;從別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會比較理想。學術界研究的都只是成功的案例,但巴菲特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會研究、仔細分析企業界或投資業界他人所犯的錯誤,以免重蹈覆轍。企業和投資業界,真正能飛黃騰達的人其實少之又少——所以除了效法成功人士之外,也得知道哪些事情做不得。

※職場

小狗學不會老把戲。

巴菲特發現,商業敏銳度必須靠時間來培養,根本無法輕易地傳授給年輕主管。老鳥已有相當的歷練,知道怎樣賺錢。巴菲特已經七十幾歲,他的合夥人孟格(Charlie Munger)也已經八十幾歲。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Nebraska Furniture Mart)創辦人蘿絲.布朗金(Rose Blumkin)女士,高齡一百多歲都還在工作。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裡,許多經理人其實都已經七十來歲。巴菲特並未硬性規定退休的年齡。在巴菲特的世界裡,人生六十五歲才開始——說到傳統賺錢的方式,年紀和經驗其實比青春和熱情重要得多。

用人要看三個特質:誠信、聰明和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誠信」;若沒有誠信,這個人的另外兩項特質——聰明和活力會毀了你。

當你請人來經營你的事業時,等於是把財庫交給對方來管理。如果這些人聰明且工作賣力,自然能為你賺到可觀的財富;可是如果他們不誠實的話,就會想盡辦法中飽私囊。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必須雇用不誠實的人,至少要確定他們工作不會太認真,而且腦袋不夠靈光——這樣一來,就算他們有私心,也拐不到你的錢。

在巴菲特的管理哲學中,「誠信」是最重要的元素。當他收購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時,並未要求查核公司的帳目,只問布朗金女士這家公司值多少錢,第二天就把一張四千萬美元的支票交給她,這點讓她和該公司的主管們相當意外。布朗金女士後來問巴菲特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他對布朗金女士的信任更甚於自家的會計師。

巴菲特的管理風格,是讓他麾下的主管們都擁有充分的自治權,他們可以像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去管理這些公司。要是他們缺乏誠信,巴菲特就不可能給他們這麼大的自主空間。

你能跟魚解釋在陸上行走是什麼滋味嗎?空談一千年,還不如讓牠實際在陸上體驗一天。企業管理也是一樣的道理。

軍隊裡有人這樣說:在對方反擊之前,一切不過是一場遊戲而已。企業界也是如此。學術理論和實際的管理世界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處理製造廠商的問題、維繫跟顧客之間的關係等事務。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創辦人與最高主管布朗金女士,數十年來帶領麾下大將,年年締造驚人的成績。巴菲特看重年長和經驗,而不是年輕與熱情,這也是波克夏哈薩威公司能夠日進斗金的原因。

退潮之後,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創意會計(creative accounting,編按:利用有利的會計準則編製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來提高報告利潤和資產價值,以掩蓋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讓許多企業成為華爾街的寵兒,可是如果一直沒有實質的進帳,在市場的熱情和幻覺消退之後,剩下的不過是個空空如也的銀行帳戶和破產申請書罷了。安隆就是如此,當市場的熱情退燒之後,我們終於看到赤裸裸的國王。重點是如何在退潮之前,就找出誰是裸泳的人。

事情搞砸之後,找些藉口推託即可。

巴菲特引述歌德(Goethe)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是某個偉大點子泡湯,害公司丟了生意,人總會找些推託的藉口,以免讓自己看來無能。在企業執行長這個圈子裡就是如此,他們永遠會找藉口來平息股東對管理階層決策錯誤的憤怒,基本上就是推說他們不需為公司的不賺錢負責。如果公司賺錢與否不由執行長負責,那他肯定不是我們的領導者,對不對?既然不是,那我們何不另外找個能帶領並經營公司業務的人?這是我們的公司,不是嗎?我們才是老闆,對不對?巴菲特從不會忘記,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股東才是真正的老闆,所以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會只報喜不報憂。

真正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會在某天早晨起床時,才決定:「今天我要削減成本。」就像他不會在某天起床後,才忽然決定要開始呼吸一樣。

人不能等到染病之後才打預防針。企業界大多採取事後反應的管理方式;巴菲特卻奉行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即在問題形成之前就先解決問題。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努力控制成本,當公司面臨競爭壓力時,就會有更多的火力可以反擊,並且在狀況良好時創造更多利潤。巴菲特認為言教不如身教,他在波克夏哈薩威總公司只雇用十七位員工。如果你看到媒體報導某家公司正在研究削減成本的計畫,你便可知道,這家公司的管理階層並未從一開始就做好成本控管的工作。你對一家管理階層沒有掌握成本的公司,有什麼樣的觀感?你覺得這樣的公司能為股東賺錢嗎?

如果用一百萬美元就能買到愛,豈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不過,想要得到愛,唯一的辦法就是值得讓人愛。施比受有福,如果你不付出,自然什麼也得不到。放眼所及,凡是受到愛戴之人,無不感到成功的喜悅。我無法想像一個人不受愛戴,還能自覺成功。

「愛」對於巴菲特的私生活而言十分重要;他也將愛融入對企業和管理的理念之中。他只雇用那些熱愛自己工作的人才;他認為,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自然也會好好待人,進而帶動他人對工作的熱愛。他麾下的主管如果犯錯,也不會受到苛責。他反而會鼓勵他們走出錯誤的陰霾,繼續努力下去。他對麾下主管賦予充分的尊重和愛,甚至可以完全信賴他們對公司的管理。這樣充分的自治讓巴菲特麾下主管有更強烈的責任感。巴菲特總是公開讚揚他的管理團隊,毫不掩飾他心中的驕傲,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吸引到全天下最優秀、聰明的主管人才。愛與尊重能夠產生良性的循環,而這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我們享受過程更甚於投資報酬;不過我當然也學會接受這些隨之而來的財富。

熱愛自己的工作的人,必能在所屬領域出人頭地,因為他們熱愛過程遠多於金錢。有趣的是,財富通常隨著熱情而來。如果你愛錢勝過於你的工作,通常都會做得很不愉快,賺到的錢也會比從事自己原本喜愛的工作少很多。若你熱愛自己的工作,工作就會充滿樂趣,而不單單只是餬口的工具而已。巴菲特經常說,他熱愛自己的工作,甚至願意付錢來從事這份事業。不過他沒這個必要,因為這份他心愛的工作已為他帶來可觀的財富。

如果你打高爾夫球每次都一桿進洞,那你大概沒多久就會不想打了。

有挑戰性的工作是充滿樂趣的,而且有助於提昇自信、激發創意,並能吸引最優秀的人才。缺乏挑戰性的工作是無趣的,會使員工的自信低落,只能吸引最不積極的員工。可是,有挑戰就會有風險。在企業界,一旦出現挑戰,勢必得做出決定,而錯誤則在所難免。決策的本質便是如此,這也正是它有趣的地方。巴菲特發現,公司若要吸引勇於迎接挑戰的優秀人才,就得建立一個容許他們犯錯的工作環境,然後成功便會隨之到來。

總有一天,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一份讓你每天早上起床就迫不及待想去做的工作。如果你只是為了履歷表的資歷好看,而一直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我會覺得你根本瘋了。這不就像是等老了之後才享受性愛一樣?

每天都把生命浪費在從事自己厭惡的工作、和你輕視的人共事上,到頭來只會心生不滿和沮喪。如果把這樣的負面情緒帶回家,也會讓家人感到不開心。當然,這種情形會使你所愛的人、包括你自己的日子都不好過。

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狀況就會好很多。你每天都能面帶微笑去上班,下班之後更能開心地和你所愛的人分享工作上的心得。如果你擔心的是錢,那麼請記得——從事本身熱愛的工作的人,總有在專業領域出人頭地的一天,到時候財富也會隨之而來。不妨想想那大字不識一個卻熱愛賣家具的窮俄國移民(編按:指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創辦人布朗金女士),或祖父只是個雜貨店老闆、但對數字和股票極為著迷的書呆子(編按:指巴菲特)吧!做你熱愛的事,財富終究會降臨。這樣的道理適用於他們,當然也適用於你。

我有個朋友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尋找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可惜的是,當他終於找到的時候,竟發現她也在尋覓完美的男人。」

巴菲特的這位朋友沒有領悟到,接受別人跟推銷自己是不一樣的。他對這名女子一見傾心,但這名女子對他卻沒有同樣的感覺。不論是在人生的路上還是在商業界,你都得向別人推銷自己;巴菲特當初創業時,也得努力爭取投資人的認同,即使是現在,波克夏哈薩威公司要收購私人家族企業時,他還是得積極跟那些企業主自我推銷——他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經營這些事業,可不想把「自己的寶貝」隨便賣掉。巴菲特必須說服他們,他會給這些公司一個好的歸宿。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必須對老闆和顧客自我推銷。商場關係就如同私人關係一樣——當你對別人顯露興趣,找出他們的需求時,就是一個最好的開始,因為你終究要針對這些需求來推銷自己。這點若未謹記在心,最後肯定會在酒吧裡坐冷板凳。

【看見巴菲特】用財富分享愛與關懷

華倫巴菲特是《富比士雜誌》(Forbes)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唯一在個人財富來源欄填上「股票市場」的人!一九九三年巴菲特靠著股票累積數百億元財富,名列富比士調查榜首,後來被比爾.蓋茲超越。儘管如此,巴菲特的年薪數十年來一直都只有十萬美元,在《財富雜誌》(Fortune)五百大企業所有的首席執行長當中,巴菲特的薪水最低。但巴菲特卻在二○○六年大動作宣佈,將他擁有的四百四十億美元財產捐出八十五%給慈善機構,這個舉動讓數千萬將他奉為股神的投資人,為他冠上史上最偉大投資家的美譽。

對於個人擁有令人稱羨的財富,巴菲特曾說:「我對自己擁有的錢,並無任何的罪惡感,因為這些錢,代表了無數未來將由社會來兌現的支票。我不過是擁有許多支票,可以轉化成消費。如果願意,我可以雇用一萬人,每天只要幫我作畫就好,如此一來,國民生產毛額便可提昇。但這些事是毫無作用的,只會讓那些原本可以進行愛滋病研究、教學,或相關的醫護人員減少許多而已。物質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離開人世時,我會將這些支票全部捐獻出來,作為慈善之用。」

他大部分的慈善捐款將捐給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比爾和瑪琳達.蓋茲基金會」,主要致力於根除發展中國家的瘧疾、肺結核和愛滋病。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凡事深思熟慮的巴菲特說:「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麼做是有意義的。」巴菲特從事投資事業一直「樂此不疲」,他表示,慈善捐款和他的健康無關。他說:「我去年十月檢查身體,醫生說我健康滿分。」

巴菲特的妻子蘇珊在二○○四年七月過世。巴菲特曾感性地回憶,他與妻子在半世紀前結婚時,他拿出全部財產的六%,買了一只鑽戒,並向她保證,以後一定會變得很有錢。五十多年過去了,巴菲特已成為全球第二富豪,原先巴菲特希望自己在過世之後,妻子能運用其資產投身公益的計畫,如今卻因妻子過世而不可能實現。這也是他選擇在此時將財產捐出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投身公益從不落人後,也總是全球媒體的焦點新聞。二○○六年九月,巴菲特為了幫一家「女孩有限公司」(Girls, Inc. 這個非營利青少年組織由巴菲特的女兒蘇珊擔任董事會主席,專為六至十八歲的少女提供教育和休閒活動計畫)籌款,在拍賣網站eBay上拍賣他的福特林肯座車做慈善,巴菲特還親自驅車到機場迎接前來取車的競拍成功者。

從二○○○年起,巴菲特每年都會貢獻出一次「午餐約會」給舊金山的非營利組織格萊德基金會(Glide Foundation)義賣,並將拍賣所得捐贈用以資助窮困和無家可歸者。誰是巴菲特座上嘉賓?午餐的行情值多少錢?每年都是全世界媒體追逐的焦點。午餐的起標價為兩萬五千美元,但得標價每年都創新高。也許有人會說,一頓午餐花費這麼多錢不值得,但對於那些追隨巴菲特投資理念的信徒來說,投資這筆午餐花費,不只能面對面與巴菲特求教投資秘訣和經營戰略,也能參與巴菲特的慈善義舉,對投入競標者來說可謂一舉兩得。最初,巴菲特的「午餐拍賣」在美國舊金山進行,從二○○三年開始轉而在eBay拍賣。二○○六年則是由華裔商人段永平以六十二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兩千多萬元,是起標價的二十五倍),在激烈競標中勝出。

巴菲特決定財富分配計畫前曾說:「我認為在個人財富的累積上,社會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如果我身在孟加拉、或秘魯這類國家,所有的才智都將毫無用武之地;但在市場經濟的體系下,正好能讓我充分發揮專長,所獲得的財富更是不成比例。如同拳王泰森一樣,只要能在十秒內擊倒一個人,便可賺取一千萬美元,全世界也都願意付錢給他。同樣地,打擊率高達三成六的棒球選手,全世界也很願意付錢。但若換成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教師、一個不可多得的護士,可能就沒人願意付錢了。現在,我想做的是改變這樣的社會價值系統,讓它有重新調整的可能。」

當代投資大師巴菲特,藉由投資的管道幫自己與股東創造財富,卻樂於將財富透過慈善機構化為愛與關懷,散播至世界每一個角落,絲毫不因富豪的光環而驕矜自重,更贏得了世人的推崇與敬重。(資料整理/李宛蓉)

商品簡介

.「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

.只有在華爾街這種地方,才會看到大老闆坐著勞斯萊斯,去請教搭地鐵上班的分析師。

.退潮之後,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你得獨立思考。許多智商很高的人,卻不用腦筋地只會人云亦云,著實讓我驚訝。我跟別人談話,向來談不出什麼好點子。

.在商業的世界裡,後視鏡總是比擋風玻璃清楚。

.無論才華多高、付出的努力多少,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時間:你不可能讓九個女人同時懷孕,然後寄望一個月後得到一個寶寶。

了解巴菲特一定要擁有的一本書!

在投資與人生歷程中,巴菲特為何總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價值?

他人生與事業的成功秘訣,就蘊藏在本書的句句箴言中……

一般人對巴菲特的印象,就是「股神」、世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在二○○六年,他卻決定把自己85%的財產捐出去。巴菲特此舉,不僅為他贏得「大慈善家」的美名,更令人對他的金錢與人生觀充滿好奇。到底在擁有如此龐大財富的巴菲特心中,人生與財富的真正價值是什麼?他又是為何能賺取大量財富、又不受制於金錢?

本書兩位作者與巴菲特私交甚篤,透過巴菲特說過的125句智慧箴言,勾勒並解說他獨特又發人深省的財富與人生哲學。這些精闢又詼諧的話語,不只是投資時應謹記在心的原則,更可運用於工作與人生的各個層面:

中文版特別增錄巴菲特重要人格特質與事蹟的介紹,讓讀者更進一步了解他備受推崇的原因。凡是希望自己人生富足、有正確金錢態度的人,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珍貴而實用的智慧。

作者簡介

瑪莉.巴菲特(Mary Buffett)╱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

瑪莉.巴菲特曾是華倫‧巴菲特的媳婦,本身也是投資領域的作家與演說者。大衛.克拉克則是巴菲特一家人多年好友,身兼律師與專研巴菲特法則的演說家。兩人都是暢銷作家,合寫過知名的《巴菲特原則》(Buffettology)、《The New Buffettology》與《巴菲特法則實戰分析》(The Buffettology Workbook)等投資專書。

譯者簡介

胡瑋珊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學士,曾任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譯、記者,目前專事筆譯、口譯。譯作三十餘本,廣及財經、企管、科技、勵志各領域,其中《知識管理》《與高效能有約》及《GEM電子共同市場》分別獲得90、92、93年度經濟部金書獎。譯有《聰明學經濟的12堂課》《助人為獲利之本》(先覺出版)。

◆資料整理

李宛蓉

曾任今週刊資深記者、TVBS新聞部政經中心記者與非凡電視台財經記者,目前就讀政治大學企研所。

作者自序

看見巴菲特,想想自己

文/蕭碧華(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

巴菲特是世界知名的投資經理人,他知名的原因有四:

一、他是純粹靠投資成為鉅富的。其他全球名列前茅的富翁大都是實業家、上市公司大老闆,或王公貴族。

二、他不投資他不熟悉的領域。九○年代他不投資狂飆的科技股,就是因為他不懂,卻也因而避免了網路泡沫化這一波的風險。

三、他最喜歡股災。因為如此才能貫徹他的投資哲學――以便宜的價格買入長期績優的股票。

四、他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原則。不相信華爾街經紀人一天到晚因利率漲跌、市場行情、內線消息而做的無謂交易。

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他是一個有愛心又可愛的老先生。他會用一些有趣的比喻來說明他的看法,但又蘊含實際的道理。像:「賣的時候,儘管獅子大開口;買的時候,可別擔心價錢出得太低。」他用做生意的心情去為投資人爭取最佳的價格。

「永遠不要問理髮師,你是不是該剪頭髮了。」「只有在華爾街這種地方,才會看到大老闆坐著勞斯萊斯,去請教搭地鐵上班的分析師。」他強調投資要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不喜歡問經紀人投資股票的意見。他是用實業家長期投資、而非交易買賣的角度去投資公司,因此很多投資戰果是數十倍、而非只是幾成的差價。

巴菲特對自己和別人都是抱持著誠信和負責的態度,因此如果犯錯,他也會勇於認錯。每年在股東會上,他都會把一整年做對和做錯的事一一交代清楚,也以此來檢視上市公司的經營方式。他認為講究誠信的人自然會努力達成績效目標,因此深信「跟壞蛋談不出什麼好生意」。

但他也讚許有勇氣的經營者「如果你不肯犯錯,就無法做出決定」,做錯了要有能力解釋為什麼,然後記取教訓、繼續往前走,而且動作要快!「我們從來不往回看, 懊悔當初沒有做什麼是沒有意義、也無濟於事的,因為未來還有那麼多事要做。人只能往前看。」我也常以此要求自己,並勉勵我的女兒要有勇氣做決定,也要面對錯誤,才能繼續往前走。

「我們應該秉持天主教徒對婚姻的態度進行投資――這可是一輩子的事。」謹慎和耐心是造就巴菲特成功的另一個要素。他通常不急於出手,會長期觀察他要投資的標的,在有把握的時候大筆加碼。若把握度不那麼高,也會在股價下跌時先小筆投入,等上升趨勢確定再大筆加碼。他不崇尚投資多支股票分散風險這套道理,但會持有部分現金等待機會。我的投資經驗將近二十年,這期間也經歷近十次股災,但我發現如果在股災時投入股市,通常半年會賺五成,一年後賺二至三倍的機會很大。因此運用巴菲特這個原理去投資,要達到年平均報酬率二○%是很有可能的。以前我自己的資金、經驗不夠多,僅能分散不同的投資工具去學習,但我想,我下半生應多採取這種策略,這樣管理起來也較輕鬆。

一般人無法像巴菲特那樣全職投入於投資領域,我現在扮演的角色,就是希望提供中肯的資訊給需要我的人參考,我總是希望能協助他們做出自己的決定。當然,我的專業能發揮某種影響力,我必須珍惜這份信賴,參考巴菲特的投資哲學,隨時在自己的專業上戰戰兢兢與不斷學習,不作無謂的交易建議,使客戶的投資能因為我的分析和建議,達到他/她自己的理財目標。

二○○六年,巴菲特宣佈要捐出大部分的財產(三百七十億美金),令世人驚訝不已。其實他個人生活過得很簡樸,不認為賺來的錢是自己私人的財產,覺得社會才是幕後功臣。他用分享財富的方式來分享愛和對這個世界的關懷;他認為自己的子女已比別人獲得較佳的條件和資源,他給自己子女的已經夠了;他深信繼承巨額財富的子女往往會虛擲人生,苦幹實幹的社會菁英,才能推動國家的繁榮;他看到全世界會為拳王泰森十秒內擊倒一個人而給他一千萬美金,但沒人會付出高代價給一個出類拔萃的教師和不可多得的護士,因此想透過他賺到的財富,去改變這樣的社會價值系統,讓它有重新調整的可能。我的一些客戶也有這樣的想法或行動,並且會提前做一些財務安排。我很高興看到大家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會同時思考這樣的問題,並回饋社會。

二○○七年,巴菲特開出了接班人的條件:一、獨立思考;二、情緒穩定;三、對人類心理和機構法人投資行為有了解。要創造下一個巴菲特,這是很好的評估標準。看來要從事投資這個行業,學歷和專業並非必要,具備以上的特殊人格特質才是最重要的。

這本《看見價值》給了我很多專業及投資行為方面的提醒。我相信要能投資理財成功,基本原則和投資哲學比消息面技術面的分析來得重要,不論你是投資的入門者或資深者,我相信這本書能啟發你很多有用的投資原則。

名人推薦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今周刊》前總編輯王之杰◎特別推薦

*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巴菲特是一位有愛心又可愛的老先生。他會用一些有趣的比喻來說明他的看法,但又蘊含實際的道理。……不論你是投資的入門者或資深者,我相信這本書能啟發你很多有用的投資原則。――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

*細嚼此書,不僅可釐清投資理路,更能成為人生發展上的重要指引!

――《今周刊》前總編輯王之杰

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
The Tao of Warren Buffett : Warren Buffett’s words of wisdom : quotations and interpreations to help guide you to billionaire wealth and enlightened bussiness management
作者:瑪莉.巴菲特、大衛.克拉(Mary Buffett & David Clark)
譯者:胡瑋珊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07-07-31
ISBN:9789861340883
定價:250元
特價:250
其他版本:二手書 24 折, 60 元起